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三城:京都、奈良、名古屋的26處櫻花印象

隊伍移動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在入口處的自動販賣機上購買了500日元的門票後,開始了二條城夜櫻之旅。
進門處不遠,便是宣傳里大肆宣揚的燈光秀 - - 某位外國名人的傑作。
最近,這種模式的燈光秀好像多了起來。依附於古跡遺址,用燈光營造出各種圖案,打造出奪目的視覺效果,很適合在夜裡觀賞。
變幻的燈光在內城的牆壁上投射出五顏六色的色彩圖案,幾分鐘的時間里,粉紅的櫻花聚集,飄散,消失。畫面的絢爛並沒有激發我內心中的美感,離想象中的精彩程度也有很大落差。幾分鐘內,人潮隨著每一場次聚集,然後又散去,偶爾也有連續看上兩場的游人,那應該也是僅僅為了拍照而已。

看罷燈光秀,沿著“順路”的方向走去,終於看到了期待中的夜櫻:成片的櫻花範圍很大,在燈光中如鬼魅般一簇簇站立著,感覺讓人有些不安。
不知什麼原因,我對這種人造光彩有一種天然的抵觸,並未覺得眼前的景色有怎樣特殊的美感。最後,我站在樹下向上仰望,凝望著那花瓣交織中的一個圓形的輪廓,她的光柔和寧靜,有著完全不同於的神秘高貴,那是懸掛在墨藍色天幕,雲中行走的一輪圓月。
夜櫻巡游的尾聲,是一片燈火輝煌 - - 眾多的攤位在這裡忙碌著。各色小吃和手信攤位都接待著排隊的人群,我也加入其中。
一種意義的喪失需要另一種意義的彌補,這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吧。
【13】嵐電櫻花隧道在 京都 ,我搭乘最多的地面電車是嵐電北野線。其中被櫻花簇擁的“宇多野—鳴淹站”一段被游人稱為“櫻花隧道”,是花見時節 京都 賞櫻的一大熱門地點。
“櫻花隧道”的前一站 - - 御室仁和寺也是一處賞櫻名所,我當日的旅途便在仁和寺展開。
又是一個陰郁的清晨。從御室仁和寺站出站,一條寬闊的街道直通寺院大門。高高的臺階,威嚴的寺廟大門,仁王像,一切都是多年之前的熟悉模樣。



仁和寺內的櫻花屬於“晚櫻”,還未到盛裝示人的時候。我游走一番悻悻而歸,在重返車站的時候多停留了一會兒。
御室仁和寺站的外側,有一株櫻花 - - 只有這一株 - - 開得正好。
粉紅的花瓣,配上鐵道和緩緩經過的電車作為背景,將 京都 的花見風情徐徐誘出。
利用手中的“嵐電一日券”,再次登上前行的電車,前往“櫻花隧道”。
宇多野和鳴淹站,有幾處眾口相傳的“攝影點”,可以走到鐵路附近拍攝櫻花下駛過的電車。
幾處地點並不難找,皆為鐵路兩端的通行道路。各處地點皆由工作人員進行看管,周圍人頭攢動,機位難尋。
由於是陰天,櫻花也顯得落寞,“櫻花隧道”的景緻並未如想象般的驚艷。倒是鐵路的工作人員的勤懇狀態更加讓人動容,辛苦地勸慰著越界的人群:
“列車快來了,大家註意危險,請註意危險。” - - 面對不時涌上鐵路的游人,一次一次溫和地告誡著。
時間不長,我離開了“櫻花隧道”,重新回到嵐電北野線,登上了北野白梅町方向的電車。
這條線路,穿行於市井民居當中,窗外的風景尤為奇妙,有時竟緊緊貼著周圍的房屋或是探出的樹枝而行。和之前一樣,我便愛這樣的游覽方式:某一站下車,在站台註視著“開往春天的電車”,然後閑逛下周圍的民居小路,再繼續乘車到達下一站。每一處,好像都是“櫻花隧道”般的模樣。
我也在山坡上的私人民居前看著櫻花下方列車駛來;穿梭於緊貼在鐵路兩側的窄路,進入安靜的民居小巷,每一處地點都有自身獨特的性格和氣質,令眼光和身心都收穫著極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