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 2017智利遊記】——怎麼說起, 又怎能忘記,我們的安第斯(完)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當巴士從山頂開始往下開時,我驚訝地尖叫:
真有那麼一個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地方! Iquique,一座神奇的濱海之城。
從Arica搭乘巴士南下 智利 ,一路翻越著一輪又一輪的荒蕪山梁。到後來,山地變得愈加乾旱,你終於意識到,著名的Atacama沙漠地帶已從這裡蔓延開來。
偶爾呈現的綠洲成了視覺上的調情,剩下的只有寂寞的黃沙滿野。經過的路牌已經可以看到Iquique的字眼。 這時,神奇的時刻開始了。遠方的天空似乎出現霧氣。那是有水的跡象。巨大的沙丘間也隱隱約約閃現著與天空不同的藍色。
就當巴士翻過最後一座沙丘頂開始下坡時,一座城市毅然印入眼帘。真的有那麼一瞬間,你會恍惚地認為看到沙漠間的海市蜃樓,當你再仔細看看遠方的海洋,你才意識到,一顆荒漠明珠油然而生,在海水與火焰的夾雜下,打磨得竟如此光彩照人。 當你要瞭解一座城市,那麼就要從這個城市的博物館開始。
Iquique城中心有一座地區博物館,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大門接待處的大叔相當熱情,見到少有的 亞洲 面孔,竟開始用僅會的幾句英文跟我寒暄起來。要是我能說點西語,我估計他一定會自告奮勇當起我們的免費導游來。可惜,我不會。某人會那麼些,可居然在此時靦腆了...
博物館基本都是西語展示,不過我能看懂一些,對Iquique的歷史事先也多少有些知曉。 這是一座在19世紀因為硝石產業而 富裕 的城市。那時的硝石是比黃金還貴的礦石,在人們發現Iquique附近擁有世界最大的硝石儲量後,歐美各企業爭先恐後地登陸到這座港口城市,原本寂靜的小漁鎮也逐漸繁榮起來。後來,硝石產業逐漸沒落,Iquique的經濟主題也逐漸從礦業轉型至傳統漁業與海洋運輸,以及逐漸崛起的旅游產業。
在Iquique,你會發現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城市街道為標準的井字佈局,方 方正 正。如果你錯過了一條街,只要走個標準的口字型,就能回到同樣的起點。當你閑情散步在中心老街,走著走著,你又會有種錯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穿越到某座古老的 美國 西部小鎮。街道兩側儘是些古老木屋,刷著開始斑駁的彩色油漆。幾家酒吧隨著入夜開始喧鬧,而每當大門被推開時,你會感覺裡面出來的仿佛就是一位高大牛仔,一手領著啤酒瓶,一手扶著酷炫的牛仔帽。他會猛然間拔出別在腰間的轉輪槍,朝著對面的敵人砰砰來上兩發。我知道這是《西部世界》觀影后遺症,但Iquique就有這種讓你情不自禁浮想聯翩的神奇力量。
後來聽說,木屋上的每塊木頭都是當年隨著 美國 富商們漂洋過海而來的。 Iquique市中心廣場與市政廳。 古老的電軌車成了人們休息的驛站。 把Iquique納入行程,主要是為了參觀離此不遠處一座世界聞名的“鬼城”,所以第二天,我們便早早租了輛車。
智利 算是比較適合 自駕 游的國家,公路狀況很不錯,很多新路也在修。 智利 人民還風趣地給一些主要公路取了應景的名字, 比如 從Punta Arenas到Pueto Natales的那段9號公路被稱為“世界盡頭之路”,從Arica到Iquique甚至繼續往南的那段5號公路則被稱作“沙漠之路”。
而就在“沙漠之路”沿線,尤其在Iquique地區這段,有著世界最密集的地畫群。在人類發現新大陸前,這裡已經存在著各類文明,地畫文化即是南美文明的印證。人們都相信這是那時用來交流信息的一種方式,但這些畫怎麼創作在山坡上,用的什麼工具,繪製的各種圖形又代表什麼,至今研究者們都沒法完全解密其中蘊含的各種意義。 我們參觀了其中兩處比較著名的地畫景點。Atacama巨人是最有名的地畫景點,人形畫像長達85米,人物線條造型及巨大畫面都會讓人聯想到 秘魯 的 納斯卡 地畫,尤其所在地又在古時的印加之路上。與 納斯卡 地畫不同的時,這幅巨人畫像繪製在山丘上,所以從地面可以直接看到較為完整的圖形。 Pintados是另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這裡的地畫保存較為完善,數量最為密集,類型也相對豐富,羊駝、魚、人形、各種幾何形狀等比較典型的地畫圖案都可以看到。因為屬 智利 林業局管理,這處景區也收起了門票。
