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新加坡!你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島國
↑濱海灣 而說到濱海灣,不得不提起的一個地方就是,金沙(Marina Bay Sands)。
當我們說起濱海灣金沙的時候,我們要說些什麼?說這裡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賭場?說這裡擁有世界上最長的無邊游泳?說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公共懸挑平臺之上的空中花園?如果只用一個字來形容這裡,毫無疑問這個字就是,壕。 ↑濱海灣 在金沙大樓樓頂的空中花園,平地必須要仰視的摩天輪甚至變得嬌小可愛起來,一片燈火璀璨的 新加坡 之夜。 ↑濱海灣 濱海灣金沙有三棟55層高的酒店大樓,三座酒店大樓的前面有劇院,會議展覽中心,賭場.....面積足夠大的購物中心有超過300家連鎖店和餐飲店,愛馬仕,阿瑪尼,迪奧,LV.....這裡的大牌商店只要你想找,多數都能找到。 ↑濱海灣 金沙購物中心有個非常引人註目的雨眼(Rain Oculus ),這是一個以丙烯酸和不鏽鋼製成的大型結構,購物中心外人行道旁巨大的像漏斗一樣的半球形透明體,水流形成一股渦流穿過中心的眼漏入酒店里的大水池,超過2層的高度讓水流看起來仿佛就是個小瀑布,而水池連接著商場大樓里的運河,就像 威尼斯 人里那樣的運河。 ↑濱海灣 ↑濱海灣 走出金沙購物商場,又是另一個角度的濱海灣,另一個角度的 新加坡 中心商務區。 ↑濱海灣 當我穿過雙螺旋橋不經意間回頭按下相機快門,發現雙螺旋橋橋頭的平臺當真是拍攝濱海灣的好地方,這濱海灣的夜晚,比我想象中更美麗。 ↑濱海灣 新加坡河畔散散步2018年2月25日,18:00。臨近黃昏的時候,我們走到了 新加坡 河的河口,一座外觀看來甚是華麗的鐵橋橫亘 新加坡 河上,有著舊時橋梁風格的拱形鐵門樹立在大橋兩端,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 ↑安德遜橋 穿過安德遜橋,是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 and Concert Hall)。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在1862年完工,最初是市政廳,它的設計是 維多利亞 時代非常流行的建築風格,並且它是 新加坡 第一棟這種風格的建築。完工的市政廳原先在一樓設有劇院,二樓是各個政府機構的會議室和辦公室,然而人口的增加導致娛樂需求增加,市政廳無法同時應對用於娛樂和用於行政這兩種不同目的並且還在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到1893年,政府辦公室搬出了大樓。
1901年,當時 新加坡 的統治者決定建造一個公眾大廳,紀念當年去世的 維多利亞 女王。新大樓建於1903–1905年間,位於市政廳旁。市政廳和 維多利亞 紀念堂這兩座建築通過建於1906年的鐘樓連接在一起,給人了一種這是一座建築的印象。後來市政廳又重新裝修過,再開1909年年初,市政廳重新開放並且改名叫做 維多利亞 劇院。
二戰期間,劇院還被臨時用作醫院收容日軍轟炸 新加坡 時的受害者。後來劇院舉行過許多重要活動,它是1946-1947年間 日本 戰爭罪審判的場所,從1948年起,劇院在選舉期間被用作選舉官員通報和計票的中心。1954年11月21日,這是人民行動黨成立的地。審查 新加坡 殖民地憲法的會議也曾在這裡舉行,為 新加坡 的獨立做準備。
2010年6月,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因重大裝修而關閉。裝修期間,原本擁擠的座位被改造得更寬敞,雖然可以容納觀眾的數量減少了,但舒適度卻提高很多,2014年7月15日重新開放,現在,這座經歷百年滄桑的劇院仍舊不斷進行著豐富多彩的音樂會和戲劇演出。
黃昏時分,劇院門口的草坪上,玩耍的小孩,親昵的戀人,還有路過駐足的行人。 ↑新加坡河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的隔壁,是一座我非常想參觀因為時間不夠而只能留下遺憾的博物館, 亞洲 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這座博物館專門研究 中國 , 東南亞 , 南亞 和西亞的歷史,追溯 新加坡 多元民族的祖先。
