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散記-----2019 年 1 月猶太國的自由行
古炮
阿卡 古城保護得很好,就像剛剛修繕好一樣。我們沿著斜坡石塊路,登上了城樓。在城牆邊,還整齊
地擺放著一排大炮;一座座黑漆錚亮的古炮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軍事要塞。站在 阿卡
高高的古城牆上,可以看到這裡處處是歷史陳跡。市內十幾座綠色圓頂的古清真寺,在藍天下,特別醒目。這裡的建築,都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古城有一條長長的商品街,很熱鬧。彎曲又狹窄街道兩旁,都是阿拉伯人開的小店。有阿拉伯的工藝
品、食品、香精和香料、水果和服裝等等。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居然有好幾個魚攤頭;魚、蝦、蟹、貝殼類等海鮮,應有盡有。因為,我們在 以色列
的其它城市裡,幾乎看不到魚蝦之類的水產品店。好久不吃海鮮了,我真有點垂涎三尺。我開玩笑地對平說:我們不玩了,買一些海鮮,現在就回 特拉維夫
燒著吃吧。可平一本正經地說:不行,下午我要去 海法 玩。在 阿卡 海岸我們看到一個阿拉伯商鋪,在出售鐵制的 土耳其 咖啡燒杯。之前,我們在雅法老城的一個 以色列 商販
處,買了一個,幾經還價,要 30 元謝克爾。當我們向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女店主詢價時,得知 15 謝克爾 1個;我們買了 2 個咖啡燒杯,她收了我們 25
謝克爾,真的很優惠了。由此可見,在做生意時, 以色列 商人比阿拉伯商人更精明、更會算計。
峰在街頭髮現了一個小販在榨甘蔗汁,10
謝克爾一杯,他就買了兩杯。與國內的榨甘蔗汁不同,這裡榨甘蔗汁時,甘蔗不削皮,只是用抹布擦一下甘蔗,就把甘蔗直接塞進榨汁機里。經過兩次壓榨後的甘蔗汁,確實是蠻甜的。阿卡 的烤魚午餐
阿卡 城的阿拉伯風貌,吸引了我們;我們決定在這裡吃午飯,嘗海鮮。兒子在手機上搜索飯店後,
就帶我們去了一家 美國 人開的餐館。我們點了三份烤魚和三杯啤酒,味 道真 的不錯。老闆還免費送給我們一個剛剛烤好的麵包。這頓飯不便宜,要 290
謝克爾。在這裡吃飯要付小費的,老闆不明說,但會暗示你;在餐費收據上,印有大號加粗體字:“此收款金額不包括小費”。以此來提醒食客付小費。兒子“入鄉隨俗”,就把
20 謝克爾放入桌子上的收款盤中。
十一、 海法 (Haifa)
海法 在 阿卡 的南部,離 阿卡 城只有十幾公里,從 阿卡 坐火車兩站就到了。
海法 是 以色列 重要的港口城市,位於 地中海 東岸。是 以色列 繼 耶路撒冷 、 特拉維夫 之後的第三 大城 市,也是 以色列
北部的行政、工業中心和國際貿易、商業中心。它是 以色列 的主要港口。
海法 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建造在卡爾梅勒山坡上;從山頂可俯視海灣全景。這裡建有著名的 以色列 科
技大學、 海法 大學、海運博物館和眾多美麗的公園。 海法 的綠化很好,街道整潔,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海法
從火車站出來,我們沿著 Ben-Gurion 大道進入市區。一眼就能看到,前 方山 上的巴哈伊花園層層疊
高,草木蔥鬱,綠意盎然,遠遠望去就像浮在空中。映掩在綠樹和草坪中的純白色建築和階梯,綠白相間,十分醒目。在 海法 巴哈伊“空中花園”
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的巴哈伊“空中花園”(Baha’i Garden),它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長眠
之地巴哈伊空中花園巴哈伊空中花園
巴哈伊空中花園,位於 海法 市的 卡梅爾 (Carmel)山上;整座花園依山而建,自山腳至山頂長達 1 公里,層層疊高,共 19
層。花園中心的巨大穹頂建築,便是位於山腰,第十層平臺的巴孛陵寢,金色半球形穹頂,位於 40
米高的乳白色聖殿之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站在山下,仰望空中花園的壯麗,能給我們帶來一種視覺享受。
據說, 海法 是巴哈伊教的中心,巴哈伊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地。據介紹,巴哈伊教也被稱為“大
同教”。1863 年起源於 伊朗
