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夫婦行走軼事·Cambodia丨一眼千年,行走在古老的高棉
↑龍蟠水池 湖中還有不少枯死的樹木,就這樣橫七豎八地倒在水面上,頗有些頹廢的意味。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中間有一個大水池,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連接著一個小水池,過去在水池的底部種著不同的草藥,醫者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將他們安排到不同的池子里藥浴。如今的龍蟠水池已經不再擔任救死扶傷的醫院工作,但每當雨季來臨時,蓄滿水的龍蟠水池仍然是 吳哥窟 大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站。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龍蟠水池 從龍蟠水池出來,雨季的 暹粒 終於向我們展示它狂暴的一面了,忽然妖風四起暴雨傾盆,我們躲在Heng的車裡,對之後的目的地該怎麼參觀感到發愁。
不過還是那句話:來都來了,再大的雨也要把今天的行程走完,這也就是時間安排比較緊湊的旅行難以迴避的缺點吧。 ↑龍蟠水池 ↑塔遜 【塔遜寺(塔遜將軍廟)】
英文名:Ta Som
認養國家: 美國
地理位置:距離龍蟠水池2公里處
建造者:者耶跋摩七世
建造時間:12世紀
特殊意義:紀念驍勇善戰的塔遜將軍
特點:1)以東西為軸的 方正 型寺廟;2)東塔門因被樹根包圍最有特色;3)古墓麗影也曾在此地取景。
大家熟知的《古墓麗影》取景地是塔布隆寺,很少有人知道塔遜寺也是取景地之一。低調有內涵的塔遜寺是紀念塔遜將軍而修建的,整座寺廟小巧精緻,保存完好,和大多數寺廟一樣,梳妝打扮唱歌跳舞的Apsara女神雕像在這座寺廟中也可以見到。 ↑塔遜 我們一致認為這座寺廟的門看起來像一塊蛋捲冰淇淋,也許是逛了一上午,我的肚子都餓得直叫,所以看什麼都像吃的了,吃貨本性絲毫不改。 ↑塔遜 ↑塔遜 牆上的女神正在專心致志地梳理著她的頭髮,她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微笑,這種神像的生活化表現很有意思。 ↑塔遜 ↑塔遜 塌下來的門楣上也細緻地雕刻著神像,之前見到的寺廟顏色都是灰濛蒙的,忽然看到一座色彩略微泛紅的古寺,雖然它真的很小,卻也是讓我們眼前一亮。 ↑塔遜 ↑塔遜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英文名:East Mebon
地理位置:東湖蓄水池的湖心島上,與比粒寺位於同一南北軸線上
建造者: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建造時間:10世紀
特殊意義:供奉濕婆神之地,榮耀國王雙親之地,東湖蓄水池的鎮池神廟
特點:1)與比粒寺風格相似,但雕刻更精美;2)以大象雕塑聞名。
東梅奔寺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寺廟,過去的東梅奔和西梅奔都是巨大的水庫,而東梅奔寺則是修建在水庫中央的鎮水寺。如今水庫的水已完全乾涸,只餘下寺廟供人們欣賞。忍不住感嘆 吳哥窟 小、大、外圈各個寺廟的參觀順序是如此合理,先讓我們習慣小吳哥、聖劍寺這樣灰色調的寺廟,再循序漸進地將色彩過渡到塔遜寺的泛紅和東梅奔寺的暗紅,真是越來越有新奇感。
東梅奔寺分為三層,因為其建築材料中加入了紅土而呈現明顯的紅色。第一、二層的四個角上各有一隻兩米高的石象,而橫梁上則雕刻著以神象為坐騎的天空之神因陀羅。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共有五座塔,牆外有 石獅 守衛,顯得非常威風。沿著石階一直往上,可到達寺廟的第三層,第三層平臺的中央塔最大,位於四個角上的四座塔略小一些。可以看到塔身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密集恐懼症看了會頭皮發麻,但其實這些小孔的作用是固定泥灰,因東梅奔寺的紅磚外牆上還塗抹有一層以石灰為原料的泥灰層作為裝飾。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據史書記載,東梅奔寺中原有一尊銅佛,工匠將銅佛做成水庫中的水可從其肚臍流過,可謂絕妙的設計。如今銅佛已無蹤影,只餘下磚塔供人們供奉膜拜。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吳哥王朝時期,人們要划著小船才能到達東梅奔寺祭拜,如今乾涸的水庫與破敗待修複的寺廟成為了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只是真的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的樣子了吧。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比粒寺 【比粒寺(變身塔)】
英文名:Pre Rup
地理位置:皇家浴池以東,東梅奔寺南側1.5公里
建造者: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建造時間:10世紀
建築材料:紅磚、紅色砂岩
特殊意義:舊時皇族火化屍體變身為神的地方
特點:視野開闊,地理位置高,適合觀看日落。