真有那麼一個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地方! Iquique,一座神奇的濱海之城。
從Arica搭乘巴士南下 智利 ,一路翻越著一輪又一輪的荒蕪山梁。到後來,山地變得愈加乾旱,你終於意識到,著名的Atacama沙漠地帶已從這裡蔓延開來。
偶爾呈現的綠洲成了視覺上的調情,剩下的只有寂寞的黃沙滿野。經過的路牌已經可以看到Iquique的字眼。 這時,神奇的時刻開始了。遠方的天空似乎出現霧氣。那是有水的跡象。巨大的沙丘間也隱隱約約閃現著與天空不同的藍色。
就當巴士翻過最後一座沙丘頂開始下坡時,一座城市毅然印入眼帘。真的有那麼一瞬間,你會恍惚地認為看到沙漠間的海市蜃樓,當你再仔細看看遠方的海洋,你才意識到,一顆荒漠明珠油然而生,在海水與火焰的夾雜下,打磨得竟如此光彩照人。 當你要瞭解一座城市,那麼就要從這個城市的博物館開始。
Iquique城中心有一座地區博物館,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大門接待處的大叔相當熱情,見到少有的 亞洲 面孔,竟開始用僅會的幾句英文跟我寒暄起來。要是我能說點西語,我估計他一定會自告奮勇當起我們的免費導游來。可惜,我不會。某人會那麼些,可居然在此時靦腆了...
博物館基本都是西語展示,不過我能看懂一些,對Iquique的歷史事先也多少有些知曉。 這是一座在19世紀因為硝石產業而 富裕 的城市。那時的硝石是比黃金還貴的礦石,在人們發現Iquique附近擁有世界最大的硝石儲量後,歐美各企業爭先恐後地登陸到這座港口城市,原本寂靜的小漁鎮也逐漸繁榮起來。後來,硝石產業逐漸沒落,Iquique的經濟主題也逐漸從礦業轉型至傳統漁業與海洋運輸,以及逐漸崛起的旅游產業。
在Iquique,你會發現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城市街道為標準的井字佈局,方 方正 正。如果你錯過了一條街,只要走個標準的口字型,就能回到同樣的起點。當你閑情散步在中心老街,走著走著,你又會有種錯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穿越到某座古老的 美國 西部小鎮。街道兩側儘是些古老木屋,刷著開始斑駁的彩色油漆。幾家酒吧隨著入夜開始喧鬧,而每當大門被推開時,你會感覺裡面出來的仿佛就是一位高大牛仔,一手領著啤酒瓶,一手扶著酷炫的牛仔帽。他會猛然間拔出別在腰間的轉輪槍,朝著對面的敵人砰砰來上兩發。我知道這是《西部世界》觀影后遺症,但Iquique就有這種讓你情不自禁浮想聯翩的神奇力量。
後來聽說,木屋上的每塊木頭都是當年隨著 美國 富商們漂洋過海而來的。 Iquique市中心廣場與市政廳。 古老的電軌車成了人們休息的驛站。 把Iquique納入行程,主要是為了參觀離此不遠處一座世界聞名的“鬼城”,所以第二天,我們便早早租了輛車。
智利 算是比較適合 自駕 游的國家,公路狀況很不錯,很多新路也在修。 智利 人民還風趣地給一些主要公路取了應景的名字, 比如 從Punta Arenas到Pueto Natales的那段9號公路被稱為“世界盡頭之路”,從Arica到Iquique甚至繼續往南的那段5號公路則被稱作“沙漠之路”。
而就在“沙漠之路”沿線,尤其在Iquique地區這段,有著世界最密集的地畫群。在人類發現新大陸前,這裡已經存在著各類文明,地畫文化即是南美文明的印證。人們都相信這是那時用來交流信息的一種方式,但這些畫怎麼創作在山坡上,用的什麼工具,繪製的各種圖形又代表什麼,至今研究者們都沒法完全解密其中蘊含的各種意義。 我們參觀了其中兩處比較著名的地畫景點。Atacama巨人是最有名的地畫景點,人形畫像長達85米,人物線條造型及巨大畫面都會讓人聯想到 秘魯 的 納斯卡 地畫,尤其所在地又在古時的印加之路上。與 納斯卡 地畫不同的時,這幅巨人畫像繪製在山丘上,所以從地面可以直接看到較為完整的圖形。 Pintados是另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這裡的地畫保存較為完善,數量最為密集,類型也相對豐富,羊駝、魚、人形、各種幾何形狀等比較典型的地畫圖案都可以看到。因為屬 智利 林業局管理,這處景區也收起了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