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我的人生伏筆,從東爪哇到巴釐島
↑默拉皮火山 夏天的晝夜特別分明,只是只有當太陽升起,你才能看到天邊那條分明的界限,猶如兩個時空。海市蜃樓一般,遠處的特帶雨林景觀帶著清晨濕潤的空氣映入眼帘。茫茫的綠植,在金色的光芒中浮浮沉沉,任何語言,似乎都顯得貧瘠不堪。我們簇擁著,想要看得更真切些,但越是想要靠近便越飄渺。 ↑默拉皮火山 遠方的山叫做默拉皮火山,是這次旅行看到的第一座火山。它隨日出升起,逐漸展現輪廓,就這樣靜靜地等待,直到所有鮮花和樹葉都與它形成襯托。而探出腦袋的太陽這時也開始和你打招呼,輕聲問候你一句:早上好。 ↑婆羅浮屠 ↑默拉皮火山 ↑婆羅浮屠 順著燭光,沿著來時的路下山。這時燭光的意義儼然發揮不了照明的作用,但是如果有它為你指引,竟然在這寒冷的山中有股暖意涌上心頭。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 婆羅浮屠 】
南半球最大的古老遺跡供奉著佛祖舍利,吟唱著亘古的經文。
它與 吳哥窟 的寺廟結構一樣,同是建在平臺之上,只不過 婆羅浮屠 自下而上,逐漸形成金字塔的建築。 ↑婆羅浮屠 在這裡,每一個神龕之內都有一尊佛像,加上圓形平臺上72個覆缽形的佛塔,每座佛塔之中有1座佛像,共計504尊,象徵著504道輪迴。
用火山熔岩冷卻後的巨石堆砌而成的佛塔,石與石之間沒有任何水泥連接,石頭的表層也因為歲月的侵蝕增添了許多氧化的氣孔。如果僅僅依靠石頭本身的重力來承擔日漸增多的游客和建築,那麼 婆羅浮屠 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便不止應對景區的承載率了,還有如何更好地保存古跡。
所以,當你不小心坐在佛塔身邊,會有當地人來提醒你,這裡是不能坐的。也許是出於保護,也許是出於信仰。 ↑婆羅浮屠 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的閉目冥想,有的俯首低眉,寰宇之間,看盡百年興衰。
看得見的佛,看不見的佛,築塔以置舍利,以保佛身、佛心。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在 日惹 ,如果能聽見有人接上一句中文是很暖心的。大人們不會像小孩子纏繞著你求拍照,但是他們特別願意同你多聊兩句。
“嗨,你從哪裡來?普羅巴南去過了麽?”頷首微笑卻又和你保持著微小的距離,那是一種生怕驚擾了你的友好。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一座古跡,當然有參天的古木,也有供人休憩的涼凳。 婆羅浮屠 的出口處比入口還像是一個景點,滿噹噹的商鋪,在一條小道兩旁,商鋪呢連接著停車場,是每一位游人都必然會經過的地方。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馬裡奧波羅大街 ↑日惹王宮 順著 馬裡 波羅大街一直走,就可以找到 日惹 皇宮(Kraton of Jogyakarta),筆直的一條路不費任何力氣就可以沿途走過來。門口的侍衛得知我們來自 中國 ,告訴我們,他們其中的一位 蘇丹 王娶了 中國 的女子為妻,那處在 馬裡 波羅大街上那處唯一的唐人街就是歷史最好的見證。或許這是他們對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國人都會說的相同一句話,盡可能地尋找著每一縷有可能和你扯上關聯的蛛絲馬跡。
皇宮裡舊時的僕人在 大樹 下好奇地凝視著你,偌大的皇宮冷冷清清,只有凝固在相框里的老照片告訴我們,這是古時 蘇丹 王居住的地方。 ↑日惹王宮 華人在 日惹 的數量不多,能找到的痕跡更是寥寥,反而是穆斯林和爪哇文化融合在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我們往往形容“爪哇”位置偏遠,會說“一錯錯到爪哇國”,用這樣本來以為遙之又遙的城市來說明不可抵達,也是有趣。
入口處,若攜帶相機他們會要求你買一個photo permit的票,2000印尼盾。但實際上,陳列室里的照片乏善可陳,沒有當地人的講解看得很吃力。我只是在一直尋找那位 中國 王妃的影像,未果。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我們在 蘇丹 皇宮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到了爪哇蠟染的一家手工作坊。不同的是,這裡卻是 日惹 王宮的下屬單位,和私人作坊還是有差異。所以這裡的手工藝人等都算是 日惹 的“公務員”吧。
