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散記-----2019 年 1 月猶太國的自由行
一、前言
自從兒子去年被 以色列 特拉維夫 大學,聘為哲學高級研究員,並攜兒媳一起去 以色列
工作後。我們便對這個“好戰”又神秘的國家,產生了興趣。從此,我們開始關註起 以色列 和猶太民族,關心起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世今生。
我們以往對 以色列 的印象,就是這個國家不停地與阿拉伯國家打仗,與 巴勒斯坦 、 埃及 和 約旦 等阿拉伯國家爭奪土地,戰火不斷。在 巴勒斯坦
的土地上,不停地設立猶太人定居點,而且它一直是勝利者。現在,兒子和兒媳要去這個“導彈紛飛”的國家工作,我們全家都十分擔心他們的安全。兒子為了寬慰我們,經常向我們介紹
以色列 的首都---- 特拉維夫 和這個國家的現狀,這才讓我們鬆了口氣。
1\. 以色列 概況
以色列 (Israel)是 亞洲 國家,位於 西亞地區 ;也是 亞洲 、 非洲 和 歐洲 的交界處。即:它處於 地中海 的 東海 岸,北靠 黎巴嫩 、東瀕
敘利亞 和 約旦 、西南 邊和 埃及 接壤。1948 年成立了 以色列 國,現在人口已超過900 萬,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民族為主體的國家。
作為 中東 地區的自由民主制國家, 以色列 工業化程度較高,總體經濟實力較強,屬於世界發達國家。 以色列 對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大。自從建國以來,
以色列 一直重視教育和致力於科學的技術研發. 以色列 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等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 以色列
的軍事、科技產業、農業技術、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發達程度,也名列世界前茅。目前, 以色列 的旅游業,也逐漸成為了國家的又一支柱產業。
以色列 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猶太民族卻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據介紹,猶太人已有 3000 多年曆史,可查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前 1211 年。 以色列
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猶太人遠祖,是古代的希伯來人也就是古猶太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共同的“祖始”,都認“先知”亞伯拉罕(Abraham)為祖先。
以色列 全境地圖
公元前十世紀, 以色列 國王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之後, 以色列 被分裂為南北兩國。公元前 722 年和 586年,這兩個王國先後被征服和滅亡。在 羅馬
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 巴勒斯坦 地區,散落在世界各地。
從 18 世紀開始,出現了猶太人返回故土的現象。一些猶太復國主義者,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復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在二戰時期,在 歐洲
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又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的回歸。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阿拉伯和 以色列 兩個民族的流血衝突,因此而起。
1947 年,鑒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 和平
努力受到挫敗。受到二戰中的猶太人大屠殺的影響,猶太人復國的理念,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聯合國成立了“ 巴勒斯坦 專門委員會”。1947 年 11
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 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 巴勒斯坦 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 55%和 45%的領土。聖城 耶路撒冷
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避免阿以雙方的衝突。
1948 年 5 月 14 日, 以色列 國正式成立。 以色列 全國總面積為 2.5 萬平方公里,在 1948~1973 年間, 以色列
在四次阿以戰爭中,占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 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現在它實際管轄面積為 25740 平方千米,包括戈蘭高地和 約旦 河西岸部分地區。
以色列 地中海 沿岸的海岸平原,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還有大約 12000 平方公里的沙漠,占據了 以色列
的一半土地面積,那裡嚴重缺水,自然環境比較惡劣。
50 多年來,土地貧瘠、資源短缺的 以色列 ,堅持走科技強國之路,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使經濟快速發展。 以色列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舉世矚目,特別是在電子、通訊、計算機軟件、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工程、農業、海水淡化、軍工以及航空等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優勢。
以色列 是 中東 唯一實現科學灌溉的國家。 以色列 地處沙漠地帶邊緣,水資源匱乏。嚴重缺水的環境,迫使 以色列
在農業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節水技術。他們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其不足總人口 5%的農民,不僅養活了本國國民,還向 歐洲
大量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面對猶太民族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從心底裡,對這個國家肅然起敬。
出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需要, 以色列 還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他們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以
色列人(無論男女)都在 18 歲時,會被徵召從軍(阿拉伯裔的公民除外)。男性的義務役是兩年半、女性的兵役期為兩年。
在車站和商場隨處可見的 以色列 軍人
以色列 男子,在服過義務兵役後,必須轉入國防軍預備役部隊,每年須從事幾個星期的軍事服務,直到年滿 41 歲為止。
我們在 以色列
的火車站、商場和大街上,經常能夠看到身穿各種顏色軍裝的軍人。我們把這“奇景”,歸納為“五多”:穿軍裝的兵多、挎衝鋒槍的兵多、女兵多、吊兒郎當的兵多和身上背大包裹的兵多。不知道為什麼,
以色列
的軍人,一般都身背鼓鼓囊囊的大包;也經常可以看到濃裝艷抹、手捧咖啡杯、抽著煙的女兵和把槍隨意擱在大腿上,在漫不經心地喝咖啡、看手機的男兵。但千萬不要低估這些“散漫”大兵的戰鬥力。要知道,阿以的
中東 五次大戰役,都是靠這些“老爺兵”打贏的。據說, 以色列 軍隊的軍事素質是世界第一流的。
由於軍兵種不同, 以色列 的軍人的顏色不一,有綠色、藍色、米黃色、灰色和黑色等;但軍人都穿米黃色的褲子和黑色中幫皮鞋。
2.行前準備
今年一月份,妻子的 60 周歲生日就要到了。兒子來電邀請我們,去 以色列 玩玩。他準備在 特拉維夫 給他媽媽過生日、順便帶我們游覽 以色列
。我們得知後,十分高興並欣然接受。一方面,我們渴望與兒子和兒媳團聚,一起生活和旅游,享受天倫之樂;另一方面,我們也正想去看看兒子和兒媳的工作環境、瞭解一下
以色列 的真實情況。要知道,由於我們不懂 以色列 的希伯來語,我們夫妻兩人,是不可能單獨去那裡“自由行”旅游的。
大致的行程定下來後,我們和兒子他們,各自開始了出行前的準備工作。這次去 以色列
,和以往我們倆的自由行不一樣;既然兒子和兒媳是東道主,我們樂得放手。我表示赴以旅游的一切行程安排,均由他們小夫妻負責。兒子細心地問我們,想到 以色列
什麼地方玩?我們回答他:你們安排,我們一切聽從指揮。我們只負責在 上海 辦理 以色列 簽證和購買來回飛機票。
為了減少我們的旅途疲勞,兒子建議我們購買 上海 到 特拉維夫 的直飛航班。我們瞭解到, 上海 只有 海南 航空每周一次的,直飛 特拉維夫
的航班;但回程卻要到 北京 轉機。所以,我們就購買了來回機票,兩個人 8000 多元人民幣。
由於我要出差,所以,妻子獨自去 以色列 駐 上海 總領館辦理簽證。也許,我們都還持有 美國 簽證。所以,在 以色列 簽證辦理過程中很順利。但是, 以色列
領事館的辦事效率很低,我們等了三個多星期,才拿到為期一個月的簽證。
妻按照兒子的採購清單,開始了網上大採購。我們特地買了一些零食、湯料和兒媳愛吃的“沈大成”
糕點。同時,為了豐富兒子他們日常的飲食,我們給他們帶去了一個電熱鍋。
3.飛機晚點
2019 年 1 月 2 日晚上,我們乘地鐵向機場出發了。從 上海 飛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機票,起飛時間是 1月 3 日凌晨 2
點鐘。考慮到地鐵開往浦東機場的末班車,是晚上 11 點左右;我們晚上 9:30
分就出門了。在地鐵列車上,還沒有到廣蘭路站時。車廂里,出現了幾個“女黃牛”(招攬黑車生意);她們在車廂里,不停地吆喝:“去浦東機場的地鐵班次沒有了,有專車接送,50
元/人,趕緊報名買票啊”。一些外地的乘客都紛紛報名買票了,我們沒有報名乘黑車。這時,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外地姑娘,走過來問我們,是否也去浦東機場?能否和我們同行?我們知道小姑娘害怕晚上乘黑車,就爽快地答應:好,跟我們一起走。
當地鐵列車,到了廣蘭路換乘站時;我們發現還有一班地鐵,開往遠東大道,那裡離機場只有兩站路。我們就帶著小姑娘,又乘上地鐵。小姑娘也很懂事,看我們的行李多,就要幫我們提行李,被我們婉拒了。到站後,我們找了一輛正規出租車,直接把我們送到機場的出發大廳,車費只有
50 元錢。小姑娘要付給我們車費,我們沒有收,就與她揮手告別了。
我們很順利地通過了機場安檢,來到登機口邊上的候機大廳里休息。離飛機起飛還有兩個多小時,我們倆篤定地在看書或看手機。大約在凌晨一點,我們聽到了機場廣播通知,告訴我們:飛機因“機械故障”,將推遲起飛,請耐心等待。我們只能默默地等著進一步的消息。
過了一會兒,我看到機場的工作人員,開始給乘客發餅干和飲料時,就預感飛機還要延誤下去。又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飛機還沒有修好。
在我們這個航班裡,有兩個去 以色列
旅游的旅行團,以大叔和大媽們為主。夜深了,這些大媽們實在撐不住了,她們也不顧新燙好的頭髮和光鮮亮麗的衣服,都一個個和衣,躺在候機室的地毯上,呼呼大睡了。
平也靠在椅子上打瞌睡,我拉了一個行李箱給她擱腳。也許她覺得很舒服,不一會兒,就睡著了。我睡不著,就看看書和手機。
直到第二天早上 6 點,機場廣播才通知我們:飛機將在上午 8 點起飛,並要求我們去另外的一個登機口登機。
經過大半夜的漫長等待,一些乘客失去了耐心,紛紛向 海南 航空公司討說法。但 海南 航空聲稱:根據國家《航空法》,對每位乘客賠償 200
元。幾個好事的乘客還在不停地糾纏著,要求航空公司提高賠償金。有幾個 以色列 乘客,也來湊熱鬧。他們舉著雙手的十個手指,意思要賠償 1000 元。甚至,有一個
以色列 人,把行李箱放在登機口,人坐在箱子上面,阻礙其它乘客登機,以示抗議。但是,大多數乘客還是通情達理的,接受了 200
元的賠償,登機了。後來,幾個鬧事的 以色列 人也進入了飛機。
由於換了一架飛機,乘客的托運行李要重新放置,飛機要加水、加油等,需要時間。就這樣,我們在飛機上又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上午九點多,飛機才起飛。
就這樣,我們整整延誤了 7 個多小時,我們到達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時間,也推遲 7
個多小時。這對於我們自由行的乘客來講,問題不大;對於行程已經安排好的旅行團來講,意味著第一天的行程“泡湯”了。這些大媽們都圍著導游,在嘀嘀咕咕地議論,有點惋惜不已。
飛機上有不少 以色列 乘客,其中有些人在飛機上,大聲說笑著,不守規矩。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坐在座位中間的 以色列
人,他們如果要從座位上出來,不會和鄰座打招呼,而是用腳踩在座位上,直接跨進跨出。連幾個老頭也這樣,真不太文明。
這班 海南
航空的飛機,在廣播里,不停地播送著有關註意事項,第一遍用英語,第二遍用中文播送,聽起來有點彆扭。一般來講,絕大多數國家的飛機,都是以本國母語為主,英語為第二語言。像
日本 航空和 俄羅斯 航空,它們都是把本國語言放在優先,第二遍才播送英語或中文。我認為, 海南 航空這樣做,忽視了 中國
人的感受,有點“媚外”之嫌,確實應該改進。
上海 到 特拉維夫 的飛行距離為 9200 公里。經過 11 個半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本-古里 安國 際機場。
當我們的飛機快要在 特拉維夫
降落時,我通過飛機的窗口往下看,想尋找沙漠和沙丘。可是,躍入我的眼帘的,是一片綠色的大地。這裡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不毛之地,而是滿目青山和綠地。這實在讓我感到驚訝和佩服。
在飛機降落前,廣播里不停地提醒乘客:不得攜帶水果和肉製品入境,否則會受到處罰的。我們座位隔壁的一個乘客,像是去 以色列
打工的;他隨身帶了很多水果。聽到飛機的廣播後,他一下子連吃了幾個蘋果,又吃了幾個橘子;實在吃不下了,他就問我們吃不吃?我們只能報以一笑,婉拒了。他的一大包水果,也只能扔在飛機上了。
他還在打聽:如果箱子里有鹹肉的話,被查出來會罰多少錢?我們誰都回答不出來,只能讓他碰碰運氣,自求多福了。
按照慣例,在即將進入他國時,飛機上外國人都要填寫“入境單”。可這架飛機要降落了,還是不見乘務員發給我們;我催問了幾個乘務員,他們只是回答我:請稍等。直到飛機降落了,我們還是沒有收到“入境單”。後來才知道,入境
以色列 ,是不需要填寫“入境單”的。
在來 以色列 之前,兒子就告訴我們, 以色列
的入境官很嚴苛,會不停地盤問入境的目的等其它事宜;入境者動輒就會被帶入“小黑屋”審問。所以,我們在排隊入境時,有點惴惴不安,不知道他們會問什麼。我們和兩個
中國 旅行團的游客,在一起排隊,等候入境。也許是借了旅行團的光,這個 以色列
的入境官,僅看看我們的護照,又看了我們一眼,一句話都不問,就在兩張入境卡上,蓋章放行了。我們十分高興,沒想到如此順利入境。
我們拿著托運的行李,向出口走去。碰巧,我們遇上了飛機上的鄰座----“水果哥”,他招呼我們一起
走。從他閃爍的眼神里,我知道他怕箱子里的鹹肉,被查出來;拉著我們一起走,可以“掩護”他。就在
我們將要走出去時,門口的兩個 以色列 安檢人員,註意到了“水果哥”有點慌張,就叫住他和我,要求我
們的行李箱,重新到機器里掃描一下,我們只能照辦。謝天謝地,“水果哥”終 於都
過關了;我們就此與他別過,也希望他冒險從國內帶來的鹹肉,能改善一下他的生活。。走出海關出口,我們頓感輕鬆。心中不由地在說: 以色列 ,我們來了。
二、 特拉維夫 (Tel Aviv)
1.初到 特拉維夫
在 特拉維夫
機場的出口處,峰兒早已在此等候著我們。他一看到我們,就不停地揮舞著雙臂,興奮地和我們打招呼:“老爸、老媽”!啊,我們已經整整一年,沒有看到兒子了。他看上去十分精神,身穿藍色絨衣、黑色沙灘短褲和運動鞋;衣袖捲得高高的,真像一個抓魚的漁夫。他理著短短的小平頭,嘴唇四周黑乎乎的小鬍子,也沒有剃乾凈;額頭上,還有幾個青春小疙瘩,正在茁壯成長。
見到兒子,我們很高興;在簡短的幾句問候後,峰就推著行李,帶我們去乘坐火車,去他工作的 特拉維夫 大學,他為我們預定了學校的招待所。
兒子向我們介紹:根據 以色列 的公共安全規定,任何人在 以色列
,如要乘坐公共交通,必須要辦理乘車卡。所以,要先在機場的辦卡點,辦理好乘車卡,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們跟著他,來到了機場乘車卡辦理點。在我們出示各自的護照後,還要拍照;幾分鐘後,我們就拿到了印有本人照片的綠色乘車卡,沒有收費。這張乘車卡是一張空卡,要經過充值後,才能使用。充值後的公交卡,能直接在公交車上使用;但是,乘坐火車時,要用公交卡購買火車票後,才能刷卡進站。
我暗自在想,幸虧兒子來接我們;否則,我們自己來的話,要弄清楚這些情況,肯定要費盡周折。從機場到 特拉維夫 大學的車票為 13.5 謝克兒( 以色列
貨幣的名稱),約為人民幣 25 元(匯率1:1.85)。我們刷卡進入了火車站,就在鐵軌旁的月臺上候車。 以色列
的火車都是半個小時一班,月臺上,已經有一些乘客在候車了。十多分鐘後,火車來了, 以色列 人都急吼吼地擠上車。
以色列 全國通用的公交卡
以色列 人在乘車時,不太講禮貌;我們 上海 的地鐵,一般都是“先下後上”;可有的 以色列 人,往往在下車乘客還沒有下車時,就擠上車去了,素質實在不高。
火車上的座位是不對號的,只要有空位,就可以坐。從機場到 特拉維夫 大學只有四站路,我們在下火車時,平被一哄而上的乘客,圍在車廂里,差一點下不了火車。
一齣火車站,就能看到 特拉維夫 大學的三幢宿舍高樓。它建造在 30
多米高的小山坡上,從火車站上去,要爬幾十級樓梯;峰提著一個大箱子,先走上去,放在一邊;再折回下來,幫我們把行李拎上去。
作為外國人,我們進入學校的宿舍區,也需要護照登記。我們住在 F 樓的學校招待所,兒子和兒媳住在 H 樓的宿舍樓。
特拉維夫 大學的宿舍區
我們住的是一室一廳的房子,很乾凈,也有廚房可以做飯。我們放下行李後,就去 H
樓的兒子家。途中,峰不停地向我們倆,介紹這裡的情況;當我們在宿舍區的廣場里的一個小水池觀魚時,突然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爸爸、媽媽”!只見,兒媳菲一路小跑過來了。見到久別的兒媳,我們也很高興。
這次,峰來到 以色列 工作,菲也一起從 倫敦 來到 特拉維夫 大學。她在 英國 倫敦
的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工作,由於菲的表現出色,她的老闆破例同意她,在家裡“遠程工作”。所以,現在家就是她的工作室,她每天按 倫敦
的上班時間,必須打開電腦工作。峰在學校里有辦公室,白天要去學校上班。從宿舍到學校的辦公室,要走 10 多分鐘。
天色漸晚了,我們決定在家裡做飯吃。宿舍區里有一個小超市,我們四個人就去採購。我們在超市裡,就感覺到這裡的物價很高。如一小包珍珠菇,在 上海 人民幣 3
元左右;而在 以色列 的價格是 19.6 謝克爾,摺合人民幣為 36.3 元,相差 10 多倍。
我們買了牛肉、土豆、蘑菇、黃瓜、豆腐和西藍花等,用我們從 上海 帶來的電熱鍋,一家四口,熱熱鬧鬧地吃著火鍋。
熱熱鬧鬧吃火鍋
