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時光——歲月靜好在黎里...
一. 黎里古鎮 靜好的日子里,總能收穫意想不到的小確幸,
縈繞著時光的溫柔,翩躚著美好的記憶,活色生香。
有一種歲月靜好,叫 黎里古鎮 ,
只一次遇見,便再也忘不了她的容顏。 一條市河穿鎮而過。從前,家家戶戶都臨河而居,靠船出行。 白牆黛瓦,水繞橋橫,置身於 黎里古鎮 ,總疑是走在夢裡詩里畫里。恬靜柔美,溫婉輕靈,猶如宣紙上暈開的水墨,淡淡的一痕,卻意境悠遠。空氣中瀰漫著水鄉特有的氣息,阻隔了塵世喧囂,讓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 踏著青石板,穿梭在古宅巷弄,拂面而來的古韻,難以描述的安暖。光陰也仿佛在這裡小憩,美麗的故事,老去又新生。 二. 古鎮弄堂 古鎮里保留有很多的老建築和老弄堂,古色古香,各具特色。穿越千年的風情,走到哪,都有難以言喻的雅緻。值得一提的是,黎里的弄堂有明暗之分,設計巧妙,數目多且縱橫交錯,還流傳著很多傳說。不張揚,不枯燥,引人無限的探索欲。 黎里的弄堂,堪稱 江南 古鎮之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共有115條,其中明弄25條,暗弄90條。相傳晚清與民國年間更多,共計有130多條。幽幽弄堂,連接著當地人民的日常起居生活空間,也串起了古鎮居民的情感! 黎里的弄堂不僅數量多,其類型也多。有明弄、暗弄、陪弄、兩條暗弄相連的暗雙弄、明暗併排的三岔弄、弄中弄…… 恍若一本弄堂的教科書。幾進下來,即使沒人講解,你也能大開眼界,收穫不少知識。 形式多樣的弄堂,也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樂趣。避開冬暖夏涼、遮風避雨不說,黎里的弄堂還是孩子們玩耍的“秘密基地”,也是鄰裡們增進情感的樂土。 黎里弄堂的名字,也頗有特色。周賜福弄、陳家灣堂弄、李廳弄、陸家弄、金家弄、汪家弄…… 黎里的弄堂,多數以姓氏命名。在土生土長的黎裡人眼裡,許多的故事,都與這些弄堂緊密聯繫。 每條弄堂的名字,不只記載著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同時也植根於黎裡人心中關乎時光的秘密。走在悠長深邃的弄堂里,你會覺得這裡的每一處細節都印刻著前人的點滴。 細心留意的話,你會發現黎里的弄堂是逐漸升高的。據說這是為了討個“步步高”的好彩頭,也是為了防雨泄水的需要,由此才會這樣設計的。 另外,黎里的弄堂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防禦外敵,護衛著 黎里古鎮 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裡面最大的功臣是鍵門,即一種用堅固木板特製成的門板,一般厚度在三釐米以上。鍵門的背後還安有兩條門栓,同時加上一個豎撐或斜撐。 一條五進的暗弄,有六道鍵門,九進的陪弄,甚至有十道鍵門。每遇盜賊或外來襲擾,關上鍵門,銅牆鐵壁一般,任誰都進不去,就算進去了也出不來。 時至今日,當地仍流傳著許多弄堂防禦外敵的故事。 比如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 鬼子在 江南 到處橫行,可是對黎里的弄堂,卻是無可奈何。一條條黑古隆冬的弄堂,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北方的地道,生怕有埋伏和陷阱,不敢貿然進入。總之,看似簡單的弄堂,卻處處都充滿了前人的智慧。 黎里的弄堂,歷經滄桑、歷經風雨,卻永不褪色!走在幽幽弄堂里,獨得一份情調和古韻!如果有機會,一定記得要來走一走哦! 三. 古鎮小吃 老街上還有很多美食,如油墩、辣腳、油汆鑼餅、生祿齋糕點、張記飴糖等,邊吃邊玩,犒賞下自己,從舌尖美到心田。 相傳黎里特色美食之一的油墩,還和清朝的乾隆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油墩是 江蘇 吳江有名的小吃,色澤金黃,形似三節腰的紙燈籠,質地外酥內軟,味道極美,香醇爽口。油墩通常有豆沙餡、肉餡兩種,黎里的油墩較為著名。你或許不能想到,這小小的油墩,竟然還和皇家有關呢! 據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南下前往 浙江 巡視,路過吳江黎里時,龍舟行至一個水域非常寬闊的地方, 裊裊的霧氣漸漸瀰漫升騰, 只見一座敵樓在前面的霧氣中時隱時現, 勝似仙境中的玉宇瓊樓。
乾隆驚問:“這是什麼地方? ”黎里的隨行官員告訴皇帝:“這裡是唐家湖, 湖中有個名叫盛墩的小島。這小島上有一座高高的敵樓名吞海樓。”
本來龍舟要到平望停船吃晚飯過夜, 想不到迷了路餓了一夜。飢腸轆轆的一行人發現湖心島上有一座寺廟,豈知這寺廟冷落多時了,方丈只得叫和尚燒火,用糯米粉包進豆沙餡, 揉成球, 放入油鍋氽製成點心, 硬著頭皮端了上去。
乾隆皇帝在此前從來沒有吃過這種民間點心,品嘗之後大為贊賞, 問侍臣:“此物何名? ”侍臣不知,連忙問方丈,方丈只得實說了:“此糕點是第一次做,尚無名字。”乾隆見所食之物, 圓溜溜,黃澄澄,扁塌塌,活像大殿中 菩薩 香案前的蒲墩,就笑笑說:“此物真像油氽的蒲墩, 就叫油墩吧。”
