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夢,河北之北的古城對話
↑大境門 ↑大境門 而如今,大境門邊“互市”、“貿易口岸”等等繁榮繁盛的場景早已消失不見。
曾經的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也已經被嘈雜的游客吵鬧所代替。
但是這塊“大好河山”的匾額卻依然面向北方,展示出這裡還有的沉甸甸的自豪感。 ↑大境門 ↑大境門 ↑大境門 當然,長城邊還有一系列的附屬建築,如關岳廟,三娘子廟等等,據說這裡要建成一個明清建築群為大境門恢復其歷史面貌。
但此部分的觀感體驗,真心不好。所有的建築都如同新修一般,毫無半點歷史氣息,或者說人煙氣息都沒有,甚是可悲。 ↑張家口 走了一遭大境門,便向西郊的雲泉禪寺出發了,路上遇到了這樣的一個雕塑,感覺還是很有意思的。
但具體是什麼,我並未查到。 ↑雲泉禪寺 “出門要看黃曆”~~哎
這一趟雲泉禪寺的拜訪止步於廟門前。
因為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寺廟裡的僧人學習的主要時段,閉門謝客中···
我這千里迢迢卻吃了個閉門羹。
只得原路返回。 ↑雲泉禪寺 “山縣關城早,天寒日暮愁。
夕暉千白雪,吾愛雲泉寺。
日出松石上,詩清情復幽。
後人今不見,應共憶斯游。”
這是康有為游覽雲泉禪寺時作的《霧雪登雲泉寺》。
這座寺廟始建於明朝,是一座佛道一處的寺廟。這樣的建築結構在北方的寺廟中並不少見,其原因便是 中國 人內心根深蒂固的佛道思想,當然還有儒的教化,也正是這樣的傳承,才有了我們現今中華民族的性格。 ↑雲泉禪寺 寺廟建於西部群山之中,向東俯瞰整個 張家口 市區,對於見慣了 大城 市的人們來說, 張家口 的城市規模並不算大。
在 張家口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它的行政區劃(除較遠的區外)是橋東區,橋西區。而這兩個區的劃分真的只是根據一條河,據說是 清水河 。突然間覺得,哇,這個城市的行政區劃好隨意啊。 ↑張家口市博物館 “出門確實沒看黃曆”~~哎
再一次被一個景點給騙了,那就是 張家口 市博物館。
根據百度地圖來到了這裡,心想從博物館里瞭解一些 張家口 的歷史沿革,
可沒想到又被拒之門外,
原因是“這裡不是參觀的地方”
“這裡不是博物館嗎?為什麼不讓參觀?”
“你可以參觀,就是院子里的這個紀念塔,但是沒有展館給你看。”
“OMG,我簡直了···” ↑張家口市博物館 ↑張家口堡 無奈之下,只得從橋東區再次返回橋西區,我也被搞昏了···
張家口 堡是 張家口 市區的“原點”和“根”。
這裡是曾經大境門邊商業繁茂的見證者。
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曾經的經濟昌盛,也可以體會歲月更替之後的痕跡。 ↑張家口堡 進了古堡,便可見關帝廟。
關公的民間信仰可能從唐朝之前就開始了,在唐代他被封為“玉泉伽藍”,到了明代則正式尊為“武聖”的稱號。而古代的封建社會之所以把關羽樹立起來,其實和樹立孔子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培養一種忠君的思想。
所以,在一般的古城內,都可以看到有文廟供奉孔子,有關帝廟供奉關羽。 ↑張家口堡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處藻井。
中國 古代的建築本身美在了對稱之上。
這種對稱可以體現在方形建築,也可體現在圓形建築之上。
欣賞這種美也是我喜愛逛古城的原因之一。 ↑張家口堡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裝飾,美輪美奐。
接近夕陽的下午是最悠然自得的,朋友礙於無聊以及乏力,被我安置在一處小賣店。
而我便開啟了閑逛模式,整個古堡並不算大,規模與之前的暖泉古鎮的西古堡差不多大。
