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狗自駕】冬游楚地秘境,夢入俠客桃源---水瓶座的湖南湖北重慶廣西生日游







我們本想住在古鎮上,後來轉了一圈,發現這裡更適合夏天居住,而且木質房子的隔音也不好,帶著狗住不那麼方便,於是便放棄了。



在路邊隨意吃了個牛雜鍋,然後在 酉陽 桃花源景區附近找了家酒店入住。



一是因為看看景區的介紹,似乎比較商業化,自然景緻一般。
二是因為這就不是桃花開放的季節。
所以我們上了國道319,去了洪安古鎮。
收費站的名字就叫桃花源。看起來這是當地的主要宣傳點。

看到路邊有人在殺雞,就停車過去問有沒有飯吃。
結果最後進廚房看了看,吃了他們當地特色的腌菜豆腐角角魚(我覺得應該就是黃辣丁或者昂刺魚,但是老闆說不是的,他從旁邊的水池裡抓了條黃辣丁給我看,說跟黃辣丁略微不一樣,但我看著也沒看出有啥區別)
老闆說,這是"一鍋煮三省",即 湖南 的魚、 貴州 的豆腐和 重慶 的腌菜,做成一鍋美味的菜。
魚很好吃,因為沒什麼細小的骨頭。
雖然做了辣的口味,不過茶爸今天沒有敗給麻辣,但是敗給了熱豆腐。

洪安古鎮,位於 重慶 、 湖南 和 貴州 的交界處,東與 湖南 省 花垣 縣的邊城鎮隔河相望,南與 貴州 省 松桃 縣的迓駕鎮山水相連,為渝東南門戶,有"一腳踏三省"之稱。
我們想到來這裡看看,是因為這裡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的故事發生地原型。
進古鎮的路並沒有什麼特別商業的痕跡,就是人們自己居住的地方。離過年越來越近啦,到處都是賣年貨的攤位,讓本就不寬的路更加的擁擠。
倒是停了車以後,去古鎮景區範圍的路上,空蕩盪的。好像外面路上的喧鬧都被無形的結界隔離了一般。
古鎮不需要門票,剛入口的地方也建了一條短短的商業街,買些旅行用品。一旁也開著客棧,看門口的招牌廣告,主打"翠翠與邊城”情懷。
走過商業街,往渡口方向過去,首先看到的是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洪安不僅是三省市交匯的邊城,也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揮師挺進大西南時,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
進去要另外收費,我們來只是想看看沈先生筆下的邊城,便沒有進去。


但其實,真正的邊城,是洪安+ 茶峒 ,缺少了任何一個,《邊城》的故事就沒有了。


“渡船頭豎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掛著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溪岸兩端水面橫牽了一段鋼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掛在廢纜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緣那條繩索,慢慢的牽船過對岸去。”
《邊城》里描寫的拉拉渡,在這個古老的碼頭邊,還是老樣子,只不過把廢纜換成了鋼索。有一個老人還在堅持拉著古老的拉拉渡。
對於兩岸的居民,拉拉渡是一種便利的交通工具;對於慕名而來的游客,拉拉渡是沈從文筆下那獨特的風情;而對於拉拉渡的船工老伯來說,拉拉渡是自己賴以為生的飯碗。
乘坐拉拉渡到對面 茶峒 ,1元一次,來回就是2元。
我們站在碼頭上,看著老人費勁的拉著船過去,又費勁的拉著船回來,仿佛看到了翠翠的爺爺。
拉船的老伯問我們,要不要帶狗一起坐一次拉拉渡?
我們看了看周圍並沒有其他的游客需要過江,不好意思叫老人特地為我們拉一次,就婉拒了。

解放前,這座島嶼既不屬於 湖南 ,也不屬於 貴州 和當時的 四川 (今屬 重慶 ),每當群眾矛盾衝突激烈時,他們便相約到島上械鬥或決鬥,三方官府則概不過問。久而久之,該島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島。被當地民眾和客商稱之為"景陽崗"。
如今上面建造了一個度假酒店,可以進去參觀,貌似生意還挺好的樣子。


附近還有一個"雞鳴三省亭"。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點。
站在亭子里,不僅可以一腳踏及三個不同省份的土地,就連從三個不同省份里傳來的雞叫聲都能聽到,這就是"雞鳴三省亭"的由來。
有點哭笑不得的是,就連手機在這裡都能收到來自三個不同省份里的信號,所以可以看到手機一直在跳轉信號。

就在拉拉渡上游200米的地方,渝湘大橋橫跨其間。橋的中央便是 重慶 和 湖南 的分界線。



已經在洪安看過,要抒發的情懷已經滿足,我們便沒有停車,繼續往前。

因為想去矮寨大橋看看,所以我們又拐上了高速。在矮寨收費站下了高速。
矮寨大橋是一座特大懸索橋,位於 湖南 省 湘西 州 吉首 市矮寨鎮境內,距 吉首 市區約20公里
大橋為雙層,上層是四車道高速公路、下層是觀光 通道 。橋型方案為鋼桁加勁梁單跨懸索橋,全長1073.65m,懸索橋的主跨為1176m,創造了四項世界第一,極大地改善湘渝兩省市的交通現狀,對兩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對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