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天歐洲全程火車景點吃乾抹凈!超詳細景點,吐血整理! 第六篇 比利時+巴黎篇
↑汽車世界博物館 ↑汽車世界博物館 ↑汽車世界博物館 第二十八章 布魯塞爾 原子球塔 軍事博物館
8月24日 出行第46天
我們離開 中國 已經有足足四十五天了。這一天,幾乎是我們整趟行程中最疲憊的一天之一。上一次休息,是在 科隆 ,也是在8天前的事情了。進入 荷蘭 以來,每一天的游覽強度都很高,以 布魯日 和 根特 那一天尤甚。終於,在昨日 布魯塞爾 的第一天,參觀 比利時 王宮前,出現了幾乎走不動路,必須要休息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中暑,也可能是過度疲勞,我全身都有些酸痛。因為當時預訂 西班牙 鐵路出了些狀況,更讓我身心俱疲。我當時一度浮現了要不要提前回國的想法,但很快又打消了這個想法。在參觀完 西班牙 之前,我們還不能回去!
由於我們預訂的休息日是8月24日,所以這一天我們還得繼續加油一下。拖著酸痛的雙腿,撐著迷迷糊糊的腦袋,我們在賓館附近上了前往原子球塔的地鐵。原子球塔很遠,需要將近一個小時、轉一趟地鐵才能到。 布魯塞爾 這一段的地鐵站台設計很有意思,是一個阿拉伯數字6的形狀、銜尾蛇一般的設計。這條地鐵線的終點站,是自己的起點站開始的第四站。換句話說,我們實現了地鐵自己轉自己的成就。從我們賓館上車的話,理論上不管往哪一邊坐車,都能到達原子球塔,只不過坐反方向的地鐵耗時更多而已。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從最近的heysel地鐵站到原子球塔還要走一段路。不過,這也是給原子球塔拍照的好時機。
原子球塔於1955年立項,經18個月設計,18個月施工,建成於1958年。這是 比利時 政府為當年在 布魯塞爾 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承擔設計任務的是 比利時 著名的建築大師昂·瓦特凱恩。昂·瓦特凱恩在設計這座建築時,獨出心裁、別具匠心地根據一個鐵分子是由9個 鐵原 子組成的這一原理,專門設計了9個圓球。在這裡每個圓球都象徵著一個 鐵原 子,圓球與圓球之間又嚴格按照鐵分子的正方體晶體結構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鐵分子。據介紹,昂·瓦特凱恩當時之所以會設計出這樣一個新奇的方案,據說主要是考慮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寓意當時的 歐洲 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出來,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創作者選擇用龐大的建築來展示原子結構的微觀世界,目的既表達了人們對發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種展望,同時也象徵了人類進入了科學、 和平 、發展和進步的新時代;另一個意思據說是當時的歐共體共有9個會員國, 比利時 又剛好有9個省,這樣原子球塔的整個造型正好成為 比利時 和歐共體的象徵。
縱使以現在的視角看來,這座建築物仍然非常驚人。不管是遠觀還是近看,都覺得設計師可謂是異想天開。我們早早出發是正確的。因為當我們十點鐘到達原子球塔時,售票處已經開始排隊了。走進原子球塔,入口處有 比利時 著名漫畫丁丁的介紹,以及穿著丁丁布偶裝的工作人員和你合照。
原子球塔的參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最高的“原子球”觀景台觀景,以及兩側的兩個“原子球”和入口、中間的兩個“原子球”的徒步參觀路線。建議先搭乘中央立柱的高速電梯參觀觀景台,因為電梯畢竟搭載人數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排隊等候電梯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多。
頂部的“原子球塔”參觀體驗,和 柏林 電視塔的參觀體驗很像。雖然沒有參照物,但原子球塔也有102米高。從頂部的“原子球”,可以看到遠處的 布魯塞爾 市區,以及近處的 歐洲 迷你世界、 布魯塞爾 展覽中心。在原子球塔上看到的另一個當時我並不知名的建築,成為了我第二天行程的伏筆。不過“原子球”觀景台的空間不大,隨著游客陸續到達,變得擁擠起來。我們抓緊時間拍完照,就下電梯開始另外一部分參觀了。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另一條參觀路線如照片所示。從起始進口的第0層展廳開始,從一側的電扶梯上到第3、4號樓層展廳,然後參觀最中央的第5號樓層展廳,最後從另外一側的原子球6號展廳返回第1、2號展廳。第1、2號展廳用照片圖文向游客說明原子球塔的建造歷史;而第3、4號樓層展廳是非常酷炫的行星燈光秀。原子球之間的樓梯以及扶梯,都非常有以前老式科幻片的感覺,非常好看,可以拍出非常魔幻的照片。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我們在原子球塔度過了愉快的兩個小時時間。下一個目標,並不是旁邊的迷你 歐洲 主題公園,而是迷你 歐洲 主題公園更西南一點的 布魯塞爾 天文館。從小,我就對天文館有一種嚮往,但是我在 中國 卻始終沒有這種經歷和體驗。正好, 布魯塞爾 通票上含了此處天文館,又能在原子球塔觀光時順便造訪,我也就不會錯過了。
