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大巴尋覓秘魯西海岸的小美好
品完一排葡萄酒和 皮斯科 ,暈暈乎乎地上路了。 納斯卡納斯卡 線條(Nazca Lines),一直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窮盡其生想要破解的謎題。這些神秘巨畫到底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曆,還是祭祀符咒,又或是外星飛行器使用的跑道,至今無人知曉。
這一幅幅奇異的畫符在日出和日落之時才能欣賞。太陽升高之時,它們竟是會杳然消失的。是否是古代印加藝術家利用光學原理對巨畫的佈局作出了精確的計算,我們不得而知。但正是如此, 納斯卡 谷地的巨畫才有著如此神秘之魅力。 爬上13米高的瞭望台,可以俯瞰樹、手和蜥蜴三幅畫的輪廓。而要想欣賞到橫跨50公里的巨畫全貌,就必須乘坐當地提供的輕型飛機,25分鐘80美金。
有科學家試驗用標桿和繩索標出一條筆直的線,然後把地表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麵的閃光 白沙 ,反襯著周圍富含鐵礦的岩石,一條線就出現了。但 納斯卡 谷地上的神秘巨畫中有不少直線條爬坡穿谷,卻能保持筆直;還有許多弧線圖案,層次分明、間隔適度;更有對稱和相同的圖案,其精確度令人驚愕。實在不能理解2000年前的 納斯卡 人是如何完成這項龐大工程的。 納斯卡 人的後代間至今還流傳著飛行物體的傳說,而且,在大批古墓中挖掘出的彩陶和織物的殘片上都飾有飛行的圖案,包括氣球、風箏和鳥人。難道,這就是 納斯卡 人監督製作巨大線條的秘密?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神奇的線條後面,又或許已經流失在時光的長河中了。 納斯卡 小鎮上實在沒有什麼看點,好在Peru Hop的導游Carlos給了中肯的建議:看完 納斯卡 線條,直接上大巴去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小鎮 阿雷基帕 享受夜景。 阿雷基帕阿雷基帕 (Arequipa), 秘魯 第二 大城 市,周圍火山環繞。離安第斯山脈越來越近,也更接近真正的 秘魯 文化和印加文化,公元前7600年起源的文明,讓 阿雷基帕 成為又一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小鎮。 Arequipa 又名 白城 ,得名於白色火山石堆砌成的建築。城市徒步游的導游悄悄說其實是印加人不滿被 西班牙 侵略者趕到另一邊的山上生活,才把 西班牙 人住的這邊叫做“白人住的城”。 阿雷基帕 保留了 秘魯 殖民時期的建築瑰寶,歷史中心的混血裝飾建築是 歐洲 和本土創意融合的典範。 火山石經過一番雕琢和堆砌,演變成寺廟、修道院,殖民地房屋和宮殿。 阿雷基帕 每年有近300天的陽光,白石在 日光 下越發地白亮,“ 白城 ”一名果然名不虛傳。 天主教在 秘魯 也撒上了濃重的當地色彩。十字架要佩上耶穌受難記中的道具,印加人才看得懂;聖母 瑪利亞 要身披土著斗篷,手托豚鼠才有人拜;教堂要裝滿鏡子,印加人才願意走進來看看。 西班牙 人為了傳教也是豁出去了。 按當地規矩,單塔的教堂均以男人命名。命名雙塔就交給女人。 印加人的土語也相當有意思,Pichu是山,Pichupichu就是很多很多山。武器廣場的噴水池本有個體面的名字,就因為雕塑了一個吹喇叭的小人,噴泉就被改了名作“嘟嘟嚕嘟”。 無意中走進一家畫廊,一張張質朴的影像讓人看到了旅游區外的真實 秘魯 生活狀態。 Picantarias是 阿雷基帕 的傳統餐廳,每天只在中午到下午五點間營業。花個20-30 sol(40-60人名幣),就能吃上三四道當地菜餚。 炸天竺鼠(Cuy Chactao)是當地首屈一指的美食。 走了一上午,飢腸轆轆的我來到La Dorita,一口氣點了豬蹄/豬耳色拉、燉牛膝、辣椒塞肉和芝士(Rocoto)、當地香料做成的土豆餅(Occopa a la Arequipaeña)和一杯黑玉米籽釀成的酒(Chicha de Güinapo)。同桌的 秘魯 阿姨堅持要幫我和我的好胃口拍照留念。 在街上抓拍了兩對賣路邊攤的當地女人。年少的一對看到鏡頭就羞澀地躲了去。 年長的那一臉世俗是怎麼也藏不住。 逛到San Camilo市場,自然要進去看看貨色。早上來過的小伙伴說還能看到叫賣大牛頭。 在 利馬 的集市沒有解到的饞這次終於可以解了。 做果汁的阿姨耐心地回答我每個水果的名字,還讓我把Chirimoya、lucuma、Guanabana一個個嘗過來。Chirimoya(中間白色果肉的水果)做成的果汁味道竟和養樂多有幾分相像。 臨了還買走一些古古怪怪的水果,回家繼續嘗鮮解饞。 