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IV——重返安納布爾納(冬季ACT via Thorung La & Poon Hil)
(道拉吉里,2017年1月30日,穆克提那) (馬納斯魯,2017年1月23日,提芒) (安納布爾納,2017年2月4日, 布恩 山) (希夏邦馬,2015年10月5日,通拉山口) 安納布爾納山脈各山峰全景安納布爾納山脈是完全坐落在 尼泊爾 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Level 3分段(根據自然地理分界線來劃分的區域),並不坐落在喜馬拉雅主脊線上,而是由馬斯揚迪河(Marsyangdi River)與 卡利 甘達基河(Kali Gandaki)包圍起來的區域,南側幾十公裡外則是海拔僅有800米的 博卡拉 谷地,因此這裡便成為了世界 上海 拔落差最大的區域之一
安納布爾納山脈擁有世所罕見的、長達50公里、平均海拔在7000米左右的巨大主山脊,地理上稱為安納布爾納主山脊(Annapurna Massif),如一堵高牆擋住了南來的季風,這也是北側的馬斯揚迪河谷(Marsyangdi Khola Valley)成為 尼泊爾 降水量最小區域的成因。整條山脊極高的平均海拔,也使得位於核心位置的安納布爾納一號峰,成為14座獨立8000級里最難辨認的山峰
全山脈共有30座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含獨立與非獨立),含8000米級1座、7000米級13座、6000米級16座。其中具有名稱的19座,這19座中有4座排名進入世界前60位,另有1座排名世界101位(安納布爾納南峰)
以下照片會呈現14座本山脈中具有名稱的6500米以上山峰 (安納布爾納一號峰/Annapurna I,8091,10th,左)
(巴哈楚里/犬牙/Bharha Chuli/Fang,7647,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二峰/Annapurna II,7937,16th,中)
(安納布爾納四峰/Annapurna IV,7525,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三峰/Annapurna III,7555,42th,左)
(崗嘎布爾納/Gangapurna,7455,59th,右) (康薩康/黑岩峰/Khangsar Kang/Roc Noir,7485,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南/Annapurna South,7219,101th) (塔雷康/冰川穹頂/Tare Kang/Glacier Dome,7069,左) (提里措峰/Tilitso Peak,7134)
(大柵欄/Grande Barriere) (尼日吉里北/Nilgiri North,7061,左)
(尼日吉里中央/Nilgiri Central,6940,中)
(尼日吉里南/Nilgiri South,6839,右) (蘭瓊雪山/Lamjung Himal,6983) (魚尾峰/Machhapuchhre,6997+6993) ACT徒步難點作為一條非常成熟的線路,ACT在生活設施、後勤保障等方面並不存在太多問題,總體條件要好於昆布珠峰地區,尤其是翻過托隆拉埡口、進入 卡利 甘達基河谷(Kali Gandaki Gorge)後的後半程,許多客棧的住宿條件、伙食標準已經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前半段的馬斯揚迪河谷(Marsyangdi River Valley)段則相對差一些,可也完全能夠接受。這要歸功於公路的通車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成本
所以,ACT的難度並不在於客觀物質條件上,而只存在於兩個主觀因素。其一,與EBC的平均海拔極高、但平均到每天的爬升和下降卻並不太多不同,ACT的整體地形突出值(P值)很高、強度會非常集中地體現在行程的某幾天內,若要走完整的托隆拉+ 布恩 山,則將面對短時間內連續2次海拔接近2000米的直線爬升和下降,各位可以從下列的高度變化表中很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其二,就是在漫長的2周左右、每天的粗茶淡飯、跋山涉水之間,能否將身體狀態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水準,這是能否順利走完行程的決定性因素。當然,基於目前便利的交通條件,若是感覺體力不支,可以從兩個高點之外的大多數地方迅速坐車撤離,並不會對人的健康或安全造成實質性威脅 ABC/EBC/ACT 三線難度對照以上圖標顯示的是筆者三次 尼泊爾 中長線徒步的實際完成數據,不過這三條線的特點和難度側重點有很大區別,冷冰冰的數據並不能完全體現出來,也難以做簡單的橫向對比,以下會對各條線路的特點的難點做簡單介紹
ABC的特點在於不需要考慮高海拔適應性,持續時間不長,並不會觸及大多數人的極限。目前公路已經修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村落,可以減少20km左右的路程。行程難度僅僅集中在前往大本營、以及從大本營下撤的兩天之內,以及跨越喬姆隆河谷(Chhomrong Khola Valley)時的大段臺階路。若遇到降雪周期,則將會面 臨海 拔3000米以上區域的雪地跋涉,難度較之正常情況會有大幅度的上升
EBC則是三條線里持續時間最長、平均海拔最高的,對參與者的海拔適應性、體力耐力有基本的下限要求。不過除此之外,除非是充軍式趕路走法,或是選擇埡口連穿,若是正常安排行程,那麼並沒有哪一天或哪一段的強度會特別高,三大觀景點的絕對海拔驚人,但地形突出並不明顯,全程中沒有一天之內超過1000米的上升。整個徒步區域均不通車,以軟硬度適中的土路、草甸為主,路麵條件是三條線中最好的,降雪周期對難度的提升也沒有其他兩條線那麼明顯
ACT的難度則比較隱蔽,它的路麵條件是三條線中最差的,無論是大段堅硬的吉普車道、托隆拉至穆克提那漫長的下坡、還是 布恩 山的臺階路,都會對膝蓋產生巨大損耗,由於整體線路海拔落差大,參與者會面臨強度非常集中的爬升和下降,如果遭遇降雪周期後的托隆拉,那麼翻越埡口的過程會非常艱苦。若是希望完全靠徒步走完完整的托隆拉+ 布恩 山,官方給出的數據是220公里/90小時合18天,不過目前已經很少有人會那麼做了 冬季ACT天氣狀況另一個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天氣,儘管冬季的氣候相對比較穩定,而且ACT的主要路徑馬斯揚迪河谷和 卡利 甘達基河谷,是 尼泊爾 降水量最小的區域,但仍要註意冬季突如其來的天氣突變,切忌抱有僥幸心理。筆者連續4年在冬季前往喜馬拉雅南坡徒步,每一次都遇到了天氣突變帶來的大風和降雪
