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太世界觀#北歐自駕十日——我曾那麼接近幸福
飯後的十幾二十分鐘,兔太夫婦開始悠閑向 克裡斯蒂安堡宮 挪動。老實說,直到離開 市政廳廣場 ,我們還沒有擬定出什麼非去不可的明確目標。最大的主觀能動性,不過是掏出手機地圖,草草瀏覽了一下周邊的景點標誌,然後圓手一揮——就是它了吧。
噗,我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在停車處處受制的哥哈市中心,不移車就是最大的 成功 了。何況步行的視界如此旖旎,風和日麗,美人如玉,怎麼看也不虧哇。 此行的 北歐 四國 ,若要說有什麼共通點,大約就是建案林立,處處工地了吧。多數 歐洲 寶寶的工作秩序是嚴謹,緩慢且傲嬌的,下班不等,加班不乾,周末還必須是family day。長此以往,一個腳手架能在一個地方經年累月地運作,遮天蔽日,他們也見怪不怪。若是拉支 中國 隊伍過來,那速度和強度怕是能讓人驚掉下巴。
這大約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數次來歐,都有種近乎停滯不前的雷同感。反觀大天朝的變化,幾以日計。雖說有好有壞,仍不免感嘆。 過了河,上圖右手邊的綠色屋頂。 克裡斯蒂安堡宮 ,到了。 克裡斯蒂安堡宮一座為享樂而建造的宮殿,因為曾毀於大火而多了幾分傳奇色彩。 歐洲 的城堡歷史都 大同 小異:幾百年光景,誰或誰的行宮,花費幾何,歷經多少戰事,住過哪位名人,留存怎樣的珍寶……罕有意外之喜。
真正直面時還是相當壯觀的——典型的對稱建築,中間是巨大的橢圓形馬場,從外觀就看得出當年主人的奢華手筆。 克裡斯蒂安堡宮 開放的部分多,因此套票也不便宜,150 丹麥 克朗/人,可以游覽廚房、地下遺跡、馬廄、主宮殿等等。和大部分景點差不多,有賺有坑。建議選擇性購買,主宮殿必去,其餘隨意。 ↑克裡斯蒂安堡宮 來之前疏於功課,並不知道克堡有座著名的塔樓,登頂可以360度俯瞰哥哈。只是誤打誤撞跟著一對 歐洲 寶寶進了個要過安檢的大門,乘了座載重量讓人擔憂的電梯,直到爬上樓梯才驚呼:嘖,不得了。
哦對,這個制高點是完全免費的。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大門的一側,比平地更能看出整座建築的宏大規模。馬場上還留有疑似跑馬的印記。 ↑克裡斯蒂安堡宮 更貼近城市的一側,看不見什麼高得扎眼的建築。 北歐 老城相較 巴黎 米蘭 ,在繁複多彩這方面就相對敷衍,現代城區更是簡潔之至,大量玻璃組成冷硬的線條,裝飾顏色要麼內斂溫吞,要麼大開大合,搭配卻都說不出來的舒服。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先去的馬廄,就旅游來說,觀感普普。大部分格柵是空的,就象徵性地放了兩匹白馬,地方不大,味道不小。裡間則是皇室成員搭乘過的各種馬車,許多曾出席過重大場合。倒是遇到整團學生在這裡上歷史課,連聽帶看,津津有味。感覺教育意義更大於旅游價值,也不壞。