,其基本教義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巴哈伊教試圖將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統一起來,認為上帝是唯一的;儘管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所信仰的神的稱呼不同,但都是同一個上帝。巴哈伊信仰的最高宗旨,是實現人類
大同 和創建世界文明。
我們來到了巴哈伊空中花園的門口,看到藍天映襯之下,山坡上白色的階梯、平臺和精緻的門廊、噴
泉;在滿山遍野的綠蔭和鮮花簇擁下,十分漂亮;給我們帶來了令人震撼的美感。花園的石階及平臺都由白色 大理
石製成,華美而神聖。對稱齊整的巴哈伊花園,洋溢著濃郁的波斯風情。
進入花園免費,但要進入花園,則要接受嚴格的安全檢查。不但要開包檢查,還要用檢測儀渾身上下
檢查,嚴格程度堪比機場里的安檢。門口的保安,還用英語告訴我們,進入花園後,不能用手觸碰綠草樹木和水池裡的水;否則,會引起皮膚瘙癢。
我們進園後,沿著臺階走到第一個平臺,就被兩扇大鐵門攔住了,不能再往上走了。我們只能透過門
柵,看看裡面的景色,就興趣索然地走出了花園。我邊走邊想:既然進入花園,只能走十幾級臺階、看一個噴泉,為什麼要對我們作如此嚴格的安檢呢?我心中有點“憤憤不平”。
後來,我們從資料中,才獲悉:巴哈伊空中花園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而且,這三個部分是互不
貫通的。作為游客只能進入觀景平臺區域,必須分別從山上、山腰、山下的三個門進入。我們進去的是山下的一個區域。
兒子告訴我們, 海法 的市區在山頂上。我們就決定乘坐公交車 盤山 而上;一方面去山頂比較省錢,另
一方面還能一路上欣賞 海法 的街景。公交車經過的街區,都是商業和住宅混合區;不是很繁華,但很乾凈,賞心悅目;奶黃色的德式建築,在陽光、藍天白 雲和
綠蔭叢中,讓這座城市,充滿了活力。
山頂上有一座很大的天主教堂,旁邊有一個觀景台,能夠看到 海法 的港區和山下的城市建築以及高速
公路。
教堂里有很多教徒正在舉行宗教儀式,我們輕輕地推門進去,看了一會兒,就退出來了。離教堂不遠,有一個下山的纜車站,平一定要乘纜車看景。其實性價比不高,3
分鐘的纜車,要 25 謝克爾/人。但我們還是滿足了她乘纜車的願望。海法 山頂上 的天主教堂海法 山頂上 的天主教堂
在買票時,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售票員是一個三大五粗的 以色列 漢子,一臉凶相。當兒子付了三張票
款後,售票員卻沒有給我們票子。兒子就向他要票子,這個售票員也不作任何解釋,冷冷地說:Wait(等著);過了一會兒,兒子見他沒有動靜,又問他要票;他還是一個字:Wait(等著)!並提高了聲度,顯得很不耐煩。我們勸兒子不要和他一般見識。又過了一會兒,桌上的印表機才開始打印。原來,票子是需電腦打印的,但電腦的反應速度實在太慢了;作為售票員,卻沒有向游客好好解釋,這種服務態度真差勁了。俯瞰 海法 城
乘坐纜車下山後,我們乘坐公交車,來到火車站。乘上回 特拉維夫 的列車。
儘管我們在 海法 逗留了兩個多小時,但這個花園城市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十二、沙漠變綠洲
以色列 地處 地中海 東岸,其一半國土為沙漠。它的自然條件惡劣,沙漠化、乾旱嚴重,且降雨無規律;甚至會連續幾個月艷 陽高 照、不下一滴雨。據介紹, 以色列
的全部 淡水 資源只有 20 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 370 立方米,嚴重缺水。 以色列 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日趨突出。這就逼迫 以色列
,不斷開發多樣化的水資源,以及與水的管理和處理技術。從而使得 以色列 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現在的 以色列 ,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是世界上滴灌領域的主導者。 以色列
的灌溉農田都採用了噴、滴灌等現代灌溉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大量水管鋪設在植物根部。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達
