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夢開始的地方】尋找瑪雅文明(奇琴伊察丨烏斯瑪爾丨帕倫克丨圖盧姆)
有時候,從害怕到喜歡,只需一瞬間。
在附近找了個旅店住下,決定第二天待在 梅里達 四處看看。順便打聽打聽怎麼去 烏斯馬爾 。
梅里達 是 尤卡坦州 首府,這片區域很早就有瑪雅人定居,並建立了城邦。1542年被 西班牙 人征服後,把城市名從瑪雅語T'ho改成了Mérida。 旅店的對門就有一座音樂學校。拉美人從 西班牙 人那裡繼承了優秀的吉他演奏技術,餐廳吃飯經常有頭戴草帽的吉他手前來表演(所以尋夢環游記中米格小小年紀無師自通吉他也不足為奇)。院子里有兩尊銅像,前面這位是 墨西哥 吉他手兼作曲家Guty Cárdenas。後面那位不知是誰,腳凳竟然是個羽蛇頭...... 隨便走進一家店買了早飯,順便學習各種食物的西語單詞。 老城區的建築已經有些年月,大多是這樣破破爛爛的。街道也很狹窄,基本都是單行道,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交警在維持秩序。 梅里達 的街道很有趣,全部都以數字來命名。偶數的是南北走向,奇數的是東西走向,數字從東向西從北向南遞增。這樣一來,地址本身就像坐標一樣說明瞭具體位置。 比如 : 車站的地址是Calle 69 & Calle 68 y Calle 70,就表示它在68街和70街之間,與69街交界的地方,就算沒有地圖也能找到。
梅里達 就是這麼一個適合路痴生活的城市。
每個 墨西哥城 市都有這樣一個廣場,通稱為zocalo。一般zocalo旁邊就是大教堂和市政廳。 梅里達 的zocalo和其它地方一樣,聚集著大群的灰鴿,孩子追著鴿子到處跑。 蒙特霍故居位於廣場南邊,現在裡邊是一個銀行,只有幾間屋子作為博物館供參觀。蒙特霍(Francisco de Montejo)是 梅里達 的締造者,當年和他父親一起隨第一批征服者踏上 尤卡坦半島 ,用武力驅逐了這裡的原住民,建造了和 西班牙 城市 梅里達 同名的殖民城市。 大門上面雕刻的是兩名手持巨斧的 西班牙 人踏著被砍下的原住民頭顱。 梅里達 是全 墨西哥 唯一保留著殖民時期建造的拱門(Arch)的城市。原先共有8座,現在只剩下3座,都集中在老城區。
這座是“龍之門(Arco del Dragones)”,上面有 瓜達盧佩 聖母像,是我最喜歡的一座。不知道它哪來這麼大的魔力,讓我頭天晚上在黑魆魆的街道上見了它就欣喜不已,第二天又幾次跑到它下麵看了好久。 聖胡安 拱門(Arco de San Juan ) 這裡還有殖民時期留下的用石塊建成的堡壘 獨立紀念碑(Plaza de la Indipendencia) 老式的甲殼蟲是 墨西哥 一大特色,幾乎隨處可見。粗略觀察了一番,大概20輛車中就有一輛是甲殼蟲,所以被戲稱為 墨西哥 國車。 90%的 墨西哥 人信奉天主教,在城市裡走十步就有一座教堂。 尤卡坦大學也是一座典型殖民時期建築。 靦腆小女孩們,徵得媽媽的同意後,給她們照相,卻始終害羞得不敢看鏡頭。 我在車站買了第二天去 烏斯馬爾 的車票,售票的女孩不會說英語,為了告訴我上車的車站在別處,特地為我寫了地址。有了地址,就算沒有地圖也能找到啦。