為了讓我們來 以色列 旅游,吃好玩好住好;峰和菲夫妻倆,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期間,還要安排和我們一起,去 格魯吉亞
玩幾天。我們也聽由他們的安排,只管充分享受與小輩們在一起的樂趣了。
來到 特拉維夫 的第二天,由於菲要按時在電腦上工作,無法陪我們一起玩。峰就領著我們去海邊走走,去感受一下 地中海
的海岸線。順便去租車行,把車子開回來;因為,我們有 3 天的自駕游安排。
我們乘坐 25 路公交車去海邊。 以色列 的公交車的統一票價為 5.9 謝克爾,在 90 分鐘內,還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不像國內慢吞吞的公交車, 以色列
的公交車的車速相當快。 以色列 的機動車,也是靠右行駛,其交通規則基本上與 中國
一樣。有一點很好,就是在任何情況下,車必須讓人先行,即便行人在亂穿馬路,車子必須停車,讓人先通過。充分體現了人的通行權,高於車輛路權的原則,體現了對人的生命權之尊重。
2\. 特拉維夫 -雅發
特拉維夫 的全稱為“ 特拉維夫 —雅法(Tel Aviv-Jaffa)”,是 以色列 第二 大城 市。該城市是 以色列 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 以色列
的經濟樞紐,並被列為 中東 地區,生活費用最昂貴的 大城 市。這座只有一百年曆史的年輕城市,但卻已成為 以色列 ,最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城市。
特拉維夫 是 以色列 最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具有開放、現代的世界主義的特征,被公認是 以色列 的文化之都。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旅游城市,集 地中海
風情與多元文化於一身.
在 特拉維夫 街頭
作為一個開放的大都市, 特拉維夫 的宗教色彩不濃。在這裡,戴傳統 以色列 小帽子的人不多。
特拉維夫 市中心著名的戈頓海灘(Gordon),也被稱作“黃金海灘”。這裡,有著一望無際的 地中海 和
延綿的海岸線及沙灘。在岸邊的碼頭游艇區,有林立的桅桿,在沙灘上有露天咖啡館、餐館、健身場和沙灘排球場;更有不少人在海灘上跑步、健身。還有一個光著身子玩水的小男孩,和同伴在海灘上玩耍。
海灘上的小男孩們
眺望寬闊無垠的 地中海 ,它掀起的陣陣白浪,此起彼伏地沖向岸邊。沿著海岸線遠望,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湛藍的大海和白色的浪涌,真是風景如畫。
在岸邊的碼頭游艇區
特拉維夫 是 新城 和老城的完美結合。 新城 特拉維夫 ,建城只有 100 多年,老城雅法則有 4000 年曆史,新、老城共存的 特拉維夫 -雅法,成為了
中東 地區最開放和與眾不同的歐式 地中海 城市。
在海岸邊的獨立公園
沿著 特拉維夫 的海灘一直走下去,會走到世界上最老的港口之一,雅法。
特拉維夫 的雅法老城,是一個具有 4000 多年曆史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據歷
史記載,公元前 5000 年這裡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就成為 地中海 岸的著名港口。
特拉維夫 和雅法曾經是兩座獨立的城市,1949 年 4 月,兩座城市合併,成為現在的 特拉維夫 -雅法。
在雅法港海灘
白浪滔天的 地中海
100 年來,雅法老城和 特拉維夫 連成一體,相得益彰。是現代與古老的完美結合。與 特拉維夫
的高樓大廈不同,雅法老城以古雅的石板房、狹窄的石子路而聞名。在迷宮般的淡黃色石 頭城 中,有著眾多的畫廊、飾品店、咖啡館。老城的建築被很好地保護著。
古城街道上,被歲月磨得圓滑如鏡的石板路、狹小彎曲、高低不平的街道和斑駁的石頭牆,都散髮著
古老的韻味。
雅法古城
在千年古城----雅法
3\. 拉賓 廣場
兒子帶我們來到位於 特拉維夫 市政府邊的 拉賓 廣場。 拉賓 廣場原名叫 特拉維夫 國王廣場,面積並不大,位於 特拉維夫 的市中心。我們早就知曉 以色列
總理 拉賓 ,知道他是一位開明、睿智的政治家。一直倡導巴以 和平 ,並身體力行,努力推進著。是巴以 和平 進程的開拓者。
1995 年 11 月 4 日, 以色列 前總理 拉賓 ,在這裡出席 以色列 工黨舉行的一次 和平 大會,在會議結束後,離開會場時,被刺殺身亡。 拉賓
逝世後, 以色列 舉國上下陷入哀痛之中, 以色列 政府決定,把 特拉維夫 國王廣場,改名為 拉賓 廣場。從此,每年的 11 月 4 日,都有成群結隊的
以色列 人,來到 拉賓 廣場點燃蠟燭,獻上鮮花,以紀念這位為 中東 和平 ,而獻身的 以色列 總理。
在 特拉維夫 的 拉賓 廣場
我們很納悶,怎麼在空曠的 拉賓 廣場上,找不到 拉賓 的雕像?最後,終於在廣場邊的一個角落裡,看到了 拉賓 先生的半身塑像。讓我們感到很意外, 以色列
人在以自己的方式來紀念 拉賓 ,真的很低調。
4.安息日(Shabbat)
在 以色列 ,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日落時分,到星期六的日落的時段,就是猶太教的安息日。這是猶太人的重要節日,對猶太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以色列
的安息日里,人們都不允許工作,城市裡的所有商店關門,所有公共交通系統停運。人們只能在家中與親人團聚。
以色列 實行特殊的每周五天工作制,與國際通用的星期制不同; 以色列
的工作日從星期日到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是休息日。據說,安息日來源於《聖經》中上帝的教誨,要求教徒們把它當作神聖的一天,必須休息。
安息日對於猶太人來說,既能在一周工作後,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是一種凈化精神、陶冶情操的機會。在這一天,猶太人不允許做任何工作,不能打開任何電器,包括電燈(但在星期五日落之前已開的電燈,則可以繼續使用)。要認真學習經文或和家人團聚。每個星期五的傍晚,教徒們就會點燃蠟燭,全家圍坐在一起吃晚飯。星期六上午,大多數教徒會去教堂做禮拜。
隨著社會的發展,真正全面遵守安息日規定的人,在不斷地減少。一些猶太人對安息日戒律,也日趨淡薄了;有的人也開始在安息日,出門野餐聚會或去海灘游玩。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一個安息日里,看到街道上行駛的小汽車,川流不息。
然而, 以色列 的安息日給非猶太教徒、外國人和游客,帶來了諸多不便。在商店關門、公共交通停運的情況下,無法外出辦事或旅游,只能待在家或旅館里。
5.慶祝生日
1 月 8 日是平的 60 歲大生日,我們大家要為她慶生。兒子特地在市中心的一家 地中海 風味的餐廳訂了座。我們從貝爾謝巴回到 特拉維夫
後,就直接去餐廳。兒媳下班後,也趕過來了。我們每個人點了一份主食,開了一瓶白葡萄酒。能和兒子、兒媳和老公,在 以色列
過生日,平也很高興。大家共同舉杯,慶賀她的 60 大壽,祝她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在它鄉異國慶祝生日
晚飯後,由於離住所不遠,我們打算散步回去。可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們就在路邊叫出租車回去。出租車司機是一個 以色列
老頭,看到我們四個人乘車,就以乘客太多為由,拒絕打表計價;提出一口價:50謝克爾。由於天在下雨,我們也只能接受他這種“趁雨打劫”的無理要求。只見,這個老頭開了一段路,拐了幾個彎,大約過了
5 分鐘左右,出租車就來到了我們的住宿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有的 以色列 人真是太精明瞭,太不厚道了。
6.洗衣房
那天,我們在兒子家休息,看到兒子拿了一大包衣服,要去洗衣房洗衣服。我們就跟著他去看看,瞭解一下他們的洗衣方式。
宿舍樓里的洗衣房
洗衣房在兒子的宿舍樓的底層,近 30 多平米的房間里,放了 6 臺大型洗衣機和烘乾機,都是有償使用的。如,洗衣服半個小時(需自帶洗衣液),收費 10
謝克爾;烘乾衣服 24 分鐘,收費 6
謝克爾。洗衣房裡還有桌子和沙發,供洗衣者休息等候。我看到有的人,拖著大號行李箱,裡面裝滿了臟衣物,一股腦兒地塞進洗衣機。因為洗衣是按次計費,所以,他們盡可能把臟衣物積攢起來,一起洗。烘乾後,再帶回去。
半個小時後,洗衣結束後,我和兒子又把衣服放入烘乾機中,兒子投幣 6 元,沒想到,這台烘乾機有故障,只能再投幣 6 元,換了一臺烘乾機。對於“吃”進去的 6
元錢,兒子決定不要了;因為 以色列 人辦事很拖拉,效率很低。要討回 6
元錢,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划算。半個多小時後,我們拿著已經烘乾的一大包衣服,回家了。
7\. 特拉維夫 大學
特拉維夫 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是 以色列 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目前擁有 9 大學部、超過125
個學院和學系、數百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覆蓋文、理、工、生命、醫學、藝術等多個門類。在校生30000 餘人。該校是一所教學與研究兼具的著名高等教育機構,在
以色列 學術排名第一。
特拉維夫 大學有好幾個校門,5 號門,離兒子的宿舍最近。兒子向門衛出示了我們的護照,並說明我
們是他的父母,門衛就放行了。
兒子作為外國專家,受聘於 特拉維夫
大學後,我們一直想去看看他的工作環境。兒子就帶我們到學校去看看,我們先在文學院兒子的辦公室坐了一會,又遇見了文學院的院長,我們相互寒暄了幾句。
在 特拉維夫 大學,還設有“孔子學院”和研究 亞洲 文化的“東亞系”。走廊里,還張貼著學校舉辦 中國
新年聯歡會的中文的海報。我們在學校學術講座一覽表裡,看到了單博士的講座時間的預告;我和妻子,為兒子的學術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
接著,兒子領著我們參觀校園。 特拉維夫 大學很大,幾乎每幢大樓里,就有好幾個系或學院,學生很多。學校的綠化也很好,不愧是 以色列 的一流大學。
在 特拉維夫 大學哲學系門口
學術講座預告表,第二行是單博士講座時間
學校 2019 年春節聯歡會海報
在 特拉維夫 大學的校園裡
與我國大學里的大食堂不一樣, 特拉維夫
大學的每幢大樓,基本上都有一個小食堂。而且,用餐的價格要比校外便宜一點;兒子建議我們去體驗一下,我們欣然接受。於是,我們就去了文學院的食堂就餐。這裡的食堂,有點像國內的快餐店;有麵包、蛋糕、麵條、米飯和幾個炒菜,可供選擇。就餐者每人拿一個托盤,排隊取菜和主食後,刷卡結賬。據兒子介紹,餐廳里服務員,都是勤工儉學的學生。我們三個人的午飯,兒子一共支付了
120 謝克爾,確實比外面餐館便宜一些,味道也不錯。
在 特拉維夫 大學文學院的餐廳里,吃午飯
當我們走到醫學系時,天又開始下雨了,颳著大風,氣溫也開始下降了。我們就坐在門口避雨,感覺有點冷。兒子就帶我們到醫學系的餐廳里,給我們喝了杯熱咖啡,以暖暖身子。順便給兒媳買午飯帶回去。
8\. 特拉維夫 租車
我們在 以色列 安排了 3
天自駕游;沒有像往常一樣,在網上預訂車輛。兒子帶我們直接去當地的租車行租車。這裡的租車生意很好,一般都是外國游客。我們去第一家租車行時,就被告知:車子已經租完了。我們只能到另一家租車店租車。
在 以色列 租車手續很簡單。在看了我的護照、 中國 駕照、國際駕照,租車店就和我簽了租車合同;再
用 VISA 信用卡支付佣金和押金,。根據合同,租車形式為:“Full to
Full”,意思是車開走的狀態是加滿油的,還車時,車也必須是加滿油。否則,要支付不菲的違約金。
租車手續辦好後,工作人員讓我自己去挑一輛車,我挑了一輛“ 雷諾 ”SUV。在工作人員仔細記錄了,
車 輛 外 觀 的 劃 損 情 況 後 , 我 們 就 開 車 離 開 了 。 直 接 驅 車 去 以 色 列 的 北 部 城 市 ---- 拿 撒 勒
在租車前,檢查車輛的外觀情況
三、 拿撒勒 (Nazareth)
以色列 是狹長的國土形狀。南北長,東西窄。 拿撒勒 是 以色列 的北部城市,離 特拉維夫 100
多公里。自中世紀以來,一直被阿拉伯基督徒占領。傳說耶穌在該城度過青少年時期,它也是基督教聖城之一。 拿撒勒 是約瑟和聖母 瑪利亞
(《聖經》中的人物)的故鄉,據說,耶穌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年。
拿撒勒 ,現有人口 4.5 萬,交通發達,是加利利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多為穆
斯林,亦有不少阿拉伯基督徒,是 以色列 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
拿撒勒 在 特拉維夫 的北面,從 特拉維夫 去 拿撒勒
有幾段高速公路,路況很好,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我們發現公路兩旁的綠樹、綠草形成的綠色植被,鬱郁蔥蔥,真有點回到了我國的 江南
地區。根本不像有50%國土面積,是沙漠的國家。
拿撒勒 城建造在山頂上,海拔約 1100 米。由於,它地處丘陵,城內的道路起伏、彎曲又狹窄。有的
道路呈“S”形的連續下坡道;還有的道路坡道很大,約有 30-40 度。在車輛上下坡或交會時很危險,開
車須格外小心。城內來來往往的車很多,真是川流不息。在狹小的道路兩側,都停滿了小汽車。幸好,這裡開車的司機,還能做到相互 禮讓
,道路才沒有被堵塞。這座“山坡”城市的建築,大多以淡黃色為主。
拿撒勒 城裡的商業街很熱鬧,各種商店鱗次櫛比,涵蓋吃、穿、用各個方面。我們在商業街附近,找
到了一個室內停車場。把車停好後,峰就用手機導航,把我們帶到了街上的一家阿拉伯飯店吃午飯。這家店不大,但生意很好,幾張桌子都坐滿了人。兒子說,要給我們嘗嘗
以色列 的美食----“皮塔餅”(Pita)。
中東 美食----“皮塔餅”
在 拿撒勒 教堂廣場
“皮塔餅”是一種起源於 中東 及 地中海 地區的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餅烤熟後,會鼓起來,形成
一個中空的麵餅,看上去像一個口袋,又叫“口袋餅”。人們喜歡在“皮塔餅”里,裝入各種可口的食材,
如,熏雞肉、烤肉、火腿、煎蛋、培根、新鮮蔬菜、酸黃瓜等一起吃。也可以把餅掰下來,用來蘸“鷹嘴
豆泥”(一種豆泥)等醬料吃。兒子給我們加了烤肉、酸辣椒、酸黃瓜和番茄等,味道還真的很好。但“鷹嘴豆泥”的味道很淡,又比較油膩,我不愛吃。
在飯店的櫃臺上,擺放著許多酸菜盆,有好幾種酸辣椒、酸黃瓜和酸橄欖,供顧客根據自己的口味,
免費領取。峰也拿了一些酸菜來嘗嘗,味道不錯。
就在我們吃飯時,有一個六十多歲的阿拉伯老婦人,領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到我們的鄰桌。也許她沒有錢,只買了半隻“皮塔餅”給小孩吃,自己捨不得吃。她從包里拿出半瓶水,喝了一口,坐在一邊,用愛憐的眼光,看著小男孩吃。過了一會兒,她又拿出手機,請鄰桌的阿拉伯小伙子,給她和小孩合影;儘管她笑容滿面,但小男孩卻沒有笑,只是默默地一口、一口地吃著餅。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個場景,心裡真有點不是滋味。
吃完飯,我們漫步在大街上,穿過一條馬路,就來到了聖母 瑪利亞 的故居、 瑪利亞
水井和東正教堂。在東正教堂里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由於,我們不信教,自然就不瞭解情況了。兒子就給我們講解了《聖經》中,有關聖母 瑪利亞
和耶穌的故事,以及東正教的歷史等等。使我們對基督教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
我們穿過一個小集市廣場,就來到了氣勢恢宏的 中東 最大的教堂----天主報喜堂。這座淡黃色建物,在 拿撒勒 是最耀眼的。它的歷史悠久,重建於 1966
年。它也是在同一地點上,建造五次的唯一教堂。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據《聖經》介紹,教堂建築在天使百加利,向聖母 瑪利亞
報告,她感應受孕喜訊的岩洞之上。我們現在還能夠看到,教堂底部這個年代古遠的岩洞。
在教堂的長廊里,還掛滿了世界各國教會捐贈的聖母像。其中,也有 中國 臺灣 捐贈的觀音像。
在二樓的教堂大廳里,正在舉行宗教儀式。我們在後面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這座大教堂。平被一個麵包店里,飄出來的香味吸引了;兒子就陪她進店選購麵包,我站在店門口等他們。正好,有一個
中國 婦女路過,她朝我看看,問我:是 中國 人嗎?接著,她又自言自語地說: 以色列 的物價真貴哦?我看著她,邊說邊走遠去的身影。心裡在想:也許,她生活在
以色列 ,正不堪承受著高物價的巨大壓力。
在教堂廣場
中國 臺灣 捐贈的聖母像
據兒子說,儘管 以色列 的物價很高,但 以色列 公民的生活有保障,一般都有物價補貼;其中包括乘坐
公交車不要錢、在商店購物,有打折卡等優惠。而在 以色列 生活的外國人,卻沒有補貼;在生活上,承受著令人咋舌的高物價的壓力,日子不好過,幸福指數很低。
自從兒子去年被 以色列 特拉維夫 大學,聘為哲學高級研究員,並攜兒媳一起去 以色列
工作後。我們便對這個“好戰”又神秘的國家,產生了興趣。從此,我們開始關註起 以色列 和猶太民族,關心起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世今生。
我們以往對 以色列 的印象,就是這個國家不停地與阿拉伯國家打仗,與 巴勒斯坦 、 埃及 和 約旦 等阿拉伯國家爭奪土地,戰火不斷。在 巴勒斯坦
的土地上,不停地設立猶太人定居點,而且它一直是勝利者。現在,兒子和兒媳要去這個“導彈紛飛”的國家工作,我們全家都十分擔心他們的安全。兒子為了寬慰我們,經常向我們介紹
以色列 的首都---- 特拉維夫 和這個國家的現狀,這才讓我們鬆了口氣。
1\. 以色列 概況
以色列 (Israel)是 亞洲 國家,位於 西亞地區 ;也是 亞洲 、 非洲 和 歐洲 的交界處。即:它處於 地中海 的 東海 岸,北靠 黎巴嫩 、東瀕
敘利亞 和 約旦 、西南 邊和 埃及 接壤。1948 年成立了 以色列 國,現在人口已超過900 萬,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民族為主體的國家。
作為 中東 地區的自由民主制國家, 以色列 工業化程度較高,總體經濟實力較強,屬於世界發達國家。 以色列 對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大。自從建國以來,
以色列 一直重視教育和致力於科學的技術研發. 以色列 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等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 以色列
的軍事、科技產業、農業技術、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發達程度,也名列世界前茅。目前, 以色列 的旅游業,也逐漸成為了國家的又一支柱產業。
以色列 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猶太民族卻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據介紹,猶太人已有 3000 多年曆史,可查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前 1211 年。 以色列
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猶太人遠祖,是古代的希伯來人也就是古猶太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共同的“祖始”,都認“先知”亞伯拉罕(Abraham)為祖先。