博物館1997年開館的時候展品主要集中在 中國 文明。隨著皇后廣場大樓的恢復,博物館在2003年新館開放,迅速把收藏品擴展到 亞洲 其他地區。原先的老館在2006年關閉整修,2008年重新開放,作為土生華人博物館,專門收藏研究展示土生華人的文化。
2006年9月16日,博物館正式推出了新的標語,這個標語和年初大熱的《國家寶藏》口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 亞洲 文化活起來。
博物館的館藏從介紹來看應該還算豐富 中國 精美的陶瓷器, 印度 早期佛教藝術品,古代 東南亞 的貴族藝術諸如高棉雕塑,爪哇寺廟雕塑,還有 緬甸 泰國 佛教的藝術品等等。
這座博物館最初吸引我關註,是一艘與博物館聯繫在一起的沉船,一艘1998年在印尼海域 勿里洞島 附近發現的9世紀左右的貿易船,貨船的目的地是阿拉伯半島,船上滿載著唐代生產的6萬多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以及金銀器物,滿船的文物被打撈上來後,在這座博物館安了家,我是真的非常非常想要看看那些在海底沉睡了千年的古物,或許可以由此一窺當年大唐盛世的側影。 ↑新加坡河 在 亞洲 文明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樹立著一尊尊近代 亞洲 傑出領導人的塑像和簡介,然後我找到了鄧小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路過 亞洲 文明博物館後,沿著 新加坡 河繼續走,遠遠就看到一座懸索橋,連接 新加坡 河北 岸文化區和南岸商業區間最方便的行人 通道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
加納 文橋是 新加坡 唯一的一座懸索橋,也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橋梁之一,這是 新加坡 現存的還保留著最初模樣的最古老的橋了。
加文納橋建成之前,人們只能通過繞道兩個區到 埃爾金 橋或乘船程過河,為瞭解決這種不便,政府籌集資金在1869年建成了 加納 文橋。最初這座橋為了紀念訪問 新加坡 的 愛丁堡 公爵而被稱為 愛丁堡 大橋,後來為了紀念在1859-1867年間任職海峽殖民地總督加文納橋少將,大橋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加文納家族的徽章現在仍然可以在橋兩端的標牌上方看到。
隨後,因為8世紀80年代後期, 新加坡 河上的貿易蓬勃發展,大橋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時常超載,大橋比較低的吃水也不足以應付漲潮時的船隻通行,於是1910年, 新加坡 河河口那座安德遜大橋被修建,取代了加文納大橋,加文納大橋最終被改建成人行天橋,道路交通也就轉移到安德遜橋去了。 ↑新加坡河 在 加納 文橋旁邊,有一座外觀非常龐大的建築物, 新加坡 富勒頓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
這座位於 新加坡 河河口位置的五星級豪華大酒店最初被稱為富勒頓大廈,也被稱為郵政總局大樓。
富勒頓大廈以海峽殖民地第一任總督羅伯特富勒頓的名字命名。這座大樓最初的五個租戶是郵政總局,交易所, 新加坡 俱樂部(現在是 新加坡 城市俱樂部),政府海事部門和進出口部門(後來是貿易和工業部),後來處理商務和農林漁業的各個政府部門也入住過這間大廈。而因為郵政總局在當時是最大的租戶,而且在富勒頓大廈正式開放後僅兩個星期就搬遷過來,所以大廈會被稱作郵政總局大樓。
大廈周圍的富勒頓廣場當時是 新加坡 重要的商業區,吸引了許多 歐洲 移民,並很快成為當時主要商業活動的核心。
1942年 英國 投降 日本 之前的最後幾天,這座建築被用作醫院,作為受傷的 英國 士兵的臨時手術室。 日本 占領 新加坡 期間,富勒頓大廈成為了 新加坡 日本 軍政府的總部。
20世紀50年代,富勒頓大廈屋頂上的 燈塔 成為了所有船隻靠近 新加坡 海港的引導,大廈逐漸成了非官方的 新加坡 象徵,出現在各種明信片上,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的認可。
