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品】失落的世界:一個人的南美之旅,圓夢複活節島
1943年,人們在教堂下麵發現了地下墓穴,埋葬了超過7萬人的屍骨。跟隨講解員走進狹窄的地道,格柵下麵是精心排列的人骨組合,排列方式雖然頗具藝術感,卻如同“萬人坑”一般驚悚。墓穴對外開放展覽的部分不足1/10,考古人員相信,地下墓穴通過秘密 通道 通往其他教堂,甚至還能連通到主教和官員的住所,其規模可想而知。 這些屍骨的主人早已無從查詢,既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更不知道他們的年代,他們為何都埋葬在這裡?是因為戰亂?疾病?還是自然死亡後一定要埋葬於教堂地下?為何屍骨都擺放的如此整齊? 西班牙 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拉蒙·梅嫩德斯·皮達爾(Ramón Menéndez Pidal)曾這樣描述修道院:“在 西班牙 征服的土地上,這是最偉大和最高尚的建築物”。
開放時間:每天9:00-20:15,教堂7:00-11:00和16:00-20:00
門票:教堂免費,博物館成人15索爾、學生8索爾、兒童3索爾(須參加博物館內英文或西語團統一參觀)
修道院不遠處,武器廣場的正北方,是 利馬 的總統府(Palacio de Gobierno del Perú/Government Palace),1535年由皮薩羅設計建造,又叫做皮薩羅府(House of Pizarro),曾是殖民地政府所在地,皮薩羅和 西班牙 歷任總督都居住於此,1541年皮薩羅在此被殺。當時的建築完全採用了 西班牙 風格,總統府先後歷經3次大火,1938年請來 波蘭 建築師重建,新樓徹底轉為了巴 洛克 風格。每天中午12點在此有換崗儀式。 秘魯 國徽呈盾形:盾徽之上為一個綠色枝葉環,盾徽兩側各有兩面 秘魯 國旗。盾面左上部是一隻金黃色的羊駝,這隻蠢萌的動物被譽為“安第斯山脈上走動的黃金”,象徵 秘魯 的動物群;盾面右上部是一棵枝繁葉茂的金雞納樹,象徵 秘魯 的植物(森林和農業);下半部是一個涌出金幣的金黃色羊角,象徵 秘魯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藏。 教堂一側的黃色建築是始建於1939年的 利馬 市政廳 (Municipal Palace of Lima) ,曾是皮薩羅的私人住宅,現在看到的是20世紀重建的,市政廳的巨大黑色陽臺和拱廊都帶有濃濃 西班牙 建築的風格。 而距離總統府也就500米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房屋就是 利馬 的貧民窟 秘魯 物產豐富,生產可可和咖啡,走累了還可以去武器廣場一角的 皮斯科 酒博物館(Museo del Pisco)小酌一杯,旁邊的巧克力博物館(Choco Museo)里,展出了巧克力的製作過程,游客還可以親手嘗試製作巧克力。 我曾經說過,如果你厭倦了生活,就去一個城市的集市看看,柴米油鹽,人生百態,都濃縮於集市嘈雜的氛圍中。 利馬 的中央市場(Mercado Central)是當地最真實的生活縮影:擁擠的街道兩旁遍佈商店,從衣物到食品應有盡有。 許多國外 大城 市都有 中國 城(El Barrio Chino/China Town), 利馬 的 中國 城與中央市場相連,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不遠處是宗教審判所博物館(Museo de la Inquisició),這裡在1570-1820年期間曾作為 西班牙 宗教審判所。 回到 新城 區Miraflores,又是另一番天地,仿佛穿越回了最發達的繁華都市。坐落於太平洋畔懸崖之上的Larcomar是 利馬 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商場裝修豪華,購物環境一流,服務熱情洋溢, 秘魯 特色商品琳琅滿目。 逛累了不如來這裡的酒吧喝上一杯,看著一輪紅日徐徐落入太平洋里,結束愉快的一天。
Day2-完
Day3,智利·聖地亞哥它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有著多種地形地貌和氣候帶,也是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還被“Lonely Planet”評選為2018年世界十大旅游國家之首。如果從 中國 畫一條線穿過地心,正對著的就是這個國家—— 智利 。 總有愛美的姑娘說自己要“瘦成一道閃電”, 智利 的地形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位於 南美洲 西 南海 岸的 智利 南北長達4270公里,東西均寬卻只有180公里,狹長的領土宛如一根落在南太平洋海岸的絲帶。從南緯18度到57度,縱貫38個多緯度的 智利 分為北、中、南三個明顯不同的地段,也就有了迥異的氣候類型。