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の風物詩 - 關東富士五湖、伊豆、東京9日
東瀛之春,像是振袖之下伸出的一隻白皙柔嫩的女子之手,含蓄卻又撩人心弦,又像是俳句中季語的那個字眼,呼之欲出,卻又欲語還休。
萬物都複蘇了,心裡的那顆種子也開始萌芽了嗎…… 文學之森我們的旅程開始於山中湖畔的文學之森,那裡有全 日本 唯一的 三島 文學館。
山裡的春天總是來得比較晚,四月初,當 關東 別處的櫻花均已凋零,山中湖的枝條上仍是毛茸茸的花苞,看上去肅殺的冬天仍未完全離開。 ↑文學の森 森林小路邊點綴著石頭文學句碑。
這樣的句碑在 日本 俯首皆是,猶如散落的珍珠。哪怕只是小小的文學之森,也能讓游客在不經意間和大師們相遇。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保存、紀念和傳承他們引以為豪的文化吧。真是令人羡慕啊……
果然能遇見我最愛的芭蕉:“山賤の おとがひ閉づる むぐら哉。”
“獵人進深山,口銜葎草悄無聲,靜中露猙獰。”
不是林林的譯本,似乎意境不足。 ↑文學の森 文學館外的櫻花花苞比別處更多一些,再過數日就要綻放了。
櫻花樹後這幾幢黃色的小樓,珍藏著 三島 的手稿文獻、採訪筆記、書信繪畫以及照片資料等等, 三島 本人與山中湖並沒有什麼淵源,這些全都是熱愛他的村民們花費巨資從他的家族手中買下來的。
進門的時候,職員用不熟練的英語,給我們大致介紹了館里的情況,並告訴我們等會影音室會有紀錄片放映。有外國人對他們的文學家感興趣,他們心裡也是很自豪的吧。 ↑文學の森 ↑文學の森 ↑文學の森 館里禁止拍照,展出物的介紹和音像資料也都是日文,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外,我們並沒有看懂更多。
是他們來不及做翻譯件嗎,還是認為沒有必要呢?
近百年來, 日本 本土誕生的世界知名作家猶如繁星,卻只有 三島 由紀夫,他的作品是寫給 日本 人的,他的精神內核,是完全屬於 日本 武士道的。這種極端的民粹主義,讓他的作品激進、暴力卻又極端溫柔,帶著極強的衝擊力,作為外國讀者,很容易被他震撼,卻很難理解他。
三島 是孤獨的,他的理想與現實猶如兩列呼嘯著擦肩而過的列車,也許這種恐懼感和無力感,讓他採取了最激烈的方式,在全世界面前用他的短刀,用他的生命,獻祭於他的信念。
他拒絕了時代的變遷,他是 日本 最後一名武士。 石割山去石割山徒步,是想趕上四月的山神祭祀儀式。 ↑石割山 花樹仍是光禿禿的,只有松柏常綠。這讓手腳並用的登山過程,在辛苦和狼狽之餘,並不算十分愉悅。
還好在山中八合目處,有一個小小的石割神社。它的背後便是傳說中的天戶岩。從繩文時代開始, 日本 人就信奉萬物有靈,神社供奉的正是這一塊 靈石 。據說人們只需要從岩石縫隙中來回穿行三次就可以獲得幸運。
石割神社從前是禁止女性參觀的,現在這裡成為了徒步者中途休憩之地。在此小坐一會,聽聽山風呢喃,水聲叮咚,一解旅途睏乏,還是相當愜意的。 ↑石割山 ↑石割山 到達山頂那一刻,眼前一片開闊, 富士山 完整巨大的山體一覽無餘。這是我第一次看見 富士山 ,當沁人心脾的風撲面而來,頓時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想起小林的俳句來:“一寸寸,小蝸牛,爬向 富士山 。”此刻忽然惹人撲哧一笑。
若是漫山的花樹都已綻開,那景色應該是絕美的吧。不過世上總有千千萬萬令人遺憾的事,能在石割山頂吹一會風,眺望 富士山 下的山中湖,說不定已是幸運了呢。 ↑石割山 ↑石割山 下到山腳,恰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石割神社例大祭,小小的祭祀儀式看起來十分莊重肅穆。