雖然冬季的惡劣天氣會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水分、帶來極佳的通透度和觀景效果,而且並不會持續太久(通常是一晝夜),但是在持續過程中,自然環境會急劇變得非常不友好,低溫下的體溫流逝、大雪帶來的能見度不足、冰雪掩蓋了路徑,都會在短時間內取代或許僅僅是數分鐘前的風和日麗。若此時旅行者出現在不合適的地點(例如高海拔的野外),那麼很有可能將會陷入困境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萬物皆如草芥,它要你的命比捏死一隻螞蟻還簡單。在喜馬拉雅地區徒步的經驗越多,就會越認同這一點。對於旅行者來說,能做的準備工作有兩項,第一是根據天氣預報安排行程,並留出機動時間的餘地,第二是盡可能準備自己負擔得起的最好的裝備,以降低自身不必要的消耗
天氣預報:darksky.net Thorung La 冬季托隆拉大名 鼎鼎的托隆拉埡口(Thorung La,5416)是ACT的最高點、也是唯一一個超過5000米的點,它位於雅卡瓦康(Yakawa Kang,6482)與托隆日(Thorung Ri,6201)之間的巨大鞍部,是世界上最為寬敞的埡口之一,在一般的概念中只有翻過了托隆拉,才能算是走過了ACT
有不少攻略說托隆拉在冬季無法翻越,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筆者此行在天氣突變後50cm以上的積雪、以及埡口附近8級以上的大風下,依然順利走了過去,前後幾天內 成功 翻越埡口的少說也有50人以上,這可以算是常規狀態下難度頗高的托隆拉形態了,但也並不能構成太多阻礙
由此可以下結論說,只要不是2014年10月那種10年不遇的強暴風雪,在旱季(10月至次年5月)的任何時間點翻越托隆拉,除了旅行者自身的能力之外,並沒有顯見的困難。比較合理的做法,除了按照天氣預報規划行程外,是預留1-2天的機動時間,以便在遇到降雪周期時原地休息,等待天氣轉好後再行攀登
有些旅行者會在半夜2-3點鐘起床,從衝鋒營地(High Camp,4833)出發翻越埡口,這其實並不明智,因為冬季夜晚的嚴寒很可能使裝備不那麼完備的你面臨凍傷的可能。從衝鋒營地到埡口,無積雪期大約2-2.5小時,可在5點出發;積雪期耗時幾乎翻倍,可於4點出發
需要這麼早出發的理由在於,據說日出後埡口附近(大約海拔5000米以上)會颳起強風,親身體驗之下所言非虛,筆者從未見過如此剛猛至極的勁風,以至於摘下手套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手指就幾乎感覺失去知覺。因此無論在哪個季節挑戰埡口,防寒防風的裝備都是不可或缺
如果不考慮埡口本身的技術難度,對於普通旅行者而言,翻越5000米級埡口,並不是看埡口的海拔有多高,而是看後勤保障,也就是看埡口兩側是否有供你步步為營的根據地,這其實就是喜馬拉雅登山法在普通人中的應用。兩側村落、營地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路線和耗時的長短,就是這個埡口的難度
托隆拉雖然在絕對海拔上超過了喜馬拉雅地區的很多同類埡口,但是它兩側能提供完善後勤保障的營地——衝鋒營地(High Camp,4833)與查拉布(Charabu,4230)之間的行走距離只有5-6小時,哪怕在冬季查拉布關閉、繼續走到穆克提那(Muktinath,3760)也只是7-8小時,如果沒有積雪,這個時間還能縮短,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托隆拉可列為大喜馬拉雅徒步小徑(Great Himalaya Trail,GHT)上難度最低的埡口,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翻不過去是沒有道理的 (當看到海拔6201米的托隆日時,離埡口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
*大喜馬拉雅小徑(GHT)10大5000級埡口(由東向西)
蘭巴森巴埡口(Lumbasumba Pass,5177),連接乾城章嘉保護區與馬卡魯-巴潤國家公園
阿 普拉 普查拉(Amphulaptsa La,5845),連接馬卡魯-巴潤國家公園與昆布珠峰地區
空瑪拉埡口(Kongma La Pass,5535),連接因賈河谷與羅布切河谷
措拉埡口(Chola Pass,5420),連接羅布切河谷與格重巴冰川谷
仁左拉埡口(Renjo La,5418),連接格重巴冰川谷與波特科西河谷
特西.拉普切(Trasi Laptsa,5755),連接昆布珠峰地區與洛爾沃林地區
麥拉察欽埡口(Mailachachin Pass,5353)連接 吉隆 溝與霞爾河谷
拉克亞埡口(Larkya La,5106),連接布里甘達基河谷與杜德河谷
托隆拉埡口(Thorung La Pass,5416),連接馬斯揚迪河谷與 卡利 甘達基河谷
瓊本拉埡口(Jungben La,5550),連接安納布爾納保護區與上多爾波地區 高反的應對儘管托隆拉本身難度不高,但畢竟絕對值擺在那裡,對於旅行者、尤其是首次 上海 拔5000米的旅行者而言,仍需要關註海拔高度劇烈上升後,身體對低壓缺氧環境的適應性。以筆者的經驗來看,高山反應(AMS)是一種純生理反應,並不是因為缺乏鍛煉、或者體質羸弱帶來的,大多數人只要給予自己充分的適應時間、並採取簡單的措施,至少在海拔5500米以下的環境都可以適應,只有極少部分人的體質天生不能 上高 海拔
如今公路通車,有些游客會選擇從起點處低窪的貝西薩哈(Besi Sahar,790)直接坐車上到3500米以上的 馬南 ,然後直接翻越托隆拉或者前往高處的提里措湖(Tilitso Lake,4920),海拔上升速度過快,並沒有留給自己很多適應時間,這就比較容易誘發急性高反
普通高反(AMS)最典型的的癥狀就是頭疼、無食欲、失眠等等,略嚴重的一些會有嘔吐現象,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原地休息,不要再往更高的地方走,通常這些癥狀會在3500米以上出現,24-48小時內最為強烈,48小時後會逐漸減退。可以多喝重糖紅茶、瑪 薩拉 等幫助加快新陳代謝,註意少食多餐,切忌吃得過飽或完全不吃
重症高反有兩種,一種是高山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這是旅行者最常見的在高海拔地區的致命元凶。通俗的說就是壓力變化導致腦子進水。它的癥狀是劇烈頭痛、五感潰退,甚至失去平衡無法自主行走,就像喝醉了酒一樣,這是因為水把腦子堵住了導致腦缺氧造成的。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下撤,無論是叫人抬下去還是召喚直升機,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因為患者有可能在30分鐘到1個小時內就醫治無效,使用地塞米松應急,或許可以稍稍延長這個時間
另一種是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通俗的說就是壓力變化導致肺部進水了,由此產生呼吸不暢、咳嗽等類似感冒的表現。儘管HAPE的致命時間比HACE要長一些,但是相比之下癥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誤判,等到發病末期往往已經無力回天。因此,當發現患者有過激的呼吸困難、嗜睡或劇烈咳嗽的癥狀時,一定要與HACE一樣立即下撤
