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故鄉來——從珠江源頭到入海口的23天騎行記錄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長途騎行,因為那自由如風的暢快最能讓人感受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長途騎行,因為那身心俱疲的崩潰會讓人懷疑自己的大腦嚴重進水。
單車重回我的日常生活後,兼有了運動休閑的功能,平日里常在城市周邊設計一二百公里的短途騎行,但這種小打小鬧的短途騎行根本滿足不了我狂野的內心。早有長途騎行的圖謀,只是對線路有些挑剔。騎行 拉薩 太熱鬧,像趕大集一樣,顯然不對我的胃口;重走長征路熱鬧了好長時間,花樣不斷翻新,暫時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突然想起,騎行大江大河的還不多見,我們又住在珠江源頭,何不騎行珠江,從源頭到入 海口 !和帶頭大哥老楊一番簡短交流,兩人一拍即合,遂定大計。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青山嫵媚水碧透,共愛一江水。為使這次沿江之行厚重而有意義,增強大家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加入了環保宣傳的元素,把出行的主題確定為“愛我珠江公益騎行”,帶頭大哥老楊全情投入,傾情製作環保倡議書,文字表達反覆斟酌,版面設計數易其稿,定稿後慷慨印製500份,出手就是大手筆。每人攜帶一百多份,於車站、碼頭、飯館、旅店、市政廣場,一路發放,幾度被當做散髮小廣告而遭人拒絕,依舊不改初衷,直到珠江入 海口 。如果這是一種犯傻,我們卻犯得心甘情願,傻得無怨無悔。讓那些視此舉為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酸言冷語見鬼去吧。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無非雞毛蒜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萬鐘於我何加焉!
因自身條件所限,一路走來,所接觸的多是普通民眾,人們對我們的環保宣傳漠然多於熱情,關註更多的是騎車這種出行方式。相對於環境的好壞,人們更關註自己荷包的大小。每每聽到“要發展,就會有污染”的論調,心中的寒意比炎熱的天氣更讓人難受。人們終日奔波苦,想要為自己贏得一個未來,卻一不小心輸了現在。我們還要在“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上走多久。 中國 向來不缺無聊的看客和沉默的大多數。環保之路任重道遠,為重建綠水青山盡綿薄之力當屬我輩之責,而普通民眾正是保護青山綠水的主力軍。
為了能夠在休假時間內完成行程,忍痛捨去 雲南 境內的南盤江段。從珠江源頭出發,直插滇黔桂三省交界的萬峰湖。儘量沿江而行,穿越滇黔桂粵四省區,行程約2023公里,其中乘船約40公里,乘車約120公里,騎行1863公里,勝利到達 東莞 虎門 珠江入 海口 。
騎行路上,沒有輕鬆可言,也許,這世上本就沒有田園牧歌式的長途騎行。烈日當空,汗水濕透衣背;大雨傾盆,雨水浸濕褲襠。山路十八彎,那是歌里的浪漫;山路八十彎,這是現實的殘酷。總是盼著過了前面的隘口,會有夢寐以求的下坡,等到了隘口,前面仍是令人崩潰的上坡。