90%。使用滴灌方法,讓水分在土壤中,被均勻地吸收,大大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滲漏。發明滴灌技術以後, 以色列 的農業用水量下降,農業產出卻翻了五倍。
以色列 土質極差,遍地都是石灰石的山丘,長不出樹木綠化。政府耗費巨資建設供水工程,在沙漠上
鋪設了生命的輸血管——宏偉的滴灌工程系統,讓寸草不生的土質,開花結果。
以色列 除了西海岸和加利利湖以外,基本上都是沙漠里的城市。所有綠化和農業都靠人工灌溉。所以,在 以色列
,凡是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都會看到一根根塑料水管;水管上有不少圓孔,水通過圓孔滋潤著植物根莖。滴灌技術使每寸土地都透著高科技:水、肥料和農藥,在電腦的控制下,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既減少了水的蒸發、提高了灌溉效率;又是充分利用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水、肥、農藥滴灌系統是
以色列
現代農業的基礎。完全由電腦操縱的滴灌技術,能根據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種類、作物生長階段和氣候條件等,定時、定量、定位地把混合了肥料農藥的水滴,滲到植物的根部,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培育出最多最好的果蔬植物。
以色列 不但運用滴灌技術解決了本國所需的瓜果蔬菜和綠化等。每年還向 歐洲 ,大量出口高質量的水果,因為 以色列
的氣候炎熱、乾燥且晝夜溫差大,長出的瓜果不但又大又甜,而且無公害。沙漠中的水管----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也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幾乎所有綠化地帶都採用滴灌技術。使得城鎮綠樹掩映,沙漠變綠
洲、變果園、變糧倉。
在 特拉維夫 大學、在 以色列 的城市、田野里,綠樹成蔭、草坪如毯;每幢建築都被樹木花草掩映著給我們帶來了濃郁的綠意和視覺享受。我們由衷地贊嘆和佩服:
以色列 人民的智慧和勤奮。是他們用大腦
和雙手,改變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可敬可嘆。
十三、告別 以色列 。博士兒子做的早餐
1 月 16 日,我們要離開兒子和兒媳,離開 特拉維夫 回國了。下午兩點的飛機。兒子看時間還早,就陪
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住所附近轉轉。我們行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綠樹成蔭的住宅區里;穿梭於風格不一的樓宇之間,不斷地加深著對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的美好印象。住宅區里的林蔭道特拉維夫 的住宅樓
上午 11 點,我們和兒媳告別後,兒子領著我們乘火車去機場。除去車票外,我 和平 的交通卡裡都還
有 20 多謝克爾。 以色列 交通當局規定,交通卡的餘額不能退,也不能轉給他人使用。因此,我們交通卡的餘額,權當我們捐獻給了精明無比的 以色列
國了。這似乎不講理吧。在去機場的火車上
聽兒子講,從 以色列 機場出境時的安檢,很嚴格;官員們會問很多問題。我兒媳在一次離開 以色列 去
英國 時,在 特拉維夫 機場被盤問了近兩個小時。安檢員問的問題也很奇怪,如:你為什麼來 以色列 ?如何看待 以色列 ?為什麼 特拉維夫
大學會聘請你的老公?你為什麼去 英國 ?等等。真令人啼笑皆非。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對入境者,盤問較仔細;對出境者從不盤問,而且,安檢也是走過場的。我們真
無法理解 以色列 的這種做法,但又無可奈何。我們也不知道會被問什麼問題,神經開始繃緊了起來,只能聽天由命了。
我們來到機場,果然,在托運行李安檢之前,有兩個穿制服的 以色列 人,站在一個桌子邊,對所有乘
客進行盤問,包括 以色列 人也不例外。乘客們都排著長長的蛇形隊伍,沉默不語。看到這個情形,我不由想起 德國 電影《鋼琴家》;這是描寫二戰時期,猶太人在 歐洲
遭受迫害的電影。影片中的 以色列 人,慘遭納粹 德國 警察的迫害;在雪地里,也排著長隊,默默地接受著 德國 人的嚴格盤問。我在反問自己:現在的 以色列
人,難道也學會了這一套,來對付國人和乘客?