我走回中心廣場,發現入夜的廣場是音樂的世界,人們在廣場上演奏各種樂器,熱熱鬧鬧一片兒。 墨西哥 音樂有著極其強烈的舞蹈感,明媚熱烈,並且大街小巷堅持只放西語歌曲,這和墨國人民跌眼鏡的英語水平也有關係,毫無向資本主義靠攏的痕跡 。西語歌手之前只接觸過Santana,不開心的時候愛聽那首Corazon Espinado,整個人都會隨著強烈明快的節奏輕跳起來。 坐在San Ildefonso大教堂外的圍欄下,聽著廣場上歡快的音樂和教堂里溫厚男聲晚禱交織在一起,覺得這才是一個有生活氣息的城市,沒有步伐匆匆西裝革履的都市白領,每個人都是悠閑地從身邊走過。聽著這樣的音樂,每天都是開心的吧。 廣場北面是游客中心,兩層的樓房被刷成漂亮的綠色。大廳中央的聖誕樹上掛滿了彩燈,一副過節的樣子。 二樓的大廳與走廊上掛滿了一位當代藝術家的油畫作品,題材取自 墨西哥 古代傳說和近現代歷史。
樓梯口的這一幅特別有意思,講的是瑪雅人認為人類是從玉米種誕生的。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研究表明玉米大約在9000年前被人類培育出來,如今在拉美地區已是占有絕對地位的主食,除了玉米棒子,像taco, burrito, nachos, tortilla, quesadilla, enpanada等絕大多數 墨西哥 菜都以用玉米粉為原料的。玉米人左右兩側的兩幅畫,分別繪有美洲豹和鷹,代表黑夜與白晝,在瑪雅文化中,美洲豹代表黑夜、神秘與恐懼,同時又是尊貴的象徵。雄鷹則是阿茲特克人崇拜的神鳥,也是當今 墨西哥 的國鳥,象徵正義、勇氣和力量。 這幅畫描繪的是 西班牙 傳教士迪亞哥·德·蘭達(Fray Diego de Landa)燒毀瑪雅古籍的情景。這名主教一生幹了兩件事。1562年7月12日,就在這裡的中心廣場上,他親手燒毀了過去40年來 西班牙 軍隊四處掠奪來的瑪雅古籍抄本、故事畫冊和寫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書卷,以及近5000尊瑪雅神像,導致幸存至今的瑪雅古籍僅有三冊半。更為遺憾的是,他還將抓獲的傳承活歷史的瑪雅祭司們全部綁在柱子上處以火刑。因為這次“焚書坑儒”事件,後世學者破譯瑪雅文字的過程變得無比艱難。 晚年的時候,迪亞哥良心發現,為了彌補年輕時犯下的過錯,他致力收集半島上原住民的口頭歷史和傳說,並把它們編成一本書《尤卡坦記事》(Relación de las cosas de Yucatán)。這本書幾乎囊括了全部我們現今所知的和瑪雅文化有關的信息。但歷史容不得犯錯,瑪雅人試圖留給後人訊息絕大多數都在火光 里永 遠消失了。
回去路過一個小廣場,邊上餐廳露臺里一對青年男女的歌聲美得醉人,讓我止不住坐在長椅上聽了好一會兒。 梅里達 每個夜晚都是這麼美的吧。
今日新詞:
營業中 abierto
這裡 aquí
那裡 allí
四、雨中的烏斯瑪爾 魔法師的金字塔去烏斯瑪爾的車上連一半的人都沒坐滿,到遺址時下車的只有我和三個外國游客,入口處空空蕩盪的。進去的時候一個 韓國 團剛從裡邊出來。據說平均每天去奇琴伊察的游客有6000人,而烏斯瑪爾只有600人。
剛走進遺址,這座巨大的神廟就迎面撲來,簡直撐滿了整個視野,有非常厚重的力量感。 這座神廟被稱作“魔法師的金字塔(Pirámide del Adivino)”,傳說是一個法力無邊的侏儒在一夜之間建起來的。 這座金字塔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有一個橢圓形的基座。瑪雅人很少把圓形運用在他們的建築中。如果金字塔狹義上只指四棱錐形的建築的話,這座神廟就不能叫金字塔,所以有人管它叫“術士之屋(Casa del Adivino)"。 繞到金字塔背面,這面很明顯要比正面陡一些。還可以看見頂端的神廟入口。 遺址內的游客很少,想抓個人拍照都找不到。好容易逮住一個人,他正在廟宇下的走廊上和另一個 墨西哥 大叔交談。他頭髮往後梳得鋥亮,戴著酷酷的墨鏡,皮膚比一般 墨西哥 人白,看著像 南歐 人,一看就是受過教育的,英語不錯。他很熱心地給我拍了好幾張,謝過他,我繼續參觀。