主祭之神是天手力男命,《古事記》中記載,正是這位神用敏捷的身手,一把將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拉了出來,讓世界恢復了光明。正因如此,天手力男神也成為了 日本 人的運動之神。
希望在神的庇佑之下,這方水土的人們也能健 康平 安,萬事如意。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河口湖從山中湖到 河口湖 ,驀然有種“不見方三日,世上滿櫻花”的感覺。 ↑忍野八海 ↑忍野八海 我們此行本不是衝著櫻花而來,卻在這裡拽上了花神的一片衣角,這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花如堆雪, 春日 爬上枝頭。
春水也暖了,小鴨子在五光十色的小池塘里舒暢的撥動紅掌。 ↑河口湖 ↑河口湖 ↑河口湖 ↑河口湖 ↑忍野八海 忍野村 的游人很多,大多是旅游團,小小的古村落人聲鼎沸,沒有片刻寧靜之所。看到商戶牆上掛著的 忍野村 宣傳畫兒,卻像是人跡罕至的世外 桃源 般的所在。
從前游客尚未踏足的時候,忍野的村民,就像活在那畫兒中一樣,就著一池斑斕的水,坐在櫻花樹下吃著午餐,越過小屋尖尖的頂,眺望著 富士山 頭的雲吧。
“樹下魚肉絲,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這生活原是這樣有滋有味的呢。 ↑忍野八海 ↑忍野八海 還是去尋一處安靜的所在。
去往 河口湖 的 長崎 公園,湖面上吹來的風裡仍有冰雪的甜美氣息,偶然有游人踩過草地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除此之外寂然無聲。
富士山 姿態優雅高貴,像一位雍容親切、舉止合體的夫人,溫柔佇立於湖畔。盛開的春花讓她更顯多情爛漫。 ↑河口湖 ↑河口湖 匯聚山頭的雲漸漸散開,從前鮮衣怒馬的信長,完成上洛大業之後,四月從甲府出發夜宿於本棲湖畔,游覽 富士山 之所見,也和我一樣嗎?這白雲映雪的名山,是否曾讓信長稍稍停下天下布武的腳步?
富士之行僅僅四十餘天后,信長歿於本能寺。
每讀到此總覺得太過惋惜,造化如此弄人,無論前半生的劇情如何發展,他總是無法逃脫最後的命運, 富士山 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休憩之地,在本能寺的火光之中,他是否會想起本棲湖邊雲如堆雪的山,或許還有燦若雲錦的櫻花…… ↑河口湖 ↑河口湖 四百多年過去了, 富士山 早已不再是 日本 人的獨享。游客從世界各地而來,帶著對富士和櫻花的嚮往,赴一場狂歡的盛宴。可以三五知己相伴,環湖騎行,也可以於咖啡館中面湖而坐,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更有帶著孩子,帶著老人的家庭,在各式各樣的生活館、體驗館里,嘗試一份日式的文化快餐。
小林的俳句,說的正是此時的情境吧:“櫻花樹蔭下,縱然萍水相逢,亦非陌路人”。
這座山,改變了許許多多 日本 人的生活方式,即使這些村鎮坐落於山之深處,也正在變得更加國際化和多元化。我不知道這種改變是不是突如其來的,因為顯然,還有不少經營其中的 日本 人,連一點兒英語都聽不懂,臉上一直掛著抱歉的笑容,卻在絞盡腦汁,要為你完成他的服務。
這一衣帶水的鄰國,有許多地方讓人心存芥蒂,也有許多地方讓人景仰佩服,我們中的大多數,總是以為對它非常瞭解,卻實際上知之甚少。它的神話,它的歷史,它的改變,它國民性格中始終糾結著的部分,它獻給世界又絢爛,又哀傷,又殘酷的文化,我著迷於此,可是讀的越多,越愛它,卻覺得越不瞭解它。
那麼,且滿飲一杯春色,莫負當下好時光!