著名的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是從安第斯山上找到的被用作祭天的孩童木乃伊。因為海拔和無菌環境,遺體保存得非常完好,幾十載過去,皮膚的紋路還相當清晰。我在 阿根廷 薩爾塔 的考古博物館已經見識過一具,這裡的門票略貴(40sol),就給大家看看之前看過的那具吧。 武器廣場(Plaza del Armas)是城裡最熱鬧的地方。整齊排列的白色拱門和立柱架構起廣場的三邊,另一側由 秘魯 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 La Catedral de Arequipa)占據,兩座塔樓高聳於廣場之上,映襯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火山群。 阿雷基帕 遭受過許多次破壞性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大教堂也不幸遇難,還有一場大火對其內部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當看到堅實且新古典主義風格保存完好的外立面和內部的雄偉結構時,很難想象它經歷過這些自然災害。 在廣場二樓找一處,靜靜欣賞這座與城市同歲的教堂,遠觀武器廣場日落時分的熱鬧,既清靜又浪漫。 阿雷基帕 周圍環繞著數十座活火山。這座古老的城市能留存至今也算是奇跡了。 望著原始火山和火山石建築,不得不感嘆祖先們的智慧、集體協作和對美的感知。人類世界能發展至今,也不得不感謝前人授予我們的經驗和文明瑰寶。 科爾卡峽谷(Valle del Colca)是 阿雷基帕 周邊最受歡迎的游覽項目。 一至兩天的行程囊括了所有探險者和自然愛好者想要體驗的內容,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車游、溫泉等等。旅游公司的名字實在沒記住,Peru Hop合作的當地游覽 山谷間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和動物群,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禿鷹、紅隼、游隼和安第斯鷸鴕。仰望一下天空,總能看到禿鷹或停留在空中,或俯衝入峽谷的雄姿。 活火山Sabancaya正在噴發,硫磺味在空氣清新的科爾卡格外容易辨識。 3270米的深度,屬世界最深峽谷之一。 長長的步道可以領略到整個峽谷的空曠和瘠涼。若是再晚一個月來,卻能看到一個完全被綠色覆蓋的科爾卡。
這一幅幅奇異的畫符在日出和日落之時才能欣賞。太陽升高之時,它們竟是會杳然消失的。是否是古代印加藝術家利用光學原理對巨畫的佈局作出了精確的計算,我們不得而知。但正是如此, 納斯卡 谷地的巨畫才有著如此神秘之魅力。 爬上13米高的瞭望台,可以俯瞰樹、手和蜥蜴三幅畫的輪廓。而要想欣賞到橫跨50公里的巨畫全貌,就必須乘坐當地提供的輕型飛機,25分鐘80美金。
有科學家試驗用標桿和繩索標出一條筆直的線,然後把地表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麵的閃光 白沙 ,反襯著周圍富含鐵礦的岩石,一條線就出現了。但 納斯卡 谷地上的神秘巨畫中有不少直線條爬坡穿谷,卻能保持筆直;還有許多弧線圖案,層次分明、間隔適度;更有對稱和相同的圖案,其精確度令人驚愕。實在不能理解2000年前的 納斯卡 人是如何完成這項龐大工程的。 納斯卡 人的後代間至今還流傳著飛行物體的傳說,而且,在大批古墓中挖掘出的彩陶和織物的殘片上都飾有飛行的圖案,包括氣球、風箏和鳥人。難道,這就是 納斯卡 人監督製作巨大線條的秘密?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神奇的線條後面,又或許已經流失在時光的長河中了。 納斯卡 小鎮上實在沒有什麼看點,好在Peru Hop的導游Carlos給了中肯的建議:看完 納斯卡 線條,直接上大巴去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小鎮 阿雷基帕 享受夜景。 阿雷基帕阿雷基帕 (Arequipa), 秘魯 第二 大城 市,周圍火山環繞。離安第斯山脈越來越近,也更接近真正的 秘魯 文化和印加文化,公元前7600年起源的文明,讓 阿雷基帕 成為又一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小鎮。 Arequipa 又名 白城 ,得名於白色火山石堆砌成的建築。城市徒步游的導游悄悄說其實是印加人不滿被 西班牙 侵略者趕到另一邊的山上生活,才把 西班牙 人住的這邊叫做“白人住的城”。 