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圖】(223)—【大聖,快收了神通吧】(印度)
↑泰姬陵 ↑亞穆納河 ↑泰姬陵 ↑泰姬陵
據說泰姬陵剛剛建好的時候,白色 大理 石的建築之上還鑲嵌了不計其數的寶石、瑪瑙、玉石、琥珀、鑽石等等,在白晝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而到了晚上,泰姬陵在皎潔月光溫柔的撫摸下,又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朦朧光影,令人迷醉,讓人不禁神往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其實阿姬曼•巴奴在 印度 的愛情生活是否如同傳說中那樣美好,許多人是有疑問的,39歲生了14個孩子,最後死於難產,她到底體驗了多少身為女人和妻子的樂趣,實在難以定義,但我就這個問題與許多女性朋友有過交流,她們中有不少人提出,如果有人願意傾全國之力為她們建泰姬陵這種豪宅,那麼為他生多少孩子,幾時去死,其實都不是問題。我默然,女人啊,真是讓人難以理解,然後在心裡默默盤算手裡的積蓄夠買泰姬陵的幾塊 大理 石。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在昏黃的夕陽中,離開泰姬陵,C哥堅持要去吃一頓中餐,我們用大眾點評居然在 阿格拉 搜到了若干家號稱中餐館的飯店,排名第一的叫作“ 金華 飯店”,讓人依稀想起那座隱藏在 浙南 山水中以火腿聞名的靜謐小城。當我們一路沿著導航找到飯店地址時,望著牆上的“JIWA HOFEL”,費了好大力氣才確定這裡是一家飯店,而不是一條狗的品種。
飯店里空無一人,擺了幾張國內快餐店水準的餐台,牆上幾副老式掛歷款式的的竹子貼畫,地上胡亂堆放了一些破舊的雙截棍和太極劍,一派 鐵嶺 二道河子大隊中老年活動中心剛剛被打劫過的模樣。當我們正在疑慮是不是誤入黑店的時候,從後面轉出來四五個 印度 大哥,團團將我們圍住,開始熱情洋溢地招呼我們坐下,其中一個人還打開放在牆邊的老式錄音機,裡面傳出《步步高》歡快的樂曲聲。
十分鐘後,我和C哥脖子上帶著純白的餐巾,左手叉,右手刀,在一家叫作JIWA的中餐館里,在四五個 印度 大哥一板一眼的英式服務中,開始享用面前這道叫作“辣子雞”的鎮店招牌菜,其實就是一盤咖喱雞,我完全不記得在 中國 任何地方吃過任何與此相關的地方菜。 一夜無話,第二天起了個大早,被早就約好的包車司機帶到亞穆納河對岸的八角宮遺跡,也就是沙賈汗他兒子關押他爸爸的地方,這裡是隔河眺望泰姬陵的最好位置。可惜我們來得太不湊巧,或者說這段時間 印度 霧霾太嚴重,來得巧不巧其實都沒有什麼卵用,對岸的泰姬陵根本就看不清楚,一群國際友人就這麼傻乎乎站在斷垣殘壁中間,望著對岸影影綽綽的輪廓,那裡應該就是泰姬陵吧。如果沙賈汗來到今時今日,恐怕他的牢獄生活會更加難熬,他那個年代好歹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雖然可以活動的區域小了些,但好歹還是一套河景房和陵景房,換到眼下,充其量算是一套煙景房。
不信邪的C哥在一段殘缺的圍牆上坐下,面朝泰姬陵的方向,開始眼觀鼻鼻觀心,看樣子他是鐵了心要等太陽再升高些,把霧霾沖淡一些,既然來了八角宮的月光花園,名字如此美好,總不能草率看看霧霾就走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小時十七分三十八秒之後,我們終於拍到了一張比較清晰的泰姬陵全景照,雖然還是霧裡看花的感覺,但卻憑空多了一份夢幻的朦朧之美,也算是不虛此行了。