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散記-----2019 年 1 月猶太國的自由行
一個多小時後,山頂開始起風了;黃沙蔽日,景區的能見度迅速降低。已經看不清山下的道路了。空
氣中,夾雜著土腥味。我們決定回 特拉維夫 了。因為,這裡還是屬於 死海 地區,我們要 盤山 上去。相比 盤山 下坡道, 盤山 上坡道要開多了。但我還是
小心翼翼地駕駛著。在這條路上,還遇到了堵車,幸虧時間不長。,不到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安全通過了25 公里的 盤山 道路,駛入了去 特拉維夫 的高速公路。
以色列 的高速公路的等級沒有 中國 高。一般限速在 70-110 公里/小時。不同的路段,因路況不同,其
限速也不一樣,需要特別註意禁令標誌,及時調整車速。但是, 以色列
人基本上,都是超速行駛;他們根本不看限速標誌,拼命往前開。我按限速的要求開車,總是不斷被後面的車超越。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回到了 特拉維夫 市中心。
七、 特拉維夫 民宿
傍晚時分,我們回到了 特拉維夫 市區。峰為我們租了一套民宿,要住三個晚上。在市區停車是一個大
問題。所以,兒子在訂房時,就告訴房東要能夠停車。這個 以色列
房東,信誓旦旦地保證:有停車位。我就直接把車開到民宿門前。這是一個民宅和工廠的混合區,門前的小馬路兩邊,是幾家汽車修理廠。所以,在本來就不寬的馬路上,兩邊都停滿了汽車,根本沒有車位。峰馬上打房東的電話,房東卻不接,只能發微信聯繫他。過了好一會,房東才回覆我們,這條路上只能臨時停車,不能停車過夜。在真是開玩笑了,如果他早點告訴我們,我們就直接把車還到租車店了。無奈,我只能把車暫停在修理廠的門口,先讓平、峰和菲下車,把行李拿到民宿里去再說。由於沒有空車位,我只能留在車內,準備隨時挪動車子。
峰把她們送上樓後,就回到車上,我們就去尋找停車場。我們在附近的幾條街兜了兩圈,發現有幾個
停車場,但門口都有一塊牌子,是用 以色列
的希伯來語寫的;我們一個字也看不懂。也不知道是否能停車過夜和停車費是多少。所以,不敢貿然把車子停進去。我們感到一片茫然,真不知道該把車停在何處,我和兒子不停地在商量著。突然,我們想到了
特拉維夫 大學健身房的停車場,那裡可以停車。於是,我們回到民宿接上 平和 菲,把車子開到幾公裡外的特大健身房的停車場。
我們到達時,車外颳起了大風,下起了雨。峰剛拉車門,就被劇烈的大風刮開了,車門狠狠地撞上了
停在邊上的一輛車,併發出了一聲巨響。我心想,這下糟了,要賠錢了。只見,這輛車的司機走出來,看了看他的車子;兒子連忙向他表示歉意:Sorry!這個司機擺了擺手,什麼也沒有說,就回車裡了。我們送了口氣:總算遇到了一個
以色列 好人啊。
我們在 特拉維夫 大學旁邊的一個餐廳吃了晚飯,就到附近的一個超市購物。在超市門口,有一個安全
檢查員,對每個人進行開包檢查。原來,由於安全原因, 以色列
規定,凡是進入車站、公園、商場和博物館等大型公共場所,都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如果攜帶行李箱進入,則必須出示本人護照。
以色列 的超市規模都不大,根本不能和 中國 和 美國 的超市相比。貨物品種也不多,而且價格很貴。我
拿出手機拍照,誰知道,剛拍了一張,超市裡的一個工作人員就來制止我拍照;並把我帶到門口的安檢員那裡。他們看了我手機里拍的照片後,就揮手讓我走了。真讓我虛驚一場。特拉維夫 大學附近的大超市
離開超市,我們跟著兒子和兒媳,乘坐 279
路公交車,回到了民宿。這套民宿只有一間房和一個廳。房間很小,連房門都沒有。小小的房間,在放了一張雙人床後,基本上就沒有空間了;睡覺時,只能從床尾爬到床頭。床單和被套都是髒兮兮的,油膩膩的;估計好久沒有換過了。廳里除了簡單的廚房設施外,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沙發。看來,只能委屈兒子和兒媳,在廳里,睡沙發墊了。
這個民居廚房器具也不全,只有一個小平底鍋,連菜刀和刀砧板都沒有。衛生間里,甚至沒有衛生紙,也不乾凈。最煩人的是,衛生間的門是壞的,只要開關門,就會發出“嘎阿”的巨響聲;特別在半夜裡,聲音更響。嚇得我們晚上,都不敢上廁所了,生怕吵醒睡在廳里兒子和兒媳。
我們住過很多國外的民居,就數這個 以色列 人的民居最差。不僅環境臟、設施差,而且,這個 以色列
房東,人品也差。先是騙我們說有車位,能停車;我們付錢入住後,又告訴我們沒有車位,讓我們自己想辦法;給了我們開門的密碼,卻不告訴我們大門的鑰匙,放在哪裡;直到我們三番五次地發短信,才告訴我們(多次打電話不接)。我們剛剛入住,房東就發短信問我們,什麼時候離開?甚至派清潔工,在午夜來敲門,說是要取東西,打擾了我們的休息。這個
以色列 房東真是精到家了,實在不厚道。
八、 耶路撒冷 (Jerusalem)
7 日星期一上午,菲要上班,不能外出,我們三人去 耶路撒冷 。我們先把車子加滿油,開到租車店還
車。在工作人員仔細檢查了車輛的外觀和油表後,就 OK 了。我們三天的租車費用,為 570 謝克爾(折
合人民幣 1055 元),油費另計。
峰帶著我們,乘上了 279 路公交車去火車站。我們要乘火車去 以色列 的最 大城 市---- 耶路撒冷 。由於