北段主要是沙漠氣候,擁有世界旱極——阿塔卡瑪沙漠,中段為亞熱帶 地中海 氣候,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南段為溫和多雨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巴塔哥尼亞 高原被譽為“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什麼原因造成 智利 領土如此狹長呢?其實主要是 智利 所處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南北走向異常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縱貫於 南美洲 大陸,阻隔了 智利 ,國家就只能向著南北方向發展。西面面向太平洋的平原地帶便於發展交通,南北方向就聯繫緊密,而東西方向交通不便,基本處於隔絕狀態。在歷史上,殖民時期 智利 和山脈東邊的 阿根廷 ,北邊的 玻利維亞 不是一個總督管轄,周邊也就沒有認同感。 19世紀初,南美解放者貝爾納多·奧希 金斯 (Bernardo O'Higgins)和何塞·德·聖馬丁(José de San Martín)率軍從 門多薩 出發翻越了安第斯山,出其不意地發動了查卡布科戰役(Chacabuco),大敗 西班牙 殖民軍。1818年2月12日,奧希 金斯 正式宣佈 智利 獨立,成立 智利 共和 國。
但好景不長, 秘魯 和 智利 因為一塊鳥不拉屎的荒漠,撕破了臉。 阿塔卡瑪沙漠位於 玻利維亞 、 智利 和 秘魯 的交界處,在 西班牙 殖民統治時期從未明確劃定其歸屬。三國獨立後均宣佈對沙漠地區擁有主權,但後來在沙漠北部和中部發現了豐富的鳥糞和硝石礦藏,前者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後者則是兵工廠用來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三個國家就都對沙漠地區虎視眈眈。後來談崩了,1879年4月5日, 智利 正式宣戰,被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 智利 在戰爭中打敗了 秘魯 和 玻利維亞 ,大大擴張了領土。 玻利維亞 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海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 海口 的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經濟的發展, 秘魯 海軍則全軍覆沒,以至於 秘魯 和 玻利維亞 一直對太平洋戰爭耿耿於懷。南部的阿爾坎尼亞和 巴塔哥尼亞 地區曾被印第安人所占領, 智利 憑藉其自身經濟優勢和軍事實力,向南一直擴展到南美 火地島 地區,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狹長地貌。
其實 智利 從戰略和國土安全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沒有戰略縱深,就像是一條蛇,容易被人打頭、斬尾、切中段。從 瓦爾帕萊索 港到首都聖地亞哥,只有185公里的距離,這個距離對於現代化戰爭來說,一艘輕型航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架起大炮滅國。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地形極其狹長的國家是處在世界地理邊緣的奇跡。
我此次 智利 之行,來去匆匆,只去了首都聖地亞哥和 複活節島 ,也只是這個美麗國度的冰山一角。 說起 智利 的首都聖地亞哥,有個頗為有趣的事情: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同名城市,最鼎鼎 大名 的就是 美國 加州的聖地亞哥, 古巴 、 多米尼加 、 阿根廷 、 西班牙 也都有城市叫聖地亞哥。為什麼這些城市都喜歡叫自己聖地亞哥?目前比較認同的一個說法是,曾經的海上霸主 西班牙 ,在所有的殖民地中挑選最優質的城市命名為聖地亞哥,既宣示了主權,也是對其的嘉獎。
我倒是覺得,說不定是當時的殖民者們“想家了”,才用自己國家的城市為所到之處命名。
擁有400餘年曆史的聖地亞哥,是 智利 最大的城市,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海洋資源豐富,印第安人在此以耕種、捕魚、打獵為生。1541年 西班牙 殖民者佩德羅·德· 巴爾迪 維亞率領150名騎兵來此,打亂了印第安人的生活,開始了 歐洲 殖民統治,在位於現在市中心 聖盧西亞 山上修築了 西班牙 在南美大陸上的第一座炮台,在山下用泥磚和草木建起了一批原始住宅區,就是最早的城市雛形。他結合聖雅各伯之名和自己的故鄉 埃斯特雷馬杜拉 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新埃斯特雷馬的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hile)。 對我來說,聖地亞哥只不過是我前往 複活節島 的一個中轉站。從 秘魯 乘夜航只需要3個半小時,就到了聖地亞哥。入境時使用 美國 簽證免簽,海關會發一張PDI紙,非常重要!出境時要交回海關, 智利 住宿對在 智利 少於59天的外國人免收19%的稅,但酒店需要提供PDI紙才能免除,並使用國際信用卡(Master/Visa)付款。