造訪天文館之前,我對這裡一無所知。進入天文館之後,方知這裡基本上算是一個科普教育的地方。每一個小時,球形放映廳都會有一場科普電影。我看了看今日的電影單,最近的十二點半的電影似乎太低幼化了,於是選擇了下午一點半的電影—— 瑞士 的量子對撞機介紹影片以及當年阿波羅登月的全景紀錄片。由於時間還早,我們在電影院的自動售賣機打發了午餐。一杯飲料、一塊甜得發膩的華夫餅。百無聊賴地等待了一個多小時,放映時間終於到了。除我們之外,只有一組四口之家和我們一起。由於沒什麼人,我們可以直接躺在最合適的觀影位置,整個諾大的天花板都是屏幕。三百六十度的放映體驗非常不錯,英語也不難,配上字幕非常好懂。不過由於座椅太過舒服,放映不久之後我的旁邊就傳來了微弱的鼾聲,看來也是累壞了。放映到第二部分、阿波羅登月時,我也幾乎入睡,在半清醒和半睡眠當中播完了電影。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離開天文館後,我們也就踏上了回 布魯塞爾 市內的腳步。因為我對昨日的軍事博物館念念不忘,於是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 布魯塞爾 的 西北 角的原子球塔,再次來到了 布魯塞爾 東南面的五十年紀念公園。在這裡,桌游盛事似乎進行得如火如荼,多位年輕人在帳篷中似乎正在進行萬智牌之類的比賽。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軍事博物館),這名字有些繞口,但實際上完全名副其實。博物館的入口有些難找,進口被桌游集會的帳篷幾乎擋住了。還好,我們昨天已經探好了路,三點左右就到了博物館。參觀過後,令我大吃一驚。這是真正的寶藏景點,竟然在 布魯塞爾 毫無人氣!接下來,我將用大量篇幅介紹該博物館,是如何超出我的期待,成為我整趟旅行中的寶藏景點的。
首先,軍事博物館分為兩個參觀部分,從售票接待大廳的兩個不同的位置進入。這兩個參觀部分分別是古代軍事史部分,和近現代軍事史部分,工作人員指示我們先看古代軍事史部分。古代軍事史部分的展廳顧名思義,展示的是近代之前的武器、兵器,包括大量整套的盔甲、火槍、西洋劍以及各種武器。不過,總體上來說,一層的展廳不算大。然後,我偶然發現在展廳內側還有一個可搭乘的電梯。電梯登頂之後,還有另外整兩層樓的古代軍事史展廳。同時,我們也發現光線透過窗戶照了進來。推開門,方知道我們已經到達了五十年紀念公園凱旋門的頂部!這個位置作為觀景台,風景真的好得沒得說!五十年紀念公園的綠地就在腳下,而歐盟總部也在咫尺之遙!可以說,光是這帶著觀景台的古代軍事史部分,就已經讓我覺得值回票價了。但沒想到的是,更驚人的還在後面!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近現代軍事史展示部分,剛進入時還平平無奇,只是擺放展示著一些近代的軍裝、大炮、西洋劍、火槍,可是我發現——裡面的展廳空間越走越大。我還未進入展館時,認為軍事史博物館應該就和汽車世界同樣大小,可是我徹底錯了。內部的展廳一開始就展示了近代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武器裝備,甚至包括 歐洲 戰場上最早出現的坦克。當我們終於繞到和汽車世界展館對稱的展廳時,我們驚獃了——對面的汽車世界展廳展示了300輛左右的汽車,而軍事史對稱同樣的展廳中,竟然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鬥機、坦克、裝甲車、運輸機、轟炸機都盡數搬進了展館內,場面非常震撼!這些飛機有的放置在地面上,有些弔在空中,有的甚至放置在牆壁上,如同在向地面俯衝一般。
8月24日 出行第46天
我們離開 中國 已經有足足四十五天了。這一天,幾乎是我們整趟行程中最疲憊的一天之一。上一次休息,是在 科隆 ,也是在8天前的事情了。進入 荷蘭 以來,每一天的游覽強度都很高,以 布魯日 和 根特 那一天尤甚。終於,在昨日 布魯塞爾 的第一天,參觀 比利時 王宮前,出現了幾乎走不動路,必須要休息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中暑,也可能是過度疲勞,我全身都有些酸痛。因為當時預訂 西班牙 鐵路出了些狀況,更讓我身心俱疲。我當時一度浮現了要不要提前回國的想法,但很快又打消了這個想法。在參觀完 西班牙 之前,我們還不能回去!