天氣成了最大的敵人,已經騎過 川藏南線 和 滇藏線 的楊哥,也經不住陡坡的考驗和高溫的折磨,多次感嘆艱苦程度超過了 川藏南線 。連續數日的高溫騎行,身體和毅力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心理承受能力幾乎達到了極限。為了能走完全程,我們只能調整齣行時間,早出晝伏,遇到炎炎烈日就在路邊休息,四點後再出發。你對冬天的熱被窩有多留戀,你就會對烈日下的騎行有多麼的不情願,每次從樹蔭下起身,投入到烈日和熱浪的包圍中,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剛滿18歲的兒子,興緻勃勃地參加了這次遠行。遭遇暴雨,或頭頂烈日,我一度擔心他會垂頭喪氣,甚至半途而廢,他不但沒有流露出消極情緒,反而嬉皮笑臉地問我:刺激嗎?由於經驗不足,在經過積水路面時,不慎摔車,手腳腹部多處皮外傷,幸無大礙。其後數天里自己清洗傷口,上藥,近十天不能洗澡,難受程度可想而知。雖是結伴而行,但騎行的風險得他自己去規避,騎行的孤獨得他自己去排解。誰不是在自己的人生里獨自行走,一個人總得自己長大。一路的風雨錘煉了筋骨,壯麗的山川開闊了胸襟,艱苦的騎行磨練了意志,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人禮。
留戀走在路上的狀態,自由、新奇、感動······一路上,聽到了太多的贊美和祝福,也遭遇過不解和冷漠。那些溫暖的目光,我會藏於心間;那些異樣的眼神,我會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地抹去,不留一絲痕跡。
江源不捐細流,方能波瀾壯闊;個人兼容並蓄,方能圓融通達。
江河萬古流,百川終入海。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願親友安好,願國泰民安,願山河無恙,願天地 永壽 ! 拜源馬雄山,再看一水滴三江騎行第1天,多雲間晴,小陣雨,騎行指數:1級,適宜。
為了準備製作環保倡議書的圖片資料,也為後期行程能有更寬裕的時間,在正式出發前的一周,我們趕赴珠江源頭。
馬雄山位於 曲靖 市 沾益 區城北50公里,既無峻峭偉岸的身姿,又缺少詩文大家的妙筆點染,只因珠江發源於此,知名度 和美 譽度才得以飆升。正是:山不在高,是源則名。
大明崇禎年間,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從 廣西 入滇,著意考察珠江的發源地,在《盤江考》中曾指出了珠江源的大致方位和流向。新 中國 建立前後,水利專家也曾多次踏勘。直到1985年,國家珠江水利委員會 會同 本地科技人員,在多次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唯遠是源”、“水流不斷”的原則,正式確定馬雄 山東 麓出水洞處為珠江正源。至此,珠江源起何處,方纔塵埃落定。
萬物起於微末,江河皆有源頭。長江 黃河 的源頭地處僻遠苦寒之地,高冷艱險拒常人於千里之外,只有探險家和科考工作者才能到達。珠江的源頭卻是非常的親民,婦孺老弱都能親臨其境,一睹大江之源的風采,暢敘飲水思源的幽情。
馬雄山既是珠源所在,又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一水滴 三江 ,一脈隔兩盤”的地理奇觀也為它增色不少。東坡之水為南盤江之源,即珠江正源,北坡之水為北盤江之源,西坡之水註入 金沙江 支流牛欄江。北盤江在 貴州 省 望謨 縣蔗香鄉與南盤江相會,江段於此始稱紅水河;在 廣西 象州 縣石龍鎮與 柳江 匯合後改稱 黔江 ,在 桂平 市與鬱江匯合後稱為潯江,在 梧州 與桂江匯合後改稱 西江 ,在 三水 市與北江匯合後稱珠江。
事實上,民間的稱呼與官方的界定並不完全一致,上游多稱南盤江,其下多稱紅水河,中下游多稱 西江 , 廣州 至入 海口 稱珠江, 黔江 和潯江之名少有人叫。 ▲向著目標,奮然前行,一路追尋,自由和歡暢。 ▲不走尋常路,一路有驚喜。 ▲領頭大哥和嫂夫人。 ▲追風少年和父王。 ▲莫道潭淺源流小,沃水千里潤南國。 ▲騎行全家福,也是此行在重要節點必定展示的造型。 ▲ “同飲珠江水”並非康有為先生的題字,而是從他的遺稿中挑選出來集字而成。
選康有為的字跡,一者康先生是 廣東 佛山 人,珠江當為母親河;二者康先生與 曲靖 多少有點緣分,對 曲靖 出土的國寶級爨碑有過研究和鑒定,稱其書法“樸厚古茂,奇姿百出”,認為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書法。騎行大旗上的“愛我珠江公益騎行”即採用爨體書寫。