不難發現這裡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石頭裝飾,一張方形的臉上有一對深陷的眼睛,並且長著一根長長的鉤狀鼻子。這是雨神恰克(Chac)的圖騰——長鼻子的面具。這種裝飾風格被稱為Pucc,是烏斯瑪爾一帶瑪雅文化典型的建築特色。實際上Pucc一詞就是烏斯瑪爾附近山丘的意思。那麼,為什麼烏斯瑪爾如此崇拜雨神呢? 因為研究表明,這片地區曾經極度缺水,而恰克是掌管雨水和豐收的神祗,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瑪雅人將面具圖騰刻在了每一座建築之上。烏斯瑪爾在公元600年開始有人定居,比奇琴伊察還要早,300年後遭廢棄,考古學家猜測原因可能是持續的乾旱。在瑪雅語中,烏斯瑪爾(Uxmal)意為"三次重建",事實上這裡被重建過五次。
今天的這裡卻反常的陰雲密佈,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
這裡的石材用的是咖啡色偏粉的石灰石,像是剛從土裡挖出來一樣。這種石灰石質地細膩,適合雕刻,所以烏斯瑪爾的石雕是 尤卡坦半島 現存瑪雅遺跡中最精美的。規整排列的幾何圖案被大量運用,有些看起來像緊緊咬合的齒輪。 烏斯瑪爾建築保存的非常完好,一方面得益於扎實的建築技術,一方面躲過了戰爭和炮火。使得它在被修複之前幾乎就和現在沒多大差別,是尤卡坦地區為數極少的沒有遭到破壞的瑪雅遺址。
神廟的背後,是一個面積頗大的“修女四方院” Cuadrangulo de las Monjas,其實它和修女毫無關係,曾經可能作為貴族學校或軍事訓練的場所。 看風景的你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在附近找了個旅店住下,決定第二天待在 梅里達 四處看看。順便打聽打聽怎麼去 烏斯馬爾 。
梅里達 是 尤卡坦州 首府,這片區域很早就有瑪雅人定居,並建立了城邦。1542年被 西班牙 人征服後,把城市名從瑪雅語T'ho改成了Mérida。 旅店的對門就有一座音樂學校。拉美人從 西班牙 人那裡繼承了優秀的吉他演奏技術,餐廳吃飯經常有頭戴草帽的吉他手前來表演(所以尋夢環游記中米格小小年紀無師自通吉他也不足為奇)。院子里有兩尊銅像,前面這位是 墨西哥 吉他手兼作曲家Guty Cárdenas。後面那位不知是誰,腳凳竟然是個羽蛇頭...... 隨便走進一家店買了早飯,順便學習各種食物的西語單詞。 老城區的建築已經有些年月,大多是這樣破破爛爛的。街道也很狹窄,基本都是單行道,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交警在維持秩序。 梅里達 的街道很有趣,全部都以數字來命名。偶數的是南北走向,奇數的是東西走向,數字從東向西從北向南遞增。這樣一來,地址本身就像坐標一樣說明瞭具體位置。 比如 : 車站的地址是Calle 69 & Calle 68 y Calle 70,就表示它在68街和70街之間,與69街交界的地方,就算沒有地圖也能找到。
梅里達 就是這麼一個適合路痴生活的城市。