據當地人介紹,這故事里的唐家湖也就是如今的禊湖,這寺廟就是歷史上的羅漢寺。
縈繞著時光的溫柔,翩躚著美好的記憶,活色生香。
有一種歲月靜好,叫 黎里古鎮 ,
只一次遇見,便再也忘不了她的容顏。 一條市河穿鎮而過。從前,家家戶戶都臨河而居,靠船出行。 白牆黛瓦,水繞橋橫,置身於 黎里古鎮 ,總疑是走在夢裡詩里畫里。恬靜柔美,溫婉輕靈,猶如宣紙上暈開的水墨,淡淡的一痕,卻意境悠遠。空氣中瀰漫著水鄉特有的氣息,阻隔了塵世喧囂,讓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 踏著青石板,穿梭在古宅巷弄,拂面而來的古韻,難以描述的安暖。光陰也仿佛在這裡小憩,美麗的故事,老去又新生。 二. 古鎮弄堂 古鎮里保留有很多的老建築和老弄堂,古色古香,各具特色。穿越千年的風情,走到哪,都有難以言喻的雅緻。值得一提的是,黎里的弄堂有明暗之分,設計巧妙,數目多且縱橫交錯,還流傳著很多傳說。不張揚,不枯燥,引人無限的探索欲。 黎里的弄堂,堪稱 江南 古鎮之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共有115條,其中明弄25條,暗弄90條。相傳晚清與民國年間更多,共計有130多條。幽幽弄堂,連接著當地人民的日常起居生活空間,也串起了古鎮居民的情感! 黎里的弄堂不僅數量多,其類型也多。有明弄、暗弄、陪弄、兩條暗弄相連的暗雙弄、明暗併排的三岔弄、弄中弄…… 恍若一本弄堂的教科書。幾進下來,即使沒人講解,你也能大開眼界,收穫不少知識。 形式多樣的弄堂,也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樂趣。避開冬暖夏涼、遮風避雨不說,黎里的弄堂還是孩子們玩耍的“秘密基地”,也是鄰裡們增進情感的樂土。 黎里弄堂的名字,也頗有特色。周賜福弄、陳家灣堂弄、李廳弄、陸家弄、金家弄、汪家弄…… 黎里的弄堂,多數以姓氏命名。在土生土長的黎裡人眼裡,許多的故事,都與這些弄堂緊密聯繫。 每條弄堂的名字,不只記載著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同時也植根於黎裡人心中關乎時光的秘密。走在悠長深邃的弄堂里,你會覺得這裡的每一處細節都印刻著前人的點滴。 細心留意的話,你會發現黎里的弄堂是逐漸升高的。據說這是為了討個“步步高”的好彩頭,也是為了防雨泄水的需要,由此才會這樣設計的。 另外,黎里的弄堂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防禦外敵,護衛著 黎里古鎮 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裡面最大的功臣是鍵門,即一種用堅固木板特製成的門板,一般厚度在三釐米以上。鍵門的背後還安有兩條門栓,同時加上一個豎撐或斜撐。 一條五進的暗弄,有六道鍵門,九進的陪弄,甚至有十道鍵門。每遇盜賊或外來襲擾,關上鍵門,銅牆鐵壁一般,任誰都進不去,就算進去了也出不來。 時至今日,當地仍流傳著許多弄堂防禦外敵的故事。 比如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 鬼子在 江南 到處橫行,可是對黎里的弄堂,卻是無可奈何。一條條黑古隆冬的弄堂,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北方的地道,生怕有埋伏和陷阱,不敢貿然進入。總之,看似簡單的弄堂,卻處處都充滿了前人的智慧。 黎里的弄堂,歷經滄桑、歷經風雨,卻永不褪色!走在幽幽弄堂里,獨得一份情調和古韻!如果有機會,一定記得要來走一走哦! 三. 古鎮小吃 老街上還有很多美食,如油墩、辣腳、油汆鑼餅、生祿齋糕點、張記飴糖等,邊吃邊玩,犒賞下自己,從舌尖美到心田。 相傳黎里特色美食之一的油墩,還和清朝的乾隆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油墩是 江蘇 吳江有名的小吃,色澤金黃,形似三節腰的紙燈籠,質地外酥內軟,味道極美,香醇爽口。油墩通常有豆沙餡、肉餡兩種,黎里的油墩較為著名。你或許不能想到,這小小的油墩,竟然還和皇家有關呢! 據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南下前往 浙江 巡視,路過吳江黎里時,龍舟行至一個水域非常寬闊的地方, 裊裊的霧氣漸漸瀰漫升騰, 只見一座敵樓在前面的霧氣中時隱時現, 勝似仙境中的玉宇瓊樓。
乾隆驚問:“這是什麼地方? ”黎里的隨行官員告訴皇帝:“這裡是唐家湖, 湖中有個名叫盛墩的小島。這小島上有一座高高的敵樓名吞海樓。”
本來龍舟要到平望停船吃晚飯過夜, 想不到迷了路餓了一夜。飢腸轆轆的一行人發現湖心島上有一座寺廟,豈知這寺廟冷落多時了,方丈只得叫和尚燒火,用糯米粉包進豆沙餡, 揉成球, 放入油鍋氽製成點心, 硬著頭皮端了上去。
乾隆皇帝在此前從來沒有吃過這種民間點心,品嘗之後大為贊賞, 問侍臣:“此物何名? ”侍臣不知,連忙問方丈,方丈只得實說了:“此糕點是第一次做,尚無名字。”乾隆見所食之物, 圓溜溜,黃澄澄,扁塌塌,活像大殿中 菩薩 香案前的蒲墩,就笑笑說:“此物真像油氽的蒲墩, 就叫油墩吧。”
據當地人介紹,這故事里的唐家湖也就是如今的禊湖,這寺廟就是歷史上的羅漢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