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新加坡!你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島國

嘿~新加坡!2018年3月1日,22:30。我從背包里掏出厚重的棉服,包裹住自己,走下飛機。 上海 已經是早春時節, 通道 縫隙透出的寒風還是讓我不自覺加快了腳步。

新加坡 六日,所見所感很多瑣碎,不知道該從哪兒說起,如果是更標準化一點的游記,或許應該先放上幾張美圖,而這一次,先把那些零碎的片段印象記下來~

1\. 新加坡 的飲食習慣和 福建 廣東 非常接近, 肉骨茶和咖椰醬都很好吃。

2\. 新加坡 大街上很多摩拜小黃,小黃開鎖一次大約摺合人民幣不到10塊錢,但沒有探索過月卡問題,因為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據說騎車也要執照....不然遇到事故被查到會很慘。

3\. 新加坡 的公交車沒有語音廣播或者滾動屏幕報站,問當地人為什麼,太不方便了。答說,因為 新加坡 太小,當地人都認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上車以後和司機說一聲要在哪兒下車,司機會很nice的到站人工提醒,而且 中國 大部分地方地鐵票價會比公交貴一點,而 新加坡 的巴士和地鐵價格差距不大。

4\. 新加坡 有合法賭場,外國人刷護照隨意出入,但 新加坡 國籍或者有永久居住權的本地人,進賭場就要交100 新加坡 幣。本地人不樂意進賭場,因為未贏先輸,實在圖不來好彩頭。

5\. 新加坡 巴士司機一個月工資7000 新加坡 幣左右。 新加坡 國籍的大約300萬人,還有在200多萬的外來人口,做 新加坡 人不樂意做的工作, 比如 港口裝卸,搬磚建樓,算下來....即使是體力勞動工資也還是很可觀~

6\. 新加坡 政府推行居者有其房政策,房子大小不按平米數而按房間數計算,而且無比歧視單身狗,申請住房要有結婚證才享受更多福利。有個笑話說 新加坡 人超級不懂浪漫都沒有求婚環節,想長長久久會說,不如哪天一起去申請祖屋?

7\. 新加坡 據說明年要搞一些慶祝活動,因為1819年萊佛士帶著 英國 人登陸 新加坡 島,到明年就整整200年了。所以....慶祝被 英國 殖民200周年.......

8\. 新加坡 其實也被 日本 殖民過,但對 日本 人態度明顯就沒有像對 英國 人那麼友愛了。當地人說,二戰那會兒, 日本 人一個星期制定攻島計劃,再一個星期就打到我們投降了....所以 新加坡 真的不能有戰爭,不然等不到聯合國來救我們,我們就淪陷早早完蛋了。

9\. 新加坡 市中心有很多博物館美術館藝術中心,從人口和國土面積的角度比較,可以說 新加坡 人文化生活非常豐富。

10\. 新加坡 人說,因為國家太小了,所以政府鼓勵我們走出去,把整個世界都看成我們的腹地,然後,不要忘了回家。

想來 新加坡 1965年獨立建國,到現在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個人覺得這小小的國家非常強悍的一點是,幾乎可以說沒有太多歷史積澱,卻能做到文化飽滿甚至輸出,國家形象和定位清晰而鮮明,這種存在感真的並不僅僅是扼守 馬六甲 海峽的先天優勢帶來的。

接觸過的所有 新加坡 人都對自己“ 新加坡 人”的身份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

還有那些繁華,那些舊事,不如慢慢述說。 肉骨茶的滋味2018年2月24日,19:30。飛機降落,我拿起塞填著冬日棉服的背包,踏上 新加坡 的國土。樟宜機場里涼爽的空調並沒有讓我的身體真切意識到自己的所在,直到排隊等候出租車,機場門外熱浪撲面。

北緯1°,距離赤道線很近,晝夜幾乎平分,後來發現,這裡的破曉與黃昏都極為短暫,等待日出和日落的過程似乎少了些輾轉的綺麗,但剎那的絢爛想來還是很動人。

我並不瞭解這座城市,這個城市即國家的地方。因為出差,自由時間並不多,我以為自己只能路過。

出租車開出樟宜機場沒多久,透過車窗就能看到道路兩旁逐漸熱鬧了起來。左舵行駛的出租車不斷提醒著我,這應該是一個於我而言的陌生城市。出租車司機指著那一片片璀璨光亮,用並不純熟,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道出它們的名字,那是 新加坡 最繁華的金融區。我感到恍惚,仿佛6個小時的飛行並不存在,仿佛我還在國內,仿佛下一個路口轉角我就能看到高聳 浦江 之畔的大廈高樓,或者想象珠江水就在不遠處倒映出一片燈火輝煌。