公元前十世紀, 以色列 國王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之後, 以色列 被分裂為南北兩國。公元前 722 年和 586年,這兩個王國先後被征服和滅亡。在 羅馬
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 巴勒斯坦 地區,散落在世界各地。
從 18 世紀開始,出現了猶太人返回故土的現象。一些猶太復國主義者,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復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在二戰時期,在 歐洲
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又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的回歸。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阿拉伯和 以色列 兩個民族的流血衝突,因此而起。
1947 年,鑒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 和平
努力受到挫敗。受到二戰中的猶太人大屠殺的影響,猶太人復國的理念,也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聯合國成立了“ 巴勒斯坦 專門委員會”。1947 年 11
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 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 巴勒斯坦 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 55%和 45%的領土。聖城 耶路撒冷
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避免阿以雙方的衝突。
1948 年 5 月 14 日, 以色列 國正式成立。 以色列 全國總面積為 2.5 萬平方公里,在 1948~1973 年間, 以色列
在四次阿以戰爭中,占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 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現在它實際管轄面積為 25740 平方千米,包括戈蘭高地和 約旦 河西岸部分地區。
以色列 地中海 沿岸的海岸平原,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還有大約 12000 平方公里的沙漠,占據了 以色列
的一半土地面積,那裡嚴重缺水,自然環境比較惡劣。
50 多年來,土地貧瘠、資源短缺的 以色列 ,堅持走科技強國之路,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使經濟快速發展。 以色列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舉世矚目,特別是在電子、通訊、計算機軟件、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工程、農業、海水淡化、軍工以及航空等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優勢。
以色列 是 中東 唯一實現科學灌溉的國家。 以色列 地處沙漠地帶邊緣,水資源匱乏。嚴重缺水的環境,迫使 以色列
在農業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節水技術。他們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其不足總人口 5%的農民,不僅養活了本國國民,還向 歐洲
大量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面對猶太民族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從心底裡,對這個國家肅然起敬。
出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需要, 以色列 還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他們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以
色列人(無論男女)都在 18 歲時,會被徵召從軍(阿拉伯裔的公民除外)。男性的義務役是兩年半、女性的兵役期為兩年。