每個 墨西哥城 市都有這樣一個廣場,通稱為zocalo。一般zocalo旁邊就是大教堂和市政廳。 梅里達 的zocalo和其它地方一樣,聚集著大群的灰鴿,孩子追著鴿子到處跑。 蒙特霍故居位於廣場南邊,現在裡邊是一個銀行,只有幾間屋子作為博物館供參觀。蒙特霍(Francisco de Montejo)是 梅里達 的締造者,當年和他父親一起隨第一批征服者踏上 尤卡坦半島 ,用武力驅逐了這裡的原住民,建造了和 西班牙 城市 梅里達 同名的殖民城市。 大門上面雕刻的是兩名手持巨斧的 西班牙 人踏著被砍下的原住民頭顱。 梅里達 是全 墨西哥 唯一保留著殖民時期建造的拱門(Arch)的城市。原先共有8座,現在只剩下3座,都集中在老城區。
這座是“龍之門(Arco del Dragones)”,上面有 瓜達盧佩 聖母像,是我最喜歡的一座。不知道它哪來這麼大的魔力,讓我頭天晚上在黑魆魆的街道上見了它就欣喜不已,第二天又幾次跑到它下麵看了好久。 聖胡安 拱門(Arco de San Juan ) 這裡還有殖民時期留下的用石塊建成的堡壘 獨立紀念碑(Plaza de la Indipendencia) 老式的甲殼蟲是 墨西哥 一大特色,幾乎隨處可見。粗略觀察了一番,大概20輛車中就有一輛是甲殼蟲,所以被戲稱為 墨西哥 國車。 90%的 墨西哥 人信奉天主教,在城市裡走十步就有一座教堂。 尤卡坦大學也是一座典型殖民時期建築。 靦腆小女孩們,徵得媽媽的同意後,給她們照相,卻始終害羞得不敢看鏡頭。 我在車站買了第二天去 烏斯馬爾 的車票,售票的女孩不會說英語,為了告訴我上車的車站在別處,特地為我寫了地址。有了地址,就算沒有地圖也能找到啦。
我走回中心廣場,發現入夜的廣場是音樂的世界,人們在廣場上演奏各種樂器,熱熱鬧鬧一片兒。 墨西哥 音樂有著極其強烈的舞蹈感,明媚熱烈,並且大街小巷堅持只放西語歌曲,這和墨國人民跌眼鏡的英語水平也有關係,毫無向資本主義靠攏的痕跡 。西語歌手之前只接觸過Santana,不開心的時候愛聽那首Corazon Espinado,整個人都會隨著強烈明快的節奏輕跳起來。 坐在San Ildefonso大教堂外的圍欄下,聽著廣場上歡快的音樂和教堂里溫厚男聲晚禱交織在一起,覺得這才是一個有生活氣息的城市,沒有步伐匆匆西裝革履的都市白領,每個人都是悠閑地從身邊走過。聽著這樣的音樂,每天都是開心的吧。 廣場北面是游客中心,兩層的樓房被刷成漂亮的綠色。大廳中央的聖誕樹上掛滿了彩燈,一副過節的樣子。 二樓的大廳與走廊上掛滿了一位當代藝術家的油畫作品,題材取自 墨西哥 古代傳說和近現代歷史。
樓梯口的這一幅特別有意思,講的是瑪雅人認為人類是從玉米種誕生的。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研究表明玉米大約在9000年前被人類培育出來,如今在拉美地區已是占有絕對地位的主食,除了玉米棒子,像taco, burrito, nachos, tortilla, quesadilla, enpanada等絕大多數 墨西哥 菜都以用玉米粉為原料的。玉米人左右兩側的兩幅畫,分別繪有美洲豹和鷹,代表黑夜與白晝,在瑪雅文化中,美洲豹代表黑夜、神秘與恐懼,同時又是尊貴的象徵。雄鷹則是阿茲特克人崇拜的神鳥,也是當今 墨西哥 的國鳥,象徵正義、勇氣和力量。 這幅畫描繪的是 西班牙 傳教士迪亞哥·德·蘭達(Fray Diego de Landa)燒毀瑪雅古籍的情景。這名主教一生幹了兩件事。1562年7月12日,就在這裡的中心廣場上,他親手燒毀了過去40年來 西班牙 軍隊四處掠奪來的瑪雅古籍抄本、故事畫冊和寫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書卷,以及近5000尊瑪雅神像,導致幸存至今的瑪雅古籍僅有三冊半。更為遺憾的是,他還將抓獲的傳承活歷史的瑪雅祭司們全部綁在柱子上處以火刑。因為這次“焚書坑儒”事件,後世學者破譯瑪雅文字的過程變得無比艱難。 晚年的時候,迪亞哥良心發現,為了彌補年輕時犯下的過錯,他致力收集半島上原住民的口頭歷史和傳說,並把它們編成一本書《尤卡坦記事》(Relación de las cosas de Yucatán)。這本書幾乎囊括了全部我們現今所知的和瑪雅文化有關的信息。但歷史容不得犯錯,瑪雅人試圖留給後人訊息絕大多數都在火光 里永 遠消失了。