開放時間:每天9:00-20:15,教堂7:00-11:00和16:00-20:00
門票:教堂免費,博物館成人15索爾、學生8索爾、兒童3索爾(須參加博物館內英文或西語團統一參觀)
修道院不遠處,武器廣場的正北方,是 利馬 的總統府(Palacio de Gobierno del Perú/Government Palace),1535年由皮薩羅設計建造,又叫做皮薩羅府(House of Pizarro),曾是殖民地政府所在地,皮薩羅和 西班牙 歷任總督都居住於此,1541年皮薩羅在此被殺。當時的建築完全採用了 西班牙 風格,總統府先後歷經3次大火,1938年請來 波蘭 建築師重建,新樓徹底轉為了巴 洛克 風格。每天中午12點在此有換崗儀式。 秘魯 國徽呈盾形:盾徽之上為一個綠色枝葉環,盾徽兩側各有兩面 秘魯 國旗。盾面左上部是一隻金黃色的羊駝,這隻蠢萌的動物被譽為“安第斯山脈上走動的黃金”,象徵 秘魯 的動物群;盾面右上部是一棵枝繁葉茂的金雞納樹,象徵 秘魯 的植物(森林和農業);下半部是一個涌出金幣的金黃色羊角,象徵 秘魯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藏。 教堂一側的黃色建築是始建於1939年的 利馬 市政廳 (Municipal Palace of Lima) ,曾是皮薩羅的私人住宅,現在看到的是20世紀重建的,市政廳的巨大黑色陽臺和拱廊都帶有濃濃 西班牙 建築的風格。 而距離總統府也就500米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房屋就是 利馬 的貧民窟 秘魯 物產豐富,生產可可和咖啡,走累了還可以去武器廣場一角的 皮斯科 酒博物館(Museo del Pisco)小酌一杯,旁邊的巧克力博物館(Choco Museo)里,展出了巧克力的製作過程,游客還可以親手嘗試製作巧克力。 我曾經說過,如果你厭倦了生活,就去一個城市的集市看看,柴米油鹽,人生百態,都濃縮於集市嘈雜的氛圍中。 利馬 的中央市場(Mercado Central)是當地最真實的生活縮影:擁擠的街道兩旁遍佈商店,從衣物到食品應有盡有。 許多國外 大城 市都有 中國 城(El Barrio Chino/China Town), 利馬 的 中國 城與中央市場相連,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不遠處是宗教審判所博物館(Museo de la Inquisició),這裡在1570-1820年期間曾作為 西班牙 宗教審判所。 回到 新城 區Miraflores,又是另一番天地,仿佛穿越回了最發達的繁華都市。坐落於太平洋畔懸崖之上的Larcomar是 利馬 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商場裝修豪華,購物環境一流,服務熱情洋溢, 秘魯 特色商品琳琅滿目。 逛累了不如來這裡的酒吧喝上一杯,看著一輪紅日徐徐落入太平洋里,結束愉快的一天。
Day2-完
Day3,智利·聖地亞哥它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有著多種地形地貌和氣候帶,也是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還被“Lonely Planet”評選為2018年世界十大旅游國家之首。如果從 中國 畫一條線穿過地心,正對著的就是這個國家—— 智利 。 總有愛美的姑娘說自己要“瘦成一道閃電”, 智利 的地形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位於 南美洲 西 南海 岸的 智利 南北長達4270公里,東西均寬卻只有180公里,狹長的領土宛如一根落在南太平洋海岸的絲帶。從南緯18度到57度,縱貫38個多緯度的 智利 分為北、中、南三個明顯不同的地段,也就有了迥異的氣候類型。北段主要是沙漠氣候,擁有世界旱極——阿塔卡瑪沙漠,中段為亞熱帶 地中海 氣候,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南段為溫和多雨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巴塔哥尼亞 高原被譽為“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什麼原因造成 智利 領土如此狹長呢?