公交卡的錢不多了,兒子先帶我們去自動充值機上充值。與 上海 公交卡充值不一樣, 以色列 的自動充值機,會在我們充值後,自動送錢給我們。如我們充值 50
謝克爾,充值機就會給我們的卡充值 12.5 謝克爾。這樣公交卡的金額,就是 62.5 謝克爾了,以鼓勵人們用公交出行。這一點上, 以色列 確實比 上海
做得好。
耶路撒冷 位於 特拉維夫 的東南方向,乘坐火車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我們進入車站前,照例接受開包
安檢。 以色列 的火車站很簡樸,就在兩條鐵路線的中間的月臺上,搭一個棚,就是候車室了。相比國內的火車站,我們實在太奢侈、太浪費了。
我們在月臺上,看到一些年輕的男女軍人在候車。他們都背著鼓鼓囊囊的大包,有點肩上還掛著衝鋒
槍。我們很好奇,這些 以色列 男女軍人們的包里,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在火車上,兒子向我們介紹了這座城市的情況:
耶路撒冷 (阿拉伯語:αΩϘϘ ϑ拉伯語Ϙ、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ʭʩʬʬʥʹʩ 、拉丁語:Yerushalayim
或Yerushalaim),是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1980 年, 以色列 通過立法,認定 耶路撒冷
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 特拉維夫 。1988 年 巴勒斯坦 自治政府宣佈: 耶路撒冷 是 巴勒斯坦 國的首都。在 耶路撒冷 市政廳在 耶路撒冷 市政廳花園
耶路撒冷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 地中海 與 死海 之間,被譽為猶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城。 耶路撒冷 面積只有 126 平方公里,有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
撒冷老城。還有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耶路撒冷 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的城市,也是命運多舛的城市。
自從公元前 10 世紀,所羅門王在 耶路撒冷 建成聖殿, 耶路撒冷 就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
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哭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
基督徒也相當重視 耶路撒冷 ,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點。
伊斯蘭教也將 耶路撒冷 列為繼 麥加 、麥地那( 沙特阿拉伯 境內)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先知穆罕默
德的夜行登霄。併在聖殿山上,建造了兩座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即: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耶路撒冷 是一個宗教色彩很濃的城市,也是很保守的城市。這裡的男人,基本上都帶著小帽子;一些
虔誠的教徒,身穿黑色套裝或大衣,頭戴黑色大禮帽;臉上長著絡腮鬍子,兩鬢還留著精心捲起來的長髮,表情都很嚴肅。
我們走出 耶路撒冷 車站,寒風撲面而來,這裡比 特拉維夫 冷多了。火車站門口,就是有軌電車的站台。
在這裡,也可以使用 特拉維夫 的公交卡,票價還是 5.9 謝克爾/張。一列有軌電車很長,有四個門上下客,每個門口都有購票機,乘客刷卡很方便。
在乘車途中,我們還遇到了查票。在 30 多年前的 上海 ,公交車也經常查票的。我們只見兩個身穿制
服的查票員,神情嚴肅,分立車廂兩側,逐個查票。乘客們都很配合,依次把公交卡交給他們驗證。整個車廂里沒有人逃票,看來儘管沒有售票員,乘客們也都自覺地買票了。
我們在 耶路撒冷 的市政廣場下車,這裡離老城很近了。時值中午,峰生怕在老城吃飯不方便,就帶我
們乘車去集市廣場,那裡有一條食街。反正在乘坐公交車兩個小時內,可以免費乘公交車的。
我們先去了一家特色飯店,但進門就被告知:已經客滿。我們只能去另外的餐廳,吃 以色列 餐。還是 少不了皮特餅和鷹嘴豆泥。三個人一共吃了 231
謝克爾(約人民幣 425 元),價格既貴,味道又不好;我們不禁想念起 上海 菜的家鄉味道了。到底點什麼菜菜拿能還伐來?中飯吃得蠻開心的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 耶路撒冷 的老城。 耶路撒冷 老城位於 耶路撒冷 的東面,面積僅 1 平方公里。東鄰
橄欖山,南鄰錫安山。老城內的聖殿山,為猶太人視作最神聖的地方。
老城內分成四個宗教區域,分別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 亞美尼亞 區。老城內有住宅,有學