阿雷基帕 保留了 秘魯 殖民時期的建築瑰寶,歷史中心的混血裝飾建築是 歐洲 和本土創意融合的典範。 火山石經過一番雕琢和堆砌,演變成寺廟、修道院,殖民地房屋和宮殿。 阿雷基帕 每年有近300天的陽光,白石在 日光 下越發地白亮,“ 白城 ”一名果然名不虛傳。 天主教在 秘魯 也撒上了濃重的當地色彩。十字架要佩上耶穌受難記中的道具,印加人才看得懂;聖母 瑪利亞 要身披土著斗篷,手托豚鼠才有人拜;教堂要裝滿鏡子,印加人才願意走進來看看。 西班牙 人為了傳教也是豁出去了。 按當地規矩,單塔的教堂均以男人命名。命名雙塔就交給女人。 印加人的土語也相當有意思,Pichu是山,Pichupichu就是很多很多山。武器廣場的噴水池本有個體面的名字,就因為雕塑了一個吹喇叭的小人,噴泉就被改了名作“嘟嘟嚕嘟”。 無意中走進一家畫廊,一張張質朴的影像讓人看到了旅游區外的真實 秘魯 生活狀態。 Picantarias是 阿雷基帕 的傳統餐廳,每天只在中午到下午五點間營業。花個20-30 sol(40-60人名幣),就能吃上三四道當地菜餚。 炸天竺鼠(Cuy Chactao)是當地首屈一指的美食。 走了一上午,飢腸轆轆的我來到La Dorita,一口氣點了豬蹄/豬耳色拉、燉牛膝、辣椒塞肉和芝士(Rocoto)、當地香料做成的土豆餅(Occopa a la Arequipaeña)和一杯黑玉米籽釀成的酒(Chicha de Güinapo)。同桌的 秘魯 阿姨堅持要幫我和我的好胃口拍照留念。 在街上抓拍了兩對賣路邊攤的當地女人。年少的一對看到鏡頭就羞澀地躲了去。 年長的那一臉世俗是怎麼也藏不住。 逛到San Camilo市場,自然要進去看看貨色。早上來過的小伙伴說還能看到叫賣大牛頭。 在 利馬 的集市沒有解到的饞這次終於可以解了。 做果汁的阿姨耐心地回答我每個水果的名字,還讓我把Chirimoya、lucuma、Guanabana一個個嘗過來。Chirimoya(中間白色果肉的水果)做成的果汁味道竟和養樂多有幾分相像。 臨了還買走一些古古怪怪的水果,回家繼續嘗鮮解饞。 著名的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是從安第斯山上找到的被用作祭天的孩童木乃伊。因為海拔和無菌環境,遺體保存得非常完好,幾十載過去,皮膚的紋路還相當清晰。我在 阿根廷 薩爾塔 的考古博物館已經見識過一具,這裡的門票略貴(40sol),就給大家看看之前看過的那具吧。 武器廣場(Plaza del Armas)是城裡最熱鬧的地方。整齊排列的白色拱門和立柱架構起廣場的三邊,另一側由 秘魯 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 La Catedral de Arequipa)占據,兩座塔樓高聳於廣場之上,映襯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火山群。 阿雷基帕 遭受過許多次破壞性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大教堂也不幸遇難,還有一場大火對其內部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當看到堅實且新古典主義風格保存完好的外立面和內部的雄偉結構時,很難想象它經歷過這些自然災害。 在廣場二樓找一處,靜靜欣賞這座與城市同歲的教堂,遠觀武器廣場日落時分的熱鬧,既清靜又浪漫。 阿雷基帕 周圍環繞著數十座活火山。這座古老的城市能留存至今也算是奇跡了。 望著原始火山和火山石建築,不得不感嘆祖先們的智慧、集體協作和對美的感知。人類世界能發展至今,也不得不感謝前人授予我們的經驗和文明瑰寶。 科爾卡峽谷(Valle del Colca)是 阿雷基帕 周邊最受歡迎的游覽項目。 一至兩天的行程囊括了所有探險者和自然愛好者想要體驗的內容,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車游、溫泉等等。旅游公司的名字實在沒記住,Peru Hop合作的當地游覽 山谷間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和動物群,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禿鷹、紅隼、游隼和安第斯鷸鴕。仰望一下天空,總能看到禿鷹或停留在空中,或俯衝入峽谷的雄姿。 活火山Sabancaya正在噴發,硫磺味在空氣清新的科爾卡格外容易辨識。 3270米的深度,屬世界最深峽谷之一。 長長的步道可以領略到整個峽谷的空曠和瘠涼。若是再晚一個月來,卻能看到一個完全被綠色覆蓋的科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