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歲月,關於微笑國度的隻字片語
↑蒲甘 更多的塔無所知其姓名,散落在 蒲甘 芒草遍地、煙塵瀰漫的大平原上。我們像鑽入時間的迷宮,在這些曾經似乎有故事卻再也不會有人知曉的佛塔間遊蕩。我分不清這些大小不一的佛塔究竟有多少種樣貌,鑽入一座,掉進了時空,有時候看到散落的佛光從窗隔里若隱若現,有時候黑暗中出現了一條通往向上的窄道,有時候在密密箍箍的佛像中找到了油漆塗抹的壁畫。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只是,我始終沒有找到最初讓我心動的那個瞬間——那張為我佛點燃蠟燭的小僧彌。裡裡外外,到處尋找,就是不見蹤影。東方的一角如此靜默……
雖然我們的車夫英語拙劣,但靦腆又害羞的他服務周到,盡可能滿足了我們的每個要求。只是他也不知道該何處去尋找那些政府早已遣散的 蒲甘 僧侶。原來,他們已經不在,那些影像已成歷史。 ↑蒲甘 說不上是失落或是別的,對於 緬甸 ,讓我最震撼的照片無非是兩張:一張是伴隨著日出,初升的熱氣球飛躍過金光普照的佛塔;另一張便是面對信仰匍匐虔誠點燈的小僧彌眼中令人動容的眼神光。但是,我來晚了。面對萬千的佛塔,我也不願意和毛姆一樣,“像精壯的 捷克 斯洛伐克 人什麼也沒有遺漏……他像山羊爬上每座斷垣殘壁,他能告訴你它建於何時及哪位國王治下。”我的好奇心隨著在最後一座佛塔上看盡日落而蒸騰在了歷史長河裡。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伍」曼德勒往事:晴天到達,雨天離別對於 曼德勒 ,我始終像一個在門外敲了敲門的外人。雖然出發與到達,兩次經過這裡,但是停留的時間如此倉促,停駐的地點如此隨意,像極了做攻略時的漫不經心。
相比 仰光 , 曼德勒 是嘈雜而無序的,既沒有那麼氣派的 歐洲 殖民地建築,也沒有電線密佈、整齊劃一的田字形街道,它的身上只有本土人民對 於都 市的想象,但有時它更像是一個塵土瀰漫的大縣城。在毛姆筆下, 曼德勒 多塵擁擠,既無窄巷也無曲徑,到處都是邋遢外表的房舍,但唯有“ 曼德勒 ”這個名字彙聚了浪漫傳奇。 ↑曼德勒 >> 騎遇“土城”曼德勒從 昆明 來回 曼德勒 ,只有一個小時。時光退回到七天前,跳過危險重重的中緬邊境,我們降落在這座濕熱、破舊的 東南亞 機場。機場的邊上有租車櫃臺,價格令人放心, 緬甸 這個佛教國家裡行走最好的事就是不用太擔心他們會和 中東 騙子一樣讓你提心吊膽。這個國家雖然總是充滿了危險氣息,即使我們到達的那瞬間緬北邊境衝突的事情也未曾從報紙和網絡里消失,但到了內陸地區尤其是旅游區內,這兒只剩下歲月靜好。尤其是舉國信仰佛教,把信仰放在個人自由至上,讓信仰成為幸福的源泉,大多數 緬甸 人都友好又誠實。
因為當晚便要離開 曼德勒 ,沒有訂任何酒店,我們企圖把行李寄存在晚上坐小巴的車站,然後在車站租個車進行一天的游覽。但當我們站在迷亂、破舊的小巴站前,才愈發感到這個城市的混亂與無解。這哪是一個小巴站,分明只是一半賣著街邊小吃一半做著理髮店生意的民居小店。更令人懵圈的是,沒有人懂英文,沒有站台標誌,更不會有租車服務。
好在在面面相覷幾分鐘後,店門前坐著的奶奶請來了媳婦兒敏。敏兒會一點點中文,在這艱難的中文英文手腳比劃交流中我們確認了這確實是坐車的車站,以及她和她的理髮師丈夫可以帶著我們進行 曼德勒 一日游,by 摩!托!車! ↑曼德勒 看了一眼驕陽四射的 曼德勒 街區,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我們會答應了這個瘋狂的提議。但胯上摩托的那瞬間想,既來之則安之,或許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順便為敏兒一家帶來新的創收模式!然而,可能是我天真了…… ↑馬哈木尼佛塔 曼德勒 街區不大, 用上了google mps的英文名字+圖片展示+大致街區位置,敏兒和我大致確認了幾個想去的游覽點,這個“臨時”導游和“臨時”車夫便帶我們上路。路上我和敏兒聊天,大致知道了她為什麼會用中文的原因,原來幾年前她曾在 雲南 的紡織廠工作了一年多。相比 緬甸 ,我問起了她對 中國 的印象,她覺著那裡繁華而忙碌,但那畢竟不是家鄉。