萬物都複蘇了,心裡的那顆種子也開始萌芽了嗎…… 文學之森我們的旅程開始於山中湖畔的文學之森,那裡有全 日本 唯一的 三島 文學館。
山裡的春天總是來得比較晚,四月初,當 關東 別處的櫻花均已凋零,山中湖的枝條上仍是毛茸茸的花苞,看上去肅殺的冬天仍未完全離開。 ↑文學の森 森林小路邊點綴著石頭文學句碑。
這樣的句碑在 日本 俯首皆是,猶如散落的珍珠。哪怕只是小小的文學之森,也能讓游客在不經意間和大師們相遇。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保存、紀念和傳承他們引以為豪的文化吧。真是令人羡慕啊……
果然能遇見我最愛的芭蕉:“山賤の おとがひ閉づる むぐら哉。”
“獵人進深山,口銜葎草悄無聲,靜中露猙獰。”
不是林林的譯本,似乎意境不足。 ↑文學の森 文學館外的櫻花花苞比別處更多一些,再過數日就要綻放了。
櫻花樹後這幾幢黃色的小樓,珍藏著 三島 的手稿文獻、採訪筆記、書信繪畫以及照片資料等等, 三島 本人與山中湖並沒有什麼淵源,這些全都是熱愛他的村民們花費巨資從他的家族手中買下來的。
進門的時候,職員用不熟練的英語,給我們大致介紹了館里的情況,並告訴我們等會影音室會有紀錄片放映。有外國人對他們的文學家感興趣,他們心裡也是很自豪的吧。 ↑文學の森 ↑文學の森 ↑文學の森 館里禁止拍照,展出物的介紹和音像資料也都是日文,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外,我們並沒有看懂更多。
是他們來不及做翻譯件嗎,還是認為沒有必要呢?
近百年來, 日本 本土誕生的世界知名作家猶如繁星,卻只有 三島 由紀夫,他的作品是寫給 日本 人的,他的精神內核,是完全屬於 日本 武士道的。這種極端的民粹主義,讓他的作品激進、暴力卻又極端溫柔,帶著極強的衝擊力,作為外國讀者,很容易被他震撼,卻很難理解他。
三島 是孤獨的,他的理想與現實猶如兩列呼嘯著擦肩而過的列車,也許這種恐懼感和無力感,讓他採取了最激烈的方式,在全世界面前用他的短刀,用他的生命,獻祭於他的信念。
他拒絕了時代的變遷,他是 日本 最後一名武士。 石割山去石割山徒步,是想趕上四月的山神祭祀儀式。 ↑石割山 花樹仍是光禿禿的,只有松柏常綠。這讓手腳並用的登山過程,在辛苦和狼狽之餘,並不算十分愉悅。
還好在山中八合目處,有一個小小的石割神社。它的背後便是傳說中的天戶岩。從繩文時代開始, 日本 人就信奉萬物有靈,神社供奉的正是這一塊 靈石 。據說人們只需要從岩石縫隙中來回穿行三次就可以獲得幸運。
石割神社從前是禁止女性參觀的,現在這裡成為了徒步者中途休憩之地。在此小坐一會,聽聽山風呢喃,水聲叮咚,一解旅途睏乏,還是相當愜意的。 ↑石割山 ↑石割山 到達山頂那一刻,眼前一片開闊, 富士山 完整巨大的山體一覽無餘。這是我第一次看見 富士山 ,當沁人心脾的風撲面而來,頓時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想起小林的俳句來:“一寸寸,小蝸牛,爬向 富士山 。”此刻忽然惹人撲哧一笑。
若是漫山的花樹都已綻開,那景色應該是絕美的吧。不過世上總有千千萬萬令人遺憾的事,能在石割山頂吹一會風,眺望 富士山 下的山中湖,說不定已是幸運了呢。 ↑石割山 ↑石割山 下到山腳,恰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石割神社例大祭,小小的祭祀儀式看起來十分莊重肅穆。
主祭之神是天手力男命,《古事記》中記載,正是這位神用敏捷的身手,一把將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拉了出來,讓世界恢復了光明。正因如此,天手力男神也成為了 日本 人的運動之神。