校、市場和商店等。
大馬士革 門是 耶路撒冷 老城穆斯林區的城門,應該是所有城門裡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門口人很
多,有很多店鋪,十分熱鬧。和其他城門都不同。城門外是穆斯林居住區,所以都是穆斯林進出。城門口,有 以色列
大兵持槍執勤,不讓非穆斯林人進入,包括游客。我們也只能眺望一下聖殿山,卻不能進去。在 耶路撒冷 老城入口在 耶路撒冷 老城在 耶路撒冷 老城
哭牆,就是在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雖然是古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西牆的一段,但猶
太人仍然珍惜它,這段牆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據說 羅馬 人占領 耶路撒冷 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因而叫哭牆。
我們來到了哭牆。哭牆又稱西牆,長約 50 米,高約 18 米,是由大石塊築成的。耶路撒冷 的“哭牆”廣場
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
復。
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 耶路撒冷 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
流亡之苦。
哭牆兩度被毀、兩度修建,是猶太民族 2000 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
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裡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所以,進入哭牆的入口,有猶太小白紙帽,供游客戴。我們不是教徒,也不懂猶太教的規矩,所以,沒有戴帽子,直接進入了哭牆區域。在“哭牆在“哭牆
哭牆分為兩部分,中間隔有柵欄,男女分開祈禱。我們看到許多教徒們在祈禱時,用手摸著哭牆,面
壁肅立,默默祈禱,口中念念有詞,虔誠之態令人肅然起敬。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有人在這裡“痛哭流涕”或“嚎啕大哭”。“哭牆”已經名不副實了。
很多猶太人,會往哭牆的牆縫裡,塞寫著自己心愿的紙條。所以,我們看到,哭牆的石塊縫隙里,都
被塞滿了白色的小紙條。
我們又去了 獅子 門、新門,看到了大衛塔。我們想去聖殿山看看,在老城通往聖殿山的門,都有全副
武裝的 以色列 軍警把守,不能進去。我們只能遠遠地眺望著聖殿山和阿拉伯人居住區。但穆斯林居民可以自由出入,我們也看到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開車進入老城。
九、貝爾謝巴(Beersheba)
貝爾謝巴在 特拉維夫 的南面,是 以色列 內蓋夫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內蓋夫的北部,歷史上長期為軍事
重鎮。也是 以色列 第四 大城 市。這是在 3500 年前,在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新城 市;它是內蓋夫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通向 死海 和
埃拉特 公路的交叉點。在貝爾謝巴市區街頭
貝爾謝巴在《舊約聖經》中被稱為“始祖之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率部從美索不
達米亞平原,來到迦南時,最初在這裡定居。後來,亞伯拉罕的兒孫,也生活於此。如今在貝爾謝巴老城,還能看到著名的“亞伯拉罕井”遺跡。
從 特拉維夫 坐火車,一個小時就能到達貝爾謝巴。這個城市的建築比較破舊,與 耶路撒冷 和 特拉維夫
相差甚遠。出火車站,就有一個農貿市場,從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日用品和服裝等,一應俱全。這個市場,和國內的一些小城市的市場,十分相似,只是顧客不多。
我們來到這個小城,主要是來看一個古跡----“亞伯拉罕井”(Abraham‘s well),兒子直接把我們
領到亞伯拉罕井所在地。這裡有一幢土黃色的建築,亞伯拉罕井就在裡面,被保護起來了。我們推開門進去,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中午 12
點,有英語導游帶領參觀。我們就先到市區走走。
兒子帶我們去參觀,貝爾謝巴市區的一戰時期 德國 人建造的火車站。我們在一個住宅區里,看到有一
個小火車站:有一段幾十米長的鐵軌、一個蒸汽機火車頭、一級車廂和一幢小房子組成。而且,維護保養得很好。據說,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德國
人在此鋪設連接西奈半島的鐵路,以便為 德國 和 土耳其 軍隊服務。100 多年過去了,這裡被作為一戰遺跡保存了下來。在老火車站敲鐘在老火車站敲鐘