把我拉回現實的,是酒店門口的門童,一句地道的 印度 英語讓我瞬間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辜負了多年以來英語老師的諄諄教導。

我沒聽懂。
放好行李,一行三人準備外出覓食,晚飯或者夜宵。沿著 新加坡 河走了一小段,河畔的餐廳和酒吧都搖曳著昏暗的光,這裡並不屬於 新加坡 人,屬於所有路過的游客。

於是默默拿出手機,打開大眾點評,選擇了置頂的一家肉骨茶小店,然而, 中國 移動網絡下的手機拒絕了谷歌,又默默打開了百度地圖.....似乎瞬間又切換回了國內模式。
直著走,拐彎走,甚至繞著一片建築工地轉了個圈,抬頭看路標,Havelock Rd.....Havelock Rd......像極了在 鼓浪嶼 迷路的模樣。

我們到了亞華肉骨茶餐室,一間營業到凌晨兩三點,在各類游記攻略中出鏡率都並不高的小店。

有意思的是,在回國前一晚,結束會議日程, 日本 組強烈要求 新加坡 當地同事帶著大家去吃 新加坡 肉骨茶,然後當地同事帶著大家走到了這間小店門前。我們說,到 新加坡 第一晚就來過......當地同事個個一臉詫異.....我們當地人不大去那些全是游客的肉骨茶店的.....你們怎麼找到這家的?家藏寶貝還沒來得及顯擺就已經被看透透的感覺.......
再說回這肉骨茶。百度百科告訴我,肉骨茶分為 新加坡 的 海南 派和 馬來西亞 的 福建 派, 海南 肉骨茶較重胡椒味, 福建 肉骨茶較重藥材味。

亞華肉骨茶餐室,招牌就是重胡椒味的 海南 派肉骨茶,而且免費續湯。

我們一落座,店員小哥就先擺上1碗油條3碟蘸料,隨即3碗肉骨茶端上桌,湯汁清透略微偏黃,香料的味道就從這湯中幽幽飄了起來。

很想假裝熟客,但對於之前連基本攻略都沒做的我們來說,第一個問題是,油條應該直接蘸料吃?還是就像早餐時油條泡進豆漿里一樣,把油條泡到肉骨茶里?

當然,油條怎麼吃蘸料佐什麼,排骨是用筷子夾還是直接上手抓,這都是個人習慣,越是陌生反倒越是惶恐,事實上,只是是臨近深夜的那一間小小餐室里,就聚坐著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膚色不同語言不同,誰也不會評判誰的吃法是否正宗,真正讓人在意的,不過眼前這一碗肉骨茶的滋味。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五彩斑斕的視界2018年2月25日,8:30。整個行程里唯一自由的休息日,我們離開酒店去往第一個目的地。

雖然有地鐵可以到達,我們還是選擇了更少步行的公交車,第一次的 新加坡 公交經歷。沒有報站廣播沒有指示屏幕甚至在車上連公交線路圖也沒有,而公交司機在到站後,並沒有著急踩油門把車開出公交車站,而是回頭尋找我們的蹤影,因為我們在上車的時候告訴了司機我們的目的地,確認我們已經下車,司機擺擺手,關上了車門。

然後我看到了一片五彩斑斕的小房子,小 印度 (Little India)。

小 印度 是 新加坡 的 印度 族群的聚集地,就仿佛是一個 印度 的縮影,所以被稱為是小 印度 。

為什麼在 新加坡 會有這麼一個小 印度 ?