對於大多數游客來說,主要的應對措施就是循序漸進,若非高原經驗豐富到可以無縫銜接,每天的高度上升最好不要超過600米。筆者強烈建議在行程安排上,儘量去走上皮桑(Upper Pisang,3300)、加魯(Ghyaru,3730)、 納瓦爾 (Ngawal,3680)的高路(High Trail),不僅能獲得較好的觀景條件,也能提前適應海拔高度,如此一來,當走到 馬南 (Manang,3540)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已經完全適應了
由於農曆除夕夜的天氣突變,本次冬季喜馬拉雅南坡至少已有兩人遇難,其中有一名 中國 游客在EBC區域由於急性高山病發、當直升機搶運下山時已無法輓回。希望各位旅行者都能事先做好應對,盡可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走高路不僅可以觀看安納布爾納二號峰,也有助於適應3500米以上的高度) Side Trip 支線探索ACT沿途會經過非常廣大的區域,由此可衍生出大量的支線副本(Side Trip),有些支線是由主線(Main Trail)演變而來,距離並不遙遠,相當於選擇不同路徑。有些則完全獨立於主線,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探索
在此筆者會簡單介紹一下主要支線的情況,這些支線可以在當地購買的任何一種版本的地圖上找到具體的軌跡。實際走支線最突出的問題並非是尋找路線,而是真的到了那時,你是否還有體力去走
1、納爾-普崗支線(Naar Phugoan Side Trip)
在察梅(Chame,2670)之前的檢查站(Check Point)科托(Koto,2600),會遇到一條向北的支線,沿著納爾河(Naar Khola)深入達莫達山脈的深處,探索納爾(Naar,4110)普崗(Phugoan,4080)兩個村落,再通過康拉埡口(Kang La,5306)回到主線處的 納瓦爾 (Ngawal,3657)。該支線靠近 西藏 邊境,屬於限制區域,需要在指定機構獲得特別通行證才能前往
2、皮桑高路(Upper Pisang High Route)
從皮桑(Pisang)開始,主線分為高路和低路(Lower Route)兩種選擇,前者在馬斯揚迪河谷北岸,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途中會經過加魯(Ghyaru,3670)和 納瓦爾 兩個古老的藏式村落;後者在南岸的河谷底部位置,海拔在3300米以下,沿途均為吉普車道,會經過洪迪機場(Humde Airport,3280)。兩條路會在蒙吉(Munji,3240)重新合流
3、布拉喀冰湖(Braka Ice Lake,4600)
從布拉喀(Braka,3439)村北側的懸空寺附近可以找到前往海拔4600米的冰湖所在地,這條支線海拔非常高,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往返,冰湖的觀景效果與康拉埡口(Kang La,5306)類似,均可以展望安納布爾納主山脊的景象。布拉喀距離 馬南 (Manang,3540)有30分鐘的平路,在 馬南 也有去冰湖的路但是非常難走
4、提里措湖(Tilitso Lake,4920)
ACT中最著名的支線,若是準備去完提里措湖再繼續翻越托隆拉,就要額外準備3天時間,沿途會有康薩(Khangsar,3900)、聖地(Shree Kharka)、提里措大本營(Tilitso Base Camp,4150)幾個住宿點
當走完提里措湖後,可以從康薩直接走岔路前往氂牛場(Yak Kharka,4000)而不必再回到 馬南 ,也可以繼續前進,通過美索坎 托拉 埡口(Mesokanto La,5121)直接前往佐姆 索姆 。美索坎 托拉 並非一個埡口,而是一個埡口群,西坡極為陡峭、穿越難度非常大,需要攜帶一個晚上的露營裝備,而冬季幾乎無法穿越
這條支線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在一個降雪周期之後幾乎就會變得無法行走,而當提里措大本營的客棧關閉的情況下,也無法前往。若準備在冬季前往,務必在 馬南 的客棧確認提里措大本營的客棧是否有人正常經營,當惡劣天氣來臨時,大本營客棧的老闆很大概率也會撤回 馬南
5、 木斯塘 和上 木斯塘
廣義的 木斯塘 (Mustang)指代的是 尼泊爾 75個縣中的一個,首府位於佐姆 索姆 (Jomsom,2720),南至 卡洛 帕尼(Kalopani),北至 西藏 仲巴 邊境的克拉拉山口(Kora La,4660),而上 木斯塘 (Upper Mustang)指的是卡格貝尼(Kagbeni,2800)以北、以珞.曼塘(Lo Manthang,3810)為中心的藏族聚居區
由於大多數西方人無法簡單獲得去 西藏 的機會,那麼上 木斯塘 (Upper Mustang)這個藏族文化保留得相對比較純粹的區域,就變成了他們的備選方案,而尼方也坐地起價,開出了500美元門票的天價。其實對於去 西藏 沒有什麼限制的 中國 旅行者而言,上 木斯塘 的神秘性很大程度是被誇大的
其實在穆克提那周邊,藏區的味道已經相當濃烈,扎西德勒已經和Namaste一樣通用無阻。如果時間允許,強烈推薦從穆克提那徒步前往佐姆 索姆 ,這是ACT中幾乎是唯一一段兼具藏區人文和地理特點的路段 (僅有一萬多人口的 木斯塘 是 尼泊爾 人口第二少的縣) 6、道拉吉里東冰川(Dhaulagiri East Glacier)
在拉瓊(Larjung,2550)南側,會遭遇一個極其寬闊的冰川沖積河灘,道路不得不由此繞一到比較遠的、河道較窄的地方纔能架設橋梁,繼續往南到南岸,會看到一條狹窄且鋪滿碎石的山谷,正對著道拉吉里東冰川的冰舌,由此而上,可以走到大約海拔4000米左右的冰川末梢
這條支線的難題在於,需要額外花費1天的時間前往,道路也基本不是很清晰,若要前往,建議住在距離山谷20分鐘左右的鐵橋附近,那裡至少有2家條件比較簡單的客棧,再設法雇佣一個熟悉道路的嚮導。從佐姆 索姆 到拉瓊,可以選擇公交車,徒步的話則需要5個小時左右,從拉瓊走到鐵橋則還需要45分鐘左右
(張牙舞爪的道拉吉里東冰川) 7、提提湖(Titi Tal)
這是一個類似小環線的支線,在前述拉瓊南側的河灘往南,可以遇到不少橋梁通往 卡利 甘達基河東岸,從科凱贊提(Kokhethanti,2545)過河往高處走,即可走到尼日吉里南峰下的小型冰川湖提提湖(Titi Tal,2900),然後再經昆左(Kunjo)、喬雅(Chhoya)兩個村落,回到西岸的 卡洛 帕尼(Kalopani,2530)。這條支線的好處在於可以避開車水馬龍的吉普車道
8、安納布爾納北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 North,4190)
我們通常所說的ABC,指的是安納布爾納南大本營,由於安納布爾納南壁攀登難度極高,所以這個北大本營或許利用率更高,前往北大本營的線路在前述的提提湖環線的喬雅(Chhoya)附近,一路沿山脊登高至 北安 納布爾納冰川(North Annapurna Glacier)末梢的大本營