從20世紀70年代到1995年, 新加坡 稅務局使用這座大樓作為總部。 新加坡 郵政總局在1996年3月撤出大樓。後來大樓經過改造變成了現在的豪華大酒店。
一棟大樓,就像是一部精縮版的 新加坡 小史。 ↑新加坡河 視線收回 新加坡 河南 岸,沿著河流的方向繼續走不了幾步,就看到一尊潔白的雕像,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的雕像,這裡是萊佛士登陸點( Raffles' Landing Site)。
1819年1月28日,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帶領 英國 人從這裡登陸,與 新加坡 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在此期間,他與當地統治者締結條約,開啟了 新加坡 作為 英國 直轄殖民地的歷史。
↑新加坡河 雕像底座部分,用英文和中文刻寫著:湯瑪士·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1819年1月28日,於此歷史性地點首次在 新加坡 上岸,並以其才智與遠見改變 新加坡 的命運,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為一個大海港和現代城市。 ↑新加坡河 走過萊佛士登陸點,不遠處一座在夜晚散髮著七彩光芒的鐵橋,橋以1862–1863年任職的 印度 總督 埃爾金 勛爵的名字命名, 埃爾金 橋(Elgin Bridge)。
1819年,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登陸 新加坡 併成立了殖民地後發佈了一條指令,要求儘快在 新加坡 河上建造一座橋梁,以便將河流南側的華人聚居地和河流北側的馬來人人聚居地連成一片進行規劃管理。1822年和1844年,這裡分別建成過兩座木質人行橋,現在這座鐵橋是1929年建造的。因為這是 新加坡 第一座橫跨 新加坡 河的橋梁,所以它連接的兩條道路被稱作北橋路和南橋路。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l路過 埃爾金 橋繼續向前走,舊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
這座建築採用了20世紀30年代的仍舊在 英國 非常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大樓在1933年就有了電梯,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非常現代了,1934年完工後,它變成了 新加坡 戰前最大的政府大樓。
大樓總共有927扇彩虹般絢麗奪目的窗戶,前四層窗戶的色彩強度相同,且極具活力,五層與六層的顏色則逐步加深,讓懸臂式露臺更為突顯,非常有特色。之前在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有看到這座大樓樣式的冰箱貼,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建築,以至於親眼看到的時候有種恍然 大悟 的驚喜感,原來....真大樓這麼漂亮啊~
大樓主庭院的前身為警察訓練場地,現在被被改造成了很適合舉辦大型視覺藝術展覽和表演藝術活動的場所。 ↑舊禧街警察局 站在舊禧街警察局前的十字路口向前看,一片燈火通明,聲名遠播的夜生活好去處近在眼前,克拉碼頭(Clarke Quay)
碼頭以 新加坡 第二任總督兼1873-1875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安 德魯 克拉克 (Andrew Clarke)爵士的名字命名。現在,碼頭上五幢經過修複的倉庫被改造成了各種餐館咖啡館小店。夜晚的克拉碼頭人頭涌動,幾乎可以說是 新加坡 河沿岸最熱鬧的地方了。
