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歲月,關於微笑國度的隻字片語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清晨的薄霧已經被船舷輕輕推開,從同一個碼頭出發,我們再次靠近這個 大湖 的深處。今天為我們開船的小伙子名叫Paw,是酒店為我們請來的船夫,略微有些發福的身材和恭敬的態度讓我想起了《 緬甸 歲月》里的佛羅里的僕人、園丁,其實大多數 緬甸 人生性比較恬淡、仁慈與妥協,如若不是壓迫到極致,他們也斷不會奮起反抗。但一旦暴怒,可能連年的征戰都無法平息的怒火,說到底緬人有一種近似 印度 人單純的執拗。

我記得曾經有看到一篇地理文中介紹說,這大約還是得追溯到地緣上的親近感,養育 緬甸 人最大的 伊洛 瓦底江與 東南亞 諸國大河的走向都不同,不是通向太平洋而是走向了 印度 洋,這必然影響了他們的社群圈子,而同英殖民統治又拉近了 緬甸 與 印度 的關係。不過好在他們也沒沾染上 印度 人信口開河的壞脾氣,一路上遇到的每個 緬甸 人都自帶古怪的真誠 。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第一站便是穿越整個 大湖 去湖上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五日集市,也叫水上市場。但不著急,我們穿過湖上波光時先欣賞一會兒 茵萊湖 獨特的漁人絕技:單腳捕魚。這種單傳技能傳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最早也來源於人民的智慧。

為了提高捕魚效率,也為了有更好的湖面視角, 茵萊湖 的傳統漁民們習慣了將船槳綁在一隻腿上劃漿,解放出來的雙手則便於操作倒三角形的大型魚簍,有效地讓魚簍操作自如。長此以往,這種單腿捕魚的絕技便在 茵萊湖 流傳開來。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穿著“黃馬褂”、拿著大魚簍的捕魚人則都是專業從事表演工作的舞者,他們的動作被許多攝影師拍下,流傳到了全世界,卻造成了不少誤會。原來,真正的 茵萊湖 漁夫們早就不用魚簍進行捕魚了,而是改用輕便的漁網。真正還拿著魚簍漂浮在 茵萊湖 湖面上的漁民都只是為了游客拍到滿意的照片而特意設置的,這讓“黃馬褂”們也備受非議。有人覺著他們太假了,像每個景點必有的假人景點;也有人覺著他們很商業,為了游客獵奇心態而表演;更有人覺著所有的表演都是一場假象,欺騙著世人來參觀。當然更多的普通游客不分青紅皂白,囫圇吞棗全部接受了。

來 緬甸 後,得知了 緬甸 不少神聖又震撼的照片竟然都是擺拍所為,初識這些景象讓手拿照相機的我無所適從,心生反感。但回來以後開始記錄這段時竟也有些同情,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擺拍可能世人都不瞭解 茵萊湖 人民的智慧,而這些“黃馬褂”們分明對得起他們的良心,每次表演都不遺餘力,直到自己筋疲力竭。 緬甸 人總有這樣一種固執,和有些滑頭、做事不太按章法的 印度 人不太一樣,經常會把事兒做到極致,這也是我對 緬甸 人的好印象。

如果想見見那些真正的單腿捕魚者也不難,再往 大湖 深處駛去,他們就佇立在湖中央,旁若無人地工作,不在乎鏡頭也沒有特別的炫技,真正地平靜地捕魚。這模樣不美,但卻更真實。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終於來到水上市場,這裡離昨日徒步的終點並不遠,只是市場只在早上開放,一過十點便人去樓空。逛集市,要趁早呀!

市場上一應俱全自不用說,下船便看到人們在用最傳統的方法買賣柴油,為漁船加油。 茵萊湖 上獨產的水果蔬菜魚蝦擺滿了農副產品那一區,涂著 特納 卡的大叔大嬸們穿著 基隆 、特敏在集市裡穿梭自如。買上一捧花,是對美好生活的極大嚮往。如果想買點特別的紀念品,來集市淘貨也不失為上策,又全又便宜。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一早起來還沒吃上一頓像樣的早飯,集市裡有傳統的奶茶和酥脆的油條出售。味道頗為驚艷,慌不及趕緊去隔壁大爺那買點 緬甸 散裝茶葉。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偶爾穿梭過幾個靚麗的 緬甸 小姐姐,看裝扮要上學去,一被游人盯上便羞澀又婀娜移走了。再仔細看看,人群里還混著傳說中的“長頸族”奶奶在買菜,不過,一會兒還要和她們直面,暫且按下不表。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萊湖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伊瓦瑪村水上市場 對於早起趕集這件事,始終是違背我個人生理周期卻樂此不疲的存在。心滿意足卻又意猶未盡地離開市集,船隻帶著我們滑向更為local的茵汀村(Indein pagoda)。
緬甸自助遊攻略
↑水上浮島
緬甸自助遊攻略
↑水上浮島 >> 山中有座廟,廟裡有隻貓從地理位置上來講,位於 茵萊湖 西南角山中的茵汀村算得上是偏僻小村了,從娘瑞鎮過去得一個多小時,因此嫌路途遙遠的游人常常會捨棄掉這個寶藏小村。對我來說,這個村子更能代表在 緬甸 偏遠地區人們對宗教的看法與期待。

茵汀村不大,但瑞茵汀佛寺的面積卻不小。想想從入口處走到正殿建築竟然有1000多米的長廊便有些可怕,長廊邊擠滿了賣手工藝品的商販,把有些昏暗的長廊擺得更加昏沉。面對不多的游客,大多數攤販都極盡熱情,不過大多數手工藝品卻算不上精美絕倫,價格也比水上集市貴了一些。有時候,問了一條掛毯或者漆器的價格卻不買那位婦人的東西,她眼裡那種執著真不忍心辜負。
緬甸自助遊攻略
↑水上浮島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汀村 行走在長廊不多時,便能看到一些佛塔廢墟,大多殘破不堪,但越往山上走,佛塔漸漸多了起來也簇新了起來。等走到佛寺門口,往下一望便是成片成片的佛塔成林,據說,這如星辰般散落在山坡上的 塔林 ,曾多達3500座,即使現存也多達1054個,最早的那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Siri Dhamma Sawka王時期。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汀村
緬甸自助遊攻略
↑瑞因登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瑞因登佛塔 佛塔的豎立通常是人們為了悼念親人或者為全家祈福,新時空與舊曆史堆疊在一起,彼此分不清楚,只知道是虔誠的人們豎立起一個又一個期盼。細細穿梭在 塔林 內,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佛塔如此沉寂,沉寂到聽到人們的殷殷期盼,伴隨著塔尖風鈴的聲響,飄散在時間的長河裡。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汀村
緬甸自助遊攻略
↑瑞因登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瑞因登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茵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