集字之法並不鮮見,好多大學的毛體校名其實也是拼湊而成,並非毛爺爺親筆題寫。 ▲ 刻於珠江源頭石壁上的碑記,全面而詩意地介紹了這座神奇的山和這條上善的水。為方便閱讀,特從百度複製,當然,網文上的幾處錯謬已做更正,全文如下: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大禹治水,初莫山川。珠流南國,得天獨厚。沃水千里,源出馬雄。古隸牂牁,今屬 曲靖 。地當黔蜀之沖,山接烏蒙之險。三冬無冰雪,四季盡蔥蘢。滴水分 三江 ,一脈隔雙盤。主峰巍峨,老高峙立。溪流泉涌,若暗若明。匯涓蟄流,出洞成河。水流汩汩,終年不絕,是乃珠江正源。海拔二千一百餘米。穿牛鼻、過花山,南盤九曲,清流激湍。紅水千嶂,夾岸崇深。飛瀉黔潯,直下 西江 。匯北盤於蔗香,合融柳於石龍,迎邕鬱於 桂平 ,接漓桂於 梧州 ,乃越三溶,出羚羊,更會北東二江,錦織三角河網,八口分流,竟入南洋。四十五萬三千七百方公里流域,二千二百一十四公里流長。年均水量三千四百億立米,蘊藏水能三千三百萬千瓦。聚 九州 之英華,集五嶺之靈秀。氣候溫和,風光奇美,河水充盈,物產豐饒,士工昌盛,旅貿繁榮,江水恆流,世民澤被。仰前朝之偉績,秦渠宋堤;慕當代之風流, 大化 新豐 。今政通人和,華夏中興。乃重勘珠江,復探珠源。拓 三江 之水利,展四化之宏圖。乙醜孟秋,立碑永志。 ▲抄近路向馬雄山頂峰前進。 ▲馬雄山頂峰建有 三江 亭, 三江 亭上盡覽一水如何滴 三江 。 ▲山脊左面為珠江流域,山脊右前方為長江流域。 ▲馬雄 山東 麓,山巒聳翠,孕育著南盤江的源頭活水。 ▲遠處的偏橋水庫,已屬北盤江流域。 ▲ 曲靖 的城市雕塑,三根柱子撐起一片祥雲,寓意著爨鄉福地,祥雲行雨,水滴 三江 。 ▲空中的雲不一定都是雨做的。
途經花山工業園區,工廠林立,濃煙滾滾,空氣污染十分明顯。問下班的工人:像這種明目張膽的排放,怎麼無人來管?工人師傅一臉的鄙夷,冷冷地告訴我:完全是達標的......對此,我深表懷疑。
羅平:雞鳴三省地,金玉滿堂鄉8月6日,騎行第2天,多雲,短時中到大雨,騎行指數:2級,較適宜。
曲靖 下轄各縣中,人文歷史最為豐厚的非 會澤 莫屬,而自然風光堪稱獨絕的當屬 羅平 。 羅平 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無愧於“全國旅游百強縣”的榮譽稱號。
如果說金雞峰林小 三峽 、 九龍 瀑布多依河乃常見之景,那奇峰林立、大地流金的燦爛壯闊,則堪稱獨絕。每年的那場花事讓這座小城持續走紅,熱度不消,一年一度的“ 羅平 油菜花文化旅游節”已 成功 舉辦近二十屆,人氣不減。每年2、3月間油菜花開, 羅平 壩子就成了花的海洋,造型奇異的峰叢點綴其間,猶如浩瀚的海面挺立的島嶼,天藍水清,大地金黃,山色青翠,蔚為壯觀。非 江西 婺源 、 青海 門源 、 陝西 漢中 等地的油菜花勝景所能及也。
楊哥的 羅平 同學,設家宴款待我們。當年的青蔥少年,如今已年過半百,在歲月這把殺豬刀下,無人能夠幸免。小酌數杯,兩人忙於敘舊,忘了拍張合影,楊哥為此念叨了好幾次。 ▲正式出發,用車輪去丈量那一泓碧水流過的地方,目送她匯入大海。 ▲南城門廣場秀一秀。 ▲出城,南盤江畔騎一程。 ▲出門遇到平安寺,好彩頭,當然要討個好彩了。 ▲吃過午飯,一齣東山,大雨襲來,雨勢稍減,換上雨衣繼續趕路,一路走走停停。 ▲好在這雨下得並不纏綿,時緩時急折騰了兩三個小時,便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的澄明天地。 ▲傍晚時分,天更是藍得純粹,藍得不可思議。 ▲婦騎夫隨,帶頭大哥緊跟老婆的步伐,穿越鑽天破。 ▲螺絲田素顏照。還是油菜花開的時節最為驚艷。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不知要撩起多少深情地思念。 ▲待到明年春來到,花開時節自妖嬈。 則戎:“貴州精神”的發祥地8月7日,騎行第3天,多雲,短時暴曬,午後中到大雨持續2小時,騎行指數:3級,不適宜。
