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時光,江南最大的私家園林——靜思園
靜思園—— 江南 古典園林。位於 蘇州 吳江市近郊,占地一百多畝。園中建築小巧別緻,有鶴亭橋、小垂虹、靜遠堂、天香書屋、龐山草堂、蘇門磚雕和盆景園、歷代科學家碑廊、詠石詩廊等景點。
江南 靜思園,
搶眼的三個鑲金大字,
取“富而思文,靜以致遠”之意,
費孝通先生命名,
園主陳金根先生親筆。
這裡是一個私家園林,但不要以為是一個居家的小花院,而是一個現代建造的大園林,可以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所有園林媲美!
蘇州 的古典園林,
昔日都是“私家園林”。
歷史變遷,
如今一座座古典園林都成了“公園”。
現如今 蘇州 乃至 江南 最大的“私家園林”,
那無疑是 同里 靜思園。
你或許不知道,
最著名的 蘇州 古典園林——拙政園,
面積只有78畝。
而靜思園,
占地有一百多畝。
並且,
靜思園有園主陳金根。
該園由 蘇州 園林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幾位著名設計師指導建造,占地100多畝,呈東宅西園格局,園林為“二湖一帶”,即北面的鏡湖、南面的小龐山湖和中間一帶的“枕河人家”,水面占園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 


造園的過程更是搶救保護文化遺存的過程。靜思園是園林,更是古建博物館,靜思園的建築,亭、台、樓、閣、水榭、石舫,制式多樣,風格迥異。 

孔雀堂的 靈璧 石
造型如孔雀,
神似or形似?
都不得不驚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靜思園,是文化藝術的伊甸園,更是奇石薈萃的博覽園,園中藏奇石3000餘塊,涵蓋所有名石品類,這些奇石渾然天成,經過大自然雕琢、洗煉,石形獨特,石色鮮艷,石質細膩,紋理圖案優美,件件臻品,具有具極強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靜思園藏石,件件清奇古怪,風骨嶙峋,或石面起伏跌蕩,紆迴峭折;或陰陽正背,石膚富於變化;或石體玲瓏多孔,左右上下宛轉相通;或佈局自然,有路可循,四處通達,內部變化多端;或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寓意極佳。 
靜思園經十年建設,就其佈局而言,可分成西、中、東三個部分。
西部以水為主。水面由北而南,時收時放曲折蛇行,環繞全園。水面約占園林之半,在 江南 園林中不可多見。水面兩側多亭台樓榭,循水南行,波光閣影,步移景異。
中部為展示區。該區主要由弘雅堂和悟石山房兩組建築構成;建築氣勢恢弘,空間開闊。室內陳列先生收藏的各色供石千餘枚,向公眾公開展示。
東部為住宅、庭園區。住宅由南而北,前後四進,主廳為靜遠堂。住宅的北面為三組各具特色的庭園,它們分別是“三友院”,“思鄉別業”和“拜石軒”。

靜思園的主要特色有三:水美、石奇、房子古。
一 水美:靜思園座落在 江南 水鄉原龐山湖址上。龐山湖歷來以水著稱,造園者緊緊抓住這一特點,著力挖池理水,處處臨水造景,形成以水取勝的園林特色。水能生色、水能成景、水能出情,有水則有靈氣,處處生氣蓬勃。水面約占靜思園全園面積之半,水面比例超過了 蘇州 現存幾處著名的古典園林。
二 石奇:點石成峰,疊石成山,是 蘇州 造園的一個重要手段。 蘇州 園林的石峰以 太湖 石為主,而靜思園卻另闢蹊徑,而以 安徽 靈璧 石峰為多,成為其獨到之處。
三 古屋:靜思園建造的年代,正好遇上周圍城鎮大拆大建, 大興 土木。許多古老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在新的建設中被默默地拆毀了。陳金根先生為此感到十分心痛,於是他把這些拆卸下來的建築或建築構件收購下來,重新在靜思園中組裝複活。他這樣做,既有利於文物古建築的保護,也有利於靜思園的建設,一舉兩得。靜思園中最古老的是一座四面廳,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400餘年曆史,移建於洞庭西山;今座落在住宅群西側,稱之為“天香書屋”。再如住宅轎廳、大廳、及樓廳都遷於 蘇州 古城;展覽區的弘雅堂,寬敞大器,遷之於 上海 。除外還有不少磚刻門樓、木架構件、石雕柱礎等分別來自 安徽 、蘇北等地。各地歷史遺存的匯聚,使一座 新建 的園林顯得十分古樸典雅,憑添了幾分滄桑情趣。