由於我們預訂的休息日是8月24日,所以這一天我們還得繼續加油一下。拖著酸痛的雙腿,撐著迷迷糊糊的腦袋,我們在賓館附近上了前往原子球塔的地鐵。原子球塔很遠,需要將近一個小時、轉一趟地鐵才能到。 布魯塞爾 這一段的地鐵站台設計很有意思,是一個阿拉伯數字6的形狀、銜尾蛇一般的設計。這條地鐵線的終點站,是自己的起點站開始的第四站。換句話說,我們實現了地鐵自己轉自己的成就。從我們賓館上車的話,理論上不管往哪一邊坐車,都能到達原子球塔,只不過坐反方向的地鐵耗時更多而已。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從最近的heysel地鐵站到原子球塔還要走一段路。不過,這也是給原子球塔拍照的好時機。
原子球塔於1955年立項,經18個月設計,18個月施工,建成於1958年。這是 比利時 政府為當年在 布魯塞爾 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承擔設計任務的是 比利時 著名的建築大師昂·瓦特凱恩。昂·瓦特凱恩在設計這座建築時,獨出心裁、別具匠心地根據一個鐵分子是由9個 鐵原 子組成的這一原理,專門設計了9個圓球。在這裡每個圓球都象徵著一個 鐵原 子,圓球與圓球之間又嚴格按照鐵分子的正方體晶體結構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鐵分子。據介紹,昂·瓦特凱恩當時之所以會設計出這樣一個新奇的方案,據說主要是考慮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寓意當時的 歐洲 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出來,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創作者選擇用龐大的建築來展示原子結構的微觀世界,目的既表達了人們對發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種展望,同時也象徵了人類進入了科學、 和平 、發展和進步的新時代;另一個意思據說是當時的歐共體共有9個會員國, 比利時 又剛好有9個省,這樣原子球塔的整個造型正好成為 比利時 和歐共體的象徵。
縱使以現在的視角看來,這座建築物仍然非常驚人。不管是遠觀還是近看,都覺得設計師可謂是異想天開。我們早早出發是正確的。因為當我們十點鐘到達原子球塔時,售票處已經開始排隊了。走進原子球塔,入口處有 比利時 著名漫畫丁丁的介紹,以及穿著丁丁布偶裝的工作人員和你合照。
原子球塔的參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最高的“原子球”觀景台觀景,以及兩側的兩個“原子球”和入口、中間的兩個“原子球”的徒步參觀路線。建議先搭乘中央立柱的高速電梯參觀觀景台,因為電梯畢竟搭載人數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排隊等候電梯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多。
頂部的“原子球塔”參觀體驗,和 柏林 電視塔的參觀體驗很像。雖然沒有參照物,但原子球塔也有102米高。從頂部的“原子球”,可以看到遠處的 布魯塞爾 市區,以及近處的 歐洲 迷你世界、 布魯塞爾 展覽中心。在原子球塔上看到的另一個當時我並不知名的建築,成為了我第二天行程的伏筆。不過“原子球”觀景台的空間不大,隨著游客陸續到達,變得擁擠起來。我們抓緊時間拍完照,就下電梯開始另外一部分參觀了。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另一條參觀路線如照片所示。從起始進口的第0層展廳開始,從一側的電扶梯上到第3、4號樓層展廳,然後參觀最中央的第5號樓層展廳,最後從另外一側的原子球6號展廳返回第1、2號展廳。第1、2號展廳用照片圖文向游客說明原子球塔的建造歷史;而第3、4號樓層展廳是非常酷炫的行星燈光秀。原子球之間的樓梯以及扶梯,都非常有以前老式科幻片的感覺,非常好看,可以拍出非常魔幻的照片。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 我們在原子球塔度過了愉快的兩個小時時間。下一個目標,並不是旁邊的迷你 歐洲 主題公園,而是迷你 歐洲 主題公園更西南一點的 布魯塞爾 天文館。從小,我就對天文館有一種嚮往,但是我在 中國 卻始終沒有這種經歷和體驗。正好, 布魯塞爾 通票上含了此處天文館,又能在原子球塔觀光時順便造訪,我也就不會錯過了。