滇黔交界處遭遇大雨,無法到達原計劃的萬峰湖鎮,只能留駐 興義 市則戎鄉,在則戎喜遇有緣人。
則戎鄉的王攀書記,對我們的珠江騎行很感興趣,加上童年曾在 雲南 宜良 度過,自然又多了一分親近。大家一見如故,就著啤酒,相談甚歡。王攀書記年輕有為,絲毫沒有地方領導慣有的派頭和架子,對當地情況瞭如指掌,說話條理清晰,給人一種學者型官員的感覺。我相信:只有堅持學習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狀態。
我們對則戎的深度瞭解正是得益於他的詳細介紹。
則戎鄉地處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區。“土似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遍地亂石窩,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幾竹籮”,這些順口溜便是當地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2010年,西南大旱,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前往視察,當地群眾大災之年有壯志,在石漠化山崖上種植金銀花,並創造性地運用“滴灌”技術抗擊旱魔,這種不向困難低頭的奮鬥精神令總理大為感動,高度評價當地群眾“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並把它提煉概括為“ 貴州 精神”。 ▲從 羅平 出發,空氣濕潤雲層厚,正是騎行好時光。 ▲324國道邊的金雞峰叢,登上觀景台才能一睹奇峰林立的勝景。油菜花開的時候,又會是成色十足的網紅地。
當地為了改變冷熱分明的旅游現狀,實現一年四季都有看點,在油菜收割後嘗試種植其他品種,苦心可嘉。
眼前大片的嚮日葵,正在憧憬夏末的燦燦金黃;遠處連片的高粱地,正在孕育秋天的那場紅。 ▲百日草開得正盛。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時光倒退四十年,這圖就是花兒與少年。
單車重回我的日常生活後,兼有了運動休閑的功能,平日里常在城市周邊設計一二百公里的短途騎行,但這種小打小鬧的短途騎行根本滿足不了我狂野的內心。早有長途騎行的圖謀,只是對線路有些挑剔。騎行 拉薩 太熱鬧,像趕大集一樣,顯然不對我的胃口;重走長征路熱鬧了好長時間,花樣不斷翻新,暫時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突然想起,騎行大江大河的還不多見,我們又住在珠江源頭,何不騎行珠江,從源頭到入 海口 !和帶頭大哥老楊一番簡短交流,兩人一拍即合,遂定大計。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青山嫵媚水碧透,共愛一江水。為使這次沿江之行厚重而有意義,增強大家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加入了環保宣傳的元素,把出行的主題確定為“愛我珠江公益騎行”,帶頭大哥老楊全情投入,傾情製作環保倡議書,文字表達反覆斟酌,版面設計數易其稿,定稿後慷慨印製500份,出手就是大手筆。每人攜帶一百多份,於車站、碼頭、飯館、旅店、市政廣場,一路發放,幾度被當做散髮小廣告而遭人拒絕,依舊不改初衷,直到珠江入 海口 。如果這是一種犯傻,我們卻犯得心甘情願,傻得無怨無悔。讓那些視此舉為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酸言冷語見鬼去吧。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無非雞毛蒜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萬鐘於我何加焉!