靜思園園中最不可錯過的便是石頭,
這裡彙集了各種精品名石,
以靈壁石的數量最多,
是 中國 著名奇石。
正所謂: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
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
靜思園,
一個石頭會說史的地方。
悟石山房陳列了數百塊 靈璧 石。都是5億年前火山噴發岩漿而形成。。。 





搶眼的三個鑲金大字,
取“富而思文,靜以致遠”之意,
費孝通先生命名,
園主陳金根先生親筆。

蘇州 的古典園林,
昔日都是“私家園林”。
歷史變遷,
如今一座座古典園林都成了“公園”。

那無疑是 同里 靜思園。
你或許不知道,
最著名的 蘇州 古典園林——拙政園,
面積只有78畝。
而靜思園,
占地有一百多畝。
並且,
靜思園有園主陳金根。








造型如孔雀,
神似or形似?
都不得不驚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西部以水為主。水面由北而南,時收時放曲折蛇行,環繞全園。水面約占園林之半,在 江南 園林中不可多見。水面兩側多亭台樓榭,循水南行,波光閣影,步移景異。
中部為展示區。該區主要由弘雅堂和悟石山房兩組建築構成;建築氣勢恢弘,空間開闊。室內陳列先生收藏的各色供石千餘枚,向公眾公開展示。
東部為住宅、庭園區。住宅由南而北,前後四進,主廳為靜遠堂。住宅的北面為三組各具特色的庭園,它們分別是“三友院”,“思鄉別業”和“拜石軒”。



一 水美:靜思園座落在 江南 水鄉原龐山湖址上。龐山湖歷來以水著稱,造園者緊緊抓住這一特點,著力挖池理水,處處臨水造景,形成以水取勝的園林特色。水能生色、水能成景、水能出情,有水則有靈氣,處處生氣蓬勃。水面約占靜思園全園面積之半,水面比例超過了 蘇州 現存幾處著名的古典園林。
二 石奇:點石成峰,疊石成山,是 蘇州 造園的一個重要手段。 蘇州 園林的石峰以 太湖 石為主,而靜思園卻另闢蹊徑,而以 安徽 靈璧 石峰為多,成為其獨到之處。
三 古屋:靜思園建造的年代,正好遇上周圍城鎮大拆大建, 大興 土木。許多古老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在新的建設中被默默地拆毀了。陳金根先生為此感到十分心痛,於是他把這些拆卸下來的建築或建築構件收購下來,重新在靜思園中組裝複活。他這樣做,既有利於文物古建築的保護,也有利於靜思園的建設,一舉兩得。靜思園中最古老的是一座四面廳,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400餘年曆史,移建於洞庭西山;今座落在住宅群西側,稱之為“天香書屋”。再如住宅轎廳、大廳、及樓廳都遷於 蘇州 古城;展覽區的弘雅堂,寬敞大器,遷之於 上海 。除外還有不少磚刻門樓、木架構件、石雕柱礎等分別來自 安徽 、蘇北等地。各地歷史遺存的匯聚,使一座 新建 的園林顯得十分古樸典雅,憑添了幾分滄桑情趣。




這裡彙集了各種精品名石,
以靈壁石的數量最多,
是 中國 著名奇石。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
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
靜思園,
一個石頭會說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