整體建築風格也很類似。 ↑張家口堡 有 文昌 閣,也有書院。
這處掄才書院被修葺一新,嗅起來雖然是新氣息,但卻透著絲絲古意,非常棒。 ↑張家口堡 ↑張家口堡 悠閑地四處瞎逛,體會著古堡帶來的慢時光。
一處定將軍府出現在一個巷子的中段,走進去,內部已經不是將軍府的曾經的樣子了。
礙於是工作單位,並未再進去打擾。
只不過門口的阿姨自在地擇菜,與過往的街坊隨意地聊天,一度讓我懷疑這裡是否是行政單位。 ↑張家口堡 ↑張家口堡 曾經的歷史痕跡就這樣不違和地出現在了古堡的牆壁上,似乎一下子時光被凍住一樣。
或許有時旅行的樂趣就在這裡,隨處遇到的小驚喜都會讓人對這個地方多了一些留戀。 ↑張家口堡 閑逛到古堡的北端,照例是一處 高臺 之上的古廟---玉皇閣。 ↑張家口堡 慢慢地拾級而上,看著底下的人們來來往往,進進出出。
其實他們在搬運建築耗材及工具,哈哈
“今日不允許參觀,我們在做維修” 這位道士大爺說道。
“我從外地趕來,我能不能進去看一看啊。” 我問道。
漫漫灰塵襲來,
“不行的,裡面太亂了,你還是不要進去了” 大爺勸道。
期間他們在說著,叫著,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搬這搬那。
那一刻我如同一個隱形人站在他們身邊,觀察著他們進行的一切。 ↑張家口堡 不過,雖然沒有進入,我還是拍了一張大門內的照片,然後便離開了。 ↑張家口堡 回去小店門口,將朋友接到之後,我們便從北門出了古堡。 ↑張家口火車站 旅行匆匆,今天一天的 張家口 之行,並不是很圓滿,但是我們還是抱著對明天一切順利的心態前往下一站,古城 宣化 ,這座京西重地。
從 張家口 坐火車,大概20多分鐘,我們就到了 宣化 ,在這裡,我們將開啟 河北 之北的第三處旅行之門。
另外,這處鐵路線應該是京張鐵路的一段,也在提示著我那段近代史上 中國 人自發奮強的精神, 張家口 火車站前的詹天佑一直在提醒著我們那段不被忘記的時光。 千年宣化的地下見證晚上在 宣化 安頓下之後,早早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天空突然不見了藍色,一陣灰濛蒙的讓我感到十分壓抑,突然感覺從天藍的高原地帶來到了霧霾的中原地帶。事實上在接下去的形成當中,天空基本都是這個樣子的,也正是霧霾的出現讓我意識到了我現在正在接近 河北 的工業重心。 ↑張世卿墓 來到 宣化 ,只是為了來找尋千年前的時代記憶。千年之前,這裡是遼代契丹人所轄的重地,在這裡踐行著“一國兩制”的政策。五代十國時期後唐主石敬瑭為了爭取在中原地帶的統治地位,不惜將 宣化 連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都劃給了契丹。至此, 宣化 便一直在遼代的統治之下直到北宋建國。
似乎已經很難想象那個時候生活在此的漢人是什麼樣的狀態。
是否跟被殖民時期的人民一樣呢?這一次都不得而知。
然而幸得70年代的一次偶爾發現, 宣化 下八里遼代墓葬內的壁畫向千年後的我們展示了那時的生活狀態。 ↑張世卿墓 早早地便起床了,打車直接到下八里,大概9點鐘到達了墓葬前。可惜門緊鎖,問了周圍的群眾找來了開門人,售票,開門,進入墓葬內。
整個墓葬區只有我們兩個人,偌大的文物區內,我們看的非常仔細。也難為了看門人一直在等著我們,帶我們參觀完畢,立馬鎖門,然後就去另作他事了。 ↑張世卿墓 原本開放的有張世卿和張匡正兩座墓葬,只是後來張匡正墓為了更好的保護壁畫,所以暫時不再開放。
雖然沒有看到張匡正墓室內精美的備茶圖,但能夠親眼目睹張世卿墓內中西合璧的星象圖,還是不虛此行的。 ↑張世卿墓 從長長的甬道進入墓室,墓的前後兩室的白灰牆壁上便可見精美絕倫的壁畫。
這些壁畫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形態。
有一幅散樂圖,圖中的樂隊分別演奏笙、腰鼓、大鼓、拍板、琵琶、橫笛等樂器,還有一舞者在前翩翩起舞。 ↑張世卿墓 又有一幅出行圖,圖中繪一白馬,白馬頭小身體健碩,馬的前後共站5人,分別是馭者、持傘人、持帽人、持衣人和頂盤人,持衣人的小動作一下子流露出濃濃的生活趣味。