其實主要是 智利 所處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南北走向異常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縱貫於 南美洲 大陸,阻隔了 智利 ,國家就只能向著南北方向發展。西面面向太平洋的平原地帶便於發展交通,南北方向就聯繫緊密,而東西方向交通不便,基本處於隔絕狀態。在歷史上,殖民時期 智利 和山脈東邊的 阿根廷 ,北邊的 玻利維亞 不是一個總督管轄,周邊也就沒有認同感。 19世紀初,南美解放者貝爾納多·奧希 金斯 (Bernardo O'Higgins)和何塞·德·聖馬丁(José de San Martín)率軍從 門多薩 出發翻越了安第斯山,出其不意地發動了查卡布科戰役(Chacabuco),大敗 西班牙 殖民軍。1818年2月12日,奧希 金斯 正式宣佈 智利 獨立,成立 智利 共和 國。
但好景不長, 秘魯 和 智利 因為一塊鳥不拉屎的荒漠,撕破了臉。 阿塔卡瑪沙漠位於 玻利維亞 、 智利 和 秘魯 的交界處,在 西班牙 殖民統治時期從未明確劃定其歸屬。三國獨立後均宣佈對沙漠地區擁有主權,但後來在沙漠北部和中部發現了豐富的鳥糞和硝石礦藏,前者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後者則是兵工廠用來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三個國家就都對沙漠地區虎視眈眈。後來談崩了,1879年4月5日, 智利 正式宣戰,被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 智利 在戰爭中打敗了 秘魯 和 玻利維亞 ,大大擴張了領土。 玻利維亞 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海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 海口 的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經濟的發展, 秘魯 海軍則全軍覆沒,以至於 秘魯 和 玻利維亞 一直對太平洋戰爭耿耿於懷。南部的阿爾坎尼亞和 巴塔哥尼亞 地區曾被印第安人所占領, 智利 憑藉其自身經濟優勢和軍事實力,向南一直擴展到南美 火地島 地區,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狹長地貌。
其實 智利 從戰略和國土安全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沒有戰略縱深,就像是一條蛇,容易被人打頭、斬尾、切中段。從 瓦爾帕萊索 港到首都聖地亞哥,只有185公里的距離,這個距離對於現代化戰爭來說,一艘輕型航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架起大炮滅國。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地形極其狹長的國家是處在世界地理邊緣的奇跡。
我此次 智利 之行,來去匆匆,只去了首都聖地亞哥和 複活節島 ,也只是這個美麗國度的冰山一角。 說起 智利 的首都聖地亞哥,有個頗為有趣的事情: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同名城市,最鼎鼎 大名 的就是 美國 加州的聖地亞哥, 古巴 、 多米尼加 、 阿根廷 、 西班牙 也都有城市叫聖地亞哥。為什麼這些城市都喜歡叫自己聖地亞哥?目前比較認同的一個說法是,曾經的海上霸主 西班牙 ,在所有的殖民地中挑選最優質的城市命名為聖地亞哥,既宣示了主權,也是對其的嘉獎。
我倒是覺得,說不定是當時的殖民者們“想家了”,才用自己國家的城市為所到之處命名。
擁有400餘年曆史的聖地亞哥,是 智利 最大的城市,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海洋資源豐富,印第安人在此以耕種、捕魚、打獵為生。1541年 西班牙 殖民者佩德羅·德· 巴爾迪 維亞率領150名騎兵來此,打亂了印第安人的生活,開始了 歐洲 殖民統治,在位於現在市中心 聖盧西亞 山上修築了 西班牙 在南美大陸上的第一座炮台,在山下用泥磚和草木建起了一批原始住宅區,就是最早的城市雛形。他結合聖雅各伯之名和自己的故鄉 埃斯特雷馬杜拉 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新埃斯特雷馬的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hile)。 對我來說,聖地亞哥只不過是我前往 複活節島 的一個中轉站。從 秘魯 乘夜航只需要3個半小時,就到了聖地亞哥。入境時使用 美國 簽證免簽,海關會發一張PDI紙,非常重要!出境時要交回海關, 智利 住宿對在 智利 少於59天的外國人免收19%的稅,但酒店需要提供PDI紙才能免除,並使用國際信用卡(Master/Visa)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