希望在神的庇佑之下,這方水土的人們也能健 康平 安,萬事如意。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石割山 河口湖從山中湖到 河口湖 ,驀然有種“不見方三日,世上滿櫻花”的感覺。 ↑忍野八海 ↑忍野八海 我們此行本不是衝著櫻花而來,卻在這裡拽上了花神的一片衣角,這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花如堆雪, 春日 爬上枝頭。
春水也暖了,小鴨子在五光十色的小池塘里舒暢的撥動紅掌。 ↑河口湖 ↑河口湖 ↑河口湖 ↑河口湖 ↑忍野八海 忍野村 的游人很多,大多是旅游團,小小的古村落人聲鼎沸,沒有片刻寧靜之所。看到商戶牆上掛著的 忍野村 宣傳畫兒,卻像是人跡罕至的世外 桃源 般的所在。
從前游客尚未踏足的時候,忍野的村民,就像活在那畫兒中一樣,就著一池斑斕的水,坐在櫻花樹下吃著午餐,越過小屋尖尖的頂,眺望著 富士山 頭的雲吧。
“樹下魚肉絲,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這生活原是這樣有滋有味的呢。 ↑忍野八海 ↑忍野八海 還是去尋一處安靜的所在。
去往 河口湖 的 長崎 公園,湖面上吹來的風裡仍有冰雪的甜美氣息,偶然有游人踩過草地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除此之外寂然無聲。
富士山 姿態優雅高貴,像一位雍容親切、舉止合體的夫人,溫柔佇立於湖畔。盛開的春花讓她更顯多情爛漫。 ↑河口湖 ↑河口湖 匯聚山頭的雲漸漸散開,從前鮮衣怒馬的信長,完成上洛大業之後,四月從甲府出發夜宿於本棲湖畔,游覽 富士山 之所見,也和我一樣嗎?這白雲映雪的名山,是否曾讓信長稍稍停下天下布武的腳步?
富士之行僅僅四十餘天后,信長歿於本能寺。
每讀到此總覺得太過惋惜,造化如此弄人,無論前半生的劇情如何發展,他總是無法逃脫最後的命運, 富士山 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休憩之地,在本能寺的火光之中,他是否會想起本棲湖邊雲如堆雪的山,或許還有燦若雲錦的櫻花…… ↑河口湖 ↑河口湖 四百多年過去了, 富士山 早已不再是 日本 人的獨享。游客從世界各地而來,帶著對富士和櫻花的嚮往,赴一場狂歡的盛宴。可以三五知己相伴,環湖騎行,也可以於咖啡館中面湖而坐,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更有帶著孩子,帶著老人的家庭,在各式各樣的生活館、體驗館里,嘗試一份日式的文化快餐。
小林的俳句,說的正是此時的情境吧:“櫻花樹蔭下,縱然萍水相逢,亦非陌路人”。
這座山,改變了許許多多 日本 人的生活方式,即使這些村鎮坐落於山之深處,也正在變得更加國際化和多元化。我不知道這種改變是不是突如其來的,因為顯然,還有不少經營其中的 日本 人,連一點兒英語都聽不懂,臉上一直掛著抱歉的笑容,卻在絞盡腦汁,要為你完成他的服務。
這一衣帶水的鄰國,有許多地方讓人心存芥蒂,也有許多地方讓人景仰佩服,我們中的大多數,總是以為對它非常瞭解,卻實際上知之甚少。它的神話,它的歷史,它的改變,它國民性格中始終糾結著的部分,它獻給世界又絢爛,又哀傷,又殘酷的文化,我著迷於此,可是讀的越多,越愛它,卻覺得越不瞭解它。
那麼,且滿飲一杯春色,莫負當下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