以色列 男子,在服過義務兵役後,必須轉入國防軍預備役部隊,每年須從事幾個星期的軍事服務,直到年滿 41 歲為止。
我們在 以色列
的火車站、商場和大街上,經常能夠看到身穿各種顏色軍裝的軍人。我們把這“奇景”,歸納為“五多”:穿軍裝的兵多、挎衝鋒槍的兵多、女兵多、吊兒郎當的兵多和身上背大包裹的兵多。不知道為什麼,
以色列
的軍人,一般都身背鼓鼓囊囊的大包;也經常可以看到濃裝艷抹、手捧咖啡杯、抽著煙的女兵和把槍隨意擱在大腿上,在漫不經心地喝咖啡、看手機的男兵。但千萬不要低估這些“散漫”大兵的戰鬥力。要知道,阿以的
中東 五次大戰役,都是靠這些“老爺兵”打贏的。據說, 以色列 軍隊的軍事素質是世界第一流的。
由於軍兵種不同, 以色列 的軍人的顏色不一,有綠色、藍色、米黃色、灰色和黑色等;但軍人都穿米黃色的褲子和黑色中幫皮鞋。
2.行前準備
今年一月份,妻子的 60 周歲生日就要到了。兒子來電邀請我們,去 以色列 玩玩。他準備在 特拉維夫 給他媽媽過生日、順便帶我們游覽 以色列
。我們得知後,十分高興並欣然接受。一方面,我們渴望與兒子和兒媳團聚,一起生活和旅游,享受天倫之樂;另一方面,我們也正想去看看兒子和兒媳的工作環境、瞭解一下
以色列 的真實情況。要知道,由於我們不懂 以色列 的希伯來語,我們夫妻兩人,是不可能單獨去那裡“自由行”旅游的。
大致的行程定下來後,我們和兒子他們,各自開始了出行前的準備工作。這次去 以色列
,和以往我們倆的自由行不一樣;既然兒子和兒媳是東道主,我們樂得放手。我表示赴以旅游的一切行程安排,均由他們小夫妻負責。兒子細心地問我們,想到 以色列
什麼地方玩?我們回答他:你們安排,我們一切聽從指揮。我們只負責在 上海 辦理 以色列 簽證和購買來回飛機票。
為了減少我們的旅途疲勞,兒子建議我們購買 上海 到 特拉維夫 的直飛航班。我們瞭解到, 上海 只有 海南 航空每周一次的,直飛 特拉維夫
的航班;但回程卻要到 北京 轉機。所以,我們就購買了來回機票,兩個人 8000 多元人民幣。
由於我要出差,所以,妻子獨自去 以色列 駐 上海 總領館辦理簽證。也許,我們都還持有 美國 簽證。所以,在 以色列 簽證辦理過程中很順利。但是, 以色列
領事館的辦事效率很低,我們等了三個多星期,才拿到為期一個月的簽證。
妻按照兒子的採購清單,開始了網上大採購。我們特地買了一些零食、湯料和兒媳愛吃的“沈大成”
糕點。同時,為了豐富兒子他們日常的飲食,我們給他們帶去了一個電熱鍋。
3.飛機晚點
2019 年 1 月 2 日晚上,我們乘地鐵向機場出發了。從 上海 飛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機票,起飛時間是 1月 3 日凌晨 2
點鐘。考慮到地鐵開往浦東機場的末班車,是晚上 11 點左右;我們晚上 9:30
分就出門了。在地鐵列車上,還沒有到廣蘭路站時。車廂里,出現了幾個“女黃牛”(招攬黑車生意);她們在車廂里,不停地吆喝:“去浦東機場的地鐵班次沒有了,有專車接送,50
元/人,趕緊報名買票啊”。一些外地的乘客都紛紛報名買票了,我們沒有報名乘黑車。這時,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外地姑娘,走過來問我們,是否也去浦東機場?能否和我們同行?我們知道小姑娘害怕晚上乘黑車,就爽快地答應:好,跟我們一起走。
當地鐵列車,到了廣蘭路換乘站時;我們發現還有一班地鐵,開往遠東大道,那裡離機場只有兩站路。我們就帶著小姑娘,又乘上地鐵。小姑娘也很懂事,看我們的行李多,就要幫我們提行李,被我們婉拒了。到站後,我們找了一輛正規出租車,直接把我們送到機場的出發大廳,車費只有
50 元錢。小姑娘要付給我們車費,我們沒有收,就與她揮手告別了。
我們很順利地通過了機場安檢,來到登機口邊上的候機大廳里休息。離飛機起飛還有兩個多小時,我們倆篤定地在看書或看手機。大約在凌晨一點,我們聽到了機場廣播通知,告訴我們:飛機因“機械故障”,將推遲起飛,請耐心等待。我們只能默默地等著進一步的消息。
過了一會兒,我看到機場的工作人員,開始給乘客發餅干和飲料時,就預感飛機還要延誤下去。又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飛機還沒有修好。
在我們這個航班裡,有兩個去 以色列
旅游的旅行團,以大叔和大媽們為主。夜深了,這些大媽們實在撐不住了,她們也不顧新燙好的頭髮和光鮮亮麗的衣服,都一個個和衣,躺在候機室的地毯上,呼呼大睡了。
平也靠在椅子上打瞌睡,我拉了一個行李箱給她擱腳。也許她覺得很舒服,不一會兒,就睡著了。我睡不著,就看看書和手機。
直到第二天早上 6 點,機場廣播才通知我們:飛機將在上午 8 點起飛,並要求我們去另外的一個登機口登機。
經過大半夜的漫長等待,一些乘客失去了耐心,紛紛向 海南 航空公司討說法。但 海南 航空聲稱:根據國家《航空法》,對每位乘客賠償 200
元。幾個好事的乘客還在不停地糾纏著,要求航空公司提高賠償金。有幾個 以色列 乘客,也來湊熱鬧。他們舉著雙手的十個手指,意思要賠償 1000 元。甚至,有一個
以色列 人,把行李箱放在登機口,人坐在箱子上面,阻礙其它乘客登機,以示抗議。但是,大多數乘客還是通情達理的,接受了 200
元的賠償,登機了。後來,幾個鬧事的 以色列 人也進入了飛機。
由於換了一架飛機,乘客的托運行李要重新放置,飛機要加水、加油等,需要時間。就這樣,我們在飛機上又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上午九點多,飛機才起飛。
就這樣,我們整整延誤了 7 個多小時,我們到達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時間,也推遲 7
個多小時。這對於我們自由行的乘客來講,問題不大;對於行程已經安排好的旅行團來講,意味著第一天的行程“泡湯”了。這些大媽們都圍著導游,在嘀嘀咕咕地議論,有點惋惜不已。
飛機上有不少 以色列 乘客,其中有些人在飛機上,大聲說笑著,不守規矩。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坐在座位中間的 以色列
人,他們如果要從座位上出來,不會和鄰座打招呼,而是用腳踩在座位上,直接跨進跨出。連幾個老頭也這樣,真不太文明。
這班 海南
航空的飛機,在廣播里,不停地播送著有關註意事項,第一遍用英語,第二遍用中文播送,聽起來有點彆扭。一般來講,絕大多數國家的飛機,都是以本國母語為主,英語為第二語言。像
日本 航空和 俄羅斯 航空,它們都是把本國語言放在優先,第二遍才播送英語或中文。我認為, 海南 航空這樣做,忽視了 中國
人的感受,有點“媚外”之嫌,確實應該改進。
上海 到 特拉維夫 的飛行距離為 9200 公里。經過 11 個半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的本-古里 安國 際機場。
當我們的飛機快要在 特拉維夫
降落時,我通過飛機的窗口往下看,想尋找沙漠和沙丘。可是,躍入我的眼帘的,是一片綠色的大地。這裡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不毛之地,而是滿目青山和綠地。這實在讓我感到驚訝和佩服。
在飛機降落前,廣播里不停地提醒乘客:不得攜帶水果和肉製品入境,否則會受到處罰的。我們座位隔壁的一個乘客,像是去 以色列
打工的;他隨身帶了很多水果。聽到飛機的廣播後,他一下子連吃了幾個蘋果,又吃了幾個橘子;實在吃不下了,他就問我們吃不吃?我們只能報以一笑,婉拒了。他的一大包水果,也只能扔在飛機上了。
他還在打聽:如果箱子里有鹹肉的話,被查出來會罰多少錢?我們誰都回答不出來,只能讓他碰碰運氣,自求多福了。
按照慣例,在即將進入他國時,飛機上外國人都要填寫“入境單”。可這架飛機要降落了,還是不見乘務員發給我們;我催問了幾個乘務員,他們只是回答我:請稍等。直到飛機降落了,我們還是沒有收到“入境單”。後來才知道,入境
以色列 ,是不需要填寫“入境單”的。
在來 以色列 之前,兒子就告訴我們, 以色列
的入境官很嚴苛,會不停地盤問入境的目的等其它事宜;入境者動輒就會被帶入“小黑屋”審問。所以,我們在排隊入境時,有點惴惴不安,不知道他們會問什麼。我們和兩個
中國 旅行團的游客,在一起排隊,等候入境。也許是借了旅行團的光,這個 以色列
的入境官,僅看看我們的護照,又看了我們一眼,一句話都不問,就在兩張入境卡上,蓋章放行了。我們十分高興,沒想到如此順利入境。
我們拿著托運的行李,向出口走去。碰巧,我們遇上了飛機上的鄰座----“水果哥”,他招呼我們一起
走。從他閃爍的眼神里,我知道他怕箱子里的鹹肉,被查出來;拉著我們一起走,可以“掩護”他。就在
我們將要走出去時,門口的兩個 以色列 安檢人員,註意到了“水果哥”有點慌張,就叫住他和我,要求我
們的行李箱,重新到機器里掃描一下,我們只能照辦。謝天謝地,“水果哥”終 於都
過關了;我們就此與他別過,也希望他冒險從國內帶來的鹹肉,能改善一下他的生活。。走出海關出口,我們頓感輕鬆。心中不由地在說: 以色列 ,我們來了。
二、 特拉維夫 (Tel Aviv)
1.初到 特拉維夫
在 特拉維夫
機場的出口處,峰兒早已在此等候著我們。他一看到我們,就不停地揮舞著雙臂,興奮地和我們打招呼:“老爸、老媽”!啊,我們已經整整一年,沒有看到兒子了。他看上去十分精神,身穿藍色絨衣、黑色沙灘短褲和運動鞋;衣袖捲得高高的,真像一個抓魚的漁夫。他理著短短的小平頭,嘴唇四周黑乎乎的小鬍子,也沒有剃乾凈;額頭上,還有幾個青春小疙瘩,正在茁壯成長。
見到兒子,我們很高興;在簡短的幾句問候後,峰就推著行李,帶我們去乘坐火車,去他工作的 特拉維夫 大學,他為我們預定了學校的招待所。
兒子向我們介紹:根據 以色列 的公共安全規定,任何人在 以色列
,如要乘坐公共交通,必須要辦理乘車卡。所以,要先在機場的辦卡點,辦理好乘車卡,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們跟著他,來到了機場乘車卡辦理點。在我們出示各自的護照後,還要拍照;幾分鐘後,我們就拿到了印有本人照片的綠色乘車卡,沒有收費。這張乘車卡是一張空卡,要經過充值後,才能使用。充值後的公交卡,能直接在公交車上使用;但是,乘坐火車時,要用公交卡購買火車票後,才能刷卡進站。
我暗自在想,幸虧兒子來接我們;否則,我們自己來的話,要弄清楚這些情況,肯定要費盡周折。從機場到 特拉維夫 大學的車票為 13.5 謝克兒( 以色列
貨幣的名稱),約為人民幣 25 元(匯率1:1.85)。我們刷卡進入了火車站,就在鐵軌旁的月臺上候車。 以色列
的火車都是半個小時一班,月臺上,已經有一些乘客在候車了。十多分鐘後,火車來了, 以色列 人都急吼吼地擠上車。