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ya)是我們在 曼德勒 去的第一個景點。不僅因為它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寺廟,也是敏兒最喜愛的一個或者說是當地人最愛去的一個佛塔。門口一圈賣香燭、鮮花和擺設的小攤足以證明它的超高人氣。 ↑馬哈木尼佛塔 穿過長長的圍廊,我們隨著本地人流進入到佛塔最值得流連的地方,正中心那個巨大的金色佛像便是吸引著當地人的鎮塔之寶。這個高達4公尺的金光燦燦釋迦牟尼佛像被貼了一層又一層金箔,散髮著高貴又迷人的氣息。在我這個外鄉人眼裡,它不僅傳說中被佛祖開過光,也被當地人開了光。 緬甸 人的虔誠在這些佛塔面前如此淋漓盡致,家中不管多少銀兩,該給佛祖的金子永遠不會少,這才造就了 緬甸 所到之處皆佛塔,而佛塔是全市最好最貴的建築。 ↑馬哈木尼佛塔 ↑馬哈木尼佛塔 貼金子的都是男人,女人們都齊齊整整跪拜在參拜道上。敏兒說,那裡是神聖之地,只有男人才能親近佛身。瞬間對佛塔便失去了更多的興。,敏兒看我們有點意興闌珊便帶我們往佛塔四周看看。旅行第一天的第一個上午,便和一天拍攝時的前十張照片一樣,全是熱身賽,整個人的狀態都是懵逼再懵逼。而敏兒顯然也是導游小白,過分熱情的她用著本地人的視角,給我們指著她覺著適合合影的機位,在 曼德勒 佛廟裡大汗淋漓的我們被指揮著團團轉,顯然我們也不適應有一個小白導游的狀態。 ↑馬哈木尼佛塔 ↑馬哈木尼佛塔 幸而第二個去了固都陶佛塔(Kuthudaw Paya),瞬間找到了拍攝靈感。這是個由729座通體潔白的玲瓏小塔組成的塔群,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經書”,因為這裡每一座塔都刻了一塊經碑,所有經碑加起來正好是一整部佛教經典,每天讀上一頁也要一年半才讀得完啊!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白色塔群堆疊,氣勢恢宏,又因白色純凈,塔尖綴以佛鈴,顯得尤為精緻,這絕對是我更愛的建築類型。這裡人煙少多了,只有偶然經過的幾個外國友人們在一座座漫步、觸摸,聆聽著佛塔上鈴鐺聲響。在佛塔間穿梭,真是愛不釋手。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但敏兒可能並不理解我們這些背著大家伙的人為什麼不愛馬哈木尼卻在固都陶流連忘返,她熱情地叫住專心穿塔的我們,想讓我們塗一點當地著名的“防曬美容霜” 特納 卡,但是又被我們拒絕了。雖然很想體驗當地美容,但是大汗淋漓的我們實在沒法把這樣的黃色糊塗糊上臉。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雖然我們的車夫英語拙劣,但靦腆又害羞的他服務周到,盡可能滿足了我們的每個要求。只是他也不知道該何處去尋找那些政府早已遣散的 蒲甘 僧侶。原來,他們已經不在,那些影像已成歷史。 ↑蒲甘 說不上是失落或是別的,對於 緬甸 ,讓我最震撼的照片無非是兩張:一張是伴隨著日出,初升的熱氣球飛躍過金光普照的佛塔;另一張便是面對信仰匍匐虔誠點燈的小僧彌眼中令人動容的眼神光。但是,我來晚了。面對萬千的佛塔,我也不願意和毛姆一樣,“像精壯的 捷克 斯洛伐克 人什麼也沒有遺漏……他像山羊爬上每座斷垣殘壁,他能告訴你它建於何時及哪位國王治下。”我的好奇心隨著在最後一座佛塔上看盡日落而蒸騰在了歷史長河裡。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伍」曼德勒往事:晴天到達,雨天離別對於 曼德勒 ,我始終像一個在門外敲了敲門的外人。雖然出發與到達,兩次經過這裡,但是停留的時間如此倉促,停駐的地點如此隨意,像極了做攻略時的漫不經心。
相比 仰光 , 曼德勒 是嘈雜而無序的,既沒有那麼氣派的 歐洲 殖民地建築,也沒有電線密佈、整齊劃一的田字形街道,它的身上只有本土人民對 於都 市的想象,但有時它更像是一個塵土瀰漫的大縣城。在毛姆筆下, 曼德勒 多塵擁擠,既無窄巷也無曲徑,到處都是邋遢外表的房舍,但唯有“ 曼德勒 ”這個名字彙聚了浪漫傳奇。 ↑曼德勒 >> 騎遇“土城”曼德勒從 昆明 來回 曼德勒 ,只有一個小時。時光退回到七天前,跳過危險重重的中緬邊境,我們降落在這座濕熱、破舊的 東南亞 機場。機場的邊上有租車櫃臺,價格令人放心, 緬甸 這個佛教國家裡行走最好的事就是不用太擔心他們會和 中東 騙子一樣讓你提心吊膽。這個國家雖然總是充滿了危險氣息,即使我們到達的那瞬間緬北邊境衝突的事情也未曾從報紙和網絡里消失,但到了內陸地區尤其是旅游區內,這兒只剩下歲月靜好。尤其是舉國信仰佛教,把信仰放在個人自由至上,讓信仰成為幸福的源泉,大多數 緬甸 人都友好又誠實。