沿途需要翻越海拔4310米的托洛布津埡口(Tholobugin Pass,4310),沒有住宿點只能露營或者尋找牧場的牛棚。托洛布津埡口本身則是一個能觀看安納布爾納一號峰西壁的極佳位置,它還有另一個特殊的名字叫4月27日埡口(Pass April 27),這個日子是首登安納布爾納一號峰的 法國 登山隊在1950年探索登山路線時,首次經過這個埡口的紀念日 Others 其他要點1、門票和許可證
可以在加都或 博卡拉 的ACAP辦公室購買門票和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共需要準備4000尼幣以及4張照片,當場填表立等可取,辦公室周六休息、周日正常上班
2、嚮導和背夫
博卡拉 的每家客棧或旅行社都可以介紹嚮導背夫,建議如果要請,最晚在貝西薩哈(Besi Sahar)一定要搞定,隨著海拔的上升,臨時找的價格會越來越離譜,至於嚮導、背夫的業務水 平和 為人那基本看運氣了
如果是那種私人介紹的嚮導背夫,那麼價格可談,市場價這幾年一直沒太大變化,按天計算嚮導20美元(2000尼幣)、背夫15美元(1500尼幣),結束後酌情給一個10%-15%的小費,付費方式自行商定
除了支付工資之外,如果旅行者有額外的坐車需求,那麼需要負擔嚮導或背夫的車費,註意本地人的票價會比外國人的低一點
3、山間小屋和客棧
如果雇佣了比較有經驗的嚮導或背夫,他們通常會在沿途村落都有戰略合作伙伴,會直接把你帶到合作方的旅館,若沒有的話則會讓你自己選擇,不過冬天屬於ACT旅行的淡季,許多客棧都會關門,選擇也不是很多
無論是嚮導或背夫帶去的、還是自行尋找的客棧,店家都會提供嚮導或背夫免費的住宿和套餐(通常是Dhal Bat),有的客棧會有正餐全都在那裡吃就免房費的優惠,有些則沒有,不過無論房間條件優劣,房費通常總是很低廉的 (沿途每隔1小時就會有村落休息點,上圖是Thanchowk村,背景是碩大的Ngadi Chuli) 4、費用和換匯
整個ACT內的旅館客棧,物價和菜單都是由ACAP統一規定和提供,總體而言海拔越高物價越高,但即便在最高的衝鋒營地,物價也並不是很離譜,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宰客的問題。以筆者不腐敗、不自虐的經驗來看,每天的開銷大致在2000-2500尼幣左右,這是不含嚮導背夫費用的場合
換匯方面在加都的 中國 人客棧用支付寶換匯的匯率最划算, 博卡拉 則要低不少。如果不計劃在加都停留,可以在 博卡拉 湖區的 中國 人餐館換,匯率可談,換得越多匯率越高
5、裝備和攝影 別看都是高檔品牌,其實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原單,不過原單也是蠻好用的,畢竟衣服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只是錦上添花,而沒法做到雪中送炭
此次在裝備上唯一要給差評的就是雪套,走了沒幾步就扯壞了,反正三十幾塊的東西也沒法要求太高,冰爪用了14齒的國產攀冰冰爪,除了帶子很容易松之外沒毛病,輕鬆應對50cm以上的積雪,看得旁人也是很羡慕
冬季ACT比較最重要的裝備,首先就是鞋子,一旦踩過雪地進了水那滋味可不好受,我繼續沿用EBC使用的LOWA RONAN GTX,發揮依舊出色,各種地形碾壓以及完全防水防雪,晚上並不用跟一堆人在火爐邊去搶烤乾鞋子的位子,很值得吹一波
其次就是保暖內衣,由於徒步時間長,大部分路段又不能洗澡洗衣服,排汗透氣保暖性好的內衣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次試驗的凱樂石Coolmax和原單安德瑪表現都很好,以至於直接捨棄了不太合身的C3
其他裝備並不是很重要,用好的壞的差別也不會特別大,此行一大失誤就是忘記帶鴨嘴獸水袋了,這是晚上當熱水袋、早晨洗漱的利器,幸好搭檔肉哥帶了熱水袋,晚上至少可以睡得暖和一點
我個人因為使用單反而不用登山杖,這方面也無法評價,實在想借把力,路邊撿一根趁手的樹枝或竹子也一樣能用
攝影方面這次帶的鏡頭有點不合適,ACT的需求和ABC\EBC的近在眼前、頻繁使用廣角有所不同,距離景觀都是不遠不近的狀態,以至於廣角和長焦都覺得彆扭,像24-70這種覆蓋中焦段的鏡頭在大部分場合會比較合適。不過用以舊換新搞來的大光圈騰龍15-30/2.8,還是在航拍、以及 布恩 山的凌晨發揮了一些作用,在好幾年沒換鏡頭之下,發現如今的副廠頭也是做得不錯的 (弱光環境下大光圈廣角鏡頭仍會有些用處) 如果是需要帶一機一鏡或一機多鏡,那麼放相機的隨身背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需要有比較好的背負系統、功能性和自重,也要有牢固的包底以支撐單反的重量
筆者一直在尋找一款適用於喜馬拉雅地區長途跋涉用的小背包,然而嘗試了很多款都覺得不理想,主要是包底不夠厚實,以5D3加兩大鏡頭的重量一放進去就往下沉,會有強烈的脫底感
此行攜帶了朋友從 德國 代購的猛獁象涅槃旅行(Mammut Nirvana Ride 30L),這款小背包是很早就在預想之列、在國內卻是買不到的,在 德國 購買只要600人民幣左右,實際使用後發現無論底部支撐還是腰部支撐都非常到位,完全符合理想中的相機背包要求,也是值得吹一波了 若有拍攝星空或星軌的需求,三腳架和快門線就是必備的了,不過ACT沿途地形比較狹窄,除了穆克提那和 布恩 山,有理想前景的拍攝地點並不多,加之冬季夜晚的嚴寒,如果不是那種對戶外光影有極致追求的,這事兒還是隨緣了,毫無疑問,筆者當然不是這類的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喜馬拉雅地區徒步註意事項
1、不干擾自然法則
2、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社會規則
3、將垃圾裝袋後,放置在村鎮內指定地點
4、不留置有機垃圾在高於海拔4000米的區域
5、在用餐人數較多時,選擇同樣的食物
6、將隊伍控制在4人以下,以避免在同一時間占用過多資源 Cast 本篇主要登場人物搭檔肉哥:
2015年2月初 上高 海拔,短短兩年已成長為徒步小能手,天高地厚第二季、第三季的主要參與者,並於2016年 成功 登頂 乞力馬扎羅 ,具有很好的高海拔適應天賦、以及理性、 平和 、不矯情的生活態度,是喜馬拉雅徒步難得的理想搭檔。此次與我結伴組成宇宙隊,走完第四季ACT全程,總體表現出色,筆者的人物照基本都由他來操刀,拍照的習慣則是以數量取勝 貴州 鬍子哥(右)、 浙江 蘇珊姐(左):
在ACT起點處的貝西薩哈(Besi Sahar)結識,之後一路相伴至穆克提那(Muktinath),是喜馬拉雅地區徒步中比較少見的情侶組合。作為初 上高 海拔的蘇珊姐能 成功 翻越托隆拉埡口固然令人贊嘆,而這其中也少不了幾乎全程重裝的鬍子哥在背後的默默支持。喜馬拉雅山高路遠,走久見人心,能相伴漫長的徒步路程是至為不易的事,筆者在此要為他們點贊 背夫Ram:
48歲高齡的Ram是歷次徒步活動中雇佣的最年長背夫,身為山地民族達芒族(Tamang People)卻是煙酒不沾的虔誠基督教徒,同時也是個妻管嚴,每天必定要和老婆通個電話報平安。儘管工作兢兢業業,然而由於年事已高,翻山越嶺已經顯得非常勉強,總是走在隊伍的最末尾,其口頭禪是I'm slowly,是個既可靠、又令人隱隱感到心酸的人 背夫Zas:
這名43歲矮小精幹、自稱在 馬來西亞 工作過的 廓爾喀 人老家在馬納斯魯保護區,可以僅靠一件襯衫和一雙球鞋就翻越托隆拉,擁有極其彪悍的天賦。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擁有特殊爆點的天才通常也會有特別突出的性格缺陷,而他的缺陷就是嗜酒如命且無法自控,最終在翻越 布恩 山之前的塔托帕尼(Tatopani),因無法忍受我的禁酒令而中途離去。他的口頭禪是每次在喝醉後被我訓斥時的Sorry boss
安納布爾納山脈擁有世所罕見的、長達50公里、平均海拔在7000米左右的巨大主山脊,地理上稱為安納布爾納主山脊(Annapurna Massif),如一堵高牆擋住了南來的季風,這也是北側的馬斯揚迪河谷(Marsyangdi Khola Valley)成為 尼泊爾 降水量最小區域的成因。整條山脊極高的平均海拔,也使得位於核心位置的安納布爾納一號峰,成為14座獨立8000級里最難辨認的山峰
全山脈共有30座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含獨立與非獨立),含8000米級1座、7000米級13座、6000米級16座。其中具有名稱的19座,這19座中有4座排名進入世界前60位,另有1座排名世界101位(安納布爾納南峰)
以下照片會呈現14座本山脈中具有名稱的6500米以上山峰 (安納布爾納一號峰/Annapurna I,8091,10th,左)
(巴哈楚里/犬牙/Bharha Chuli/Fang,7647,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二峰/Annapurna II,7937,16th,中)
(安納布爾納四峰/Annapurna IV,7525,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三峰/Annapurna III,7555,42th,左)
(崗嘎布爾納/Gangapurna,7455,59th,右) (康薩康/黑岩峰/Khangsar Kang/Roc Noir,7485,非獨立,右) (安納布爾納南/Annapurna South,7219,101th) (塔雷康/冰川穹頂/Tare Kang/Glacier Dome,7069,左) (提里措峰/Tilitso Peak,7134)
(大柵欄/Grande Barriere) (尼日吉里北/Nilgiri North,7061,左)
(尼日吉里中央/Nilgiri Central,6940,中)
(尼日吉里南/Nilgiri South,6839,右) (蘭瓊雪山/Lamjung Himal,6983) (魚尾峰/Machhapuchhre,6997+6993) ACT徒步難點作為一條非常成熟的線路,ACT在生活設施、後勤保障等方面並不存在太多問題,總體條件要好於昆布珠峰地區,尤其是翻過托隆拉埡口、進入 卡利 甘達基河谷(Kali Gandaki Gorge)後的後半程,許多客棧的住宿條件、伙食標準已經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前半段的馬斯揚迪河谷(Marsyangdi River Valley)段則相對差一些,可也完全能夠接受。這要歸功於公路的通車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成本
所以,ACT的難度並不在於客觀物質條件上,而只存在於兩個主觀因素。其一,與EBC的平均海拔極高、但平均到每天的爬升和下降卻並不太多不同,ACT的整體地形突出值(P值)很高、強度會非常集中地體現在行程的某幾天內,若要走完整的托隆拉+ 布恩 山,則將面對短時間內連續2次海拔接近2000米的直線爬升和下降,各位可以從下列的高度變化表中很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其二,就是在漫長的2周左右、每天的粗茶淡飯、跋山涉水之間,能否將身體狀態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水準,這是能否順利走完行程的決定性因素。當然,基於目前便利的交通條件,若是感覺體力不支,可以從兩個高點之外的大多數地方迅速坐車撤離,並不會對人的健康或安全造成實質性威脅 ABC/EBC/ACT 三線難度對照以上圖標顯示的是筆者三次 尼泊爾 中長線徒步的實際完成數據,不過這三條線的特點和難度側重點有很大區別,冷冰冰的數據並不能完全體現出來,也難以做簡單的橫向對比,以下會對各條線路的特點的難點做簡單介紹
ABC的特點在於不需要考慮高海拔適應性,持續時間不長,並不會觸及大多數人的極限。目前公路已經修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村落,可以減少20km左右的路程。行程難度僅僅集中在前往大本營、以及從大本營下撤的兩天之內,以及跨越喬姆隆河谷(Chhomrong Khola Valley)時的大段臺階路。若遇到降雪周期,則將會面 臨海 拔3000米以上區域的雪地跋涉,難度較之正常情況會有大幅度的上升
EBC則是三條線里持續時間最長、平均海拔最高的,對參與者的海拔適應性、體力耐力有基本的下限要求。不過除此之外,除非是充軍式趕路走法,或是選擇埡口連穿,若是正常安排行程,那麼並沒有哪一天或哪一段的強度會特別高,三大觀景點的絕對海拔驚人,但地形突出並不明顯,全程中沒有一天之內超過1000米的上升。整個徒步區域均不通車,以軟硬度適中的土路、草甸為主,路麵條件是三條線中最好的,降雪周期對難度的提升也沒有其他兩條線那麼明顯
ACT的難度則比較隱蔽,它的路麵條件是三條線中最差的,無論是大段堅硬的吉普車道、托隆拉至穆克提那漫長的下坡、還是 布恩 山的臺階路,都會對膝蓋產生巨大損耗,由於整體線路海拔落差大,參與者會面臨強度非常集中的爬升和下降,如果遭遇降雪周期後的托隆拉,那麼翻越埡口的過程會非常艱苦。若是希望完全靠徒步走完完整的托隆拉+ 布恩 山,官方給出的數據是220公里/90小時合18天,不過目前已經很少有人會那麼做了 冬季ACT天氣狀況另一個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天氣,儘管冬季的氣候相對比較穩定,而且ACT的主要路徑馬斯揚迪河谷和 卡利 甘達基河谷,是 尼泊爾 降水量最小的區域,但仍要註意冬季突如其來的天氣突變,切忌抱有僥幸心理。筆者連續4年在冬季前往喜馬拉雅南坡徒步,每一次都遇到了天氣突變帶來的大風和降雪
雖然冬季的惡劣天氣會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水分、帶來極佳的通透度和觀景效果,而且並不會持續太久(通常是一晝夜),但是在持續過程中,自然環境會急劇變得非常不友好,低溫下的體溫流逝、大雪帶來的能見度不足、冰雪掩蓋了路徑,都會在短時間內取代或許僅僅是數分鐘前的風和日麗。若此時旅行者出現在不合適的地點(例如高海拔的野外),那麼很有可能將會陷入困境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萬物皆如草芥,它要你的命比捏死一隻螞蟻還簡單。在喜馬拉雅地區徒步的經驗越多,就會越認同這一點。對於旅行者來說,能做的準備工作有兩項,第一是根據天氣預報安排行程,並留出機動時間的餘地,第二是盡可能準備自己負擔得起的最好的裝備,以降低自身不必要的消耗
