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四次日落與一次日出,整個高棉都在對我微笑

吳哥第二天的行程,就這樣早早的開始了。 太陽升起後的聖劍寺今天的大圈行程,以塔普隆寺為最終的核心目標。
但在到達那裡之前,一路上也順便看看其它的遺跡。

趕在太陽升起後到達這裡,氣溫還沒開始變熱。
當然人也不多。趁著涼爽好好看一看。

因為地處比小吳哥偏僻一些的地方,周圍也顯得荒涼。
大概因為在旱季的關係吧,和想像中的熱帶原始樹林還是有挺大不一樣的。
入口處甬道兩邊一樣有阿修羅與眾神用七頭納迦攪乳海的雕塑。

聖劍寺據說是闍耶跋摩七世給他爸修的寺廟,並且在修通王城期間,七世本人就住在這裡。
所以算是吳哥地區比較重要的一個建築。
按常理說這裡應該(至少是曾經)供奉一個聖劍,但是並沒有看到。
就算有,現在也應該被挪到博物館里保護起來了吧。

所以雖然細看有修複的痕跡,但是早就和其它部分有了很好的融合。
給我的感覺,聖劍寺的修複也好,整個氣質也好,都是比較邊緣化的。
有了更多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覺。
有些零亂的構件,也更接近心中最初對遺跡的想像。

有些部分只剩下了結構框架,有些地方,待修複的構件和浮雕就這麼有點衝突的共存著。

雖然不是尤尼林迦,但應該也是男性的象徵物。
又或者,這就是聖劍寺放劍的地方?上面其實應該插著一把劍?

看這個修複的架勢沒敢往裡進。
比較神奇的是兩個建築之間的間距。
可以說幾乎等於沒有間距了。

迎著 朝陽 ,根本睜不開眼。
突然就有了一些感悟:
愛旅行的人,大概率應該首先熱愛生活吧。畢竟旅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不就是去體驗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麽。如果本身對生活的感知力很弱,也很難從旅行中發現和原本生活不一樣的特點吧。

仔細看,上面爬滿了蜂蛹!!!
好像是越往上的越成熟,下麵的還沒有翅,上面的已經有了。
有點膈應。。。

聖劍寺跟通王城裡那些遺跡最大的不同在於,
這裡植被和建築的距離很近,開始與建築發生關係,成為了景觀的一部分。
在綠茵下的遺跡,更有了觸摸歷史的感覺。

路過了幾個 中國 游客在那裡驚嘆好漂亮啊好神奇啊什麼的,
那是因為你們還沒有見過塔普隆寺~

站在一頭,甚至可以看到另一頭。
東西兩側好像都可以進入,rothana曾經建議我們西門進東門出,
然而我並沒有聽他的。

還有一個超級低矮的獨立建築,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我看攻略上都說,聖劍寺有一個比較少見的二層藏經閣,
全程沒有找到,大概是走錯了路?
二層的沒看到,倒讓我看到了這個半層的。 史前醫院玄學治療,龍蟠水池不如看看水牛離開聖劍寺,不遠處就是龍蟠水池,
一個名字和功能都和別處不是一個畫風的地方。

不知道會不會長出雞樅哈哈。

路的兩邊就是一片灘塗沼澤,
沼澤在吳哥就是比較少見的,至少在1月是這樣。
到了雨季,也許到處都是這樣的水灘了吧。
龍蟠水池放一段無濾鏡無剪輯的原始素材感受一下。
許多水牛泡在 水裡 ,可能在吃東西,也可能只是單純的泡水降溫。
這畫面讓人一下子忘記了自己是在吳哥尋找遺跡,
更像是到了水鄉村落,瞬間寧靜了起來。

可以看到這裡就是個大水池子,中間一座象徵順彌山的建築是中心,
四個方向各有一個小的方池子,各自有不同的形象。
這就是龍蟠水池的全貌。

應該指的就是上面照片中的納迦蛇神吧。
這裡原本是當時的醫院。
按照吳哥時代的科學觀點,人的病是可以通過泡澡治愈的。
水池裡肯定是有藥草,除此以外,四個方向還代表四種元素,或者說四種體液,
分別對應不同的病癥。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疾病要泡不同的水池。
這種觀點在當時非常主流,甚至類似的阿育吠陀療法作為補充醫學,在現在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夠耐心以及我們夠有緣的話,計劃中寫完 柬埔寨 我就寫 斯裡蘭卡 ,到時候會講在當地體驗阿育吠陀的經歷。)

雨季的時候水池應該是連通的,現在水線低就分開了。
看不出來是什麼形象,我特地查了一下:
北方為象,代表水;東方為人,代表土;南方為獅,代表火;西方為馬,代表風。
這麼一說,仔細一看,好像是有個馬。

畢竟不能真的下水泡一泡。
原路返回的路上,總覺得有點意猶未盡的意思。
泡水治病,還是挺別緻的。

這片沼澤中各種植物與動物非常豐富,
也有很多沒有見過、不知道名字、並且非常漂亮非常有趣的東西呢。 比粒寺什麼的可以走一下龍蟠水池出來,開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比粒寺。
這已經是上午的第四個景點了。
敲累的好麽。
所以我決定,只是站在遠處淺看一下就好。
畢竟,還要給塔普隆寺留些體力!

所以據說這裡是個看日落的好地方。
整體的建築規劃還是典型的塔山佈局。

這是我在吳哥遇到的第一個磚結構的建築群。
之前的無論是什麼種類的岩石,反正都是石頭構造。
火紅的磚砌建築,遠看就是不一樣的暖色調,
顯得格外火熱。

查資料說,這裡本來是堅德拉跋摩想給自己建的廟,
在公元961年才開 始興 建的,而他本人又在968年就駕崩了,
因此他本人並沒有看到比粒寺的完工。
大概是後人做的決定,既然你那麼喜歡這裡,乾脆在這裡進行火化吧。 但是重點是塔普隆寺簡單看過比粒寺之後,馬上趕到這一天上午的第五站。
也就是整個吳哥地區除去小吳哥外我最嚮往的地方。
甚至可以說,這才是我對吳哥最開始的嚮往。
塔普隆寺。

最明顯的區別可能就是,第一規模沒有小吳哥大,
第二建築的規格小一些,最明顯的就是地台的高度。

首先,就為了這些俗稱“樹抱石”的罕見景觀,在這裡比比皆是!!!
之前在小圈裡零星的見過一兩次,但在塔普隆寺,
這是標配的景觀!!!

看到大部分建築都和樹木融為了一體,幾乎無法整修,
所以乾脆放棄了修複工作。
也就是說,塔普隆寺幾乎完全保留了時間在這裡刻下的每一道痕跡。
廢墟上的古代文明,可比修複後的人工再現有趣的多~

這裡就是 安吉 莉娜朱莉拍《古墓麗影》的取景地!

是吳哥遺跡群比較晚期的建築。
聖劍寺是闍耶拔摩七世為父親建的。
雖然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但並不是同一個國王,也就不是一家子。

但一些並沒有和樹木共生的建築,現在也在修複過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