因自身條件所限,一路走來,所接觸的多是普通民眾,人們對我們的環保宣傳漠然多於熱情,關註更多的是騎車這種出行方式。相對於環境的好壞,人們更關註自己荷包的大小。每每聽到“要發展,就會有污染”的論調,心中的寒意比炎熱的天氣更讓人難受。人們終日奔波苦,想要為自己贏得一個未來,卻一不小心輸了現在。我們還要在“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上走多久。 中國 向來不缺無聊的看客和沉默的大多數。環保之路任重道遠,為重建綠水青山盡綿薄之力當屬我輩之責,而普通民眾正是保護青山綠水的主力軍。
為了能夠在休假時間內完成行程,忍痛捨去 雲南 境內的南盤江段。從珠江源頭出發,直插滇黔桂三省交界的萬峰湖。儘量沿江而行,穿越滇黔桂粵四省區,行程約2023公里,其中乘船約40公里,乘車約120公里,騎行1863公里,勝利到達 東莞 虎門 珠江入 海口 。
騎行路上,沒有輕鬆可言,也許,這世上本就沒有田園牧歌式的長途騎行。烈日當空,汗水濕透衣背;大雨傾盆,雨水浸濕褲襠。山路十八彎,那是歌里的浪漫;山路八十彎,這是現實的殘酷。總是盼著過了前面的隘口,會有夢寐以求的下坡,等到了隘口,前面仍是令人崩潰的上坡。
天氣成了最大的敵人,已經騎過 川藏南線 和 滇藏線 的楊哥,也經不住陡坡的考驗和高溫的折磨,多次感嘆艱苦程度超過了 川藏南線 。連續數日的高溫騎行,身體和毅力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心理承受能力幾乎達到了極限。為了能走完全程,我們只能調整齣行時間,早出晝伏,遇到炎炎烈日就在路邊休息,四點後再出發。你對冬天的熱被窩有多留戀,你就會對烈日下的騎行有多麼的不情願,每次從樹蔭下起身,投入到烈日和熱浪的包圍中,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剛滿18歲的兒子,興緻勃勃地參加了這次遠行。遭遇暴雨,或頭頂烈日,我一度擔心他會垂頭喪氣,甚至半途而廢,他不但沒有流露出消極情緒,反而嬉皮笑臉地問我:刺激嗎?由於經驗不足,在經過積水路面時,不慎摔車,手腳腹部多處皮外傷,幸無大礙。其後數天里自己清洗傷口,上藥,近十天不能洗澡,難受程度可想而知。雖是結伴而行,但騎行的風險得他自己去規避,騎行的孤獨得他自己去排解。誰不是在自己的人生里獨自行走,一個人總得自己長大。一路的風雨錘煉了筋骨,壯麗的山川開闊了胸襟,艱苦的騎行磨練了意志,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人禮。
留戀走在路上的狀態,自由、新奇、感動······一路上,聽到了太多的贊美和祝福,也遭遇過不解和冷漠。那些溫暖的目光,我會藏於心間;那些異樣的眼神,我會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地抹去,不留一絲痕跡。
江源不捐細流,方能波瀾壯闊;個人兼容並蓄,方能圓融通達。
江河萬古流,百川終入海。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願親友安好,願國泰民安,願山河無恙,願天地 永壽 ! 拜源馬雄山,再看一水滴三江騎行第1天,多雲間晴,小陣雨,騎行指數:1級,適宜。
為了準備製作環保倡議書的圖片資料,也為後期行程能有更寬裕的時間,在正式出發前的一周,我們趕赴珠江源頭。
馬雄山位於 曲靖 市 沾益 區城北50公里,既無峻峭偉岸的身姿,又缺少詩文大家的妙筆點染,只因珠江發源於此,知名度 和美 譽度才得以飆升。正是:山不在高,是源則名。
大明崇禎年間,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從 廣西 入滇,著意考察珠江的發源地,在《盤江考》中曾指出了珠江源的大致方位和流向。新 中國 建立前後,水利專家也曾多次踏勘。直到1985年,國家珠江水利委員會 會同 本地科技人員,在多次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唯遠是源”、“水流不斷”的原則,正式確定馬雄 山東 麓出水洞處為珠江正源。至此,珠江源起何處,方纔塵埃落定。