路過克拉碼頭,河畔不再喧鬧,連照明的路燈都有一點昏暗,河水靜靜的流動,晚風吹過,樹葉發出並不明顯的沙沙聲,月色正好,沿著 新加坡 和散散步唄。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他們的祖國是花園2018年2月27日,19:00。開完會後直奔酒店,放下各種雜物速度乘TAXI,開會期間唯一自由的一個晚上,終於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到達目的地,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濱海灣花園是一座位於 新加坡 中部占地101公頃的填海土地的自然公園,公園由三個海濱花園組成:南花園,東花園和中央花園,其中最大的花園是占地54公頃的南花園,南花園從2012年6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主要展示了熱帶花園各種特色的植物。如果想要把濱海灣花園好好玩個遍,至少得花半天時間,而時間有限的我們,也就只能錯過中央花園和東花園了。
濱海灣花園的南花園裡,有兩座造型非常別緻的超級大溫室,花穹和雲霧林。兩座大溫室真的都非常大,花穹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柱玻璃溫室。這兩座溫室特別之處在於,它們並不需要額外的內部支撐, 比如 柱子,就擁有如此大的玻璃屋頂。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花穹(Flower Dome)是兩座中較低但較大的一座。花穹頂高38米(125英尺),溫度保持在23°C-25°C之間,夜間稍微低一點。它在溫室里複製了溫和乾燥的氣候,培植展出著不同地域的植物,主要是在 地中海 周圍和其他半乾旱熱帶地區, 比如 如 澳大利亞 , 南美洲 , 南非 的部分地區發現的植物。
花穹里有七個不同的“小花園”,展示這不同地區的各種各樣的植物,花穹里還有一個帶小酒館的橄欖樹林和一個可以變更展示植物的中央區域,一些特別策劃的展覽會選在中央區域進行。
一踏進花穹的檢票口,就在屏幕上先看到了各種盛開的花。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進入花穹之後,真是一眼望去全是各種植物,因為過幾天才是元宵節,花穹里也還沉浸在春節的氣氛里,還是一片喜氣洋洋的佈置,從花穹的二層向下看,中心地帶有個小橋流水涼亭假山一應具有的 中國 古代風格的花園,遠遠望去各種花團簇擁著小花園,看來很有親切感。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從進門左手邊開始,花穹里各種 非洲 大陸上稀奇古怪的植物一一登場,作為一個植物小白並不認識眼前的各種植物,而詞彙的匱乏又限制了贊美的水平,於是只能不斷發出哇,哇哇的聲音,表達內心的激動。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當我們說起濱海灣金沙的時候,我們要說些什麼?說這裡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賭場?說這裡擁有世界上最長的無邊游泳?說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公共懸挑平臺之上的空中花園?如果只用一個字來形容這裡,毫無疑問這個字就是,壕。 ↑濱海灣 在金沙大樓樓頂的空中花園,平地必須要仰視的摩天輪甚至變得嬌小可愛起來,一片燈火璀璨的 新加坡 之夜。 ↑濱海灣 濱海灣金沙有三棟55層高的酒店大樓,三座酒店大樓的前面有劇院,會議展覽中心,賭場.....面積足夠大的購物中心有超過300家連鎖店和餐飲店,愛馬仕,阿瑪尼,迪奧,LV.....這裡的大牌商店只要你想找,多數都能找到。 ↑濱海灣 金沙購物中心有個非常引人註目的雨眼(Rain Oculus ),這是一個以丙烯酸和不鏽鋼製成的大型結構,購物中心外人行道旁巨大的像漏斗一樣的半球形透明體,水流形成一股渦流穿過中心的眼漏入酒店里的大水池,超過2層的高度讓水流看起來仿佛就是個小瀑布,而水池連接著商場大樓里的運河,就像 威尼斯 人里那樣的運河。 ↑濱海灣 ↑濱海灣 走出金沙購物商場,又是另一個角度的濱海灣,另一個角度的 新加坡 中心商務區。 ↑濱海灣 當我穿過雙螺旋橋不經意間回頭按下相機快門,發現雙螺旋橋橋頭的平臺當真是拍攝濱海灣的好地方,這濱海灣的夜晚,比我想象中更美麗。 ↑濱海灣 新加坡河畔散散步2018年2月25日,18:00。臨近黃昏的時候,我們走到了 新加坡 河的河口,一座外觀看來甚是華麗的鐵橋橫亘 新加坡 河上,有著舊時橋梁風格的拱形鐵門樹立在大橋兩端,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 ↑安德遜橋 穿過安德遜橋,是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 and Concert Hall)。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在1862年完工,最初是市政廳,它的設計是 維多利亞 時代非常流行的建築風格,並且它是 新加坡 第一棟這種風格的建築。完工的市政廳原先在一樓設有劇院,二樓是各個政府機構的會議室和辦公室,然而人口的增加導致娛樂需求增加,市政廳無法同時應對用於娛樂和用於行政這兩種不同目的並且還在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到1893年,政府辦公室搬出了大樓。