1819年,萊佛士爵士的船航行到了 新加坡 ,在隨行的隊伍中有很多 印度 的助手以及士兵等等。他們就成了 新加坡 的土地上第一批的 印度 移民。再加上後來的移民以及繁殖等等,這裡的 印度 人越來越多,就成了這樣小聚居地。

游記攻略總是說,小 印度 在周末的晚上或者節假日中午以後熱鬧非凡,其他時間太清靜沒意思。然而,當我們到達這裡,只有少數送貨的車輛穿梭在並不寬闊的路面,很少的行人,仿佛整個街區都還在沉睡,色彩明艷的建築融合了 印度 特色和南洋風情,安靜的矗立在四周,一切都祥 和美 好。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據說小 印度 恨不得用盡了人間所有的色彩,在這裡根本不可能看到黑白色單獨的存在,然而在各種鮮艷的色彩之中,還真就有那麼一棟房子,只是黑白色調,安然的存在著。神奇的是,黑白色的小房子,在這斑駁的色彩之間,並不突兀,仿佛它並不只是黑白,或者黑白也是一片艷麗的色彩。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在小 印度 ,還有一樣不得不說的存在,就是那些五顏六色畫工精緻的牆面塗鴉,塗鴉的內容豐富多彩,描繪了 印度 族群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沿著街道穿行,只是看看這些塗鴉,就有意思的很。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如果說周末早晨在小 印度 還有什麼地方是有著大量人群聚集的,那一定是那些有著非常美麗的彩塑像的 印度 廟宇。

印度 人是 新加坡 的第三大種族,占 新加坡 人口將近10%,有趣的是,雖然 新加坡 的國土面積非常非常小,但是今天的 新加坡 是海外 印度 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最早的移民者包括眾多短暫停留的工人、軍人和囚犯,最後形成 印度 群體是在20世紀中葉,現在 印度 裔的 新加坡 人,並不像最初只能從事著最低等的勞苦工作,如今 新加坡 各行各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後來工作期間,遇到一位講著地地道道的 印度 英語的同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很強調的告訴我們,他是 印度 裔的 新加坡 人, 印度 裔,但是是 新加坡 人。言談之間很明顯的感受到他對自己 新加坡 人的身份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但同時他並沒有否定自己的族裔,事實上,我們還短暫的聊起了小 印度 。

印度 的文化和他們的宗教思想關係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因此 印度 人的生活可以很儉樸,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新加坡 最著名的兩座 印度 廟宇,其中一座就在小 印度 。

創建於1881年的維拉瑪卡裡亞曼興都廟(Sri Veeramakliaman Temple)在小 印度 的中心地帶,彩繪門樓是典型的南 印度 建築風格,塔樓上推砌著許多神像、聖牛及戰士,廟裡供俸的是擁有力量和勇氣的濕婆大神之妻,卡裡女神。

因為穿著短褲,實在不方便進到廟宇裡面,只是站在門口,濃重的香燭味道就迎面撲來,我脫下鞋子站在廟宇門口張望,廟內的彩塑彩繪琳琅滿目,還有 印度 男人似乎在準備著什麼儀式。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斯里-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斯里-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斯里-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 雖然這一片街區叫做小 印度 ,卻並不是只有 印度 廟宇,在打算離開小 印度 去往下一個目的地的路上,走著走著,就遇見了基督教教堂。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小印度 我想回頭望,把故事從頭講2018年2月25日,11:00。博物館愛好者來到了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門前。

新加坡 全國一共有四家國立博物館,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 亞洲 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在皇后坊和舊道南學校的兩個展館,以及 新加坡 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是 新加坡 歷史最久遠的博物館,沒有之一。這座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9年,在當時,博物館僅僅是 新加坡 公共機構中一個圖書館的一部分。在經過幾次變革之後,1887年成為了一個獨立而永久存在的場所。1918年,博物院增設了 新加坡 歷史收藏部分,以肖像、地圖和 新加坡 的舊照片為內容,但是初期,博物院主要還是以人類學、自然考古、動植物為收藏、展覽及研究為重點。

1972年,博物院移走了所有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展覽重點由原來的自然科學轉向社會科學、建國曆史 和美 術展覽。

1976年博物館畫 廊開 幕後,成為本地美術家舉行展覽會的重要場所。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則交由 新加坡 科學館和 新加坡 國立大學保管。

1965年時,博物館開始使用現在的名稱,1993年,國家博物院歸國家文物局管轄,國家博物院也一分為三,即: 新加坡 美術館、 亞洲 文明博物館和 新加坡 歷史博物館。所以在1993年至2006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稱它為 新加坡 歷史博物館(Singapore History Museum)。