曾經的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也已經被嘈雜的游客吵鬧所代替。
但是這塊“大好河山”的匾額卻依然面向北方,展示出這裡還有的沉甸甸的自豪感。 ↑大境門 ↑大境門 ↑大境門 當然,長城邊還有一系列的附屬建築,如關岳廟,三娘子廟等等,據說這裡要建成一個明清建築群為大境門恢復其歷史面貌。
但此部分的觀感體驗,真心不好。所有的建築都如同新修一般,毫無半點歷史氣息,或者說人煙氣息都沒有,甚是可悲。 ↑張家口 走了一遭大境門,便向西郊的雲泉禪寺出發了,路上遇到了這樣的一個雕塑,感覺還是很有意思的。
但具體是什麼,我並未查到。 ↑雲泉禪寺 “出門要看黃曆”~~哎
這一趟雲泉禪寺的拜訪止步於廟門前。
因為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寺廟裡的僧人學習的主要時段,閉門謝客中···
我這千里迢迢卻吃了個閉門羹。
只得原路返回。 ↑雲泉禪寺 “山縣關城早,天寒日暮愁。
夕暉千白雪,吾愛雲泉寺。
日出松石上,詩清情復幽。
後人今不見,應共憶斯游。”
這是康有為游覽雲泉禪寺時作的《霧雪登雲泉寺》。
這座寺廟始建於明朝,是一座佛道一處的寺廟。這樣的建築結構在北方的寺廟中並不少見,其原因便是 中國 人內心根深蒂固的佛道思想,當然還有儒的教化,也正是這樣的傳承,才有了我們現今中華民族的性格。 ↑雲泉禪寺 寺廟建於西部群山之中,向東俯瞰整個 張家口 市區,對於見慣了 大城 市的人們來說, 張家口 的城市規模並不算大。
在 張家口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它的行政區劃(除較遠的區外)是橋東區,橋西區。而這兩個區的劃分真的只是根據一條河,據說是 清水河 。突然間覺得,哇,這個城市的行政區劃好隨意啊。 ↑張家口市博物館 “出門確實沒看黃曆”~~哎
再一次被一個景點給騙了,那就是 張家口 市博物館。
根據百度地圖來到了這裡,心想從博物館里瞭解一些 張家口 的歷史沿革,
可沒想到又被拒之門外,
原因是“這裡不是參觀的地方”
“這裡不是博物館嗎?為什麼不讓參觀?”
“你可以參觀,就是院子里的這個紀念塔,但是沒有展館給你看。”
“OMG,我簡直了···” ↑張家口市博物館 ↑張家口堡 無奈之下,只得從橋東區再次返回橋西區,我也被搞昏了···
張家口 堡是 張家口 市區的“原點”和“根”。
這裡是曾經大境門邊商業繁茂的見證者。
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曾經的經濟昌盛,也可以體會歲月更替之後的痕跡。 ↑張家口堡 進了古堡,便可見關帝廟。
關公的民間信仰可能從唐朝之前就開始了,在唐代他被封為“玉泉伽藍”,到了明代則正式尊為“武聖”的稱號。而古代的封建社會之所以把關羽樹立起來,其實和樹立孔子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培養一種忠君的思想。
所以,在一般的古城內,都可以看到有文廟供奉孔子,有關帝廟供奉關羽。 ↑張家口堡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處藻井。
中國 古代的建築本身美在了對稱之上。
這種對稱可以體現在方形建築,也可體現在圓形建築之上。
欣賞這種美也是我喜愛逛古城的原因之一。 ↑張家口堡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裝飾,美輪美奐。
接近夕陽的下午是最悠然自得的,朋友礙於無聊以及乏力,被我安置在一處小賣店。
而我便開啟了閑逛模式,整個古堡並不算大,規模與之前的暖泉古鎮的西古堡差不多大。
整體建築風格也很類似。 ↑張家口堡 有 文昌 閣,也有書院。
這處掄才書院被修葺一新,嗅起來雖然是新氣息,但卻透著絲絲古意,非常棒。 ↑張家口堡 ↑張家口堡 悠閑地四處瞎逛,體會著古堡帶來的慢時光。