以色列 人在乘車時,不太講禮貌;我們 上海 的地鐵,一般都是“先下後上”;可有的 以色列 人,往往在下車乘客還沒有下車時,就擠上車去了,素質實在不高。
火車上的座位是不對號的,只要有空位,就可以坐。從機場到 特拉維夫 大學只有四站路,我們在下火車時,平被一哄而上的乘客,圍在車廂里,差一點下不了火車。
一齣火車站,就能看到 特拉維夫 大學的三幢宿舍高樓。它建造在 30
多米高的小山坡上,從火車站上去,要爬幾十級樓梯;峰提著一個大箱子,先走上去,放在一邊;再折回下來,幫我們把行李拎上去。
作為外國人,我們進入學校的宿舍區,也需要護照登記。我們住在 F 樓的學校招待所,兒子和兒媳住在 H 樓的宿舍樓。


我們住的是一室一廳的房子,很乾凈,也有廚房可以做飯。我們放下行李後,就去 H
樓的兒子家。途中,峰不停地向我們倆,介紹這裡的情況;當我們在宿舍區的廣場里的一個小水池觀魚時,突然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爸爸、媽媽”!只見,兒媳菲一路小跑過來了。見到久別的兒媳,我們也很高興。
這次,峰來到 以色列 工作,菲也一起從 倫敦 來到 特拉維夫 大學。她在 英國 倫敦
的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工作,由於菲的表現出色,她的老闆破例同意她,在家裡“遠程工作”。所以,現在家就是她的工作室,她每天按 倫敦
的上班時間,必須打開電腦工作。峰在學校里有辦公室,白天要去學校上班。從宿舍到學校的辦公室,要走 10 多分鐘。
天色漸晚了,我們決定在家裡做飯吃。宿舍區里有一個小超市,我們四個人就去採購。我們在超市裡,就感覺到這裡的物價很高。如一小包珍珠菇,在 上海 人民幣 3
元左右;而在 以色列 的價格是 19.6 謝克爾,摺合人民幣為 36.3 元,相差 10 多倍。
我們買了牛肉、土豆、蘑菇、黃瓜、豆腐和西藍花等,用我們從 上海 帶來的電熱鍋,一家四口,熱熱鬧鬧地吃著火鍋。

