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三日游:開元寺、清凈寺、府文廟、天后宮、清源山、洛陽橋、德濟門遺址、九日山、承天寺、西湖


李贄故居的游客只有我們三人。
天后宮這一帶離最近的公交車站有500米左右,出 租車 一般也不進來。正好宮門口有一批電動三輪車,此地離承天寺約1400米,師傅開價15,我還到12元便同意了,因為路確實遠一些。同樣是七八分鐘便到了承天寺,路上還看到了嶄新的銅佛寺。不過我對它興趣不大,直接跳過。 八、承天寺(16:20-17:10)原先我根本不知道有承天寺,後來看“琉璃陽光”老前輩的 泉州 游記,才知道有這麼一座有內涵的寺廟。
泉州 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於 福建 省 泉州 市區 崇陽 門外東南。原為五代閩國古鑄錢遺址,後為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957-958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 政和 七年(1117年)複名“承天寺”。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佈著天王殿、 彌勒 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
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於榕樹之間。這裡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牆外,有“榕不過牆”之奇觀。
承天寺的山門面西,位於寺院的西南角:




彌勒 殿:

鐘樓前的佛肚竹:






其中一座飛來塔:






中軸線最後的建築是法堂:

由於沒有打印攻略帶出來,導致我忘記了法堂內的隋鑄銅佛。
法堂正後方還有宋代經幢與文殊殿:



東路建築群則有大悲殿:



裡面還有五代十國時的閩國制錢遺址:

總結承天寺,雖然建築都是近年重建的,但寺內有五代十國的制錢遺址,還一批北宋的石塔與石經幢,這些都列入了 福建 省的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全寺面積較大,達4萬平方米,但訪客比開元寺少得多,顯得很清靜。正如一些網友所說,此地倒是修行的清幽去處,游客不多。
承天寺 西北 處五六百米有玄妙觀,這下不趕時間,步行到達。 九、玄妙觀(17:25-17:35)泉州 元妙觀,位於 泉州 市城內東部中華鋪。西晉 太康 三年(282年), 泉州 興建了 福建 最早的道教宮觀――白雲廟,主要供奉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及道教正統神。歷代屢屢修葺擴建,規模不斷擴大,建築日臻精美。由是成為影響深遠、傳播廣泛、善信眾多、香火鼎盛的道教聖地,是閩南地區道士傳播海外的主要祖庭之一。
20世紀以後, 泉州 元妙觀多次受到衝擊、破壞、占用,原有的建築物和神像被毀壞殆盡。現在的建築都是近年重建的。它雖然不是文物,但卻是 泉州 城內最有名的道觀,同樣是古文化遺存,所以也順便拜訪一下。
元妙觀其實原名應該是玄妙觀,取《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意。 中國 各地都有許多玄妙觀,著名的有 蘇州 和 福建 莆田 的玄妙觀,二者的三清殿都是南宋建築。之所以改為“元妙觀”,都是因為清朝那個叫玄燁的皇帝,弄得老子也從“玄元皇帝”改成“元元皇帝”,不倫不類。我向來對封建帝王這個群體持蔑視態度,因此對這些避諱也不以為然,更習慣稱其為玄妙觀。腐朽專制的滿清王朝早就被推翻了,有些部門還在持續保有奴性,沿用“元妙觀”的稱呼,實在不該。
前往玄妙觀的路上路過一座“狀元”牌坊:


前面是主殿凌霄殿:

檐下還有一批飛天樂伎,顯然是仿開元寺大雄寶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