1901年,當時 新加坡 的統治者決定建造一個公眾大廳,紀念當年去世的 維多利亞 女王。新大樓建於1903–1905年間,位於市政廳旁。市政廳和 維多利亞 紀念堂這兩座建築通過建於1906年的鐘樓連接在一起,給人了一種這是一座建築的印象。後來市政廳又重新裝修過,再開1909年年初,市政廳重新開放並且改名叫做 維多利亞 劇院。
二戰期間,劇院還被臨時用作醫院收容日軍轟炸 新加坡 時的受害者。後來劇院舉行過許多重要活動,它是1946-1947年間 日本 戰爭罪審判的場所,從1948年起,劇院在選舉期間被用作選舉官員通報和計票的中心。1954年11月21日,這是人民行動黨成立的地。審查 新加坡 殖民地憲法的會議也曾在這裡舉行,為 新加坡 的獨立做準備。
2010年6月,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因重大裝修而關閉。裝修期間,原本擁擠的座位被改造得更寬敞,雖然可以容納觀眾的數量減少了,但舒適度卻提高很多,2014年7月15日重新開放,現在,這座經歷百年滄桑的劇院仍舊不斷進行著豐富多彩的音樂會和戲劇演出。
黃昏時分,劇院門口的草坪上,玩耍的小孩,親昵的戀人,還有路過駐足的行人。 ↑新加坡河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的隔壁,是一座我非常想參觀因為時間不夠而只能留下遺憾的博物館, 亞洲 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這座博物館專門研究 中國 , 東南亞 , 南亞 和西亞的歷史,追溯 新加坡 多元民族的祖先。
博物館1997年開館的時候展品主要集中在 中國 文明。隨著皇后廣場大樓的恢復,博物館在2003年新館開放,迅速把收藏品擴展到 亞洲 其他地區。原先的老館在2006年關閉整修,2008年重新開放,作為土生華人博物館,專門收藏研究展示土生華人的文化。
2006年9月16日,博物館正式推出了新的標語,這個標語和年初大熱的《國家寶藏》口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 亞洲 文化活起來。
博物館的館藏從介紹來看應該還算豐富 中國 精美的陶瓷器, 印度 早期佛教藝術品,古代 東南亞 的貴族藝術諸如高棉雕塑,爪哇寺廟雕塑,還有 緬甸 泰國 佛教的藝術品等等。
這座博物館最初吸引我關註,是一艘與博物館聯繫在一起的沉船,一艘1998年在印尼海域 勿里洞島 附近發現的9世紀左右的貿易船,貨船的目的地是阿拉伯半島,船上滿載著唐代生產的6萬多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以及金銀器物,滿船的文物被打撈上來後,在這座博物館安了家,我是真的非常非常想要看看那些在海底沉睡了千年的古物,或許可以由此一窺當年大唐盛世的側影。 ↑新加坡河 在 亞洲 文明博物館前的廣場上,樹立著一尊尊近代 亞洲 傑出領導人的塑像和簡介,然後我找到了鄧小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路過 亞洲 文明博物館後,沿著 新加坡 河繼續走,遠遠就看到一座懸索橋,連接 新加坡 河北 岸文化區和南岸商業區間最方便的行人 通道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
加納 文橋是 新加坡 唯一的一座懸索橋,也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橋梁之一,這是 新加坡 現存的還保留著最初模樣的最古老的橋了。
加文納橋建成之前,人們只能通過繞道兩個區到 埃爾金 橋或乘船程過河,為瞭解決這種不便,政府籌集資金在1869年建成了 加納 文橋。最初這座橋為了紀念訪問 新加坡 的 愛丁堡 公爵而被稱為 愛丁堡 大橋,後來為了紀念在1859-1867年間任職海峽殖民地總督加文納橋少將,大橋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加文納家族的徽章現在仍然可以在橋兩端的標牌上方看到。