蠟染師傅告訴我們他們本身的工資是不高的,而出售的蠟染收入全部捐贈給當地窮苦的孩子。接下來的事情你們就知道了,蠟染,磊總是必買的。 ↑日惹王宮 對於他們而言,蠟染離不開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現如今,他們希望能有多一些的人來瞭解這門傳統古老的手藝,將batik蠟染傳承下去。 ↑日惹王宮 我們觀看了爪哇傳統蠟染(又稱作batik蠟染)的製作過程。每一朵花、每一株植物都需要非凡的耐心勾勒、上蠟。技師的身邊放著一個小爐子,用來裝融化的蠟,這些線條就是用這些棕色的蠟液覆蓋,最後形成一件藝術品。 ↑日惹王宮 這幅畫,被磊總同志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帶回來了。畫中是 日惹 人的日常,歡快地騎著單車在鄉間的小路上,而畫的背景則是我們昨天去過的 婆羅浮屠 ,右下角有作者署名。
閑談中,我們知道這位畫藝師傅的父母在一次火山爆發中失去了生命,靠著自己的手藝一直扎根在這處。每年,他們都會開設蠟染課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學習和瞭解這門藝術,不收取任何費用。 ↑日惹王宮 就是這樣的小巷子里,扎染坊深藏其中。如果不是當地人帶領很難找到這裡來。孩子們在這裡玩耍,看到客從遠方來,瞪大眼睛望著兩個異鄉人。經過了昨天普羅巴南那一幕,我很自然地舉起相機給他們拍照,只消一秒,他們立馬就擠在我的鏡頭前,擺好了Pose,做出鬼臉。
以往,我總是不願意多拍當地人,是因為遇見過懼怕鏡頭的暴力和恐懼。而在 日惹 ,對每一個人,仿佛你都可以敞開胸懷,用相機記錄每一張笑臉。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坐著馬車一路緩慢地朝水宮前行。如果你在地圖上標記,那麼這裡叫做薩利水宮Taman Sari。
但其實也可以用很簡單的英文拼合——The water castle,當地人也能明白。水宮距離 日惹 皇宮不遠,過去這是一座華麗的宮殿,亦作為皇家園林使用,和 日惹 蘇丹 皇宮的清冷相比,水宮就顯得雅緻多了,也很休閑。它融合了伊斯蘭、爪哇甚至 中國 的建築風格,頗有一些人氣。當地的年輕人也喜歡來這裡拍拍照片。 ↑水城 打算先去覓食,再回頭來游覽。就順著水宮後面的一條小巷走了出去,卻發現這裡隱藏著可親可近的市井日常。我確信以往目睹的世界是如此匱乏和狹窄,以至於當我遇到一個普通的再普通不過的女人時,我以為這將是不久以後我會不經意間遺忘的人。甚至一開始都懶得搭理,自然而然地把她當做招攬客人的野生導游。
南半球最大的古老遺跡供奉著佛祖舍利,吟唱著亘古的經文。
它與 吳哥窟 的寺廟結構一樣,同是建在平臺之上,只不過 婆羅浮屠 自下而上,逐漸形成金字塔的建築。 ↑婆羅浮屠 在這裡,每一個神龕之內都有一尊佛像,加上圓形平臺上72個覆缽形的佛塔,每座佛塔之中有1座佛像,共計504尊,象徵著504道輪迴。
用火山熔岩冷卻後的巨石堆砌而成的佛塔,石與石之間沒有任何水泥連接,石頭的表層也因為歲月的侵蝕增添了許多氧化的氣孔。如果僅僅依靠石頭本身的重力來承擔日漸增多的游客和建築,那麼 婆羅浮屠 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便不止應對景區的承載率了,還有如何更好地保存古跡。
所以,當你不小心坐在佛塔身邊,會有當地人來提醒你,這裡是不能坐的。也許是出於保護,也許是出於信仰。 ↑婆羅浮屠 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的閉目冥想,有的俯首低眉,寰宇之間,看盡百年興衰。
看得見的佛,看不見的佛,築塔以置舍利,以保佛身、佛心。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在 日惹 ,如果能聽見有人接上一句中文是很暖心的。大人們不會像小孩子纏繞著你求拍照,但是他們特別願意同你多聊兩句。