在鐵路站的調度室的牆上,還懸掛著一個鐘,它的鐘聲就是火車開車的命令。兒子拉動了鐘繩,鐘聲
還很響亮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火車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火車站中午,我們看到一個用透明塑料布圍起來的小餐館,人頭攢動,生意很好。我們也走進去吃午飯。這
里供應典型的 以色列 快餐----“皮塔餅”(Pita)。還有一種 中東
小吃,就是把鷹嘴豆泥、蔬菜和調料攪在一起,油炸製成的菜丸子;把各種酸黃瓜一類的泡菜,以及紫甘藍一類的蔬菜和 沙拉 醬通通塞進餅里。即口袋餅。峰 和平
去排隊購買,我坐在桌子邊等著。營業員很幽默,他在往皮塔餅里扔丸子的動作很誇張,他看到平在用手機給他拍照時,就更起勁了。就在我們的口袋餅里,多扔了好幾個菜丸子。這個店的薯條、酸黃瓜和酸辣椒可以隨意吃,不要錢。所以生意火爆,當然,這裡“皮塔餅”的味道也不錯。貝爾謝巴的快餐店排隊買“皮塔餅”在貝爾謝巴的街頭喝咖啡
我們順著街道信步走著,看到街角有一個咖啡館,門前有幾張桌子,有幾個老頭在喝咖啡。 平和 峰都
想嘗嘗這裡的黑咖啡的味道,我們就買了三杯咖啡,6
元一杯。我們也坐在街邊的桌子上,品嘗貝爾謝巴的咖啡,和幾個老頭一樣邊喝,邊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體驗一下當地人的悠閑生活。亞伯拉罕井展覽館
中午十二點,我們準時來到了亞伯拉罕井展覽館。我們先買了三張門票,102 謝克爾(摺合人民幣 189
元)。售票大廳的游客,只有一對 美國 老夫婦和我們,一共五個人。
一位 以色列 姑娘為我們作英語講解。當然,兒子為我們再翻譯成中文。我們跟隨著講解員,一面看圖
片,一面聽講解,當然是兒子翻譯過來的。後來,我們來到放映廳,觀看介紹亞伯拉罕的影片,對亞伯拉罕井的來龍去脈,有了一些瞭解。講解員在介紹亞伯拉罕的遷徙路線
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先知,也是傳說中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等民族的共同祖
先。也是上帝從地上眾生中,所揀選並給予祝福的人。
據說,亞伯拉罕在當時,是唯一相信上帝的人。他全家遷徙到 哈蘭 (今幼發拉底河上游),其父他拉就死在 哈蘭
。之後,亞伯拉罕又和他的妻子和隨從往迦南地去。神要亞伯拉罕前往“我(上帝)所要指示你
的地方,並承諾:必賜福給你(亞伯拉罕)後裔和大國”。亞伯拉罕便到迦南的示劍,受到神的啟發。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拉罕就在這裡,為上帝建了一座神壇。亞伯拉罕井(Abram’s Well)
亞伯拉罕挖了這口井,至今仍用來收集雨水。這口堅固的古井,曾供應亞伯拉罕全家、僕人、牲口之
飲用。根據《舊約聖經》記載,基拉耳王亞米比勒的僕人,霸占了這口水井;而亞比米勒當時也不知道,發生了此事。後來,當他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本來,他是要幫自己人的。但是上帝耶和華托夢給他,告誡他亞伯拉罕是先知,可以主宰他的命運和他的所有的人的命運。所以,亞比米勒就懼怕亞伯拉罕,會懲罰他的子孫後代。他就與亞伯拉罕立約,以躲避災難。亞伯拉罕把幾頭牛和羊送給了亞比米勒,他對亞比米勒說:“請你拿走這
7
只母羊羔,作為我挖井的證明。”亞伯拉罕給這個地方,起名叫“貝爾謝巴”。希伯來語中,“貝爾”是“井”的意思;“謝巴”的意思為“盟誓”,貝爾謝巴就是“盟誓之井”了,如今在展覽館里,還能看到這口“亞伯拉罕井”。
我們看到現在的古井已經乾涸,上面用鐵攔柵蓋了起來。但亞伯拉罕井的故事,還在繼續流傳著。兒
子帶我們來貝爾謝巴後,也讓我們知道了亞伯拉罕先知---- 以色列 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十、 阿卡 古城(Akko)
阿卡 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個 地中海 東岸的古老港口。曾是十字軍東征時,所建立的 耶路撒冷 王國的首
都和最後據點,已有 5000 多年曆史。古老的城堡和清真寺、斑駁的海堤,盡顯歲月的滄桑。它位於 以色列 西北 部、 地中海 東部海岸。 阿卡 古城在
2001 年,就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 阿卡 古城裡,仍十分完好的保存了 1000 年前的古城牆、城堡、大炮、客棧等古老遺跡。而今天的
阿卡 ,是一個阿拉伯人城市,有著伊斯蘭風情的古建築和熱鬧喧囂的集市。現在的 阿卡 城,還是 以色列
境內的一個具有濃厚伊斯蘭風格的,美麗、休閑的海濱城市,擁有眾多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從 特拉維夫 坐火車北上,一個半小時後,就可以到達 阿卡 城了。一路上,從火車上看出去,一邊是地
中海的海岸線,一邊是遍地的綠蔭和農作物,風景很好。走出火車站不遠,就是 阿卡 古城了。
阿卡 古城建造在 地中海 岸邊,陣陣白浪一個接著一個,猛烈地衝擊著海堤,不停地濺起幾米高的水柱。與其它 地中海