近一個小時後,終於輪到我們了。兒子用英語和他們溝通,那個 以色列
安檢員,對峰說,:你不乘飛機,就到邊上去。兒子只好退到隊伍外面去了。我們只能靠自己了,我們不卑不亢地,迎著安檢員的目光,走上前去。這個安檢員用英語問我:
中國
人?我點點頭。他什麼也沒有說什麼,就招手把我們,叫到桌子邊;指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中文問題,讓我們回答。這時我的心就平靜下來了,我們只要用鼠標點擊,回答是與否了。這些問題大致上是:你的行李是你自己整理的?還是別人整理的?你的行李中是否有武器、炸彈、毒品和其它危險品?是否有人托你帶東西上飛機?你是否有走私品?是否有刑事犯罪記錄?等等。我們一一作答後,很快就過關了。兒子也只能送到這裡了,我們要排隊通過安檢,進入海關了。在人群外,兒子一個勁地,向我們揮手道別;我望著即將分別的兒子,不知怎麼的,只覺得眼睛有點濕潤了。兒子一直沒有離去,目送著我們進入登機廊橋。
通過 以色列 之旅,使我們對 以色列 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們驚嘆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不屈不撓
的鬥爭精神;這是一個充滿智慧和令人敬佩的民族。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當然, 以色列
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也需要提高和完善。我們不能用理想化的眼光看待它,過分地美化它。
再見了, 以色列 !
阿卡 古城保護得很好,就像剛剛修繕好一樣。我們沿著斜坡石塊路,登上了城樓。在城牆邊,還整齊
地擺放著一排大炮;一座座黑漆錚亮的古炮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軍事要塞。站在 阿卡
高高的古城牆上,可以看到這裡處處是歷史陳跡。市內十幾座綠色圓頂的古清真寺,在藍天下,特別醒目。這裡的建築,都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古城有一條長長的商品街,很熱鬧。彎曲又狹窄街道兩旁,都是阿拉伯人開的小店。有阿拉伯的工藝
品、食品、香精和香料、水果和服裝等等。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居然有好幾個魚攤頭;魚、蝦、蟹、貝殼類等海鮮,應有盡有。因為,我們在 以色列
的其它城市裡,幾乎看不到魚蝦之類的水產品店。好久不吃海鮮了,我真有點垂涎三尺。我開玩笑地對平說:我們不玩了,買一些海鮮,現在就回 特拉維夫
燒著吃吧。可平一本正經地說:不行,下午我要去 海法 玩。在 阿卡 海岸我們看到一個阿拉伯商鋪,在出售鐵制的 土耳其 咖啡燒杯。之前,我們在雅法老城的一個 以色列 商販
處,買了一個,幾經還價,要 30 元謝克爾。當我們向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女店主詢價時,得知 15 謝克爾 1個;我們買了 2 個咖啡燒杯,她收了我們 25
謝克爾,真的很優惠了。由此可見,在做生意時, 以色列 商人比阿拉伯商人更精明、更會算計。
峰在街頭髮現了一個小販在榨甘蔗汁,10
謝克爾一杯,他就買了兩杯。與國內的榨甘蔗汁不同,這裡榨甘蔗汁時,甘蔗不削皮,只是用抹布擦一下甘蔗,就把甘蔗直接塞進榨汁機里。經過兩次壓榨後的甘蔗汁,確實是蠻甜的。阿卡 的烤魚午餐
阿卡 城的阿拉伯風貌,吸引了我們;我們決定在這裡吃午飯,嘗海鮮。兒子在手機上搜索飯店後,
就帶我們去了一家 美國 人開的餐館。我們點了三份烤魚和三杯啤酒,味 道真 的不錯。老闆還免費送給我們一個剛剛烤好的麵包。這頓飯不便宜,要 290
謝克爾。在這裡吃飯要付小費的,老闆不明說,但會暗示你;在餐費收據上,印有大號加粗體字:“此收款金額不包括小費”。以此來提醒食客付小費。兒子“入鄉隨俗”,就把
20 謝克爾放入桌子上的收款盤中。
十一、 海法 (Haifa)
海法 在 阿卡 的南部,離 阿卡 城只有十幾公里,從 阿卡 坐火車兩站就到了。
海法 是 以色列 重要的港口城市,位於 地中海 東岸。是 以色列 繼 耶路撒冷 、 特拉維夫 之後的第三 大城 市,也是 以色列