因為當晚便要離開 曼德勒 ,沒有訂任何酒店,我們企圖把行李寄存在晚上坐小巴的車站,然後在車站租個車進行一天的游覽。但當我們站在迷亂、破舊的小巴站前,才愈發感到這個城市的混亂與無解。這哪是一個小巴站,分明只是一半賣著街邊小吃一半做著理髮店生意的民居小店。更令人懵圈的是,沒有人懂英文,沒有站台標誌,更不會有租車服務。
好在在面面相覷幾分鐘後,店門前坐著的奶奶請來了媳婦兒敏。敏兒會一點點中文,在這艱難的中文英文手腳比劃交流中我們確認了這確實是坐車的車站,以及她和她的理髮師丈夫可以帶著我們進行 曼德勒 一日游,by 摩!托!車! ↑曼德勒 看了一眼驕陽四射的 曼德勒 街區,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我們會答應了這個瘋狂的提議。但胯上摩托的那瞬間想,既來之則安之,或許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順便為敏兒一家帶來新的創收模式!然而,可能是我天真了…… ↑馬哈木尼佛塔 曼德勒 街區不大, 用上了google mps的英文名字+圖片展示+大致街區位置,敏兒和我大致確認了幾個想去的游覽點,這個“臨時”導游和“臨時”車夫便帶我們上路。路上我和敏兒聊天,大致知道了她為什麼會用中文的原因,原來幾年前她曾在 雲南 的紡織廠工作了一年多。相比 緬甸 ,我問起了她對 中國 的印象,她覺著那裡繁華而忙碌,但那畢竟不是家鄉。
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ya)是我們在 曼德勒 去的第一個景點。不僅因為它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寺廟,也是敏兒最喜愛的一個或者說是當地人最愛去的一個佛塔。門口一圈賣香燭、鮮花和擺設的小攤足以證明它的超高人氣。 ↑馬哈木尼佛塔 穿過長長的圍廊,我們隨著本地人流進入到佛塔最值得流連的地方,正中心那個巨大的金色佛像便是吸引著當地人的鎮塔之寶。這個高達4公尺的金光燦燦釋迦牟尼佛像被貼了一層又一層金箔,散髮著高貴又迷人的氣息。在我這個外鄉人眼裡,它不僅傳說中被佛祖開過光,也被當地人開了光。 緬甸 人的虔誠在這些佛塔面前如此淋漓盡致,家中不管多少銀兩,該給佛祖的金子永遠不會少,這才造就了 緬甸 所到之處皆佛塔,而佛塔是全市最好最貴的建築。 ↑馬哈木尼佛塔 ↑馬哈木尼佛塔 貼金子的都是男人,女人們都齊齊整整跪拜在參拜道上。敏兒說,那裡是神聖之地,只有男人才能親近佛身。瞬間對佛塔便失去了更多的興。,敏兒看我們有點意興闌珊便帶我們往佛塔四周看看。旅行第一天的第一個上午,便和一天拍攝時的前十張照片一樣,全是熱身賽,整個人的狀態都是懵逼再懵逼。而敏兒顯然也是導游小白,過分熱情的她用著本地人的視角,給我們指著她覺著適合合影的機位,在 曼德勒 佛廟裡大汗淋漓的我們被指揮著團團轉,顯然我們也不適應有一個小白導游的狀態。 ↑馬哈木尼佛塔 ↑馬哈木尼佛塔 幸而第二個去了固都陶佛塔(Kuthudaw Paya),瞬間找到了拍攝靈感。這是個由729座通體潔白的玲瓏小塔組成的塔群,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經書”,因為這裡每一座塔都刻了一塊經碑,所有經碑加起來正好是一整部佛教經典,每天讀上一頁也要一年半才讀得完啊!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白色塔群堆疊,氣勢恢宏,又因白色純凈,塔尖綴以佛鈴,顯得尤為精緻,這絕對是我更愛的建築類型。這裡人煙少多了,只有偶然經過的幾個外國友人們在一座座漫步、觸摸,聆聽著佛塔上鈴鐺聲響。在佛塔間穿梭,真是愛不釋手。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但敏兒可能並不理解我們這些背著大家伙的人為什麼不愛馬哈木尼卻在固都陶流連忘返,她熱情地叫住專心穿塔的我們,想讓我們塗一點當地著名的“防曬美容霜” 特納 卡,但是又被我們拒絕了。雖然很想體驗當地美容,但是大汗淋漓的我們實在沒法把這樣的黃色糊塗糊上臉。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