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思,漫游——像意大利一樣行走亞平寧
↑波格賽美術館卡拉 瓦喬“聖母子圖”——聖母帶領聖子踩死了象徵原罪的毒蛇。聖母子穿著朴素形同百姓,真實自然
↑波格賽美術館卡拉 瓦喬的“聖傑洛拉莫”正專心研讀基督教經典,與一旁的頭顱象徵的俗世空虛形成對比
↑波格賽美術館卡拉 瓦喬“大衛與哥利亞的頭顱”,大衛提著自己的戰利品,並將戰利品以自己為原型,象徵著自己意外殺人後的懺悔,請求博蓋塞紅衣主教寬恕提香“神聖與世俗之愛”,右側裸體美人手持香火直達上天,美就是自然風光與教堂,象徵聖愛;左側的俗愛女裹得嚴嚴實實,手抱塵世的玫瑰花瓶,背後是城市與高塔。
↑波格賽美術館來之前讀了幾本書—《藝術通史》和《偉大的博物館(全系列共三十一冊)》。前者是對整個 歐洲
藝術史與其各個時期代表作的系統梳理,後者則是對各個博物館中佳作的細緻介紹。將這幾本書“啃”下來,也算不辜負對 意大利 這一藝術聖地的巡禮。博蓋塞別墅向南穿過一道人行天橋便可到蘋丘(Pincio),小山丘正好在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以東,望得見向河岸延伸的大街與城牆,牆邊的大教堂傲人地越過了整個 羅馬
城的天際線。靠著欄桿是觀賞日落的絕佳場所。隨著太陽不斷下落,背後電子琴聲響起為之助興,泡泡秀也識趣地讓了位。平臺欄桿旁圍滿了人,餘暉打在他們身上,光芒煥發。視線末端的天際線色彩愈刷愈深,直到一切結束,又回歸了本真的淡藍;照耀在游人臉頰上的暮色淡去了,徒留意猶未盡
↑蘋丘穿過此處天橋直達蘋丘
↑蘋丘
↑蘋丘
↑蘋丘
↑蘋丘(它們需要高亮度🔆才能看清)
↑蘋丘結束後剛坐兩站地鐵再出來,天就已經完全黑了。 羅馬 夜晚的天空與 上海 一樣——沒有星光,只有手機手電筒照亮的路。 古羅馬—烈日下的所以然若說前幾日只是與亞平寧相傳已久的毒辣陽光打了個照面,熱了熱身是,今日便真正屬於實戰的硬碰硬了。狹窄街巷中的太陽總照不過屋宇,博蓋塞的綠蔭好生陰涼,可在古
羅馬
廣場上的殘垣斷壁間,大片大片的空地在炙烤下無處掩藏,腳下的沙石滋滋作響,興許它們年復一年接受這番考驗已數千載;可早有預料卻又毫無準備的我們——臉上沒有防曬霜,頭頂沒有遮陽帽,獨自接招,早早便敗下陣來。
在廣場邊緣的陰涼處休息片刻,才緩過一點神來,看向如燒烤架般存在著的遺址,在看著此處的複原圖,那之上竟也沒幾棵樹。“絕對是氣候變暖惹的禍”,心想。若不然,古
羅馬 人應是不會想不到這一點的。往昔與如今,輝煌早已逝去(圖片出自《 羅馬 —過去和現在》可以說他們的鬥獸活動殘酷冷血;可以說他們侵略時施虐成性;可以說他們排擠異教行為卑劣。但無法否定,他們的制度與文化,絕對是領先世界幾百年的存在。
僅單看這座廣場,作為 羅馬 世界整一個的文化、政治中心,神廟興許是多了些。可那標志著 共和
制度的元老院內的唇槍舌劍今天依稀能夠聽到,那數百人議員中,平民貴族兼而有之,所掌握的,均是統治國家的最高權力。“ 羅馬 共和
