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山海間 |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在同一種環境中獃久了,若沒能及時出來透氣,想必是將會被某種慢性毒氣憋死的罷。
旅行途中,總是在思考形而上的究其本源。與我而言,旅行意義為何?越想越是陷入其中。從羽田機場回程的飛機上,本想寫些什麼卻遲不能下筆。好像是去的次數越多便越覺得自己所知甚少,然而在這種背景下卻是新鮮感的逐漸喪失。
日本 是適合孤獨的人去旅行的,且是更對缺乏安全感的人而言。可控的範圍內,註定做不了很酷的人。就像是是枝裕和的電影,一首清麗平淡的散文詩。而某種意義上,又是充滿了冒險精神。一人在異國他鄉獨行本身就是代表著某種勇氣。
在伊豆的山海間穿梭行進,在 富士山 麓盤旋,佇立於青木原樹海感悟生死之何如,站立於城崎海岸吊橋
上感受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終於又是提到孤獨這個詞。曾幾何時,一直以為是享受無拘束的孤獨所帶來的“快樂”。在2018年寒假,獨自踏上前往 東京 的旅途,好似一杯烏龍茶,韻味悠長。但在這次旅途中,若要形容…… 大概是6個shot的黑咖啡,孤獨感涌上心頭,從未有過的壓抑。
到底是有趣的旅程。






從 北九州 到 關西 ,初嘗 日本 的滋味,稻佐山到 嵐山 ,看見身後的影子越來越長;
冬日 東京 ,漫步湘 南海 岸,雪花紛飛,一夜間換了天地;
洞庭以西,穿過重重的葦叢和林間,故鄉的身影在我腦海浮現的愈加清晰。
我叫蔡虎庭,英文名Jerome,現就讀於 中國 傳媒大學,是一名大二在校學生。





觀景窗關閉。
站在天橋邊;從他的一邊看不到天橋的盡頭。
她,是的,她看得見,她在看。她倚著欄桿。
由於光線刺目,她眯起眼睛。目光忽左忽右。其他行人同是行走在天橋上,若無其事,而他看不到。
他沒有向前踏出一步。
她不知有人看著她。
清晨五時,下過一場雨。
在夏日將逝之時,從悶熱的天氣中蘇醒過來。她穿一件過膝的長裙。
她手中揣著一本書。到底是何時出現在了手中。





地球起源於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雲;恐龍在6500萬年前滅絕;人類誕生於500萬年前。
若是來說旅行呢?到底何為旅行的開始?即便是在不經意間已經開始:在心中閃過前往某一地的想法時,已著手準備行程規劃,或說是在登上飛機那一刻,又或是遲遲無法進入旅行狀態中。以不同的參量標準,似乎是都可以作為旅行開端的節點。而結束呢?
似乎是更為模糊的界限。



一切都回到無數個出發時刻。
這旅行者的身份和旅途中不斷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體現。我將每一次旅行在某種意義上作為告別過去自己的反思。可否稱之為一種贖罪心理?在旅途中獲得救贖。生活、旅行、本心形成交互關係。
旅行者的成長,是自己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