北部的行政、工業中心和國際貿易、商業中心。它是 以色列 的主要港口。
海法 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建造在卡爾梅勒山坡上;從山頂可俯視海灣全景。這裡建有著名的 以色列 科
技大學、 海法 大學、海運博物館和眾多美麗的公園。 海法 的綠化很好,街道整潔,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海法
從火車站出來,我們沿著 Ben-Gurion 大道進入市區。一眼就能看到,前 方山 上的巴哈伊花園層層疊
高,草木蔥鬱,綠意盎然,遠遠望去就像浮在空中。映掩在綠樹和草坪中的純白色建築和階梯,綠白相間,十分醒目。在 海法 巴哈伊“空中花園”
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的巴哈伊“空中花園”(Baha’i Garden),它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長眠
之地巴哈伊空中花園巴哈伊空中花園
巴哈伊空中花園,位於 海法 市的 卡梅爾 (Carmel)山上;整座花園依山而建,自山腳至山頂長達 1 公里,層層疊高,共 19
層。花園中心的巨大穹頂建築,便是位於山腰,第十層平臺的巴孛陵寢,金色半球形穹頂,位於 40
米高的乳白色聖殿之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站在山下,仰望空中花園的壯麗,能給我們帶來一種視覺享受。
據說, 海法 是巴哈伊教的中心,巴哈伊空中花園是巴哈伊教的聖地。據介紹,巴哈伊教也被稱為“大
同教”。1863 年起源於 伊朗
,其基本教義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巴哈伊教試圖將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統一起來,認為上帝是唯一的;儘管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所信仰的神的稱呼不同,但都是同一個上帝。巴哈伊信仰的最高宗旨,是實現人類
大同 和創建世界文明。
我們來到了巴哈伊空中花園的門口,看到藍天映襯之下,山坡上白色的階梯、平臺和精緻的門廊、噴
泉;在滿山遍野的綠蔭和鮮花簇擁下,十分漂亮;給我們帶來了令人震撼的美感。花園的石階及平臺都由白色 大理
石製成,華美而神聖。對稱齊整的巴哈伊花園,洋溢著濃郁的波斯風情。
進入花園免費,但要進入花園,則要接受嚴格的安全檢查。不但要開包檢查,還要用檢測儀渾身上下
檢查,嚴格程度堪比機場里的安檢。門口的保安,還用英語告訴我們,進入花園後,不能用手觸碰綠草樹木和水池裡的水;否則,會引起皮膚瘙癢。
我們進園後,沿著臺階走到第一個平臺,就被兩扇大鐵門攔住了,不能再往上走了。我們只能透過門
柵,看看裡面的景色,就興趣索然地走出了花園。我邊走邊想:既然進入花園,只能走十幾級臺階、看一個噴泉,為什麼要對我們作如此嚴格的安檢呢?我心中有點“憤憤不平”。
後來,我們從資料中,才獲悉:巴哈伊空中花園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而且,這三個部分是互不
貫通的。作為游客只能進入觀景平臺區域,必須分別從山上、山腰、山下的三個門進入。我們進去的是山下的一個區域。
兒子告訴我們, 海法 的市區在山頂上。我們就決定乘坐公交車 盤山 而上;一方面去山頂比較省錢,另
一方面還能一路上欣賞 海法 的街景。公交車經過的街區,都是商業和住宅混合區;不是很繁華,但很乾凈,賞心悅目;奶黃色的德式建築,在陽光、藍天白 雲和
綠蔭叢中,讓這座城市,充滿了活力。
山頂上有一座很大的天主教堂,旁邊有一個觀景台,能夠看到 海法 的港區和山下的城市建築以及高速
公路。
教堂里有很多教徒正在舉行宗教儀式,我們輕輕地推門進去,看了一會兒,就退出來了。離教堂不遠,有一個下山的纜車站,平一定要乘纜車看景。其實性價比不高,3
分鐘的纜車,要 25 謝克爾/人。但我們還是滿足了她乘纜車的願望。海法 山頂上 的天主教堂海法 山頂上 的天主教堂