隨後,因為8世紀80年代後期, 新加坡 河上的貿易蓬勃發展,大橋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時常超載,大橋比較低的吃水也不足以應付漲潮時的船隻通行,於是1910年, 新加坡 河河口那座安德遜大橋被修建,取代了加文納大橋,加文納大橋最終被改建成人行天橋,道路交通也就轉移到安德遜橋去了。 ↑新加坡河 在 加納 文橋旁邊,有一座外觀非常龐大的建築物, 新加坡 富勒頓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
這座位於 新加坡 河河口位置的五星級豪華大酒店最初被稱為富勒頓大廈,也被稱為郵政總局大樓。
富勒頓大廈以海峽殖民地第一任總督羅伯特富勒頓的名字命名。這座大樓最初的五個租戶是郵政總局,交易所, 新加坡 俱樂部(現在是 新加坡 城市俱樂部),政府海事部門和進出口部門(後來是貿易和工業部),後來處理商務和農林漁業的各個政府部門也入住過這間大廈。而因為郵政總局在當時是最大的租戶,而且在富勒頓大廈正式開放後僅兩個星期就搬遷過來,所以大廈會被稱作郵政總局大樓。
大廈周圍的富勒頓廣場當時是 新加坡 重要的商業區,吸引了許多 歐洲 移民,並很快成為當時主要商業活動的核心。
1942年 英國 投降 日本 之前的最後幾天,這座建築被用作醫院,作為受傷的 英國 士兵的臨時手術室。 日本 占領 新加坡 期間,富勒頓大廈成為了 新加坡 日本 軍政府的總部。
20世紀50年代,富勒頓大廈屋頂上的 燈塔 成為了所有船隻靠近 新加坡 海港的引導,大廈逐漸成了非官方的 新加坡 象徵,出現在各種明信片上,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的認可。
從20世紀70年代到1995年, 新加坡 稅務局使用這座大樓作為總部。 新加坡 郵政總局在1996年3月撤出大樓。後來大樓經過改造變成了現在的豪華大酒店。
一棟大樓,就像是一部精縮版的 新加坡 小史。 ↑新加坡河 視線收回 新加坡 河南 岸,沿著河流的方向繼續走不了幾步,就看到一尊潔白的雕像,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的雕像,這裡是萊佛士登陸點( Raffles' Landing Site)。
1819年1月28日,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帶領 英國 人從這裡登陸,與 新加坡 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在此期間,他與當地統治者締結條約,開啟了 新加坡 作為 英國 直轄殖民地的歷史。
↑新加坡河 雕像底座部分,用英文和中文刻寫著:湯瑪士·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1819年1月28日,於此歷史性地點首次在 新加坡 上岸,並以其才智與遠見改變 新加坡 的命運,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為一個大海港和現代城市。 ↑新加坡河 走過萊佛士登陸點,不遠處一座在夜晚散髮著七彩光芒的鐵橋,橋以1862–1863年任職的 印度 總督 埃爾金 勛爵的名字命名, 埃爾金 橋(Elgin Bridge)。
1819年, 斯坦福 萊佛士爵士登陸 新加坡 併成立了殖民地後發佈了一條指令,要求儘快在 新加坡 河上建造一座橋梁,以便將河流南側的華人聚居地和河流北側的馬來人人聚居地連成一片進行規劃管理。1822年和1844年,這裡分別建成過兩座木質人行橋,現在這座鐵橋是1929年建造的。因為這是 新加坡 第一座橫跨 新加坡 河的橋梁,所以它連接的兩條道路被稱作北橋路和南橋路。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l路過 埃爾金 橋繼續向前走,舊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
