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山海間 |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 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 連掉了跡也不怕 怎麼始終牽掛 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林夕用三句話渲染了整首《 富士山 下》的意境。
是冬日里的調調,不免讓人一下感到愛情凄涼。
“曾沿著雪路浪游 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 富士山 私有”。
林夕曾說“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 富士山 。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 富士山 ,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在不斷盤旋的山路中,感受到山高路遠、重岩疊嶂以及山間四時之景不同。





不知巴士行駛了多久,停靠了多少站點,被車上乘客的議論聲拉回現實中。
不同的語言都在說著“ 富士山 富士山 ……” 富士山 在厚厚的雲層中漏出他的尖尖頭頂。


前往酒店的路上,雲層始終是縈繞在山腰以上,如同一條長絨毛披肩。
即便有雲層的遮擋,但遮不住 富士山 的宏偉,在 日本 這島國上,顯得尤為難得。
不愧是 日本 民族的象徵,當我站在它的山腳下,天空中成群的鳥飛過頭頂,在暮色的照耀中更為動人。





清一色的別墅獨棟平展在山腳下。
我沒想到在 富士山 下能訂到這麼大的房間,有一個小庭院,日暮之時涼意起,可這時 富士山 露出了他的真容,幾乎占據了我整個視野,徜徉在這種極度舒適的狀態中。
而我也沒想到,這便是我這三日以來唯一一次見到 富士山 ,此後,連山腳都不曾顯露出來。







即使有幾縷陽光衝破了層層阻礙透過間隙灑向大地,可終究是這幾束。
富士山 是擁有寬大肌體的, 日本 人將他視做 日本 之魂。據說,戰後麥克阿瑟曾下令取締所有關於 富士山 的意象,以消除 日本 人殘存的信仰。大部分 日本 的跟團游或說是去 日本 旅行的人,多半都要去 富士山 ,如不去就好像沒到過 日本 似的,跟“不到長城非好漢”有些相似。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五百羅漢寺》的藝妓、武士等;《神奈川衝浪里》中即便海浪迭起,但富士仍舊於其背後佇立……
現代人也同樣追尋著富士的蹤影,22年前,Rocky 田中 ,毅然放棄了現有的工作,開始了富士攝影家的生涯。用剩餘的生命去做自己喜歡並能帶給他人幸福的事情—通過拍攝 富士山 ,向人們展示這個鮮活的世界,喚起人們心中的共鳴,19 年來,每當他的作品問世,都會用文字標記於作品後,記錄他與富士的心跳瞬間。,故被稱之為被富士召喚的攝影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