C哥問為什麼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八秒,而不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九秒,或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七秒?我說這是修辭手法,不必認真,認真你就破功了,老哥!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阿格拉 堡的名氣雖然不如泰姬陵,但卻是貨真價實與泰姬陵一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莫卧爾王朝的重要遺跡。 阿格拉 堡被稱為“ 阿格拉 紅堡”,與德里那座著名的紅堡對應,只因這裡也大量使用了紅色的沙岩作為建築材料。
阿格拉 堡由阿克巴大帝在1566年開始建造,歷時95年,直到沙賈汗掌權時才修建完畢,併在數個世紀的時間內作為莫卧爾王朝的權力中心被使用。這片建在山頂的宮殿式的古堡,是 印度 和伊斯蘭風格融合的完美典範,在一般認識中,伊斯蘭的建築風格是朴素典雅,講究細節,而 印度 的建築風格則一貫是濃妝艷抹,色彩濃烈,按道理應該是完全沒有搭配在一起的可能性,可在 阿格拉 ,卻又能找到類似 阿格拉 堡這種讓兩種看似矛盾的風格和諧相處的建築範例,其實非常值得建築愛好者來細細品味,深入研究。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深入 阿格拉 堡的核心區域,建築材料又變成了類似泰姬陵那種華貴的白色 大理 石,但是與熙熙攘攘的泰姬陵相比,這座同樣歷史悠久的古堡卻游人寥寥。漫步在蹁躚而過的歷史中,耳邊唯有拂面而過的風聲,以及房梁上鴿子的咕咕低聲,滄海桑田,當年在這座宮殿揮斥方遒的帝王早已化為塵土,古堡如今的主人,只是那些飛來飛去的鴿子。
極致奢華的王宮,歷經歲月,仍然能從氣勢猶存的遺跡中體會當年的輝煌與繁盛,只是每每看到這些顯赫一時的強大王朝化作歷史的塵埃,心中總是會升起莫名的感慨, 江山 永在,主宰這片 江山 的人又何曾有過真正的千秋 萬載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據說泰姬陵剛剛建好的時候,白色 大理 石的建築之上還鑲嵌了不計其數的寶石、瑪瑙、玉石、琥珀、鑽石等等,在白晝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而到了晚上,泰姬陵在皎潔月光溫柔的撫摸下,又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朦朧光影,令人迷醉,讓人不禁神往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其實阿姬曼•巴奴在 印度 的愛情生活是否如同傳說中那樣美好,許多人是有疑問的,39歲生了14個孩子,最後死於難產,她到底體驗了多少身為女人和妻子的樂趣,實在難以定義,但我就這個問題與許多女性朋友有過交流,她們中有不少人提出,如果有人願意傾全國之力為她們建泰姬陵這種豪宅,那麼為他生多少孩子,幾時去死,其實都不是問題。我默然,女人啊,真是讓人難以理解,然後在心裡默默盤算手裡的積蓄夠買泰姬陵的幾塊 大理 石。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在昏黃的夕陽中,離開泰姬陵,C哥堅持要去吃一頓中餐,我們用大眾點評居然在 阿格拉 搜到了若干家號稱中餐館的飯店,排名第一的叫作“ 金華 飯店”,讓人依稀想起那座隱藏在 浙南 山水中以火腿聞名的靜謐小城。當我們一路沿著導航找到飯店地址時,望著牆上的“JIWA HOFEL”,費了好大力氣才確定這裡是一家飯店,而不是一條狗的品種。
