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我的“寶島臺灣行”
↑樹靈塔1900年6月12日, 日本 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 阿裡山 森林,據調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 阿裡山
區,從此開啟 阿裡山 天然森林資源的濫觴。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發現包括今之 阿裡山 神木 的 神木
群。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月25日 臺灣 光復 , 日本 歸還 臺灣 給 中國 , 阿裡山
事業區持續三十餘年的伐木工作,其天然的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幾被砍伐殆盡。【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阿裡山 的千年紅檜林,遭到 日本 殖民主義者滅絕性地掠奪。 日本 人在 阿裡山 大肆砍伐紅檜林後,沒忘為他們的“英雄”琴山河合博士在
阿裡山
立碑旌功。據忽悠,碑名是琴山河合博士快死之前親筆題寫的,大而醒目的古碑字體,留下兩個明顯的錯別字:一個是博士的博字少一點;一個是功勛的功力部沒有出頭。據說這石碑是請一個著名的有正義感的工匠,在
阿裡山 山腳下雕刻好以後運到山頂上豎起來的,豎起來以後才發現兩字有誤,但是山上無電和工具已經改不了啦。這位著名工匠暗寓 日本 東京
帝國大學教授琴山河合林學博士“一點功勞都沒有”。
據導游講述:1945年10月25日 臺灣 光復
,許多人主張砸毀這座“旌功碑”,以洗民族恥辱。後來還是理性占了上風,保留下了這座“旌功碑”,以告誡人們不要忘記 阿裡山 那段不堪迴首的歷史。【殉職者紀念碑】殉職者紀念碑。當年大量的 日本 人在 阿裡山 砍伐 神木 運回 日本 ,其間也有不少人客死他鄉,為此 日本
人在此建碑紀念,如今這也也成了他們入侵 臺灣 的罪證。
↑慈雲寺臺灣 阿裡山 【慈雲寺】,本名 阿裡山
寺。曾於2001年文建會《歷史建築百景》甄選活動中列名。根據該寺重要文物〈銅鐘〉上面,第二任住持坪井樸龍撰寫的〈鐘銘〉,這樣記載【大正四年春,默仙 永平
翁,杖錫登此山,愛說似鷲峰】。
↑慈雲寺阿裡山 初期開發之際, 日本 曹洞宗管長有感於 阿裡山 如 印度 的靈鷲山聖地,因而建造【 阿裡山 寺】,為當時於此開發者的精神依靠,並送來由暹邏國(如今的
泰國 )親贈釋迦牟尼佛一尊供奉於此寺,由 日本 比丘坪井僕龍於此住持佛法,並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塑造一銅鐘並建鐘樓。
↑慈雲寺日本 人走後一度荒廢,破舊不堪,無人管理。1965年世界華僧大會時,與會諸師參訪 阿裡山
慈雲寺,當時上倫下參老和尚,見本寺一片荒蕪,無心再游,一心惦記本寺,甚為惋惜,故於1967年,由林管處沈家銘局長,禮請上倫下參老和尚為住持,中興修建。
該寺於1945年 光復
後改名為慈雲寺,1983年由上照下性法師繼任住持,1998年後由上照下智法師為現任住持。慈雲寺為幫助癌症病患重拾健康,推廣身心靈整體健康之理念,每年定期舉辨凈食營活動,以期國人健康,社會祥和,國泰民安。
↑阿裡山國家風景區下午1點多結束了 阿裡山 景區的游覽。整體感覺 阿裡山
景區步道非常人性化,平整、也不陡,走下來腿不是十分累。上山還坐了一段小火車,大約1公里多一點,可能是伐木時的運輸工具,如今成了觀光的工具。下山又坐了一段景區觀光車,總體感覺身體可以承受。
旅游公司在景區出口處安排了午餐,就餐後乘座我們的旅游大巴車一個半小時回到山下停車場,短暫休息,繼續乘車前往下一站 臺灣 第二 大城 市【 高雄 】。
↑阿裡山國家風景區
↑阿裡山國家風景區 “高雄港”觀日落從 阿裡山 至 高雄 大約180公里,大巴車行駛近3個小時到達 高雄 ,剛好是日暮時分,直接去往【西子灣 高雄 港】,看落日沉入大海,當天又添一美景。
↑高雄進入 高雄 市區,沿途拍攝了一些街景。
↑高雄【 高雄 物產館】售賣 高雄 農特產品、食品的一家售展中心。 高雄 農業局近年積极參与各大國際食品展並以「 高雄 物產館」整體推廣 高雄
優質農特產品,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已 成功 將「新鮮直送、安心好食」的口號深植買家心中。
↑高雄高雄 市區內的兩座橋梁,一座【白色】;一座【紅色】,很有特色。
↑高雄
↑高雄
↑高雄
↑高雄
↑高雄
↑高雄
↑高雄港來到西子灣 高雄 港,太陽正在快速的西沉入海,以致岸邊的游客、景物都沐浴在紅色的暖陽下,因為背景光太強,統統成為了【剪影】。我一邊拍攝落日,一邊觀察周邊的其他景物,光線再暗一點,就看不清楚了。太陽即將沉入地平線,但是躲到一艘大船的後面,仔細觀察看看還有什麼變化。
↑高雄港這塊水泥築造的標識牌寫的是【歡迎光臨中華民國 高雄 港】,這裡就是 大名 鼎鼎的【 高雄 港】。
高雄 是 臺灣 地區的直轄市, 高雄 港也是世界極的大港。在這裡可以遠眺面向海峽的一邊,不時有大船從海平線上冒出、駛近、鳴笛,然後傍
著長長的防波堤進港,轉入到身後的內港灣,一派 和平 生活的景像。帶著些許的遺憾,看到最後一抹陽光沉入大海。
↑高雄港臺灣 高雄 【國立 中山 大學】 國立 中山 大學,簡稱 中山 或 中山 大, 臺灣 第三所成立於直轄市的國立大學,T4大學聯盟成員。
該校前身為孫 中山 於1924年在 廣州 組建的國立 廣東 大學,1926年更為現名。1949年國民黨遷往 臺灣 ,原址 廣州 中山 大學為中華人民 共和
國政權接管。 臺灣 於1980年在 高雄 市覆校。大學校園含納了山地、平地與海岸地形,比鄰 高雄 港,並鄰近 高雄 捷運西子灣站。
曾在20世紀末建立 臺灣 首座中文化BBS站台的 中山
大,現為教育部門5年500億計劃入選院校之一,以計算機科學、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管理學為在台領先學術領域,擁有AACSB、ISO等國際認證。
著名的 臺灣 國立 中山 大學近在咫尺,因為時間緊迫,沒有拍攝到更多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