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帝視角俯視失落的世界 16年7月澳大利亞
十二門徒3號石
下麵是十二門徒7座巨石全體,全方位合影,這個角度只有飛機的副駕駛能夠看到。
光線不好時,這種非全副相機的弊端就特別明顯,最失敗的一次航拍。
上段視頻多少彌補一下吧,雖然效果也不怎麼樣 ,但是動態的多少要好一些
十二門徒視頻,這段不是自己拍的,是架在我們飛機外面攝像機拍的,需要付費購買。
直升機結束以後天氣越變越差,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之前計劃的深度游玩方式,爭取沒下雨前能走完剛剛直升機飛過的這 大洋路 最精華的一段
沉船海岸 (Loch Ard Gorge)
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次海難,1878年6月1日,Loch Ard號客輪遭遇強風暴,撞上陡峭的海崖而支離破碎,船上52人不幸遇難。僅有18歲的實習海員Tom Pearce和乘客Eva Carmichael被海浪推到這處狹窄淺灘才幸存下來。
雖然這裡得名於非常悲慘的海難,但是風景卻十分秀麗,尤其是這種海灘,周身被懸崖包裹,前方是狹窄的進 海口 後方是奇異的山洞,儼然一副世外 桃源 的感覺。
在這拍海浪的時候,以防萬一還站在一塊高出沙灘3,40公分的岩石上。結果還是被一個浪打來整個腳都泡進了 水裡 。
拱門 (The Arch)
想等浪從門內打進來的鏡頭,未果。
倫敦 橋 (London Bridge)
現在的 倫敦 橋已經只有一半,因為在1990年的時候靠海岸的一段塌陷變成瞭如今的模樣,據說塌陷的時候上面還有游客,最後動用了直升機才救回來。
倫敦 橋對面陣陣海浪涌入峽灣,這些懸崖的高度都是60~80米不等,在等比看看這浪涌,就知道這海浪有多大了...........
洞穴 (The Grotto)
到這個觀景點還要徒步走一小段,然後再下到海灣懸崖的半山腰。
跟拱門一樣,沒有海浪的襯托都比較單調,倒是一個比較適合跟人合影的地方
英靈灣(Bay of Martyrs)
聽這名字估計又是跟船難有關,這裡跟吉布森臺階一樣是可以沿樓梯下到海灘的,但是看看這驚濤駭浪,誰敢下去啊。這算是我目前親眼見過最恐怖的風浪了,站在觀景臺上風大到像我這樣體型的半分鐘都堅持不下去
海島灣 (Bay of Islands)
大洋路 精華部分最後一個觀景台,這裡是一個跟十二門徒很類似的地方。某種意義上這裡的可觀賞性比十二門徒還高,可是就在我剛拿出相機拍攝完下麵第一張照片時就開始下雨了,第三張照片已經明顯能看到鏡頭上的雨滴。我們在車裡等了十分鐘,雨越來越大,只好作罷。沒有想到 大洋路 最後一個景點,也是自己特別期待的一個地方,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由於相鄰的城鎮Peterborough竟然一個餐廳都沒有,我們只得返回坎貝爾用餐,到坎貝爾的時候雨就停了。
跟老爸商議吃過飯再回去看看,結果菜還沒上就又大雨傾盆了,罷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