飯店里空無一人,擺了幾張國內快餐店水準的餐台,牆上幾副老式掛歷款式的的竹子貼畫,地上胡亂堆放了一些破舊的雙截棍和太極劍,一派 鐵嶺 二道河子大隊中老年活動中心剛剛被打劫過的模樣。當我們正在疑慮是不是誤入黑店的時候,從後面轉出來四五個 印度 大哥,團團將我們圍住,開始熱情洋溢地招呼我們坐下,其中一個人還打開放在牆邊的老式錄音機,裡面傳出《步步高》歡快的樂曲聲。
十分鐘後,我和C哥脖子上帶著純白的餐巾,左手叉,右手刀,在一家叫作JIWA的中餐館里,在四五個 印度 大哥一板一眼的英式服務中,開始享用面前這道叫作“辣子雞”的鎮店招牌菜,其實就是一盤咖喱雞,我完全不記得在 中國 任何地方吃過任何與此相關的地方菜。 一夜無話,第二天起了個大早,被早就約好的包車司機帶到亞穆納河對岸的八角宮遺跡,也就是沙賈汗他兒子關押他爸爸的地方,這裡是隔河眺望泰姬陵的最好位置。可惜我們來得太不湊巧,或者說這段時間 印度 霧霾太嚴重,來得巧不巧其實都沒有什麼卵用,對岸的泰姬陵根本就看不清楚,一群國際友人就這麼傻乎乎站在斷垣殘壁中間,望著對岸影影綽綽的輪廓,那裡應該就是泰姬陵吧。如果沙賈汗來到今時今日,恐怕他的牢獄生活會更加難熬,他那個年代好歹藍天白雲,空氣清新,雖然可以活動的區域小了些,但好歹還是一套河景房和陵景房,換到眼下,充其量算是一套煙景房。
不信邪的C哥在一段殘缺的圍牆上坐下,面朝泰姬陵的方向,開始眼觀鼻鼻觀心,看樣子他是鐵了心要等太陽再升高些,把霧霾沖淡一些,既然來了八角宮的月光花園,名字如此美好,總不能草率看看霧霾就走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小時十七分三十八秒之後,我們終於拍到了一張比較清晰的泰姬陵全景照,雖然還是霧裡看花的感覺,但卻憑空多了一份夢幻的朦朧之美,也算是不虛此行了。C哥問為什麼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八秒,而不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九秒,或是一小時十七分三十七秒?我說這是修辭手法,不必認真,認真你就破功了,老哥!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阿格拉 堡的名氣雖然不如泰姬陵,但卻是貨真價實與泰姬陵一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莫卧爾王朝的重要遺跡。 阿格拉 堡被稱為“ 阿格拉 紅堡”,與德里那座著名的紅堡對應,只因這裡也大量使用了紅色的沙岩作為建築材料。
阿格拉 堡由阿克巴大帝在1566年開始建造,歷時95年,直到沙賈汗掌權時才修建完畢,併在數個世紀的時間內作為莫卧爾王朝的權力中心被使用。這片建在山頂的宮殿式的古堡,是 印度 和伊斯蘭風格融合的完美典範,在一般認識中,伊斯蘭的建築風格是朴素典雅,講究細節,而 印度 的建築風格則一貫是濃妝艷抹,色彩濃烈,按道理應該是完全沒有搭配在一起的可能性,可在 阿格拉 ,卻又能找到類似 阿格拉 堡這種讓兩種看似矛盾的風格和諧相處的建築範例,其實非常值得建築愛好者來細細品味,深入研究。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深入 阿格拉 堡的核心區域,建築材料又變成了類似泰姬陵那種華貴的白色 大理 石,但是與熙熙攘攘的泰姬陵相比,這座同樣歷史悠久的古堡卻游人寥寥。漫步在蹁躚而過的歷史中,耳邊唯有拂面而過的風聲,以及房梁上鴿子的咕咕低聲,滄海桑田,當年在這座宮殿揮斥方遒的帝王早已化為塵土,古堡如今的主人,只是那些飛來飛去的鴿子。
極致奢華的王宮,歷經歲月,仍然能從氣勢猶存的遺跡中體會當年的輝煌與繁盛,只是每每看到這些顯赫一時的強大王朝化作歷史的塵埃,心中總是會升起莫名的感慨, 江山 永在,主宰這片 江山 的人又何曾有過真正的千秋 萬載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