國”,多麼啟蒙主義的名字,竟出於兩千餘年前的這裡。即使進入帝制時期,這裡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不遠處的鬥獸場與賽馬場中的鬥爭興許野蠻,可卻為所有 羅馬
市民送出了入場券,在場中盡情歡呼的人群中,便有許多從奴隸合法翻身自由市民的贏家。朴實無華的演講臺上,又曾有多少政客激情澎湃地抒發政見,引得民眾陣陣歡呼;四季常溫的浴場中。熱水池裡曾談成過多少合作······更不必說那曾縱橫歐羅巴,西亞與
北非 ,串聯起整個國家的大道——遇水搭橋,遇山鑿道,有些至今仍能使用;不必說那為各座城中百姓提供用水的水道,從高山上蜿蜒而下直達城中。教堂,神廟,凱旋門,卡比托利歐山與低調的元老院 (右一)貞女之家,豪華居所只剩斷首雕像可極端繁榮後的極端長久的黑暗,混沌不堪的中世紀摧磨了這裡的輝煌,只留下一片破敗。這不是圓明園般的破敗,一夜隕落,令人悲痛;而是數千載時光流逝的見證,金碧輝煌換成了歲月沉澱。捕捉到一隻孤傲的鳥,在斷石之上,傲視著這一片與自己擦肩千年的榮耀。 三日隨拍清早出門,總有驚喜——沐浴著晨光的祖國祭壇通往 意大利 政治中心卡比托利歐山的臺階,右下黑車自帶大佬氣質真理之口所在的教堂,清晨的它還未開門,享受著少有的寧靜傍晚的 圖拉 真市場,無人問津 三日閑談今日份行程:早起鬥獸場——烈日下古 羅馬 廣場——帕拉蒂尼山
公交車一路奔波,即使頭暈腦脹,下車後第一眼見到鬥獸場仍不禁發出贊嘆,手中快門更是停不下來。時間如此多被賦予了“七分之一”稱號的建築奇跡,無不多是陵墓或邊防,在荒野中毅然挺立,難免顯得孤寂。它卻另闢蹊徑,在擁擠的市區中被房屋圍繞,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不僅在氣質平平的房屋中彰顯出自己老大哥的巍巍風範,也顯示出了它與城市和民眾的緊密聯繫。人鬥人,獸鬥獸,人鬥獸;榮譽席,一等席,二等席;勝利與死亡,歡呼與叫衰,每個游覽點四周都圍滿了人,對鬥獸場的介紹從華為機中用各個語言不斷傳出——世界級景點的標配。可場內奴隸們為自己自由的殊死搏鬥與萬眾咆哮的場面,又從這導覽聲中溜走了,只餘斑駁牆面與絡繹游人。從禮品店中買到了《 羅馬 —過去與現在》中文版,14歐,當中對各古 羅馬 遺址複原圖把當時的我們迷花了眼,導致當中機械化慘不忍睹的翻譯被選擇性忽略了。 來之前只聽說過鬥獸場會排隊,早早預約好了票,卻從未聽說進入帕拉蒂尼山也要排隊,時間甚至更長;更不知帕拉蒂尼山與古 羅馬 廣場入口是一個,出來了便無法再進。正午陽光太過炙烤,便在帕拉蒂尼山上的樹下一直獃到三點,看過一批批旅行團匆匆走過,再租借一份導覽上路。從古 羅馬 西側有臺階直接登上帕拉蒂尼山的法爾內塞花園,它與一旁尼祿修建的觀景台都有極佳的視野向 西北 看,殘垣與而今向東南看,倒與未倒再往山的“深處”走,游人少了許多,遺址則更加殘破,可這些昔日大戶住宅群當年的豪華仍能感受——奧古斯都,圖密善,塞維魯,一代代領袖在此建宅,似乎是想沾當年羅慕路斯在這裡建城的福氣。圖密善行宮的跑馬場,柱子被歲月削平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