萬物起於微末,江河皆有源頭。長江 黃河 的源頭地處僻遠苦寒之地,高冷艱險拒常人於千里之外,只有探險家和科考工作者才能到達。珠江的源頭卻是非常的親民,婦孺老弱都能親臨其境,一睹大江之源的風采,暢敘飲水思源的幽情。
馬雄山既是珠源所在,又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一水滴 三江 ,一脈隔兩盤”的地理奇觀也為它增色不少。東坡之水為南盤江之源,即珠江正源,北坡之水為北盤江之源,西坡之水註入 金沙江 支流牛欄江。北盤江在 貴州 省 望謨 縣蔗香鄉與南盤江相會,江段於此始稱紅水河;在 廣西 象州 縣石龍鎮與 柳江 匯合後改稱 黔江 ,在 桂平 市與鬱江匯合後稱為潯江,在 梧州 與桂江匯合後改稱 西江 ,在 三水 市與北江匯合後稱珠江。
事實上,民間的稱呼與官方的界定並不完全一致,上游多稱南盤江,其下多稱紅水河,中下游多稱 西江 , 廣州 至入 海口 稱珠江, 黔江 和潯江之名少有人叫。 ▲向著目標,奮然前行,一路追尋,自由和歡暢。 ▲不走尋常路,一路有驚喜。 ▲領頭大哥和嫂夫人。 ▲追風少年和父王。 ▲莫道潭淺源流小,沃水千里潤南國。 ▲騎行全家福,也是此行在重要節點必定展示的造型。 ▲ “同飲珠江水”並非康有為先生的題字,而是從他的遺稿中挑選出來集字而成。
選康有為的字跡,一者康先生是 廣東 佛山 人,珠江當為母親河;二者康先生與 曲靖 多少有點緣分,對 曲靖 出土的國寶級爨碑有過研究和鑒定,稱其書法“樸厚古茂,奇姿百出”,認為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書法。騎行大旗上的“愛我珠江公益騎行”即採用爨體書寫。
集字之法並不鮮見,好多大學的毛體校名其實也是拼湊而成,並非毛爺爺親筆題寫。 ▲ 刻於珠江源頭石壁上的碑記,全面而詩意地介紹了這座神奇的山和這條上善的水。為方便閱讀,特從百度複製,當然,網文上的幾處錯謬已做更正,全文如下: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大禹治水,初莫山川。珠流南國,得天獨厚。沃水千里,源出馬雄。古隸牂牁,今屬 曲靖 。地當黔蜀之沖,山接烏蒙之險。三冬無冰雪,四季盡蔥蘢。滴水分 三江 ,一脈隔雙盤。主峰巍峨,老高峙立。溪流泉涌,若暗若明。匯涓蟄流,出洞成河。水流汩汩,終年不絕,是乃珠江正源。海拔二千一百餘米。穿牛鼻、過花山,南盤九曲,清流激湍。紅水千嶂,夾岸崇深。飛瀉黔潯,直下 西江 。匯北盤於蔗香,合融柳於石龍,迎邕鬱於 桂平 ,接漓桂於 梧州 ,乃越三溶,出羚羊,更會北東二江,錦織三角河網,八口分流,竟入南洋。四十五萬三千七百方公里流域,二千二百一十四公里流長。年均水量三千四百億立米,蘊藏水能三千三百萬千瓦。聚 九州 之英華,集五嶺之靈秀。氣候溫和,風光奇美,河水充盈,物產豐饒,士工昌盛,旅貿繁榮,江水恆流,世民澤被。仰前朝之偉績,秦渠宋堤;慕當代之風流, 大化 新豐 。今政通人和,華夏中興。乃重勘珠江,復探珠源。拓 三江 之水利,展四化之宏圖。乙醜孟秋,立碑永志。 ▲抄近路向馬雄山頂峰前進。 ▲馬雄山頂峰建有 三江 亭, 三江 亭上盡覽一水如何滴 三江 。 ▲山脊左面為珠江流域,山脊右前方為長江流域。 ▲馬雄 山東 麓,山巒聳翠,孕育著南盤江的源頭活水。 ▲遠處的偏橋水庫,已屬北盤江流域。 ▲ 曲靖 的城市雕塑,三根柱子撐起一片祥雲,寓意著爨鄉福地,祥雲行雨,水滴 三江 。 ▲空中的雲不一定都是雨做的。
途經花山工業園區,工廠林立,濃煙滾滾,空氣污染十分明顯。問下班的工人:像這種明目張膽的排放,怎麼無人來管?工人師傅一臉的鄙夷,冷冷地告訴我:完全是達標的......對此,我深表懷疑。
羅平:雞鳴三省地,金玉滿堂鄉8月6日,騎行第2天,多雲,短時中到大雨,騎行指數:2級,較適宜。
曲靖 下轄各縣中,人文歷史最為豐厚的非 會澤 莫屬,而自然風光堪稱獨絕的當屬 羅平 。 羅平 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無愧於“全國旅游百強縣”的榮譽稱號。