天氣預報:darksky.net Thorung La 冬季托隆拉大名 鼎鼎的托隆拉埡口(Thorung La,5416)是ACT的最高點、也是唯一一個超過5000米的點,它位於雅卡瓦康(Yakawa Kang,6482)與托隆日(Thorung Ri,6201)之間的巨大鞍部,是世界上最為寬敞的埡口之一,在一般的概念中只有翻過了托隆拉,才能算是走過了ACT
有不少攻略說托隆拉在冬季無法翻越,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筆者此行在天氣突變後50cm以上的積雪、以及埡口附近8級以上的大風下,依然順利走了過去,前後幾天內 成功 翻越埡口的少說也有50人以上,這可以算是常規狀態下難度頗高的托隆拉形態了,但也並不能構成太多阻礙
由此可以下結論說,只要不是2014年10月那種10年不遇的強暴風雪,在旱季(10月至次年5月)的任何時間點翻越托隆拉,除了旅行者自身的能力之外,並沒有顯見的困難。比較合理的做法,除了按照天氣預報規划行程外,是預留1-2天的機動時間,以便在遇到降雪周期時原地休息,等待天氣轉好後再行攀登
有些旅行者會在半夜2-3點鐘起床,從衝鋒營地(High Camp,4833)出發翻越埡口,這其實並不明智,因為冬季夜晚的嚴寒很可能使裝備不那麼完備的你面臨凍傷的可能。從衝鋒營地到埡口,無積雪期大約2-2.5小時,可在5點出發;積雪期耗時幾乎翻倍,可於4點出發
需要這麼早出發的理由在於,據說日出後埡口附近(大約海拔5000米以上)會颳起強風,親身體驗之下所言非虛,筆者從未見過如此剛猛至極的勁風,以至於摘下手套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手指就幾乎感覺失去知覺。因此無論在哪個季節挑戰埡口,防寒防風的裝備都是不可或缺
如果不考慮埡口本身的技術難度,對於普通旅行者而言,翻越5000米級埡口,並不是看埡口的海拔有多高,而是看後勤保障,也就是看埡口兩側是否有供你步步為營的根據地,這其實就是喜馬拉雅登山法在普通人中的應用。兩側村落、營地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路線和耗時的長短,就是這個埡口的難度
托隆拉雖然在絕對海拔上超過了喜馬拉雅地區的很多同類埡口,但是它兩側能提供完善後勤保障的營地——衝鋒營地(High Camp,4833)與查拉布(Charabu,4230)之間的行走距離只有5-6小時,哪怕在冬季查拉布關閉、繼續走到穆克提那(Muktinath,3760)也只是7-8小時,如果沒有積雪,這個時間還能縮短,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托隆拉可列為大喜馬拉雅徒步小徑(Great Himalaya Trail,GHT)上難度最低的埡口,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翻不過去是沒有道理的 (當看到海拔6201米的托隆日時,離埡口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
*大喜馬拉雅小徑(GHT)10大5000級埡口(由東向西)
蘭巴森巴埡口(Lumbasumba Pass,5177),連接乾城章嘉保護區與馬卡魯-巴潤國家公園
阿 普拉 普查拉(Amphulaptsa La,5845),連接馬卡魯-巴潤國家公園與昆布珠峰地區
空瑪拉埡口(Kongma La Pass,5535),連接因賈河谷與羅布切河谷
措拉埡口(Chola Pass,5420),連接羅布切河谷與格重巴冰川谷
仁左拉埡口(Renjo La,5418),連接格重巴冰川谷與波特科西河谷
特西.拉普切(Trasi Laptsa,5755),連接昆布珠峰地區與洛爾沃林地區
麥拉察欽埡口(Mailachachin Pass,5353)連接 吉隆 溝與霞爾河谷
拉克亞埡口(Larkya La,5106),連接布里甘達基河谷與杜德河谷
托隆拉埡口(Thorung La Pass,5416),連接馬斯揚迪河谷與 卡利 甘達基河谷
瓊本拉埡口(Jungben La,5550),連接安納布爾納保護區與上多爾波地區 高反的應對儘管托隆拉本身難度不高,但畢竟絕對值擺在那裡,對於旅行者、尤其是首次 上海 拔5000米的旅行者而言,仍需要關註海拔高度劇烈上升後,身體對低壓缺氧環境的適應性。以筆者的經驗來看,高山反應(AMS)是一種純生理反應,並不是因為缺乏鍛煉、或者體質羸弱帶來的,大多數人只要給予自己充分的適應時間、並採取簡單的措施,至少在海拔5500米以下的環境都可以適應,只有極少部分人的體質天生不能 上高 海拔
如今公路通車,有些游客會選擇從起點處低窪的貝西薩哈(Besi Sahar,790)直接坐車上到3500米以上的 馬南 ,然後直接翻越托隆拉或者前往高處的提里措湖(Tilitso Lake,4920),海拔上升速度過快,並沒有留給自己很多適應時間,這就比較容易誘發急性高反
普通高反(AMS)最典型的的癥狀就是頭疼、無食欲、失眠等等,略嚴重的一些會有嘔吐現象,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原地休息,不要再往更高的地方走,通常這些癥狀會在3500米以上出現,24-48小時內最為強烈,48小時後會逐漸減退。可以多喝重糖紅茶、瑪 薩拉 等幫助加快新陳代謝,註意少食多餐,切忌吃得過飽或完全不吃
重症高反有兩種,一種是高山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這是旅行者最常見的在高海拔地區的致命元凶。通俗的說就是壓力變化導致腦子進水。它的癥狀是劇烈頭痛、五感潰退,甚至失去平衡無法自主行走,就像喝醉了酒一樣,這是因為水把腦子堵住了導致腦缺氧造成的。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下撤,無論是叫人抬下去還是召喚直升機,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因為患者有可能在30分鐘到1個小時內就醫治無效,使用地塞米松應急,或許可以稍稍延長這個時間
另一種是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通俗的說就是壓力變化導致肺部進水了,由此產生呼吸不暢、咳嗽等類似感冒的表現。儘管HAPE的致命時間比HACE要長一些,但是相比之下癥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誤判,等到發病末期往往已經無力回天。因此,當發現患者有過激的呼吸困難、嗜睡或劇烈咳嗽的癥狀時,一定要與HACE一樣立即下撤
對於大多數游客來說,主要的應對措施就是循序漸進,若非高原經驗豐富到可以無縫銜接,每天的高度上升最好不要超過600米。筆者強烈建議在行程安排上,儘量去走上皮桑(Upper Pisang,3300)、加魯(Ghyaru,3730)、 納瓦爾 (Ngawal,3680)的高路(High Trail),不僅能獲得較好的觀景條件,也能提前適應海拔高度,如此一來,當走到 馬南 (Manang,3540)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已經完全適應了