沿岸的湛藍海水不同,這裡的黃褐色的海水,十分混濁。在 阿卡 古城在 阿卡 古城
氣中,夾雜著土腥味。我們決定回 特拉維夫 了。因為,這裡還是屬於 死海 地區,我們要 盤山 上去。相比 盤山 下坡道, 盤山 上坡道要開多了。但我還是
小心翼翼地駕駛著。在這條路上,還遇到了堵車,幸虧時間不長。,不到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安全通過了25 公里的 盤山 道路,駛入了去 特拉維夫 的高速公路。
以色列 的高速公路的等級沒有 中國 高。一般限速在 70-110 公里/小時。不同的路段,因路況不同,其
限速也不一樣,需要特別註意禁令標誌,及時調整車速。但是, 以色列
人基本上,都是超速行駛;他們根本不看限速標誌,拼命往前開。我按限速的要求開車,總是不斷被後面的車超越。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回到了 特拉維夫 市中心。
七、 特拉維夫 民宿
傍晚時分,我們回到了 特拉維夫 市區。峰為我們租了一套民宿,要住三個晚上。在市區停車是一個大
問題。所以,兒子在訂房時,就告訴房東要能夠停車。這個 以色列
房東,信誓旦旦地保證:有停車位。我就直接把車開到民宿門前。這是一個民宅和工廠的混合區,門前的小馬路兩邊,是幾家汽車修理廠。所以,在本來就不寬的馬路上,兩邊都停滿了汽車,根本沒有車位。峰馬上打房東的電話,房東卻不接,只能發微信聯繫他。過了好一會,房東才回覆我們,這條路上只能臨時停車,不能停車過夜。在真是開玩笑了,如果他早點告訴我們,我們就直接把車還到租車店了。無奈,我只能把車暫停在修理廠的門口,先讓平、峰和菲下車,把行李拿到民宿里去再說。由於沒有空車位,我只能留在車內,準備隨時挪動車子。
峰把她們送上樓後,就回到車上,我們就去尋找停車場。我們在附近的幾條街兜了兩圈,發現有幾個
停車場,但門口都有一塊牌子,是用 以色列
的希伯來語寫的;我們一個字也看不懂。也不知道是否能停車過夜和停車費是多少。所以,不敢貿然把車子停進去。我們感到一片茫然,真不知道該把車停在何處,我和兒子不停地在商量著。突然,我們想到了
特拉維夫 大學健身房的停車場,那裡可以停車。於是,我們回到民宿接上 平和 菲,把車子開到幾公裡外的特大健身房的停車場。
我們到達時,車外颳起了大風,下起了雨。峰剛拉車門,就被劇烈的大風刮開了,車門狠狠地撞上了
停在邊上的一輛車,併發出了一聲巨響。我心想,這下糟了,要賠錢了。只見,這輛車的司機走出來,看了看他的車子;兒子連忙向他表示歉意:Sorry!這個司機擺了擺手,什麼也沒有說,就回車裡了。我們送了口氣:總算遇到了一個
以色列 好人啊。
我們在 特拉維夫 大學旁邊的一個餐廳吃了晚飯,就到附近的一個超市購物。在超市門口,有一個安全
檢查員,對每個人進行開包檢查。原來,由於安全原因, 以色列
規定,凡是進入車站、公園、商場和博物館等大型公共場所,都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如果攜帶行李箱進入,則必須出示本人護照。
以色列 的超市規模都不大,根本不能和 中國 和 美國 的超市相比。貨物品種也不多,而且價格很貴。我
拿出手機拍照,誰知道,剛拍了一張,超市裡的一個工作人員就來制止我拍照;並把我帶到門口的安檢員那裡。他們看了我手機里拍的照片後,就揮手讓我走了。真讓我虛驚一場。特拉維夫 大學附近的大超市
離開超市,我們跟著兒子和兒媳,乘坐 279
路公交車,回到了民宿。這套民宿只有一間房和一個廳。房間很小,連房門都沒有。小小的房間,在放了一張雙人床後,基本上就沒有空間了;睡覺時,只能從床尾爬到床頭。床單和被套都是髒兮兮的,油膩膩的;估計好久沒有換過了。廳里除了簡單的廚房設施外,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沙發。看來,只能委屈兒子和兒媳,在廳里,睡沙發墊了。
這個民居廚房器具也不全,只有一個小平底鍋,連菜刀和刀砧板都沒有。衛生間里,甚至沒有衛生紙,也不乾凈。最煩人的是,衛生間的門是壞的,只要開關門,就會發出“嘎阿”的巨響聲;特別在半夜裡,聲音更響。嚇得我們晚上,都不敢上廁所了,生怕吵醒睡在廳里兒子和兒媳。
我們住過很多國外的民居,就數這個 以色列 人的民居最差。不僅環境臟、設施差,而且,這個 以色列
房東,人品也差。先是騙我們說有車位,能停車;我們付錢入住後,又告訴我們沒有車位,讓我們自己想辦法;給了我們開門的密碼,卻不告訴我們大門的鑰匙,放在哪裡;直到我們三番五次地發短信,才告訴我們(多次打電話不接)。我們剛剛入住,房東就發短信問我們,什麼時候離開?甚至派清潔工,在午夜來敲門,說是要取東西,打擾了我們的休息。這個
以色列 房東真是精到家了,實在不厚道。
八、 耶路撒冷 (Jerusalem)
7 日星期一上午,菲要上班,不能外出,我們三人去 耶路撒冷 。我們先把車子加滿油,開到租車店還
車。在工作人員仔細檢查了車輛的外觀和油表後,就 OK 了。我們三天的租車費用,為 570 謝克爾(折
合人民幣 1055 元),油費另計。
峰帶著我們,乘上了 279 路公交車去火車站。我們要乘火車去 以色列 的最 大城 市---- 耶路撒冷 。由於
公交卡的錢不多了,兒子先帶我們去自動充值機上充值。與 上海 公交卡充值不一樣, 以色列 的自動充值機,會在我們充值後,自動送錢給我們。如我們充值 50
