不經波蘭,怎知波瀾不驚
聖保羅 和 聖彼得 教堂的隔壁是 聖安德魯 教堂,從它飽經滄桑的外牆上看得出它的歷史更是悠久。在歷史上韃靼人攻打 克拉科夫 的時候,這座教堂一度作為避難所保護了眾多平民百姓。官方資料上介紹說這座教堂並不對游客開放,不過當我第二天再次經過這裡的時候,偶遇它的大門半開著,於是小心翼翼地溜了進去,一飽眼福。 從中央廣場往南前往瓦維爾城堡的那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幾乎串聯起了老城中最重要的那幾座教堂。除了南面的 聖保羅 和 聖彼得 教堂、 聖安德魯 教堂之外,靠中間一點的位置還有兩座出名的紅磚教堂。 聖三一教堂修建於1250年,也算是一個 克拉科夫 重要的宗教中心,由於住持修建的傳教士叫做 多米尼加 ,所以這座教堂也叫做聖 多米尼加 教堂。其實從我住的地方走到中央廣場,最近的一條路就要穿過這裡,所以在 克拉科夫 我見得最多次的就是這座教堂了,尤其是從它的背面,看到高聳的紅牆建築伸到了一片茂盛的密林之上。 聖三一教堂在1850年的一次大火中損毀非常嚴重,併在1872年進行了復建和擴大。教堂內部的空間顯得非常高挑,藍色的屋頂顯得悠遠而幽深,不過光線卻顯得相對昏暗一些。 大街小巷中的街頭藝人總可以用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刺激著游客的感官。 從聖三一教堂往西望去,街道的另一頭便是另外一座紅磚教堂——聖方濟各聖殿,它是 克拉科夫 第一座紅磚建築。教堂內部的琉璃大窗很出名,在光線的照射下異常精美漂亮。 在 克拉科夫 老城的南面看遍了大大小小的教堂,於是我返回穿過中央廣場來到了老城的北側,在那裡可以讀一讀 克拉科夫 的歷史,瞭解 克拉科夫 的前世今生。 早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 克拉科夫 就已建城,當時的 維斯 瓦族公爵定都於此,統治整個小 波蘭 地區。直到11世紀,卡齊米日三世統一整個 波蘭 ,將 波蘭 的首都定在了 克拉科夫 。1241年,韃靼人入侵 克拉科夫 ,整座城市被摧毀,14世紀初期, 克拉科夫 開始修建城牆和城門,以抵禦外族的入侵。1320年 波蘭 的重新統一可以算是 克拉科夫 繁榮的起點,也是從那一年開始, 克拉科夫 成為了 波蘭 國王的加冕之地。 弗洛里安城門應該是許多游客進入 克拉科夫 老城的第一站,因為離中央車站很近。當年 克拉科夫 修建的城牆由於城市的擴張大多已被廢棄拆除,只剩下弗洛里安城門附近的一小段還可以供後人瞻仰思懷。城門內側的上方便是刻有聖徒弗洛里安浮雕像的聖壇。 弗洛里安城門外的圓形城堡又稱為瓮城,就是當年保衛弗洛里安城門的建築,堅固的城池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只是如今城堡的四周是無盡的草坪,躺在草坪上睡覺或是看書的人比比皆是,一派悠然的景象,絲毫無法讓人再與當年的戰亂聯繫在一起。 瓮城的對面是一座紀念碑,紀念了一場對 波蘭 來說的偉大戰役:1410年7月15日, 波蘭 立陶宛 聯軍和條頓騎士團在格林 瓦爾德 激戰,最終 波蘭 戰勝了條頓騎士團,收付了北方的 格但斯克 。雕塑上方的便是當時的 波蘭 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躺在下麵的是當時戰死的第26任條頓騎士團團長。 最後走到了斯洛 瓦茨 基劇院,這裡是 波蘭 歷史上第一部電影上映的地方。 克拉科夫 作為 波蘭 的首都一直持續到1596年,18世紀後 波蘭 逐漸被外族侵略占領,甚至瓜分, 克拉科夫 逐漸衰落,淡出了 波蘭 的政治舞臺,不過在它最輝煌的那三百年間積累下來的遺產卻是不可多得的,因為正是這些遺產,塑造了一整座城的性格。 克拉科夫 郊區有一座小鎮,叫做維利奇卡,這個因一座鹽礦而聞名的小鎮成為了一日游的絕好去處。從 克拉科夫 中央車站有很多次列車都經過維利奇卡,車程不過二十多分鐘,往來十分方便。 進入鹽礦之後沿著螺旋樓梯不知下了多少多少層,暈頭轉向之餘終於來到了三百多米之下的開采區。 克拉科夫 的富足很大程度上與這座 歐洲 最古老最大鹽礦有關。在當年技術落後的背景下,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鹽地位極高,甚至可以媲美貨幣,維利奇卡鹽礦讓 克拉科夫 成為了當時 歐洲 主要的鹽產地。如今鹽礦不再作為商業開采之用,裡面保留了許多當年開采的情景與各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