造訪天文館之前,我對這裡一無所知。進入天文館之後,方知這裡基本上算是一個科普教育的地方。每一個小時,球形放映廳都會有一場科普電影。我看了看今日的電影單,最近的十二點半的電影似乎太低幼化了,於是選擇了下午一點半的電影—— 瑞士 的量子對撞機介紹影片以及當年阿波羅登月的全景紀錄片。由於時間還早,我們在電影院的自動售賣機打發了午餐。一杯飲料、一塊甜得發膩的華夫餅。百無聊賴地等待了一個多小時,放映時間終於到了。除我們之外,只有一組四口之家和我們一起。由於沒什麼人,我們可以直接躺在最合適的觀影位置,整個諾大的天花板都是屏幕。三百六十度的放映體驗非常不錯,英語也不難,配上字幕非常好懂。不過由於座椅太過舒服,放映不久之後我的旁邊就傳來了微弱的鼾聲,看來也是累壞了。放映到第二部分、阿波羅登月時,我也幾乎入睡,在半清醒和半睡眠當中播完了電影。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Planetarium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 離開天文館後,我們也就踏上了回 布魯塞爾 市內的腳步。因為我對昨日的軍事博物館念念不忘,於是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 布魯塞爾 的 西北 角的原子球塔,再次來到了 布魯塞爾 東南面的五十年紀念公園。在這裡,桌游盛事似乎進行得如火如荼,多位年輕人在帳篷中似乎正在進行萬智牌之類的比賽。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軍事博物館),這名字有些繞口,但實際上完全名副其實。博物館的入口有些難找,進口被桌游集會的帳篷幾乎擋住了。還好,我們昨天已經探好了路,三點左右就到了博物館。參觀過後,令我大吃一驚。這是真正的寶藏景點,竟然在 布魯塞爾 毫無人氣!接下來,我將用大量篇幅介紹該博物館,是如何超出我的期待,成為我整趟旅行中的寶藏景點的。
首先,軍事博物館分為兩個參觀部分,從售票接待大廳的兩個不同的位置進入。這兩個參觀部分分別是古代軍事史部分,和近現代軍事史部分,工作人員指示我們先看古代軍事史部分。古代軍事史部分的展廳顧名思義,展示的是近代之前的武器、兵器,包括大量整套的盔甲、火槍、西洋劍以及各種武器。不過,總體上來說,一層的展廳不算大。然後,我偶然發現在展廳內側還有一個可搭乘的電梯。電梯登頂之後,還有另外整兩層樓的古代軍事史展廳。同時,我們也發現光線透過窗戶照了進來。推開門,方知道我們已經到達了五十年紀念公園凱旋門的頂部!這個位置作為觀景台,風景真的好得沒得說!五十年紀念公園的綠地就在腳下,而歐盟總部也在咫尺之遙!可以說,光是這帶著觀景台的古代軍事史部分,就已經讓我覺得值回票價了。但沒想到的是,更驚人的還在後面!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近現代軍事史展示部分,剛進入時還平平無奇,只是擺放展示著一些近代的軍裝、大炮、西洋劍、火槍,可是我發現——裡面的展廳空間越走越大。我還未進入展館時,認為軍事史博物館應該就和汽車世界同樣大小,可是我徹底錯了。內部的展廳一開始就展示了近代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武器裝備,甚至包括 歐洲 戰場上最早出現的坦克。當我們終於繞到和汽車世界展館對稱的展廳時,我們驚獃了——對面的汽車世界展廳展示了300輛左右的汽車,而軍事史對稱同樣的展廳中,竟然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鬥機、坦克、裝甲車、運輸機、轟炸機都盡數搬進了展館內,場面非常震撼!這些飛機有的放置在地面上,有些弔在空中,有的甚至放置在牆壁上,如同在向地面俯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