謝克爾,充值機就會給我們的卡充值 12.5 謝克爾。這樣公交卡的金額,就是 62.5 謝克爾了,以鼓勵人們用公交出行。這一點上, 以色列 確實比 上海
做得好。
耶路撒冷 位於 特拉維夫 的東南方向,乘坐火車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我們進入車站前,照例接受開包
安檢。 以色列 的火車站很簡樸,就在兩條鐵路線的中間的月臺上,搭一個棚,就是候車室了。相比國內的火車站,我們實在太奢侈、太浪費了。
我們在月臺上,看到一些年輕的男女軍人在候車。他們都背著鼓鼓囊囊的大包,有點肩上還掛著衝鋒
槍。我們很好奇,這些 以色列 男女軍人們的包里,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在火車上,兒子向我們介紹了這座城市的情況:
耶路撒冷 (阿拉伯語:αΩϘϘ ϑ拉伯語Ϙ、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ʭʩʬʬʥʹʩ 、拉丁語:Yerushalayim
或Yerushalaim),是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1980 年, 以色列 通過立法,認定 耶路撒冷
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 特拉維夫 。1988 年 巴勒斯坦 自治政府宣佈: 耶路撒冷 是 巴勒斯坦 國的首都。在 耶路撒冷 市政廳在 耶路撒冷 市政廳花園
耶路撒冷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 地中海 與 死海 之間,被譽為猶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城。 耶路撒冷 面積只有 126 平方公里,有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
撒冷老城。還有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耶路撒冷 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的城市,也是命運多舛的城市。
自從公元前 10 世紀,所羅門王在 耶路撒冷 建成聖殿, 耶路撒冷 就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
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哭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
基督徒也相當重視 耶路撒冷 ,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點。
伊斯蘭教也將 耶路撒冷 列為繼 麥加 、麥地那( 沙特阿拉伯 境內)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先知穆罕默
德的夜行登霄。併在聖殿山上,建造了兩座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即: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耶路撒冷 是一個宗教色彩很濃的城市,也是很保守的城市。這裡的男人,基本上都帶著小帽子;一些
虔誠的教徒,身穿黑色套裝或大衣,頭戴黑色大禮帽;臉上長著絡腮鬍子,兩鬢還留著精心捲起來的長髮,表情都很嚴肅。
我們走出 耶路撒冷 車站,寒風撲面而來,這裡比 特拉維夫 冷多了。火車站門口,就是有軌電車的站台。
在這裡,也可以使用 特拉維夫 的公交卡,票價還是 5.9 謝克爾/張。一列有軌電車很長,有四個門上下客,每個門口都有購票機,乘客刷卡很方便。
在乘車途中,我們還遇到了查票。在 30 多年前的 上海 ,公交車也經常查票的。我們只見兩個身穿制
服的查票員,神情嚴肅,分立車廂兩側,逐個查票。乘客們都很配合,依次把公交卡交給他們驗證。整個車廂里沒有人逃票,看來儘管沒有售票員,乘客們也都自覺地買票了。
我們在 耶路撒冷 的市政廣場下車,這裡離老城很近了。時值中午,峰生怕在老城吃飯不方便,就帶我
們乘車去集市廣場,那裡有一條食街。反正在乘坐公交車兩個小時內,可以免費乘公交車的。
我們先去了一家特色飯店,但進門就被告知:已經客滿。我們只能去另外的餐廳,吃 以色列 餐。還是 少不了皮特餅和鷹嘴豆泥。三個人一共吃了 231
謝克爾(約人民幣 425 元),價格既貴,味道又不好;我們不禁想念起 上海 菜的家鄉味道了。到底點什麼菜菜拿能還伐來?中飯吃得蠻開心的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 耶路撒冷 的老城。 耶路撒冷 老城位於 耶路撒冷 的東面,面積僅 1 平方公里。東鄰
橄欖山,南鄰錫安山。老城內的聖殿山,為猶太人視作最神聖的地方。
老城內分成四個宗教區域,分別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 亞美尼亞 區。老城內有住宅,有學
校、市場和商店等。
大馬士革 門是 耶路撒冷 老城穆斯林區的城門,應該是所有城門裡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門口人很