為了讓我們來 以色列 旅游,吃好玩好住好;峰和菲夫妻倆,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期間,還要安排和我們一起,去 格魯吉亞
玩幾天。我們也聽由他們的安排,只管充分享受與小輩們在一起的樂趣了。
來到 特拉維夫 的第二天,由於菲要按時在電腦上工作,無法陪我們一起玩。峰就領著我們去海邊走走,去感受一下 地中海
的海岸線。順便去租車行,把車子開回來;因為,我們有 3 天的自駕游安排。
我們乘坐 25 路公交車去海邊。 以色列 的公交車的統一票價為 5.9 謝克爾,在 90 分鐘內,還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不像國內慢吞吞的公交車, 以色列
的公交車的車速相當快。 以色列 的機動車,也是靠右行駛,其交通規則基本上與 中國
一樣。有一點很好,就是在任何情況下,車必須讓人先行,即便行人在亂穿馬路,車子必須停車,讓人先通過。充分體現了人的通行權,高於車輛路權的原則,體現了對人的生命權之尊重。
2\. 特拉維夫 -雅發
特拉維夫 的全稱為“ 特拉維夫 —雅法(Tel Aviv-Jaffa)”,是 以色列 第二 大城 市。該城市是 以色列 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 以色列
的經濟樞紐,並被列為 中東 地區,生活費用最昂貴的 大城 市。這座只有一百年曆史的年輕城市,但卻已成為 以色列 ,最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城市。
特拉維夫 是 以色列 最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具有開放、現代的世界主義的特征,被公認是 以色列 的文化之都。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旅游城市,集 地中海
風情與多元文化於一身.

