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紛爭之地感受信仰的力量 -以色列🇮🇱印象










4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 海倫娜 巡游至 耶路撒冷 時,下令在耶穌蒙難和埋葬處建造聖墓教堂,教堂建於三處聖跡之上:一座長方形廊柱大廳教堂(Matyrium),圍繞Rockof Calvary的廊柱中庭(Triportico),一座圓形大廳(Anastasis,意為“複活”)。
聖墓教堂的大門












我們住在 新城 靠近一個公交集散中心的酒店- 耶路撒冷 金色酒店 Jerusalem Gold Hotel,酒店正門的右前方是一個公交集散中心,後面是一條是熱鬧的大街, 耶路撒冷 的輕軌就在這條大道上開過。著名的景點獨特的大衛森中心、聖堂(聖殿山)和Belz Synagogue均可步行很短距離到達。
耶路撒冷 輕軌電車寬敞舒適,科技含量也高。2017年5月18日終於搭乘了 耶路撒冷 的輕軌。車票在站臺上的自動販賣機上購買(買票時遇到一點麻煩,一個 以色列 女士熱情的提供了方便,教我們如何購票。實際上和 上海 差不多,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不會弄 ,)上車後需將車票在類似 上海 公交車上的刷卡機上刷卡, 以色列 不愧為高科技國家,如果上車的乘客中有人沒有刷卡車廂里便會發出報警信號,直到所有上車乘客全部刷卡後報警聲才停止。車廂寬敞明亮,行駛平穩,報站用希伯來語和英語,幾乎兩三分鐘就有一趟車來。非常好的體驗,點個贊 吃過晚飯,我們決定出去逛逛。走在 耶路撒冷 新城 的街頭,你會覺得這裡是一個非常現代非常繁華的城市;鱗次櫛比的店鋪燈火明亮,車水馬龍的街道乾凈整潔,趕路回家的人從容不迫地涌向各交通站點。
統一後的 耶路撒冷 ,如果沒碰上嚴重的巴以衝突,旅游者會發現一個令人愉悅的 耶路撒冷 , 新城 現代而繁華,老城寧靜而多元——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朝聖地。但是如果一旦矛盾激化, 耶路撒冷 立馬就會成為衝突最為激烈的焦點之一。 奧斯陸 和平 談判最終以崩盤收場,使得一個和諧與安全的 耶路撒冷 成為了一個愈發遙不可及的夢。直到今天,雖沒有爆發大的巴以衝突,但在 耶路撒冷 小摩擦還是會不斷發生。
站在大街邊正在左顧右盼時,一個長著我們 中國 人臉的小伙子走過我們身邊。小哥熱情地用中文招呼我們,並問我們有沒有什麼需要他的幫助?異國他鄉遇到願意幫助我們的人自然是非常的高興了,當然我的好奇心又自然而然地爆發了 。在他帶我們去超市的途中,小伙子開始介紹自己,原來他是來自 河南 的有著猶太裔血統的李姓同學。他說他現在已經移民 以色列 ,定居在 耶路撒冷 ;據說到目前為止只有19位 開封 猶太人移民 以色列 ,而他就是其中一位。
開封 猶太社區由伊拉克或波斯猶太商人於八或九世紀創建,在明朝(1368 – 1644)到達鼎盛時期;當時居住在 開封 的猶太人口可能多達5000人。皈依猶太教做一個猶太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要熟練地學習和掌握猶太教的文化,是成為猶太人的一個核心價值的體現。其次,依照猶太人的傳統,只有母親是猶太人,才能判斷他是不是一個猶太人。也就是說要是享有回歸權的話,必須從他本人的母親是不是猶太人來判斷。因此,從 中國 的現實來看, 開封 猶太人後裔並不符合猶太人的條件。而且也沒有充分的歷史檔案加以佐證。因此從猶太人的角度看, 開封 猶太人後裔不屬於真正的猶太人。所以,這位小李童鞋能做 以色列 人看來也是花了大功夫!應該是在相關組織的幫助下皈依猶太教,回歸 以色列 的。
來到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大量的新鮮水果心裡真的很是佩服 以色列 人!在 以色列 這麼貧瘠的土地上,這麼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它的大部分水果不僅自給自足,而且大量出口。回想我們一路上不僅看到的大片大片的種植園、農地,而且它們都採用自動灌溉,還有很多大棚種著各種蔬菜。他們的蘋果園、橘子園、西瓜地大都分佈在 以色列 北部,而椰棗林貫穿境內的南北。緊鄰 以色列 的 約旦 ,卻幾乎不產任何水果,糧食種植面積僅占全國9萬平方公里土地的3%,而 以色列 的種植面積卻占到全國兩萬平方公里土地的86%,這個差距有多大?除了 以色列 人的勤奮外,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和運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