一處定將軍府出現在一個巷子的中段,走進去,內部已經不是將軍府的曾經的樣子了。
礙於是工作單位,並未再進去打擾。
只不過門口的阿姨自在地擇菜,與過往的街坊隨意地聊天,一度讓我懷疑這裡是否是行政單位。 ↑張家口堡 ↑張家口堡 曾經的歷史痕跡就這樣不違和地出現在了古堡的牆壁上,似乎一下子時光被凍住一樣。
或許有時旅行的樂趣就在這裡,隨處遇到的小驚喜都會讓人對這個地方多了一些留戀。 ↑張家口堡 閑逛到古堡的北端,照例是一處 高臺 之上的古廟---玉皇閣。 ↑張家口堡 慢慢地拾級而上,看著底下的人們來來往往,進進出出。
其實他們在搬運建築耗材及工具,哈哈
“今日不允許參觀,我們在做維修” 這位道士大爺說道。
“我從外地趕來,我能不能進去看一看啊。” 我問道。
漫漫灰塵襲來,
“不行的,裡面太亂了,你還是不要進去了” 大爺勸道。
期間他們在說著,叫著,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搬這搬那。
那一刻我如同一個隱形人站在他們身邊,觀察著他們進行的一切。 ↑張家口堡 不過,雖然沒有進入,我還是拍了一張大門內的照片,然後便離開了。 ↑張家口堡 回去小店門口,將朋友接到之後,我們便從北門出了古堡。 ↑張家口火車站 旅行匆匆,今天一天的 張家口 之行,並不是很圓滿,但是我們還是抱著對明天一切順利的心態前往下一站,古城 宣化 ,這座京西重地。
從 張家口 坐火車,大概20多分鐘,我們就到了 宣化 ,在這裡,我們將開啟 河北 之北的第三處旅行之門。
另外,這處鐵路線應該是京張鐵路的一段,也在提示著我那段近代史上 中國 人自發奮強的精神, 張家口 火車站前的詹天佑一直在提醒著我們那段不被忘記的時光。 千年宣化的地下見證晚上在 宣化 安頓下之後,早早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天空突然不見了藍色,一陣灰濛蒙的讓我感到十分壓抑,突然感覺從天藍的高原地帶來到了霧霾的中原地帶。事實上在接下去的形成當中,天空基本都是這個樣子的,也正是霧霾的出現讓我意識到了我現在正在接近 河北 的工業重心。 ↑張世卿墓 來到 宣化 ,只是為了來找尋千年前的時代記憶。千年之前,這裡是遼代契丹人所轄的重地,在這裡踐行著“一國兩制”的政策。五代十國時期後唐主石敬瑭為了爭取在中原地帶的統治地位,不惜將 宣化 連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都劃給了契丹。至此, 宣化 便一直在遼代的統治之下直到北宋建國。
似乎已經很難想象那個時候生活在此的漢人是什麼樣的狀態。
是否跟被殖民時期的人民一樣呢?這一次都不得而知。
然而幸得70年代的一次偶爾發現, 宣化 下八里遼代墓葬內的壁畫向千年後的我們展示了那時的生活狀態。 ↑張世卿墓 早早地便起床了,打車直接到下八里,大概9點鐘到達了墓葬前。可惜門緊鎖,問了周圍的群眾找來了開門人,售票,開門,進入墓葬內。
整個墓葬區只有我們兩個人,偌大的文物區內,我們看的非常仔細。也難為了看門人一直在等著我們,帶我們參觀完畢,立馬鎖門,然後就去另作他事了。 ↑張世卿墓 原本開放的有張世卿和張匡正兩座墓葬,只是後來張匡正墓為了更好的保護壁畫,所以暫時不再開放。
雖然沒有看到張匡正墓室內精美的備茶圖,但能夠親眼目睹張世卿墓內中西合璧的星象圖,還是不虛此行的。 ↑張世卿墓 從長長的甬道進入墓室,墓的前後兩室的白灰牆壁上便可見精美絕倫的壁畫。
這些壁畫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形態。
有一幅散樂圖,圖中的樂隊分別演奏笙、腰鼓、大鼓、拍板、琵琶、橫笛等樂器,還有一舞者在前翩翩起舞。 ↑張世卿墓 又有一幅出行圖,圖中繪一白馬,白馬頭小身體健碩,馬的前後共站5人,分別是馭者、持傘人、持帽人、持衣人和頂盤人,持衣人的小動作一下子流露出濃濃的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