這座建築採用了20世紀30年代的仍舊在 英國 非常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大樓在1933年就有了電梯,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非常現代了,1934年完工後,它變成了 新加坡 戰前最大的政府大樓。
大樓總共有927扇彩虹般絢麗奪目的窗戶,前四層窗戶的色彩強度相同,且極具活力,五層與六層的顏色則逐步加深,讓懸臂式露臺更為突顯,非常有特色。之前在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有看到這座大樓樣式的冰箱貼,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建築,以至於親眼看到的時候有種恍然 大悟 的驚喜感,原來....真大樓這麼漂亮啊~
大樓主庭院的前身為警察訓練場地,現在被被改造成了很適合舉辦大型視覺藝術展覽和表演藝術活動的場所。 ↑舊禧街警察局 站在舊禧街警察局前的十字路口向前看,一片燈火通明,聲名遠播的夜生活好去處近在眼前,克拉碼頭(Clarke Quay)
碼頭以 新加坡 第二任總督兼1873-1875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安 德魯 克拉克 (Andrew Clarke)爵士的名字命名。現在,碼頭上五幢經過修複的倉庫被改造成了各種餐館咖啡館小店。夜晚的克拉碼頭人頭涌動,幾乎可以說是 新加坡 河沿岸最熱鬧的地方了。
路過克拉碼頭,河畔不再喧鬧,連照明的路燈都有一點昏暗,河水靜靜的流動,晚風吹過,樹葉發出並不明顯的沙沙聲,月色正好,沿著 新加坡 和散散步唄。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他們的祖國是花園2018年2月27日,19:00。開完會後直奔酒店,放下各種雜物速度乘TAXI,開會期間唯一自由的一個晚上,終於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到達目的地,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濱海灣花園是一座位於 新加坡 中部占地101公頃的填海土地的自然公園,公園由三個海濱花園組成:南花園,東花園和中央花園,其中最大的花園是占地54公頃的南花園,南花園從2012年6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主要展示了熱帶花園各種特色的植物。如果想要把濱海灣花園好好玩個遍,至少得花半天時間,而時間有限的我們,也就只能錯過中央花園和東花園了。
濱海灣花園的南花園裡,有兩座造型非常別緻的超級大溫室,花穹和雲霧林。兩座大溫室真的都非常大,花穹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柱玻璃溫室。這兩座溫室特別之處在於,它們並不需要額外的內部支撐, 比如 柱子,就擁有如此大的玻璃屋頂。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花穹(Flower Dome)是兩座中較低但較大的一座。花穹頂高38米(125英尺),溫度保持在23°C-25°C之間,夜間稍微低一點。它在溫室里複製了溫和乾燥的氣候,培植展出著不同地域的植物,主要是在 地中海 周圍和其他半乾旱熱帶地區, 比如 如 澳大利亞 , 南美洲 , 南非 的部分地區發現的植物。
花穹里有七個不同的“小花園”,展示這不同地區的各種各樣的植物,花穹里還有一個帶小酒館的橄欖樹林和一個可以變更展示植物的中央區域,一些特別策劃的展覽會選在中央區域進行。
一踏進花穹的檢票口,就在屏幕上先看到了各種盛開的花。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進入花穹之後,真是一眼望去全是各種植物,因為過幾天才是元宵節,花穹里也還沉浸在春節的氣氛里,還是一片喜氣洋洋的佈置,從花穹的二層向下看,中心地帶有個小橋流水涼亭假山一應具有的 中國 古代風格的花園,遠遠望去各種花團簇擁著小花園,看來很有親切感。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從進門左手邊開始,花穹里各種 非洲 大陸上稀奇古怪的植物一一登場,作為一個植物小白並不認識眼前的各種植物,而詞彙的匱乏又限制了贊美的水平,於是只能不斷發出哇,哇哇的聲音,表達內心的激動。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