相機都懶得拿出來,直接轉戰地宮。看翻譯的時候有些誤解,還曾擔心會不會有遺骨出現。還好,事實證明這不過是又一堂身臨其境的歷史課。地宮的大部分範圍是地基,歷經數次推倒重建,石塊疊著石塊,像巨大的墳場。廊道上擺放著各個年代的克堡模型,內室則是簡潔的歷史簡介。光影迷人,靜得幾要屏住呼吸,是除了主殿之外我的最愛。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最大的驚喜始終是宮殿主體。在 歐洲 看過的城堡不少,但克堡之金碧輝煌,還是足以讓人過目難忘。一座連樓梯都不忘加上金飾的城堡,果然當得起“享樂”二字。只可惜好景不常在,一場大火給這恢弘建築蒙上了陰影,約莫是1794年之後,王室移駕阿美琳宮,對於克堡的垂青,也更多集中在政治層面。在這裡, 丹麥 王室舉行過最後一次的加冕儀式,據說至今依承接著許多接見活動。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主打奢華精緻的洛可可風,在細節上夢幻之至。幾乎每間廳室的水晶燈都各有特色,罕見重樣。 ↑克裡斯蒂安堡宮 整個 克裡斯蒂安堡宮 ,我最中意圖書室。大且靜,雙層書櫃頂天立地,天花板四角是安徒生等著名作家的雕像。即使奢華到近乎浮誇,還是掩不住書卷獨有的靜謐氣息。後面在去 芬蘭 的郵輪上,閑來無事翻譯了城堡的旅游手冊,才知道在當年的大火中,這些藏書有2/3被緊急扔出窗外,才幸運地得以留存。 ↑克裡斯蒂安堡宮 令人驚嘆的是,克堡的海量藏書只是女王書庫的一小部分。它們中的大部分來自18世紀,但書況依舊保存得近乎完美,連書脊上的燙金小字都清晰可見。 ↑克裡斯蒂安堡宮 餐室里的紅木長餐桌,牆壁是王室成員的掛畫。和一些儘力維持古舊調性的城堡不同,克堡的裝潢風格是完完全全的修舊如新。每一處傢具、燈飾、漆面、雕工,時光被打磨得了無痕跡。再加上燈光明亮,游客穿梭往來,營造出的氛圍更顯生動。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人氣最高的,當屬陳列著王座的那個房間。可惜我去時恰好有個 歐洲 團正在扎堆,導游聲音嗡嗡,遠遠近近都是人,拍不得近照。只隱約聽見寶座的材質是 大理 石,王與後並不建造於同一個時代,靠背上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尊貴身份,還有牆上的硃紅色掛毯來自 法國 。很美。
放一張宴會大廳收尾,這似乎是克堡最大的接見場所,400多人的容量,讓它時常承接 丹麥 王室的國宴或新年宴會。觀感有些小似 凡爾賽 的鏡廊,卻清靜許多。 ↑克裡斯蒂安堡宮 離開克堡前,兔先森發現了大門口士兵站崗的迷你崗亭。於是他就……
他是誰?他在哪?不不不不是我拍的,我不認識他。(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克裡斯蒂安堡宮 繼續步行返程。路上的建築開始有了點意思,距離今天的重頭戲,越來越近了。 越接近 市政廳廣場 ,路上的行人越奪目。各種奇裝異服伴隨著繽紛色彩,出沒在街頭的各個角落。沒錯,我們恰好遇上了小哥哈的彩虹集會。在LGBT已經逐漸為世人所知的今天,彩虹旗所代表的含義,不言而喻。 說來也有趣——行走 歐洲 這些次,幾乎每回都能遇上這樣那樣的游行or集會。小到為了某個特定職業爭取福利,大到為了國情戰事異口同聲,他們都能組織得體、姿態自如、當成吃飯睡覺一般的平常事兒在做。更有甚者,把發聲裝點成一場狂歡。不焦慮,不消極,團結歡樂—— 比如 今天。
放眼望去,滿大街的彩虹氣球與彩虹旗,還有建築外牆上巨大的彩虹掛畫。 7-11還推出了彩虹礦泉水與彩虹咖啡。 靠近主會場(就是來時正在排演的廣場),才真正感受到何謂狂歡。印象中地廣人稀,清冷低調的 北歐 城市,居然也能有這樣寸步難行的場景。沒錯,寸。步。難。行。短短一兩百米的街道,我倆連擠帶塞,騰挪閃躲,硬是走了十幾分鐘才蹣跚完成。