作為一個開放的大都市, 特拉維夫 的宗教色彩不濃。在這裡,戴傳統 以色列 小帽子的人不多。
特拉維夫 市中心著名的戈頓海灘(Gordon),也被稱作“黃金海灘”。這裡,有著一望無際的 地中海 和
延綿的海岸線及沙灘。在岸邊的碼頭游艇區,有林立的桅桿,在沙灘上有露天咖啡館、餐館、健身場和沙灘排球場;更有不少人在海灘上跑步、健身。還有一個光著身子玩水的小男孩,和同伴在海灘上玩耍。

眺望寬闊無垠的 地中海 ,它掀起的陣陣白浪,此起彼伏地沖向岸邊。沿著海岸線遠望,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湛藍的大海和白色的浪涌,真是風景如畫。

特拉維夫 是 新城 和老城的完美結合。 新城 特拉維夫 ,建城只有 100 多年,老城雅法則有 4000 年曆史,新、老城共存的 特拉維夫 -雅法,成為了
中東 地區最開放和與眾不同的歐式 地中海 城市。

沿著 特拉維夫 的海灘一直走下去,會走到世界上最老的港口之一,雅法。
特拉維夫 的雅法老城,是一個具有 4000 多年曆史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據歷
史記載,公元前 5000 年這裡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就成為 地中海 岸的著名港口。
特拉維夫 和雅法曾經是兩座獨立的城市,1949 年 4 月,兩座城市合併,成為現在的 特拉維夫 -雅法。


100 年來,雅法老城和 特拉維夫 連成一體,相得益彰。是現代與古老的完美結合。與 特拉維夫
的高樓大廈不同,雅法老城以古雅的石板房、狹窄的石子路而聞名。在迷宮般的淡黃色石 頭城 中,有著眾多的畫廊、飾品店、咖啡館。老城的建築被很好地保護著。
古城街道上,被歲月磨得圓滑如鏡的石板路、狹小彎曲、高低不平的街道和斑駁的石頭牆,都散髮著
古老的韻味。



3\. 拉賓 廣場
兒子帶我們來到位於 特拉維夫 市政府邊的 拉賓 廣場。 拉賓 廣場原名叫 特拉維夫 國王廣場,面積並不大,位於 特拉維夫 的市中心。我們早就知曉 以色列
總理 拉賓 ,知道他是一位開明、睿智的政治家。一直倡導巴以 和平 ,並身體力行,努力推進著。是巴以 和平 進程的開拓者。
1995 年 11 月 4 日, 以色列 前總理 拉賓 ,在這裡出席 以色列 工黨舉行的一次 和平 大會,在會議結束後,離開會場時,被刺殺身亡。 拉賓
逝世後, 以色列 舉國上下陷入哀痛之中, 以色列 政府決定,把 特拉維夫 國王廣場,改名為 拉賓 廣場。從此,每年的 11 月 4 日,都有成群結隊的
以色列 人,來到 拉賓 廣場點燃蠟燭,獻上鮮花,以紀念這位為 中東 和平 ,而獻身的 以色列 總理。

我們很納悶,怎麼在空曠的 拉賓 廣場上,找不到 拉賓 的雕像?最後,終於在廣場邊的一個角落裡,看到了 拉賓 先生的半身塑像。讓我們感到很意外, 以色列
人在以自己的方式來紀念 拉賓 ,真的很低調。
4.安息日(Shabbat)
在 以色列 ,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日落時分,到星期六的日落的時段,就是猶太教的安息日。這是猶太人的重要節日,對猶太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以色列
的安息日里,人們都不允許工作,城市裡的所有商店關門,所有公共交通系統停運。人們只能在家中與親人團聚。
以色列 實行特殊的每周五天工作制,與國際通用的星期制不同; 以色列
的工作日從星期日到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是休息日。據說,安息日來源於《聖經》中上帝的教誨,要求教徒們把它當作神聖的一天,必須休息。
安息日對於猶太人來說,既能在一周工作後,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是一種凈化精神、陶冶情操的機會。在這一天,猶太人不允許做任何工作,不能打開任何電器,包括電燈(但在星期五日落之前已開的電燈,則可以繼續使用)。要認真學習經文或和家人團聚。每個星期五的傍晚,教徒們就會點燃蠟燭,全家圍坐在一起吃晚飯。星期六上午,大多數教徒會去教堂做禮拜。
隨著社會的發展,真正全面遵守安息日規定的人,在不斷地減少。一些猶太人對安息日戒律,也日趨淡薄了;有的人也開始在安息日,出門野餐聚會或去海灘游玩。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一個安息日里,看到街道上行駛的小汽車,川流不息。
然而, 以色列 的安息日給非猶太教徒、外國人和游客,帶來了諸多不便。在商店關門、公共交通停運的情況下,無法外出辦事或旅游,只能待在家或旅館里。
5.慶祝生日
1 月 8 日是平的 60 歲大生日,我們大家要為她慶生。兒子特地在市中心的一家 地中海 風味的餐廳訂了座。我們從貝爾謝巴回到 特拉維夫
後,就直接去餐廳。兒媳下班後,也趕過來了。我們每個人點了一份主食,開了一瓶白葡萄酒。能和兒子、兒媳和老公,在 以色列
過生日,平也很高興。大家共同舉杯,慶賀她的 60 大壽,祝她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晚飯後,由於離住所不遠,我們打算散步回去。可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們就在路邊叫出租車回去。出租車司機是一個 以色列
老頭,看到我們四個人乘車,就以乘客太多為由,拒絕打表計價;提出一口價:50謝克爾。由於天在下雨,我們也只能接受他這種“趁雨打劫”的無理要求。只見,這個老頭開了一段路,拐了幾個彎,大約過了
5 分鐘左右,出租車就來到了我們的住宿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有的 以色列 人真是太精明瞭,太不厚道了。
6.洗衣房
那天,我們在兒子家休息,看到兒子拿了一大包衣服,要去洗衣房洗衣服。我們就跟著他去看看,瞭解一下他們的洗衣方式。