在買票時,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售票員是一個三大五粗的 以色列 漢子,一臉凶相。當兒子付了三張票
款後,售票員卻沒有給我們票子。兒子就向他要票子,這個售票員也不作任何解釋,冷冷地說:Wait(等著);過了一會兒,兒子見他沒有動靜,又問他要票;他還是一個字:Wait(等著)!並提高了聲度,顯得很不耐煩。我們勸兒子不要和他一般見識。又過了一會兒,桌上的印表機才開始打印。原來,票子是需電腦打印的,但電腦的反應速度實在太慢了;作為售票員,卻沒有向游客好好解釋,這種服務態度真差勁了。俯瞰 海法 城
乘坐纜車下山後,我們乘坐公交車,來到火車站。乘上回 特拉維夫 的列車。
儘管我們在 海法 逗留了兩個多小時,但這個花園城市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十二、沙漠變綠洲
以色列 地處 地中海 東岸,其一半國土為沙漠。它的自然條件惡劣,沙漠化、乾旱嚴重,且降雨無規律;甚至會連續幾個月艷 陽高 照、不下一滴雨。據介紹, 以色列
的全部 淡水 資源只有 20 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 370 立方米,嚴重缺水。 以色列 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日趨突出。這就逼迫 以色列
,不斷開發多樣化的水資源,以及與水的管理和處理技術。從而使得 以色列 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現在的 以色列 ,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是世界上滴灌領域的主導者。 以色列
的灌溉農田都採用了噴、滴灌等現代灌溉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大量水管鋪設在植物根部。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達
90%。使用滴灌方法,讓水分在土壤中,被均勻地吸收,大大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滲漏。發明滴灌技術以後, 以色列 的農業用水量下降,農業產出卻翻了五倍。
以色列 土質極差,遍地都是石灰石的山丘,長不出樹木綠化。政府耗費巨資建設供水工程,在沙漠上
鋪設了生命的輸血管——宏偉的滴灌工程系統,讓寸草不生的土質,開花結果。
以色列 除了西海岸和加利利湖以外,基本上都是沙漠里的城市。所有綠化和農業都靠人工灌溉。所以,在 以色列
,凡是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都會看到一根根塑料水管;水管上有不少圓孔,水通過圓孔滋潤著植物根莖。滴灌技術使每寸土地都透著高科技:水、肥料和農藥,在電腦的控制下,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既減少了水的蒸發、提高了灌溉效率;又是充分利用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水、肥、農藥滴灌系統是
以色列
現代農業的基礎。完全由電腦操縱的滴灌技術,能根據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種類、作物生長階段和氣候條件等,定時、定量、定位地把混合了肥料農藥的水滴,滲到植物的根部,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培育出最多最好的果蔬植物。
以色列 不但運用滴灌技術解決了本國所需的瓜果蔬菜和綠化等。每年還向 歐洲 ,大量出口高質量的水果,因為 以色列
的氣候炎熱、乾燥且晝夜溫差大,長出的瓜果不但又大又甜,而且無公害。沙漠中的水管----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也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幾乎所有綠化地帶都採用滴灌技術。使得城鎮綠樹掩映,沙漠變綠
洲、變果園、變糧倉。