鑒於最近的 歐洲 安全局勢,這十幾分鐘對兔子先森來說如臨大敵,而我作為多元成家的堅定支持者,倒是很樂於在現場多耽擱些時間。畢竟此情此景,包括它背後的觀念認同和表達,在我長期生活的地方……尚難找。 ↑市政廳廣場 ↑市政廳廣場 人聲鼎沸的會場,我們終究沒有久留。下一站,小美人魚朝聖。三公里左右,是極其適合自駕的距離。 小美人魚雕塑旅游這些年,對所謂“地標”的認知,有一個從驚詫到釋然的重塑過程——原來它們多半隻以“到此一游”為訴求,原來人潮和失望是標配。但真有機會,卻總也忍不住好奇。這樣的好奇,建立在數十年書籍、教育和影像資料的浸染里,深入骨髓。
巴黎 的鐵塔、 悉尼 的歌劇院、 紐約 的自由女神……所有在 美國 災難片中會轟然倒下的古跡/建築/人工造景,都是行者最初的夢想。
和它們比,小美人魚遠不夠分量。但童話王國的光環配上世博加持,稱它之為哥哈第一景,並不為過。有趣的是,哥哈最令人失望的景點,它也是第一。盛名之下,總少不了這樣那樣的微詞。
有過準備,倒也不太糟心。像是廣受詬病的“人太多”,之前就說了是標配。旅行團裡外三層,銅牆鐵壁,合影還得一個個排隊上石頭。但周圍觀景點制高點都多,遠遠來幾張並不很難。另一個罵點是雕塑太小,我卻覺得很好。看慣了氣勢磅礴的各種“巨制”,真人體態的小美人魚顯得格外親切。她微微側著臉,視線向海,仿佛身邊的人潮只是透明。這個來自大海又消失於大海的女孩,傾註一生之力,只為換一段無望的愛情。而她愛的人,對個中血淚,毫不知情。
舉起刀是人性,放下刀是真心。這童話,最慘烈就是走向黑化又掙扎止步的那一刻。這份細膩真實的少女心性,若是做成兩米八,又有什麼意義呢。 ↑小美人魚雕塑 正面看,少女臉容平靜,不見悲喜。幾百年過去,聽說海那邊終於有了一尊王子的雕像。善意也好,噱頭也罷,至少她的眺望有了終點。
雖然依舊遙不可及,因為註定遙不可及。
這份執著、勇敢、不計回報的犧牲,在那時是個愛情童話。放到今天,這樣的愛情,好像也是童話吧。 ↑小美人魚雕塑 臨近小美人魚有間可愛的小店,賣冰激凌和一些簡單食物。店里的 丹麥 小哥十分健談,約摸是見的天朝游客多了,能大膽地用中文和你對話,雖然只是隻言片語。小小樂趣,足以驅散悲傷童話的小惆悵。
再往裡走是小小船塢,天藍雲白太陽暖。找張長椅葛優癱,又是休閑好時光。
噗,我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在停車處處受制的哥哈市中心,不移車就是最大的 成功 了。何況步行的視界如此旖旎,風和日麗,美人如玉,怎麼看也不虧哇。 此行的 北歐 四國 ,若要說有什麼共通點,大約就是建案林立,處處工地了吧。多數 歐洲 寶寶的工作秩序是嚴謹,緩慢且傲嬌的,下班不等,加班不乾,周末還必須是family day。長此以往,一個腳手架能在一個地方經年累月地運作,遮天蔽日,他們也見怪不怪。若是拉支 中國 隊伍過來,那速度和強度怕是能讓人驚掉下巴。
這大約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數次來歐,都有種近乎停滯不前的雷同感。反觀大天朝的變化,幾以日計。雖說有好有壞,仍不免感嘆。 過了河,上圖右手邊的綠色屋頂。 克裡斯蒂安堡宮 ,到了。 克裡斯蒂安堡宮一座為享樂而建造的宮殿,因為曾毀於大火而多了幾分傳奇色彩。 歐洲 的城堡歷史都 大同 小異:幾百年光景,誰或誰的行宮,花費幾何,歷經多少戰事,住過哪位名人,留存怎樣的珍寶……罕有意外之喜。
真正直面時還是相當壯觀的——典型的對稱建築,中間是巨大的橢圓形馬場,從外觀就看得出當年主人的奢華手筆。 克裡斯蒂安堡宮 開放的部分多,因此套票也不便宜,150 丹麥 克朗/人,可以游覽廚房、地下遺跡、馬廄、主宮殿等等。和大部分景點差不多,有賺有坑。建議選擇性購買,主宮殿必去,其餘隨意。 ↑克裡斯蒂安堡宮 來之前疏於功課,並不知道克堡有座著名的塔樓,登頂可以360度俯瞰哥哈。只是誤打誤撞跟著一對 歐洲 寶寶進了個要過安檢的大門,乘了座載重量讓人擔憂的電梯,直到爬上樓梯才驚呼:嘖,不得了。