由於農曆除夕夜的天氣突變,本次冬季喜馬拉雅南坡至少已有兩人遇難,其中有一名 中國 游客在EBC區域由於急性高山病發、當直升機搶運下山時已無法輓回。希望各位旅行者都能事先做好應對,盡可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走高路不僅可以觀看安納布爾納二號峰,也有助於適應3500米以上的高度) Side Trip 支線探索ACT沿途會經過非常廣大的區域,由此可衍生出大量的支線副本(Side Trip),有些支線是由主線(Main Trail)演變而來,距離並不遙遠,相當於選擇不同路徑。有些則完全獨立於主線,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探索
在此筆者會簡單介紹一下主要支線的情況,這些支線可以在當地購買的任何一種版本的地圖上找到具體的軌跡。實際走支線最突出的問題並非是尋找路線,而是真的到了那時,你是否還有體力去走
1、納爾-普崗支線(Naar Phugoan Side Trip)
在察梅(Chame,2670)之前的檢查站(Check Point)科托(Koto,2600),會遇到一條向北的支線,沿著納爾河(Naar Khola)深入達莫達山脈的深處,探索納爾(Naar,4110)普崗(Phugoan,4080)兩個村落,再通過康拉埡口(Kang La,5306)回到主線處的 納瓦爾 (Ngawal,3657)。該支線靠近 西藏 邊境,屬於限制區域,需要在指定機構獲得特別通行證才能前往
2、皮桑高路(Upper Pisang High Route)
從皮桑(Pisang)開始,主線分為高路和低路(Lower Route)兩種選擇,前者在馬斯揚迪河谷北岸,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途中會經過加魯(Ghyaru,3670)和 納瓦爾 兩個古老的藏式村落;後者在南岸的河谷底部位置,海拔在3300米以下,沿途均為吉普車道,會經過洪迪機場(Humde Airport,3280)。兩條路會在蒙吉(Munji,3240)重新合流
3、布拉喀冰湖(Braka Ice Lake,4600)
從布拉喀(Braka,3439)村北側的懸空寺附近可以找到前往海拔4600米的冰湖所在地,這條支線海拔非常高,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往返,冰湖的觀景效果與康拉埡口(Kang La,5306)類似,均可以展望安納布爾納主山脊的景象。布拉喀距離 馬南 (Manang,3540)有30分鐘的平路,在 馬南 也有去冰湖的路但是非常難走
4、提里措湖(Tilitso Lake,4920)
ACT中最著名的支線,若是準備去完提里措湖再繼續翻越托隆拉,就要額外準備3天時間,沿途會有康薩(Khangsar,3900)、聖地(Shree Kharka)、提里措大本營(Tilitso Base Camp,4150)幾個住宿點
當走完提里措湖後,可以從康薩直接走岔路前往氂牛場(Yak Kharka,4000)而不必再回到 馬南 ,也可以繼續前進,通過美索坎 托拉 埡口(Mesokanto La,5121)直接前往佐姆 索姆 。美索坎 托拉 並非一個埡口,而是一個埡口群,西坡極為陡峭、穿越難度非常大,需要攜帶一個晚上的露營裝備,而冬季幾乎無法穿越
這條支線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在一個降雪周期之後幾乎就會變得無法行走,而當提里措大本營的客棧關閉的情況下,也無法前往。若準備在冬季前往,務必在 馬南 的客棧確認提里措大本營的客棧是否有人正常經營,當惡劣天氣來臨時,大本營客棧的老闆很大概率也會撤回 馬南
5、 木斯塘 和上 木斯塘
廣義的 木斯塘 (Mustang)指代的是 尼泊爾 75個縣中的一個,首府位於佐姆 索姆 (Jomsom,2720),南至 卡洛 帕尼(Kalopani),北至 西藏 仲巴 邊境的克拉拉山口(Kora La,4660),而上 木斯塘 (Upper Mustang)指的是卡格貝尼(Kagbeni,2800)以北、以珞.曼塘(Lo Manthang,3810)為中心的藏族聚居區
由於大多數西方人無法簡單獲得去 西藏 的機會,那麼上 木斯塘 (Upper Mustang)這個藏族文化保留得相對比較純粹的區域,就變成了他們的備選方案,而尼方也坐地起價,開出了500美元門票的天價。其實對於去 西藏 沒有什麼限制的 中國 旅行者而言,上 木斯塘 的神秘性很大程度是被誇大的
其實在穆克提那周邊,藏區的味道已經相當濃烈,扎西德勒已經和Namaste一樣通用無阻。如果時間允許,強烈推薦從穆克提那徒步前往佐姆 索姆 ,這是ACT中幾乎是唯一一段兼具藏區人文和地理特點的路段 (僅有一萬多人口的 木斯塘 是 尼泊爾 人口第二少的縣) 6、道拉吉里東冰川(Dhaulagiri East Glacier)
在拉瓊(Larjung,2550)南側,會遭遇一個極其寬闊的冰川沖積河灘,道路不得不由此繞一到比較遠的、河道較窄的地方纔能架設橋梁,繼續往南到南岸,會看到一條狹窄且鋪滿碎石的山谷,正對著道拉吉里東冰川的冰舌,由此而上,可以走到大約海拔4000米左右的冰川末梢
這條支線的難題在於,需要額外花費1天的時間前往,道路也基本不是很清晰,若要前往,建議住在距離山谷20分鐘左右的鐵橋附近,那裡至少有2家條件比較簡單的客棧,再設法雇佣一個熟悉道路的嚮導。從佐姆 索姆 到拉瓊,可以選擇公交車,徒步的話則需要5個小時左右,從拉瓊走到鐵橋則還需要45分鐘左右
(張牙舞爪的道拉吉里東冰川) 7、提提湖(Titi Tal)
這是一個類似小環線的支線,在前述拉瓊南側的河灘往南,可以遇到不少橋梁通往 卡利 甘達基河東岸,從科凱贊提(Kokhethanti,2545)過河往高處走,即可走到尼日吉里南峰下的小型冰川湖提提湖(Titi Tal,2900),然後再經昆左(Kunjo)、喬雅(Chhoya)兩個村落,回到西岸的 卡洛 帕尼(Kalopani,2530)。這條支線的好處在於可以避開車水馬龍的吉普車道
8、安納布爾納北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 North,4190)
我們通常所說的ABC,指的是安納布爾納南大本營,由於安納布爾納南壁攀登難度極高,所以這個北大本營或許利用率更高,前往北大本營的線路在前述的提提湖環線的喬雅(Chhoya)附近,一路沿山脊登高至 北安 納布爾納冰川(North Annapurna Glacier)末梢的大本營
沿途需要翻越海拔4310米的托洛布津埡口(Tholobugin Pass,4310),沒有住宿點只能露營或者尋找牧場的牛棚。托洛布津埡口本身則是一個能觀看安納布爾納一號峰西壁的極佳位置,它還有另一個特殊的名字叫4月27日埡口(Pass April 27),這個日子是首登安納布爾納一號峰的 法國 登山隊在1950年探索登山路線時,首次經過這個埡口的紀念日 Others 其他要點1、門票和許可證
可以在加都或 博卡拉 的ACAP辦公室購買門票和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共需要準備4000尼幣以及4張照片,當場填表立等可取,辦公室周六休息、周日正常上班