在 特拉維夫 大學、在 以色列 的城市、田野里,綠樹成蔭、草坪如毯;每幢建築都被樹木花草掩映著給我們帶來了濃郁的綠意和視覺享受。我們由衷地贊嘆和佩服:
以色列 人民的智慧和勤奮。是他們用大腦
和雙手,改變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可敬可嘆。
十三、告別 以色列 。博士兒子做的早餐
1 月 16 日,我們要離開兒子和兒媳,離開 特拉維夫 回國了。下午兩點的飛機。兒子看時間還早,就陪
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住所附近轉轉。我們行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綠樹成蔭的住宅區里;穿梭於風格不一的樓宇之間,不斷地加深著對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的美好印象。住宅區里的林蔭道特拉維夫 的住宅樓
上午 11 點,我們和兒媳告別後,兒子領著我們乘火車去機場。除去車票外,我 和平 的交通卡裡都還
有 20 多謝克爾。 以色列 交通當局規定,交通卡的餘額不能退,也不能轉給他人使用。因此,我們交通卡的餘額,權當我們捐獻給了精明無比的 以色列
國了。這似乎不講理吧。在去機場的火車上
聽兒子講,從 以色列 機場出境時的安檢,很嚴格;官員們會問很多問題。我兒媳在一次離開 以色列 去
英國 時,在 特拉維夫 機場被盤問了近兩個小時。安檢員問的問題也很奇怪,如:你為什麼來 以色列 ?如何看待 以色列 ?為什麼 特拉維夫
大學會聘請你的老公?你為什麼去 英國 ?等等。真令人啼笑皆非。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對入境者,盤問較仔細;對出境者從不盤問,而且,安檢也是走過場的。我們真
無法理解 以色列 的這種做法,但又無可奈何。我們也不知道會被問什麼問題,神經開始繃緊了起來,只能聽天由命了。
我們來到機場,果然,在托運行李安檢之前,有兩個穿制服的 以色列 人,站在一個桌子邊,對所有乘
客進行盤問,包括 以色列 人也不例外。乘客們都排著長長的蛇形隊伍,沉默不語。看到這個情形,我不由想起 德國 電影《鋼琴家》;這是描寫二戰時期,猶太人在 歐洲
遭受迫害的電影。影片中的 以色列 人,慘遭納粹 德國 警察的迫害;在雪地里,也排著長隊,默默地接受著 德國 人的嚴格盤問。我在反問自己:現在的 以色列
人,難道也學會了這一套,來對付國人和乘客?
近一個小時後,終於輪到我們了。兒子用英語和他們溝通,那個 以色列
安檢員,對峰說,:你不乘飛機,就到邊上去。兒子只好退到隊伍外面去了。我們只能靠自己了,我們不卑不亢地,迎著安檢員的目光,走上前去。這個安檢員用英語問我:
中國
人?我點點頭。他什麼也沒有說什麼,就招手把我們,叫到桌子邊;指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中文問題,讓我們回答。這時我的心就平靜下來了,我們只要用鼠標點擊,回答是與否了。這些問題大致上是:你的行李是你自己整理的?還是別人整理的?你的行李中是否有武器、炸彈、毒品和其它危險品?是否有人托你帶東西上飛機?你是否有走私品?是否有刑事犯罪記錄?等等。我們一一作答後,很快就過關了。兒子也只能送到這裡了,我們要排隊通過安檢,進入海關了。在人群外,兒子一個勁地,向我們揮手道別;我望著即將分別的兒子,不知怎麼的,只覺得眼睛有點濕潤了。兒子一直沒有離去,目送著我們進入登機廊橋。
通過 以色列 之旅,使我們對 以色列 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們驚嘆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不屈不撓
的鬥爭精神;這是一個充滿智慧和令人敬佩的民族。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當然, 以色列
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也需要提高和完善。我們不能用理想化的眼光看待它,過分地美化它。
再見了, 以色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