回去路過一個小廣場,邊上餐廳露臺里一對青年男女的歌聲美得醉人,讓我止不住坐在長椅上聽了好一會兒。 梅里達 每個夜晚都是這麼美的吧。
今日新詞:
營業中 abierto
這裡 aquí
那裡 allí
四、雨中的烏斯瑪爾 魔法師的金字塔去烏斯瑪爾的車上連一半的人都沒坐滿,到遺址時下車的只有我和三個外國游客,入口處空空蕩盪的。進去的時候一個 韓國 團剛從裡邊出來。據說平均每天去奇琴伊察的游客有6000人,而烏斯瑪爾只有600人。
剛走進遺址,這座巨大的神廟就迎面撲來,簡直撐滿了整個視野,有非常厚重的力量感。 這座神廟被稱作“魔法師的金字塔(Pirámide del Adivino)”,傳說是一個法力無邊的侏儒在一夜之間建起來的。 這座金字塔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有一個橢圓形的基座。瑪雅人很少把圓形運用在他們的建築中。如果金字塔狹義上只指四棱錐形的建築的話,這座神廟就不能叫金字塔,所以有人管它叫“術士之屋(Casa del Adivino)"。 繞到金字塔背面,這面很明顯要比正面陡一些。還可以看見頂端的神廟入口。 遺址內的游客很少,想抓個人拍照都找不到。好容易逮住一個人,他正在廟宇下的走廊上和另一個 墨西哥 大叔交談。他頭髮往後梳得鋥亮,戴著酷酷的墨鏡,皮膚比一般 墨西哥 人白,看著像 南歐 人,一看就是受過教育的,英語不錯。他很熱心地給我拍了好幾張,謝過他,我繼續參觀。
不難發現這裡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石頭裝飾,一張方形的臉上有一對深陷的眼睛,並且長著一根長長的鉤狀鼻子。這是雨神恰克(Chac)的圖騰——長鼻子的面具。這種裝飾風格被稱為Pucc,是烏斯瑪爾一帶瑪雅文化典型的建築特色。實際上Pucc一詞就是烏斯瑪爾附近山丘的意思。那麼,為什麼烏斯瑪爾如此崇拜雨神呢? 因為研究表明,這片地區曾經極度缺水,而恰克是掌管雨水和豐收的神祗,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瑪雅人將面具圖騰刻在了每一座建築之上。烏斯瑪爾在公元600年開始有人定居,比奇琴伊察還要早,300年後遭廢棄,考古學家猜測原因可能是持續的乾旱。在瑪雅語中,烏斯瑪爾(Uxmal)意為"三次重建",事實上這裡被重建過五次。
今天的這裡卻反常的陰雲密佈,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
這裡的石材用的是咖啡色偏粉的石灰石,像是剛從土裡挖出來一樣。這種石灰石質地細膩,適合雕刻,所以烏斯瑪爾的石雕是 尤卡坦半島 現存瑪雅遺跡中最精美的。規整排列的幾何圖案被大量運用,有些看起來像緊緊咬合的齒輪。 烏斯瑪爾建築保存的非常完好,一方面得益於扎實的建築技術,一方面躲過了戰爭和炮火。使得它在被修複之前幾乎就和現在沒多大差別,是尤卡坦地區為數極少的沒有遭到破壞的瑪雅遺址。
神廟的背後,是一個面積頗大的“修女四方院” Cuadrangulo de las Monjas,其實它和修女毫無關係,曾經可能作為貴族學校或軍事訓練的場所。 看風景的你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