多,有很多店鋪,十分熱鬧。和其他城門都不同。城門外是穆斯林居住區,所以都是穆斯林進出。城門口,有 以色列
大兵持槍執勤,不讓非穆斯林人進入,包括游客。我們也只能眺望一下聖殿山,卻不能進去。在 耶路撒冷 老城入口在 耶路撒冷 老城在 耶路撒冷 老城
哭牆,就是在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雖然是古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西牆的一段,但猶
太人仍然珍惜它,這段牆被視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據說 羅馬 人占領 耶路撒冷 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因而叫哭牆。
我們來到了哭牆。哭牆又稱西牆,長約 50 米,高約 18 米,是由大石塊築成的。耶路撒冷 的“哭牆”廣場
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
復。
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 耶路撒冷 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
流亡之苦。
哭牆兩度被毀、兩度修建,是猶太民族 2000 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
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裡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所以,進入哭牆的入口,有猶太小白紙帽,供游客戴。我們不是教徒,也不懂猶太教的規矩,所以,沒有戴帽子,直接進入了哭牆區域。在“哭牆在“哭牆
哭牆分為兩部分,中間隔有柵欄,男女分開祈禱。我們看到許多教徒們在祈禱時,用手摸著哭牆,面
壁肅立,默默祈禱,口中念念有詞,虔誠之態令人肅然起敬。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有人在這裡“痛哭流涕”或“嚎啕大哭”。“哭牆”已經名不副實了。
很多猶太人,會往哭牆的牆縫裡,塞寫著自己心愿的紙條。所以,我們看到,哭牆的石塊縫隙里,都
被塞滿了白色的小紙條。
我們又去了 獅子 門、新門,看到了大衛塔。我們想去聖殿山看看,在老城通往聖殿山的門,都有全副
武裝的 以色列 軍警把守,不能進去。我們只能遠遠地眺望著聖殿山和阿拉伯人居住區。但穆斯林居民可以自由出入,我們也看到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開車進入老城。
九、貝爾謝巴(Beersheba)
貝爾謝巴在 特拉維夫 的南面,是 以色列 內蓋夫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內蓋夫的北部,歷史上長期為軍事
重鎮。也是 以色列 第四 大城 市。這是在 3500 年前,在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新城 市;它是內蓋夫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通向 死海 和
埃拉特 公路的交叉點。在貝爾謝巴市區街頭
貝爾謝巴在《舊約聖經》中被稱為“始祖之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率部從美索不
達米亞平原,來到迦南時,最初在這裡定居。後來,亞伯拉罕的兒孫,也生活於此。如今在貝爾謝巴老城,還能看到著名的“亞伯拉罕井”遺跡。
從 特拉維夫 坐火車,一個小時就能到達貝爾謝巴。這個城市的建築比較破舊,與 耶路撒冷 和 特拉維夫
相差甚遠。出火車站,就有一個農貿市場,從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日用品和服裝等,一應俱全。這個市場,和國內的一些小城市的市場,十分相似,只是顧客不多。
我們來到這個小城,主要是來看一個古跡----“亞伯拉罕井”(Abraham‘s well),兒子直接把我們
領到亞伯拉罕井所在地。這裡有一幢土黃色的建築,亞伯拉罕井就在裡面,被保護起來了。我們推開門進去,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中午 12
點,有英語導游帶領參觀。我們就先到市區走走。
兒子帶我們去參觀,貝爾謝巴市區的一戰時期 德國 人建造的火車站。我們在一個住宅區里,看到有一
個小火車站:有一段幾十米長的鐵軌、一個蒸汽機火車頭、一級車廂和一幢小房子組成。而且,維護保養得很好。據說,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德國
人在此鋪設連接西奈半島的鐵路,以便為 德國 和 土耳其 軍隊服務。100 多年過去了,這裡被作為一戰遺跡保存了下來。在老火車站敲鐘在老火車站敲鐘
在鐵路站的調度室的牆上,還懸掛著一個鐘,它的鐘聲就是火車開車的命令。兒子拉動了鐘繩,鐘聲