2、嚮導和背夫
博卡拉 的每家客棧或旅行社都可以介紹嚮導背夫,建議如果要請,最晚在貝西薩哈(Besi Sahar)一定要搞定,隨著海拔的上升,臨時找的價格會越來越離譜,至於嚮導、背夫的業務水 平和 為人那基本看運氣了
如果是那種私人介紹的嚮導背夫,那麼價格可談,市場價這幾年一直沒太大變化,按天計算嚮導20美元(2000尼幣)、背夫15美元(1500尼幣),結束後酌情給一個10%-15%的小費,付費方式自行商定
除了支付工資之外,如果旅行者有額外的坐車需求,那麼需要負擔嚮導或背夫的車費,註意本地人的票價會比外國人的低一點
3、山間小屋和客棧
如果雇佣了比較有經驗的嚮導或背夫,他們通常會在沿途村落都有戰略合作伙伴,會直接把你帶到合作方的旅館,若沒有的話則會讓你自己選擇,不過冬天屬於ACT旅行的淡季,許多客棧都會關門,選擇也不是很多
無論是嚮導或背夫帶去的、還是自行尋找的客棧,店家都會提供嚮導或背夫免費的住宿和套餐(通常是Dhal Bat),有的客棧會有正餐全都在那裡吃就免房費的優惠,有些則沒有,不過無論房間條件優劣,房費通常總是很低廉的 (沿途每隔1小時就會有村落休息點,上圖是Thanchowk村,背景是碩大的Ngadi Chuli) 4、費用和換匯
整個ACT內的旅館客棧,物價和菜單都是由ACAP統一規定和提供,總體而言海拔越高物價越高,但即便在最高的衝鋒營地,物價也並不是很離譜,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宰客的問題。以筆者不腐敗、不自虐的經驗來看,每天的開銷大致在2000-2500尼幣左右,這是不含嚮導背夫費用的場合
換匯方面在加都的 中國 人客棧用支付寶換匯的匯率最划算, 博卡拉 則要低不少。如果不計劃在加都停留,可以在 博卡拉 湖區的 中國 人餐館換,匯率可談,換得越多匯率越高
5、裝備和攝影 別看都是高檔品牌,其實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原單,不過原單也是蠻好用的,畢竟衣服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只是錦上添花,而沒法做到雪中送炭
此次在裝備上唯一要給差評的就是雪套,走了沒幾步就扯壞了,反正三十幾塊的東西也沒法要求太高,冰爪用了14齒的國產攀冰冰爪,除了帶子很容易松之外沒毛病,輕鬆應對50cm以上的積雪,看得旁人也是很羡慕
冬季ACT比較最重要的裝備,首先就是鞋子,一旦踩過雪地進了水那滋味可不好受,我繼續沿用EBC使用的LOWA RONAN GTX,發揮依舊出色,各種地形碾壓以及完全防水防雪,晚上並不用跟一堆人在火爐邊去搶烤乾鞋子的位子,很值得吹一波
其次就是保暖內衣,由於徒步時間長,大部分路段又不能洗澡洗衣服,排汗透氣保暖性好的內衣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次試驗的凱樂石Coolmax和原單安德瑪表現都很好,以至於直接捨棄了不太合身的C3
其他裝備並不是很重要,用好的壞的差別也不會特別大,此行一大失誤就是忘記帶鴨嘴獸水袋了,這是晚上當熱水袋、早晨洗漱的利器,幸好搭檔肉哥帶了熱水袋,晚上至少可以睡得暖和一點
我個人因為使用單反而不用登山杖,這方面也無法評價,實在想借把力,路邊撿一根趁手的樹枝或竹子也一樣能用
攝影方面這次帶的鏡頭有點不合適,ACT的需求和ABC\EBC的近在眼前、頻繁使用廣角有所不同,距離景觀都是不遠不近的狀態,以至於廣角和長焦都覺得彆扭,像24-70這種覆蓋中焦段的鏡頭在大部分場合會比較合適。不過用以舊換新搞來的大光圈騰龍15-30/2.8,還是在航拍、以及 布恩 山的凌晨發揮了一些作用,在好幾年沒換鏡頭之下,發現如今的副廠頭也是做得不錯的 (弱光環境下大光圈廣角鏡頭仍會有些用處) 如果是需要帶一機一鏡或一機多鏡,那麼放相機的隨身背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需要有比較好的背負系統、功能性和自重,也要有牢固的包底以支撐單反的重量
筆者一直在尋找一款適用於喜馬拉雅地區長途跋涉用的小背包,然而嘗試了很多款都覺得不理想,主要是包底不夠厚實,以5D3加兩大鏡頭的重量一放進去就往下沉,會有強烈的脫底感
此行攜帶了朋友從 德國 代購的猛獁象涅槃旅行(Mammut Nirvana Ride 30L),這款小背包是很早就在預想之列、在國內卻是買不到的,在 德國 購買只要600人民幣左右,實際使用後發現無論底部支撐還是腰部支撐都非常到位,完全符合理想中的相機背包要求,也是值得吹一波了 若有拍攝星空或星軌的需求,三腳架和快門線就是必備的了,不過ACT沿途地形比較狹窄,除了穆克提那和 布恩 山,有理想前景的拍攝地點並不多,加之冬季夜晚的嚴寒,如果不是那種對戶外光影有極致追求的,這事兒還是隨緣了,毫無疑問,筆者當然不是這類的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喜馬拉雅地區徒步註意事項
1、不干擾自然法則
2、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社會規則
3、將垃圾裝袋後,放置在村鎮內指定地點
4、不留置有機垃圾在高於海拔4000米的區域
5、在用餐人數較多時,選擇同樣的食物
6、將隊伍控制在4人以下,以避免在同一時間占用過多資源 Cast 本篇主要登場人物搭檔肉哥:
2015年2月初 上高 海拔,短短兩年已成長為徒步小能手,天高地厚第二季、第三季的主要參與者,並於2016年 成功 登頂 乞力馬扎羅 ,具有很好的高海拔適應天賦、以及理性、 平和 、不矯情的生活態度,是喜馬拉雅徒步難得的理想搭檔。此次與我結伴組成宇宙隊,走完第四季ACT全程,總體表現出色,筆者的人物照基本都由他來操刀,拍照的習慣則是以數量取勝 貴州 鬍子哥(右)、 浙江 蘇珊姐(左):
在ACT起點處的貝西薩哈(Besi Sahar)結識,之後一路相伴至穆克提那(Muktinath),是喜馬拉雅地區徒步中比較少見的情侶組合。作為初 上高 海拔的蘇珊姐能 成功 翻越托隆拉埡口固然令人贊嘆,而這其中也少不了幾乎全程重裝的鬍子哥在背後的默默支持。喜馬拉雅山高路遠,走久見人心,能相伴漫長的徒步路程是至為不易的事,筆者在此要為他們點贊 背夫Ram:
48歲高齡的Ram是歷次徒步活動中雇佣的最年長背夫,身為山地民族達芒族(Tamang People)卻是煙酒不沾的虔誠基督教徒,同時也是個妻管嚴,每天必定要和老婆通個電話報平安。儘管工作兢兢業業,然而由於年事已高,翻山越嶺已經顯得非常勉強,總是走在隊伍的最末尾,其口頭禪是I'm slowly,是個既可靠、又令人隱隱感到心酸的人 背夫Zas:
這名43歲矮小精幹、自稱在 馬來西亞 工作過的 廓爾喀 人老家在馬納斯魯保護區,可以僅靠一件襯衫和一雙球鞋就翻越托隆拉,擁有極其彪悍的天賦。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擁有特殊爆點的天才通常也會有特別突出的性格缺陷,而他的缺陷就是嗜酒如命且無法自控,最終在翻越 布恩 山之前的塔托帕尼(Tatopani),因無法忍受我的禁酒令而中途離去。他的口頭禪是每次在喝醉後被我訓斥時的Sorry 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