比粒寺是我們此行中除了雨中的周薩神廟與塔瑪儂神廟外,參觀時間最短的寺廟,原因有二:1)比粒寺曾經的功能即為皇族火葬之地,而我與這樣的地方一向氣場不合;2)比粒寺是適合觀日落的地方,而我們到達的時間是下著雨的中午,且最近比粒寺正在進行修繕工作,搭了不少綠棚子。所以在錯的時間來到氣場不合的地方,只能走馬觀花式看一看了。 ↑比粒寺 和塔遜寺、東梅奔寺一樣,比粒寺的建築材料中也使用了紅土,所以整座寺廟看起來就是暗紅色的。 ↑比粒寺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在晚年修建了比粒寺和女王宮兩座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儘管比粒寺又被叫做變身塔,但這並不是當時的王用來跳大神的地方。正如 法國 人發現女王宮時,因其精美的女性浮雕而誤以為那是給王妃居住的宮殿,殊不知它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賜予自己的國師晚年修法的地方。 ↑比粒寺
不過還是那句話:來都來了,再大的雨也要把今天的行程走完,這也就是時間安排比較緊湊的旅行難以迴避的缺點吧。 ↑龍蟠水池 ↑塔遜 【塔遜寺(塔遜將軍廟)】
英文名:Ta Som
認養國家: 美國
地理位置:距離龍蟠水池2公里處
建造者:者耶跋摩七世
建造時間:12世紀
特殊意義:紀念驍勇善戰的塔遜將軍
特點:1)以東西為軸的 方正 型寺廟;2)東塔門因被樹根包圍最有特色;3)古墓麗影也曾在此地取景。
大家熟知的《古墓麗影》取景地是塔布隆寺,很少有人知道塔遜寺也是取景地之一。低調有內涵的塔遜寺是紀念塔遜將軍而修建的,整座寺廟小巧精緻,保存完好,和大多數寺廟一樣,梳妝打扮唱歌跳舞的Apsara女神雕像在這座寺廟中也可以見到。 ↑塔遜 我們一致認為這座寺廟的門看起來像一塊蛋捲冰淇淋,也許是逛了一上午,我的肚子都餓得直叫,所以看什麼都像吃的了,吃貨本性絲毫不改。 ↑塔遜 ↑塔遜 牆上的女神正在專心致志地梳理著她的頭髮,她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微笑,這種神像的生活化表現很有意思。 ↑塔遜 ↑塔遜 塌下來的門楣上也細緻地雕刻著神像,之前見到的寺廟顏色都是灰濛蒙的,忽然看到一座色彩略微泛紅的古寺,雖然它真的很小,卻也是讓我們眼前一亮。 ↑塔遜 ↑塔遜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英文名:East Mebon
地理位置:東湖蓄水池的湖心島上,與比粒寺位於同一南北軸線上
建造者: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建造時間:10世紀
特殊意義:供奉濕婆神之地,榮耀國王雙親之地,東湖蓄水池的鎮池神廟
特點:1)與比粒寺風格相似,但雕刻更精美;2)以大象雕塑聞名。
東梅奔寺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寺廟,過去的東梅奔和西梅奔都是巨大的水庫,而東梅奔寺則是修建在水庫中央的鎮水寺。如今水庫的水已完全乾涸,只餘下寺廟供人們欣賞。忍不住感嘆 吳哥窟 小、大、外圈各個寺廟的參觀順序是如此合理,先讓我們習慣小吳哥、聖劍寺這樣灰色調的寺廟,再循序漸進地將色彩過渡到塔遜寺的泛紅和東梅奔寺的暗紅,真是越來越有新奇感。
東梅奔寺分為三層,因為其建築材料中加入了紅土而呈現明顯的紅色。第一、二層的四個角上各有一隻兩米高的石象,而橫梁上則雕刻著以神象為坐騎的天空之神因陀羅。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共有五座塔,牆外有 石獅 守衛,顯得非常威風。沿著石階一直往上,可到達寺廟的第三層,第三層平臺的中央塔最大,位於四個角上的四座塔略小一些。可以看到塔身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密集恐懼症看了會頭皮發麻,但其實這些小孔的作用是固定泥灰,因東梅奔寺的紅磚外牆上還塗抹有一層以石灰為原料的泥灰層作為裝飾。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據史書記載,東梅奔寺中原有一尊銅佛,工匠將銅佛做成水庫中的水可從其肚臍流過,可謂絕妙的設計。如今銅佛已無蹤影,只餘下磚塔供人們供奉膜拜。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吳哥王朝時期,人們要划著小船才能到達東梅奔寺祭拜,如今乾涸的水庫與破敗待修複的寺廟成為了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只是真的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的樣子了吧。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 ↑比粒寺 【比粒寺(變身塔)】
英文名:Pre Rup
地理位置:皇家浴池以東,東梅奔寺南側1.5公里
建造者: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建造時間:10世紀
建築材料:紅磚、紅色砂岩
特殊意義:舊時皇族火化屍體變身為神的地方
特點:視野開闊,地理位置高,適合觀看日落。
比粒寺是我們此行中除了雨中的周薩神廟與塔瑪儂神廟外,參觀時間最短的寺廟,原因有二:1)比粒寺曾經的功能即為皇族火葬之地,而我與這樣的地方一向氣場不合;2)比粒寺是適合觀日落的地方,而我們到達的時間是下著雨的中午,且最近比粒寺正在進行修繕工作,搭了不少綠棚子。所以在錯的時間來到氣場不合的地方,只能走馬觀花式看一看了。 ↑比粒寺 和塔遜寺、東梅奔寺一樣,比粒寺的建築材料中也使用了紅土,所以整座寺廟看起來就是暗紅色的。 ↑比粒寺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在晚年修建了比粒寺和女王宮兩座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儘管比粒寺又被叫做變身塔,但這並不是當時的王用來跳大神的地方。正如 法國 人發現女王宮時,因其精美的女性浮雕而誤以為那是給王妃居住的宮殿,殊不知它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賜予自己的國師晚年修法的地方。 ↑比粒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