洗衣房在兒子的宿舍樓的底層,近 30 多平米的房間里,放了 6 臺大型洗衣機和烘乾機,都是有償使用的。如,洗衣服半個小時(需自帶洗衣液),收費 10
謝克爾;烘乾衣服 24 分鐘,收費 6
謝克爾。洗衣房裡還有桌子和沙發,供洗衣者休息等候。我看到有的人,拖著大號行李箱,裡面裝滿了臟衣物,一股腦兒地塞進洗衣機。因為洗衣是按次計費,所以,他們盡可能把臟衣物積攢起來,一起洗。烘乾後,再帶回去。
半個小時後,洗衣結束後,我和兒子又把衣服放入烘乾機中,兒子投幣 6 元,沒想到,這台烘乾機有故障,只能再投幣 6 元,換了一臺烘乾機。對於“吃”進去的 6
元錢,兒子決定不要了;因為 以色列 人辦事很拖拉,效率很低。要討回 6
元錢,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划算。半個多小時後,我們拿著已經烘乾的一大包衣服,回家了。
7\. 特拉維夫 大學
特拉維夫 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是 以色列 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目前擁有 9 大學部、超過125
個學院和學系、數百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覆蓋文、理、工、生命、醫學、藝術等多個門類。在校生30000 餘人。該校是一所教學與研究兼具的著名高等教育機構,在
以色列 學術排名第一。
特拉維夫 大學有好幾個校門,5 號門,離兒子的宿舍最近。兒子向門衛出示了我們的護照,並說明我
們是他的父母,門衛就放行了。
兒子作為外國專家,受聘於 特拉維夫
大學後,我們一直想去看看他的工作環境。兒子就帶我們到學校去看看,我們先在文學院兒子的辦公室坐了一會,又遇見了文學院的院長,我們相互寒暄了幾句。
在 特拉維夫 大學,還設有“孔子學院”和研究 亞洲 文化的“東亞系”。走廊里,還張貼著學校舉辦 中國
新年聯歡會的中文的海報。我們在學校學術講座一覽表裡,看到了單博士的講座時間的預告;我和妻子,為兒子的學術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
接著,兒子領著我們參觀校園。 特拉維夫 大學很大,幾乎每幢大樓里,就有好幾個系或學院,學生很多。學校的綠化也很好,不愧是 以色列 的一流大學。




與我國大學里的大食堂不一樣, 特拉維夫
大學的每幢大樓,基本上都有一個小食堂。而且,用餐的價格要比校外便宜一點;兒子建議我們去體驗一下,我們欣然接受。於是,我們就去了文學院的食堂就餐。這裡的食堂,有點像國內的快餐店;有麵包、蛋糕、麵條、米飯和幾個炒菜,可供選擇。就餐者每人拿一個托盤,排隊取菜和主食後,刷卡結賬。據兒子介紹,餐廳里服務員,都是勤工儉學的學生。我們三個人的午飯,兒子一共支付了
120 謝克爾,確實比外面餐館便宜一些,味道也不錯。

當我們走到醫學系時,天又開始下雨了,颳著大風,氣溫也開始下降了。我們就坐在門口避雨,感覺有點冷。兒子就帶我們到醫學系的餐廳里,給我們喝了杯熱咖啡,以暖暖身子。順便給兒媳買午飯帶回去。
8\. 特拉維夫 租車
我們在 以色列 安排了 3
天自駕游;沒有像往常一樣,在網上預訂車輛。兒子帶我們直接去當地的租車行租車。這裡的租車生意很好,一般都是外國游客。我們去第一家租車行時,就被告知:車子已經租完了。我們只能到另一家租車店租車。
在 以色列 租車手續很簡單。在看了我的護照、 中國 駕照、國際駕照,租車店就和我簽了租車合同;再
用 VISA 信用卡支付佣金和押金,。根據合同,租車形式為:“Full to
Full”,意思是車開走的狀態是加滿油的,還車時,車也必須是加滿油。否則,要支付不菲的違約金。
租車手續辦好後,工作人員讓我自己去挑一輛車,我挑了一輛“ 雷諾 ”SUV。在工作人員仔細記錄了,
車 輛 外 觀 的 劃 損 情 況 後 , 我 們 就 開 車 離 開 了 。 直 接 驅 車 去 以 色 列 的 北 部 城 市 ---- 拿 撒 勒

三、 拿撒勒 (Nazareth)
以色列 是狹長的國土形狀。南北長,東西窄。 拿撒勒 是 以色列 的北部城市,離 特拉維夫 100
多公里。自中世紀以來,一直被阿拉伯基督徒占領。傳說耶穌在該城度過青少年時期,它也是基督教聖城之一。 拿撒勒 是約瑟和聖母 瑪利亞
(《聖經》中的人物)的故鄉,據說,耶穌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年。
拿撒勒 ,現有人口 4.5 萬,交通發達,是加利利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多為穆
斯林,亦有不少阿拉伯基督徒,是 以色列 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
拿撒勒 在 特拉維夫 的北面,從 特拉維夫 去 拿撒勒
有幾段高速公路,路況很好,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我們發現公路兩旁的綠樹、綠草形成的綠色植被,鬱郁蔥蔥,真有點回到了我國的 江南
地區。根本不像有50%國土面積,是沙漠的國家。
拿撒勒 城建造在山頂上,海拔約 1100 米。由於,它地處丘陵,城內的道路起伏、彎曲又狹窄。有的
道路呈“S”形的連續下坡道;還有的道路坡道很大,約有 30-40 度。在車輛上下坡或交會時很危險,開
車須格外小心。城內來來往往的車很多,真是川流不息。在狹小的道路兩側,都停滿了小汽車。幸好,這裡開車的司機,還能做到相互 禮讓
,道路才沒有被堵塞。這座“山坡”城市的建築,大多以淡黃色為主。
拿撒勒 城裡的商業街很熱鬧,各種商店鱗次櫛比,涵蓋吃、穿、用各個方面。我們在商業街附近,找
到了一個室內停車場。把車停好後,峰就用手機導航,把我們帶到了街上的一家阿拉伯飯店吃午飯。這家店不大,但生意很好,幾張桌子都坐滿了人。兒子說,要給我們嘗嘗
以色列 的美食----“皮塔餅”(Pita)。


“皮塔餅”是一種起源於 中東 及 地中海 地區的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餅烤熟後,會鼓起來,形成
一個中空的麵餅,看上去像一個口袋,又叫“口袋餅”。人們喜歡在“皮塔餅”里,裝入各種可口的食材,
如,熏雞肉、烤肉、火腿、煎蛋、培根、新鮮蔬菜、酸黃瓜等一起吃。也可以把餅掰下來,用來蘸“鷹嘴
豆泥”(一種豆泥)等醬料吃。兒子給我們加了烤肉、酸辣椒、酸黃瓜和番茄等,味道還真的很好。但“鷹嘴豆泥”的味道很淡,又比較油膩,我不愛吃。
在飯店的櫃臺上,擺放著許多酸菜盆,有好幾種酸辣椒、酸黃瓜和酸橄欖,供顧客根據自己的口味,
免費領取。峰也拿了一些酸菜來嘗嘗,味道不錯。
就在我們吃飯時,有一個六十多歲的阿拉伯老婦人,領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到我們的鄰桌。也許她沒有錢,只買了半隻“皮塔餅”給小孩吃,自己捨不得吃。她從包里拿出半瓶水,喝了一口,坐在一邊,用愛憐的眼光,看著小男孩吃。過了一會兒,她又拿出手機,請鄰桌的阿拉伯小伙子,給她和小孩合影;儘管她笑容滿面,但小男孩卻沒有笑,只是默默地一口、一口地吃著餅。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個場景,心裡真有點不是滋味。
吃完飯,我們漫步在大街上,穿過一條馬路,就來到了聖母 瑪利亞 的故居、 瑪利亞
水井和東正教堂。在東正教堂里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由於,我們不信教,自然就不瞭解情況了。兒子就給我們講解了《聖經》中,有關聖母 瑪利亞
和耶穌的故事,以及東正教的歷史等等。使我們對基督教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
我們穿過一個小集市廣場,就來到了氣勢恢宏的 中東 最大的教堂----天主報喜堂。這座淡黃色建物,在 拿撒勒 是最耀眼的。它的歷史悠久,重建於 1966
年。它也是在同一地點上,建造五次的唯一教堂。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據《聖經》介紹,教堂建築在天使百加利,向聖母 瑪利亞
報告,她感應受孕喜訊的岩洞之上。我們現在還能夠看到,教堂底部這個年代古遠的岩洞。
在教堂的長廊里,還掛滿了世界各國教會捐贈的聖母像。其中,也有 中國 臺灣 捐贈的觀音像。
在二樓的教堂大廳里,正在舉行宗教儀式。我們在後面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這座大教堂。平被一個麵包店里,飄出來的香味吸引了;兒子就陪她進店選購麵包,我站在店門口等他們。正好,有一個
中國 婦女路過,她朝我看看,問我:是 中國 人嗎?接著,她又自言自語地說: 以色列 的物價真貴哦?我看著她,邊說邊走遠去的身影。心裡在想:也許,她生活在
以色列 ,正不堪承受著高物價的巨大壓力。


據兒子說,儘管 以色列 的物價很高,但 以色列 公民的生活有保障,一般都有物價補貼;其中包括乘坐
公交車不要錢、在商店購物,有打折卡等優惠。而在 以色列 生活的外國人,卻沒有補貼;在生活上,承受著令人咋舌的高物價的壓力,日子不好過,幸福指數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