還很響亮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火車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火車站中午,我們看到一個用透明塑料布圍起來的小餐館,人頭攢動,生意很好。我們也走進去吃午飯。這
里供應典型的 以色列 快餐----“皮塔餅”(Pita)。還有一種 中東
小吃,就是把鷹嘴豆泥、蔬菜和調料攪在一起,油炸製成的菜丸子;把各種酸黃瓜一類的泡菜,以及紫甘藍一類的蔬菜和 沙拉 醬通通塞進餅里。即口袋餅。峰 和平
去排隊購買,我坐在桌子邊等著。營業員很幽默,他在往皮塔餅里扔丸子的動作很誇張,他看到平在用手機給他拍照時,就更起勁了。就在我們的口袋餅里,多扔了好幾個菜丸子。這個店的薯條、酸黃瓜和酸辣椒可以隨意吃,不要錢。所以生意火爆,當然,這裡“皮塔餅”的味道也不錯。貝爾謝巴的快餐店排隊買“皮塔餅”在貝爾謝巴的街頭喝咖啡
我們順著街道信步走著,看到街角有一個咖啡館,門前有幾張桌子,有幾個老頭在喝咖啡。 平和 峰都
想嘗嘗這裡的黑咖啡的味道,我們就買了三杯咖啡,6
元一杯。我們也坐在街邊的桌子上,品嘗貝爾謝巴的咖啡,和幾個老頭一樣邊喝,邊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體驗一下當地人的悠閑生活。亞伯拉罕井展覽館
中午十二點,我們準時來到了亞伯拉罕井展覽館。我們先買了三張門票,102 謝克爾(摺合人民幣 189
元)。售票大廳的游客,只有一對 美國 老夫婦和我們,一共五個人。
一位 以色列 姑娘為我們作英語講解。當然,兒子為我們再翻譯成中文。我們跟隨著講解員,一面看圖
片,一面聽講解,當然是兒子翻譯過來的。後來,我們來到放映廳,觀看介紹亞伯拉罕的影片,對亞伯拉罕井的來龍去脈,有了一些瞭解。講解員在介紹亞伯拉罕的遷徙路線
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先知,也是傳說中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等民族的共同祖
先。也是上帝從地上眾生中,所揀選並給予祝福的人。
據說,亞伯拉罕在當時,是唯一相信上帝的人。他全家遷徙到 哈蘭 (今幼發拉底河上游),其父他拉就死在 哈蘭
。之後,亞伯拉罕又和他的妻子和隨從往迦南地去。神要亞伯拉罕前往“我(上帝)所要指示你
的地方,並承諾:必賜福給你(亞伯拉罕)後裔和大國”。亞伯拉罕便到迦南的示劍,受到神的啟發。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拉罕就在這裡,為上帝建了一座神壇。亞伯拉罕井(Abram’s Well)
亞伯拉罕挖了這口井,至今仍用來收集雨水。這口堅固的古井,曾供應亞伯拉罕全家、僕人、牲口之
飲用。根據《舊約聖經》記載,基拉耳王亞米比勒的僕人,霸占了這口水井;而亞比米勒當時也不知道,發生了此事。後來,當他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本來,他是要幫自己人的。但是上帝耶和華托夢給他,告誡他亞伯拉罕是先知,可以主宰他的命運和他的所有的人的命運。所以,亞比米勒就懼怕亞伯拉罕,會懲罰他的子孫後代。他就與亞伯拉罕立約,以躲避災難。亞伯拉罕把幾頭牛和羊送給了亞比米勒,他對亞比米勒說:“請你拿走這
7
只母羊羔,作為我挖井的證明。”亞伯拉罕給這個地方,起名叫“貝爾謝巴”。希伯來語中,“貝爾”是“井”的意思;“謝巴”的意思為“盟誓”,貝爾謝巴就是“盟誓之井”了,如今在展覽館里,還能看到這口“亞伯拉罕井”。
我們看到現在的古井已經乾涸,上面用鐵攔柵蓋了起來。但亞伯拉罕井的故事,還在繼續流傳著。兒
子帶我們來貝爾謝巴後,也讓我們知道了亞伯拉罕先知---- 以色列 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十、 阿卡 古城(Akko)
阿卡 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個 地中海 東岸的古老港口。曾是十字軍東征時,所建立的 耶路撒冷 王國的首
都和最後據點,已有 5000 多年曆史。古老的城堡和清真寺、斑駁的海堤,盡顯歲月的滄桑。它位於 以色列 西北 部、 地中海 東部海岸。 阿卡 古城在
2001 年,就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 阿卡 古城裡,仍十分完好的保存了 1000 年前的古城牆、城堡、大炮、客棧等古老遺跡。而今天的
阿卡 ,是一個阿拉伯人城市,有著伊斯蘭風情的古建築和熱鬧喧囂的集市。現在的 阿卡 城,還是 以色列
境內的一個具有濃厚伊斯蘭風格的,美麗、休閑的海濱城市,擁有眾多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從 特拉維夫 坐火車北上,一個半小時後,就可以到達 阿卡 城了。一路上,從火車上看出去,一邊是地
中海的海岸線,一邊是遍地的綠蔭和農作物,風景很好。走出火車站不遠,就是 阿卡 古城了。
阿卡 古城建造在 地中海 岸邊,陣陣白浪一個接著一個,猛烈地衝擊著海堤,不停地濺起幾米高的水柱。與其它 地中海
沿岸的湛藍海水不同,這裡的黃褐色的海水,十分混濁。在 阿卡 古城在 阿卡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