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山海間 |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那是孤獨的吊橋,孤獨的礁石,孤獨的月亮,還有被月光籠罩的我的面龐。總會覺得世界會偶爾和自己一樣,有著某種孤獨之感。或說,陪伴在身邊的人多只是一種表象?在內心深處,始終是很容易就變得孤獨,把自己隨意扔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演獨角戲。此時此刻的我,達到峰值,那刻突然多希望有人能將處於那般處境的我解救出來。
無法回望那個漆黑的入口。忽然,身旁的森林中有一位人走出,只能藉著依稀的月光,看得出是一位老人。他與我寒暄,饒有興緻的看著我相機里的畫面,之後便離開。我感覺是抓住救命稻草般跟著他走出入口,他是準備騎著自行車離開。
我鼓起勇氣,夾雜著日語和英語向他詢問這裡是否可以電召計程車。老人家思索了一會,說這裡計程車很少,只能走到車站去。內心想著:“就這樣罷”,便是收拾好腳架準備道謝後離開。這時老人從自行車上下來,問我“可以的話要不要一起走去車站,他家的方向也是在那邊。”“當然可以,真是萬分謝謝!”突然地他像是以一位引路人的出現。

我驚訝得知老人年輕時曾到過 中國 ,那是八十年代,他能清晰說出 廣州 、 上海 、 蘇州 的名字,我說我在 北京 上學,他說那時 中國 滿大街都是自行車,我們聊有關於中日文化,歷史淵源……相比來時的路途,因為這位老人的出現讓時間變得格外之快。
回到車站,分別之際我向老人提出可否自拍一張以留作紀念,他欣然接受。我是幸運的,從前是很少相信命中註定這類事,但就是這樣讓我不得不開始相信,世上有某種被稱之為“緣”的東西存在。生命中總會有一些人,他們也許只是出現一剎那,一起喝酒的,一起旅行的,一起念過書……因為各種原因,後來很少聯絡,慢慢的就淡出了彼此的朋友圈。但畢竟是陪伴在人生的某一刻出現過,不必覺得可惜,只覺幸運足以。
十五的滿月依舊在海面上,回到房間還在回想剛剛發生的一切。太累的緣故,抱著電腦就沉沉睡去。


醒來時已是十點,醒來時手上還緊緊抱著電腦。昨晚強忍困意在修圖時就保持這樣的姿勢,睡著了。窗外的陽光撒入房間,屋內空調散髮出的冷氣,強行驅散困意。



純打卡式的旅行方式是在當時和我父親去 上海 時體現到極致。將幾個著名的景點標記出來,便是想著走完所有的景點。結果是完全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只是簡單幾張游客照。
懷著太強的目的性,最後的結果大多可能是見到景物本身後,感到落差,要麼是覺得好像就這樣,能真正驚艷到人的的實在不多。真正在意旅行本身和路途上發生的故事,或許才是最為寶貴的回憶吧。




坐在車廂中,從高處遠眺一望無垠的海洋,時而穿行於山林中,耀眼的陽光透過樹林的間隙再撒入車廂。森林、海洋和房屋的動態畫面和相對靜止,和諧之美。
海岸的火山岩堆積,一側是群山,一側是海洋,行進的列車成為兩者的分界線。一路往南,第一站是伊豆多賀。伊豆多賀站是位於高地,充滿時代氣息的車站。








寫到此段,季節已變換至秋天,而這是銀杏葉片告訴我的。喜歡在乘坐電車時用紙筆記錄下當時的所想,帶給我內心靈感的感觸。或許是寫下的幾個關鍵詞,但那卻是旅行中被我視作最珍貴的東西。





窗外是海和聳立的岩石。從車窗中偶然地發現,這漫長的海岸線,被深深地吸引。
從車窗向外看去,伊豆的每個城鎮沒有較大的規模,散去了的人潮和車流。
說來也是遺憾,本是一路向南前往下田的白濱海岸,但是到達下田時已經錯過前往白濱海岸的末班車,便是在車站附近簡單逛了一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