哦對,這個制高點是完全免費的。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大門的一側,比平地更能看出整座建築的宏大規模。馬場上還留有疑似跑馬的印記。 ↑克裡斯蒂安堡宮 更貼近城市的一側,看不見什麼高得扎眼的建築。 北歐 老城相較 巴黎 米蘭 ,在繁複多彩這方面就相對敷衍,現代城區更是簡潔之至,大量玻璃組成冷硬的線條,裝飾顏色要麼內斂溫吞,要麼大開大合,搭配卻都說不出來的舒服。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先去的馬廄,就旅游來說,觀感普普。大部分格柵是空的,就象徵性地放了兩匹白馬,地方不大,味道不小。裡間則是皇室成員搭乘過的各種馬車,許多曾出席過重大場合。倒是遇到整團學生在這裡上歷史課,連聽帶看,津津有味。感覺教育意義更大於旅游價值,也不壞。
相機都懶得拿出來,直接轉戰地宮。看翻譯的時候有些誤解,還曾擔心會不會有遺骨出現。還好,事實證明這不過是又一堂身臨其境的歷史課。地宮的大部分範圍是地基,歷經數次推倒重建,石塊疊著石塊,像巨大的墳場。廊道上擺放著各個年代的克堡模型,內室則是簡潔的歷史簡介。光影迷人,靜得幾要屏住呼吸,是除了主殿之外我的最愛。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最大的驚喜始終是宮殿主體。在 歐洲 看過的城堡不少,但克堡之金碧輝煌,還是足以讓人過目難忘。一座連樓梯都不忘加上金飾的城堡,果然當得起“享樂”二字。只可惜好景不常在,一場大火給這恢弘建築蒙上了陰影,約莫是1794年之後,王室移駕阿美琳宮,對於克堡的垂青,也更多集中在政治層面。在這裡, 丹麥 王室舉行過最後一次的加冕儀式,據說至今依承接著許多接見活動。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主打奢華精緻的洛可可風,在細節上夢幻之至。幾乎每間廳室的水晶燈都各有特色,罕見重樣。 ↑克裡斯蒂安堡宮 整個 克裡斯蒂安堡宮 ,我最中意圖書室。大且靜,雙層書櫃頂天立地,天花板四角是安徒生等著名作家的雕像。即使奢華到近乎浮誇,還是掩不住書卷獨有的靜謐氣息。後面在去 芬蘭 的郵輪上,閑來無事翻譯了城堡的旅游手冊,才知道在當年的大火中,這些藏書有2/3被緊急扔出窗外,才幸運地得以留存。 ↑克裡斯蒂安堡宮 令人驚嘆的是,克堡的海量藏書只是女王書庫的一小部分。它們中的大部分來自18世紀,但書況依舊保存得近乎完美,連書脊上的燙金小字都清晰可見。 ↑克裡斯蒂安堡宮 餐室里的紅木長餐桌,牆壁是王室成員的掛畫。和一些儘力維持古舊調性的城堡不同,克堡的裝潢風格是完完全全的修舊如新。每一處傢具、燈飾、漆面、雕工,時光被打磨得了無痕跡。再加上燈光明亮,游客穿梭往來,營造出的氛圍更顯生動。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裡斯蒂安堡宮 克堡人氣最高的,當屬陳列著王座的那個房間。可惜我去時恰好有個 歐洲 團正在扎堆,導游聲音嗡嗡,遠遠近近都是人,拍不得近照。只隱約聽見寶座的材質是 大理 石,王與後並不建造於同一個時代,靠背上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尊貴身份,還有牆上的硃紅色掛毯來自 法國 。很美。
放一張宴會大廳收尾,這似乎是克堡最大的接見場所,400多人的容量,讓它時常承接 丹麥 王室的國宴或新年宴會。觀感有些小似 凡爾賽 的鏡廊,卻清靜許多。 ↑克裡斯蒂安堡宮 離開克堡前,兔先森發現了大門口士兵站崗的迷你崗亭。於是他就……