“嗨,你從哪裡來?普羅巴南去過了麽?”頷首微笑卻又和你保持著微小的距離,那是一種生怕驚擾了你的友好。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一座古跡,當然有參天的古木,也有供人休憩的涼凳。 婆羅浮屠 的出口處比入口還像是一個景點,滿噹噹的商鋪,在一條小道兩旁,商鋪呢連接著停車場,是每一位游人都必然會經過的地方。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 ↑馬裡奧波羅大街 ↑日惹王宮 順著 馬裡 波羅大街一直走,就可以找到 日惹 皇宮(Kraton of Jogyakarta),筆直的一條路不費任何力氣就可以沿途走過來。門口的侍衛得知我們來自 中國 ,告訴我們,他們其中的一位 蘇丹 王娶了 中國 的女子為妻,那處在 馬裡 波羅大街上那處唯一的唐人街就是歷史最好的見證。或許這是他們對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國人都會說的相同一句話,盡可能地尋找著每一縷有可能和你扯上關聯的蛛絲馬跡。
皇宮裡舊時的僕人在 大樹 下好奇地凝視著你,偌大的皇宮冷冷清清,只有凝固在相框里的老照片告訴我們,這是古時 蘇丹 王居住的地方。 ↑日惹王宮 華人在 日惹 的數量不多,能找到的痕跡更是寥寥,反而是穆斯林和爪哇文化融合在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我們往往形容“爪哇”位置偏遠,會說“一錯錯到爪哇國”,用這樣本來以為遙之又遙的城市來說明不可抵達,也是有趣。
入口處,若攜帶相機他們會要求你買一個photo permit的票,2000印尼盾。但實際上,陳列室里的照片乏善可陳,沒有當地人的講解看得很吃力。我只是在一直尋找那位 中國 王妃的影像,未果。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我們在 蘇丹 皇宮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到了爪哇蠟染的一家手工作坊。不同的是,這裡卻是 日惹 王宮的下屬單位,和私人作坊還是有差異。所以這裡的手工藝人等都算是 日惹 的“公務員”吧。
蠟染師傅告訴我們他們本身的工資是不高的,而出售的蠟染收入全部捐贈給當地窮苦的孩子。接下來的事情你們就知道了,蠟染,磊總是必買的。 ↑日惹王宮 對於他們而言,蠟染離不開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現如今,他們希望能有多一些的人來瞭解這門傳統古老的手藝,將batik蠟染傳承下去。 ↑日惹王宮 我們觀看了爪哇傳統蠟染(又稱作batik蠟染)的製作過程。每一朵花、每一株植物都需要非凡的耐心勾勒、上蠟。技師的身邊放著一個小爐子,用來裝融化的蠟,這些線條就是用這些棕色的蠟液覆蓋,最後形成一件藝術品。 ↑日惹王宮 這幅畫,被磊總同志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帶回來了。畫中是 日惹 人的日常,歡快地騎著單車在鄉間的小路上,而畫的背景則是我們昨天去過的 婆羅浮屠 ,右下角有作者署名。
閑談中,我們知道這位畫藝師傅的父母在一次火山爆發中失去了生命,靠著自己的手藝一直扎根在這處。每年,他們都會開設蠟染課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學習和瞭解這門藝術,不收取任何費用。 ↑日惹王宮 就是這樣的小巷子里,扎染坊深藏其中。如果不是當地人帶領很難找到這裡來。孩子們在這裡玩耍,看到客從遠方來,瞪大眼睛望著兩個異鄉人。經過了昨天普羅巴南那一幕,我很自然地舉起相機給他們拍照,只消一秒,他們立馬就擠在我的鏡頭前,擺好了Pose,做出鬼臉。
以往,我總是不願意多拍當地人,是因為遇見過懼怕鏡頭的暴力和恐懼。而在 日惹 ,對每一個人,仿佛你都可以敞開胸懷,用相機記錄每一張笑臉。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 坐著馬車一路緩慢地朝水宮前行。如果你在地圖上標記,那麼這裡叫做薩利水宮Taman Sari。
但其實也可以用很簡單的英文拼合——The water castle,當地人也能明白。水宮距離 日惹 皇宮不遠,過去這是一座華麗的宮殿,亦作為皇家園林使用,和 日惹 蘇丹 皇宮的清冷相比,水宮就顯得雅緻多了,也很休閑。它融合了伊斯蘭、爪哇甚至 中國 的建築風格,頗有一些人氣。當地的年輕人也喜歡來這裡拍拍照片。 ↑水城 打算先去覓食,再回頭來游覽。就順著水宮後面的一條小巷走了出去,卻發現這裡隱藏著可親可近的市井日常。我確信以往目睹的世界是如此匱乏和狹窄,以至於當我遇到一個普通的再普通不過的女人時,我以為這將是不久以後我會不經意間遺忘的人。甚至一開始都懶得搭理,自然而然地把她當做招攬客人的野生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