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夢,河北之北的古城對話





這幅彩色星圖既有 中國 的二十 八宿 星座,也有 古巴 比倫發明的黃道十二宮觀星法,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十二星座。而這樣中西合璧的星圖在 中國 還是首次發現,並且還是在契丹人之治下的 宣化 。

腦海中浮想的是那個年代的時代風貌,似乎是一個更加開放且包容的年代,儘管時局不甚穩定,但是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卻讓人們在激流中前進。


“那接下來是不是就不逛了?” 朋友笑問。
“哈哈, 宣化 自明代之後就是全國重要的邊陲重鎮,所以這裡的明清遺存就構成了 宣化 成為古城的重要因素了。”
“那你的意思就是開始逛古城了?”
“是的,我們要去看看明清古城啦,跟 蔚縣 一樣的軍事重鎮。”

始建於明永樂初年,採用明、清漢族傳統建築形式建造。是 宣化 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
但可惜的是,原寺至道光元年已經破敗不堪,故拆掉重建。


進大門,過磚砌拱橋,經邦克樓入後院。第二進院子正對大殿入口,月臺伸出院中。

但佛教,因其教義的原因,更加深刻的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中,混雜著道教、儒家的思想,一併影響著中華人民的成長與發展。


樓內有城鐘一口,重約萬斤,用四根通 天柱 架於樓體上層中央。鐘聲悠揚洪亮,可遠傳40餘里。
當時正值正午,飢腸轆轆的我們便沒有登樓,只是漫步在城中,然後順著由 清遠 樓所標識出的這條古城中軸線向南走去。


朝陽 樓始建於明朝末年,改建於清代初期,是主體兩層、具有明清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築。但現在的建築早已褪去了歷史的風貌。但這裡發生的故事卻足以讓這座飯店與 宣化 的其他飯店大為區分開來。

光緒二十六年農曆六月,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和皇室成員倉皇出京,逃往 西安 。一路西逃經 下花園 雞鳴驛來到 宣化 。一路上,年邁的慈禧太后急火攻心、疲憊不堪、飢腸轆轆。到了 宣化 後,稍微安下心來,每餐由 朝陽 樓提供飯菜,尤其是老佛爺吃了剛從地窖里取出的鮮美的涮羊肉後,又吃了一大塊劉家窯的西瓜,飽食之餘,上下通氣,幾天來的急火瘀滯一瀉而出,老佛爺頓感舒爽,愁眉舒展,連聲贊好。一時間, 宣化 的文武百官都眾星捧月似的簇擁著老佛爺,不僅在這裡用餐,還商討國家政事。放鬆後的慈禧老佛爺,為安撫民心又耍起了權謀,責令光緒向全國頒佈了《罪己詔》。正當慈禧太后盡享 朝陽 樓美食,不停地向身邊人贊美 宣化 是座太平城時,八國聯軍在京城燒殺掠奪後已出居庸關逼近 下花園 ,慈禧一行才依依不捨的繼續西逃。
所以這頓涮羊肉成了 朝陽 樓的招牌。但可笑的是,由於我們比較趕時間,就放棄了這道涮羊肉,點了幾個小菜,吃完後就繼續趕路了。


建於明永樂年間,重修於清雍正年間。
作為古城的南門,是 宣化 城的門戶,“拱極”意為拱衛神京,保衛北方邊境,阻擋外來。


鎮朔樓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對於正統,應該已經比較熟悉了~~
對的,就是被綁去瓦剌的明英宗在位的年號,不過正統五年,英宗還未遠去呢,哈哈。




這樣曾經的鐘樓、鼓樓便重新矗立在了這座古城之中。

但是 中國 的古城大多已被現在城市所污染,城市的制高點已經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代替,早已不再是曾經的鐘鼓樓以及古塔了。那這樣的古城還有意義嗎?
但在我現在到過的古城中, 泉州 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典範,在 泉州 的城市規劃中明確規定了,古城內的高樓不允許超過開元寺雙塔。當然 山西 的 大同 ,近年來也在進行古城的重新規劃,將所有的高樓或者違規建築都拆除或者移除古城區內,一個新的古城正在重建當中,這也算是比較好的。
像 宣化 這樣的古城,沒有很好的城市規劃,沒有很好的古建保護的城市,還有很多,真的希望我們能夠重視古城的保護,這是中華文明的見證。這樣不倫不類的建築混搭,讓整個城市顯得擁擠且不單純。

寺廟規模不大,始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是土木堡之變(1449年)後,明王朝為整頓邊防在 宣化 興建的重要寺院之一。
是的,就是在英宗被俘之後由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在位時所建的。


進了佛門,只要心誠,就足夠了。
在寺廟外邊還有一些賣收藏品的小攤,駐足看了看,便繼續向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