他是誰?他在哪?不不不不是我拍的,我不認識他。(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克裡斯蒂安堡宮 繼續步行返程。路上的建築開始有了點意思,距離今天的重頭戲,越來越近了。 越接近 市政廳廣場 ,路上的行人越奪目。各種奇裝異服伴隨著繽紛色彩,出沒在街頭的各個角落。沒錯,我們恰好遇上了小哥哈的彩虹集會。在LGBT已經逐漸為世人所知的今天,彩虹旗所代表的含義,不言而喻。 說來也有趣——行走 歐洲 這些次,幾乎每回都能遇上這樣那樣的游行or集會。小到為了某個特定職業爭取福利,大到為了國情戰事異口同聲,他們都能組織得體、姿態自如、當成吃飯睡覺一般的平常事兒在做。更有甚者,把發聲裝點成一場狂歡。不焦慮,不消極,團結歡樂—— 比如 今天。
放眼望去,滿大街的彩虹氣球與彩虹旗,還有建築外牆上巨大的彩虹掛畫。 7-11還推出了彩虹礦泉水與彩虹咖啡。 靠近主會場(就是來時正在排演的廣場),才真正感受到何謂狂歡。印象中地廣人稀,清冷低調的 北歐 城市,居然也能有這樣寸步難行的場景。沒錯,寸。步。難。行。短短一兩百米的街道,我倆連擠帶塞,騰挪閃躲,硬是走了十幾分鐘才蹣跚完成。
鑒於最近的 歐洲 安全局勢,這十幾分鐘對兔子先森來說如臨大敵,而我作為多元成家的堅定支持者,倒是很樂於在現場多耽擱些時間。畢竟此情此景,包括它背後的觀念認同和表達,在我長期生活的地方……尚難找。 ↑市政廳廣場 ↑市政廳廣場 人聲鼎沸的會場,我們終究沒有久留。下一站,小美人魚朝聖。三公里左右,是極其適合自駕的距離。 小美人魚雕塑旅游這些年,對所謂“地標”的認知,有一個從驚詫到釋然的重塑過程——原來它們多半隻以“到此一游”為訴求,原來人潮和失望是標配。但真有機會,卻總也忍不住好奇。這樣的好奇,建立在數十年書籍、教育和影像資料的浸染里,深入骨髓。
巴黎 的鐵塔、 悉尼 的歌劇院、 紐約 的自由女神……所有在 美國 災難片中會轟然倒下的古跡/建築/人工造景,都是行者最初的夢想。
和它們比,小美人魚遠不夠分量。但童話王國的光環配上世博加持,稱它之為哥哈第一景,並不為過。有趣的是,哥哈最令人失望的景點,它也是第一。盛名之下,總少不了這樣那樣的微詞。
有過準備,倒也不太糟心。像是廣受詬病的“人太多”,之前就說了是標配。旅行團裡外三層,銅牆鐵壁,合影還得一個個排隊上石頭。但周圍觀景點制高點都多,遠遠來幾張並不很難。另一個罵點是雕塑太小,我卻覺得很好。看慣了氣勢磅礴的各種“巨制”,真人體態的小美人魚顯得格外親切。她微微側著臉,視線向海,仿佛身邊的人潮只是透明。這個來自大海又消失於大海的女孩,傾註一生之力,只為換一段無望的愛情。而她愛的人,對個中血淚,毫不知情。
舉起刀是人性,放下刀是真心。這童話,最慘烈就是走向黑化又掙扎止步的那一刻。這份細膩真實的少女心性,若是做成兩米八,又有什麼意義呢。 ↑小美人魚雕塑 正面看,少女臉容平靜,不見悲喜。幾百年過去,聽說海那邊終於有了一尊王子的雕像。善意也好,噱頭也罷,至少她的眺望有了終點。
雖然依舊遙不可及,因為註定遙不可及。
這份執著、勇敢、不計回報的犧牲,在那時是個愛情童話。放到今天,這樣的愛情,好像也是童話吧。 ↑小美人魚雕塑 臨近小美人魚有間可愛的小店,賣冰激凌和一些簡單食物。店里的 丹麥 小哥十分健談,約摸是見的天朝游客多了,能大膽地用中文和你對話,雖然只是隻言片語。小小樂趣,足以驅散悲傷童話的小惆悵。
再往裡走是小小船塢,天藍雲白太陽暖。找張長椅葛優癱,又是休閑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