如果說金雞峰林小 三峽 、 九龍 瀑布多依河乃常見之景,那奇峰林立、大地流金的燦爛壯闊,則堪稱獨絕。每年的那場花事讓這座小城持續走紅,熱度不消,一年一度的“ 羅平 油菜花文化旅游節”已 成功 舉辦近二十屆,人氣不減。每年2、3月間油菜花開, 羅平 壩子就成了花的海洋,造型奇異的峰叢點綴其間,猶如浩瀚的海面挺立的島嶼,天藍水清,大地金黃,山色青翠,蔚為壯觀。非 江西 婺源 、 青海 門源 、 陝西 漢中 等地的油菜花勝景所能及也。
楊哥的 羅平 同學,設家宴款待我們。當年的青蔥少年,如今已年過半百,在歲月這把殺豬刀下,無人能夠幸免。小酌數杯,兩人忙於敘舊,忘了拍張合影,楊哥為此念叨了好幾次。 ▲正式出發,用車輪去丈量那一泓碧水流過的地方,目送她匯入大海。 ▲南城門廣場秀一秀。 ▲出城,南盤江畔騎一程。 ▲出門遇到平安寺,好彩頭,當然要討個好彩了。 ▲吃過午飯,一齣東山,大雨襲來,雨勢稍減,換上雨衣繼續趕路,一路走走停停。 ▲好在這雨下得並不纏綿,時緩時急折騰了兩三個小時,便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的澄明天地。 ▲傍晚時分,天更是藍得純粹,藍得不可思議。 ▲婦騎夫隨,帶頭大哥緊跟老婆的步伐,穿越鑽天破。 ▲螺絲田素顏照。還是油菜花開的時節最為驚艷。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不知要撩起多少深情地思念。 ▲待到明年春來到,花開時節自妖嬈。 則戎:“貴州精神”的發祥地8月7日,騎行第3天,多雲,短時暴曬,午後中到大雨持續2小時,騎行指數:3級,不適宜。
滇黔交界處遭遇大雨,無法到達原計劃的萬峰湖鎮,只能留駐 興義 市則戎鄉,在則戎喜遇有緣人。
則戎鄉的王攀書記,對我們的珠江騎行很感興趣,加上童年曾在 雲南 宜良 度過,自然又多了一分親近。大家一見如故,就著啤酒,相談甚歡。王攀書記年輕有為,絲毫沒有地方領導慣有的派頭和架子,對當地情況瞭如指掌,說話條理清晰,給人一種學者型官員的感覺。我相信:只有堅持學習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狀態。
我們對則戎的深度瞭解正是得益於他的詳細介紹。
則戎鄉地處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區。“土似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遍地亂石窩,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幾竹籮”,這些順口溜便是當地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2010年,西南大旱,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前往視察,當地群眾大災之年有壯志,在石漠化山崖上種植金銀花,並創造性地運用“滴灌”技術抗擊旱魔,這種不向困難低頭的奮鬥精神令總理大為感動,高度評價當地群眾“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並把它提煉概括為“ 貴州 精神”。 ▲從 羅平 出發,空氣濕潤雲層厚,正是騎行好時光。 ▲324國道邊的金雞峰叢,登上觀景台才能一睹奇峰林立的勝景。油菜花開的時候,又會是成色十足的網紅地。
當地為了改變冷熱分明的旅游現狀,實現一年四季都有看點,在油菜收割後嘗試種植其他品種,苦心可嘉。
眼前大片的嚮日葵,正在憧憬夏末的燦燦金黃;遠處連片的高粱地,正在孕育秋天的那場紅。 ▲百日草開得正盛。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時光倒退四十年,這圖就是花兒與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