後來博物館經歷過長達三年多的修複工程,在2006年末正式重新開放,新開張的博物館又變回了原有的名稱。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會有免費的漢語和英語人工講解服務,我們到 達博 物館,等了沒多久就等到上午11:30的漢語志願講解,志願講解的集合點就在博物館入口的巨大穹頂之下。每一次講解預計時間1個小時,但在正式講解開始之前,講解小哥就先聲明,很可能講解會超時.....果然,講了超過1個半小時.....但是講解小哥非常有趣, 新加坡 並不漫長的歷史在他的講述之下,仿佛有了很多的熱血和燃情。

另外, 新加坡 國家博物館還提供免費的文字導覽服務,到google play下載博物館的APP,因為 新加坡 博物館的展品並不那麼多,幾乎每一件展品在文字導覽中都能找到對應的介紹,而且介紹有簡體中文。志願講解+文字導覽,會是非常不錯的體驗~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在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幅壁畫,壁畫採用了19世紀山水畫的風格,呈現了博物館豐富的歷史和收藏。

壁畫中的老虎很容易讓人想起博物館的動物學收藏品,在這幅壁畫中,還可以找到威廉·法奎爾(William Farquhar)曾經收藏在博物館的自然歷史圖冊中的其他動物們,馬來貘和小鼷鹿漫步在華利山上,斑文鳥和一對藍尾蜜蜂正棲息在博物館大樓上方的樹枝上。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博物館的展覽中加入了藝術畫廊這一項,所以壁畫中動植物們所在的華利山,是從Percy Carpenters在1856年所作的油畫《Singapore from Mount Wallich》中取材的。

路過這幅壁畫,再穿過連接著博物館新舊大樓的觀雲堂,就到了 新加坡 歷史館。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 歷史館把並不漫長的 新加坡 歷史分成了四個階段,通過展示的文物和史料反映著這座小島的發展和變遷,從700年前的 獅子 城,19世紀的 英國 殖民地,二戰期間的昭 南島 到今天繁榮安定的 新加坡 。

新加坡 歷史的第一段,古 新加坡 時代,1299 - 1818。

地質學家發現 新加坡 最古老的岩層可以追溯到古生代。從 新加坡 西部和 新加坡 附近島嶼 烏敏島 發現的史前工具可能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存在了。

新加坡 歷史館中擺在場館入口處的鎮館之寶 新加坡 石,是指一塊原本立在 新加坡 河河口的砂岩石板,古石上有未被破譯的銘文,可能是古爪哇文,也可能是古 蘇門答臘 文,據認為始於公元13世紀。石頭上的碑文,被公認是 新加坡 迄今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文字。

最早確切提到 新加坡 的文字記錄是出現在14世紀,在那個時候的記錄中, 新加坡 是個蓬勃發展的港口,當時 中國 商人稱它為淡馬錫,而在馬來古典文學作品《馬來紀年》中,它被稱為 新加坡 (Singapura),和現在 新加坡 的國名非常相近。

當時的 新加坡 可能由現在被稱作“福康寧山”之上的精英階層統治, 新加坡 貿易 和政 治交流的對象,不僅只是馬來群島,還有暹羅( 泰國 ), 中國 和 印度 。展館的入口處,龐大的船隻模型,正是濃墨重彩的表明瞭貿易一直以來對於 新加坡 的發展而言都無比重要。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無頭騎士是一件出土於 新加坡 河北 岸的,一件大,約14世紀製作的爪哇式騎士造型的塑像,塑像非常小,還不如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這個雙面對稱的塑像立在一個底座上,駿馬帶翼,騎士端坐在馬鞍上,腰間圍著紗籠,裸露著上半身和小腿,雖然遺失了騎士的頭部,但這並不妨礙它作為 新加坡 歷史館中絕無僅有的文物,被看作是鎮館之寶之一。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1928年出土的金耳環和金臂箍,無頭騎士的鄰居,是博物館的又一鎮館的寶貝。金耳環帶有鎖扣和鉸鏈。金臂箍則採用了了獅面守護神 卡拉 (Kala)的凸面設計,這種風格的的紋飾常見於8-14世紀爪哇廟宇的門口。臂箍上有彈性鏈條,可惜被髮現的時候已經損毀了,而在 蘇門答臘 十四世紀中葉國王雕像的腰部,也有這樣的裝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