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冰峰萬年雪 浪跡川西一萬里
這是一段兩個人,一輛車,始於2016年8月5日結束於2016年10月11日長達68天,足跡遍佈3州14縣,總里程達7000餘公里的行程……
並且,始終沒有走出 川西 。
幾乎每個人對於 川西 高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旅途後期,每當路人問到我們出來的時長和去了些什麼地方,所有人都表示驚訝。大家都難以理解我們如此長的時間居然都沒走出 四川 境……
現在我想先用三段視頻展現 川西 的廣袤、美麗、神秘……
畢竟,任何語言在面對這些景的時候都是無力的。 三段來自川西高原的視頻由於螞蜂窩對視頻限制大小在200mb內,所以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更好的觀看效果所有視頻君上傳了兩個版本。用PC看游記的蜂蜂請看優酷版本(請選擇高清或者1080模式),用手機的蜂蜂請看螞蜂窩本地上傳版(反之也只看得到這個 )。 首先是一段 川西 的航拍視頻。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川西 高原海拔很高,這段航拍視頻所用鏡頭幾乎沒有低於海拔4000米,最高的接近海拔6000米。再加 上高 原風真的很大,很多時候環境條件都是接近飛行器的性能極限,所以畫面中偶爾會有抖動出現。 接著是一段用小器材拍攝的延時攝影。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最後是一段壓馬路的視頻,送給喜歡“在路上”這種感覺的你我她。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一座雪山一個夢想---半脊峰攀登雪山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人要不顧一切的去接近她、欣賞她?
在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人們把高度較高、坡度較陡的突兀部分稱作——山。在人類誕生之前,高聳的山早就像主宰一般居高臨下地俯瞰世界。高大山峰上冰川的消融誕生了河流,河水奔流而下形成大片沃野,從而孕育了大地上的生命。嚴格地說,世界上沒有這些雄偉的山川就不會有陸地生命的存在,更不用說人類文明瞭。
在 四川 阿壩 州 大名 鼎鼎的 畢棚溝 風景區裡面就有一座這樣迷人卻又鮮為人知的山峰——半脊峰。和 四姑娘山 三峰同為技術型入門級的半脊峰也許是由於她隱秘在景區深處,普通游客根本看不到她的尊容,使得她在全國的知名度遠不如 四姑娘山 ,幾乎只有登山圈內人士才知曉。
半脊峰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冰川,終年不化。再加上她離 成都 距離近,總體接近性極好,讓她成為了不少登山客人生中攀登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雪山。
至於半脊峰名字的由來是因為2004年5月4日七位登山者首次登頂 成功 後發現此峰隱於一個山脊之後,之前估計是沒人看到過這個山峰,自然也就沒有名字,首登者依山頂的形狀給她取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半脊峰 我和老婆很久沒有 上高 海拔地區,為了在登山的時候不因高反而放棄。我們提前了兩天到 理縣 縣城適應海拔。太久沒 上高 原果然身體有些不適應,直接昏睡了兩天……
登山,準備路餐是個比較頭疼的事情。要保證食品有充足的能量、維生素,還要輕便利於攜帶、食用方便,所以這次我們選擇了某利的產品再搭配一些在 理縣 買的氂牛肉乾。
事實證明這樣的搭配是很科學的,登山結束後其他人的嘴唇都發生了龜裂,而我們則一點事也沒有。 ↑理縣 8月8日,登山隊在 理縣 匯合。
為了安全,我們選擇了跟隨商業隊攀登半脊峰。
由隊長石寶 洛桑 ,協作亞果主珠帶領我們和另外一位山友攀登半脊峰。
在 理縣 吃了一頓簡單的見面餐我們就裝車前往位於 畢棚溝 風景區的半脊峰大本營了。 ↑理縣 ↑畢棚溝 ↑畢棚溝 登山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所以在進入景區的登山隊員都要和景區管理局簽訂免責協議,我們俗稱“生死狀”。 ↑畢棚溝 此次登山隊隊員3人,領隊、協作各一人,共計五人,是我這麼多年登山參加過的最小的一支隊伍。由於人數太少我們的車輛不得進入 畢棚溝 景區(景區規定十人以上的團隊才能駕車進入),只有乘坐景區大巴前往大本營所在的 上海 子。
隊員少,協作就少,但路繩、冰錐等基本裝備的數量並沒有減少,這使得我們的“行李”顯得特別的多……且和普通游客同乘觀光車進入景區,使我們被圍觀了好一陣子。 ↑半脊峰 全副武裝的老婆大人,很多時候兼了我的飛行器背夫,真正女漢子一枚! ↑半脊峰 大巴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四十多分鐘,我們到達海拔3800米的 上海 子大本營。其實就是景區公路盡頭的停車場……由於人員太少,這次也就沒有了大型的營地帳篷,未來在大本營的兩天我們都在這頂高山帳里度過了。
在大本營兩天的時間里,大家主要進行了高海拔的適應性訓練,分發技術、安全裝備。領隊 洛桑 教授並檢查了隊員們對上升器、八字環等技術裝備的使用,同時講解遇到突發事件(主要是指在冰川上的滑墜和掉進冰裂縫的情況)的處理方式等等。 ↑半脊峰 ↑半脊峰 在景區的第三天上午,我們整理好行裝,正式踏上了攀登之路。
在昨晚得到的好消息是半脊BC(大本營)至C1(一號前進營地)可以請當地的專業背夫馱行李。我們果斷把今天不用的東西全塞進我的75升大包裡面由背負送往C1,畢竟我們兩個一年來缺乏鍛煉,這又是初 上高 原,力氣能省一點算一點吧。而且,我們攜帶了不少攝影設備以及飛行器,即使請了背夫,最終落在自己肩上的重量也不比其他攀登者的輕。 ↑半脊峰 走過一小段公路,向右一轉,我們正式脫離文明世界,走上只屬於登山者的道路。沒多久,我們路過一片紅石灘。這些只在海拔3000米至4500米,併在極其純凈空氣下才能生存的紅色苔蘚,把河灘上的石頭裝扮成瑪瑙一般。這也算是 畢棚溝 景區的一個亮點,我們在這畫中停下小憩,畢竟保存體力是攀登頭兩天的重中之重。 ↑半脊峰 從BC到C1營地,海拔上升將近700米,需耗時6小時左右。今天一半是在泥濘的樹林中穿行,一半是在濕漉漉的高山草甸中爬升……海拔從3800米上升到4450米,這是我最討厭的海拔高度!
空氣已變得稀薄,含氧量降到海平面的70%以下,每走上一小段都需要停下來喘上好一會兒。又沒有上雪線,一旦下雨,道路(玩戶外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路其實就是沒有路,只有之前登山者留下的一些痕跡罷了。)就會變成真正水與泥的混合物,特別是在樹林中半個腳都會陷進去。即使身著衝鋒衣,時間一久衣服內層也會附滿了汗水和雨水的混合物,冰冷地貼在你的肌膚上,此時你是把衣服脫了不是穿著也不是……
我們運氣特別不好,出發一小時後老天就慷慨地下起了中雨,一下就是一整天。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爬升將近400米後,回頭依然能看到 上海 子的車站。 ↑半脊峰 經過將近六小時的攀爬,穿過最後一片草地,一行五人終於抵達海拔4450米的C1營地!領隊 洛桑 和協作亞果迅速搭建好帳篷後大家都立馬鑽了進去,換下濕漉漉的衣服,鑽進睡袋。
此時的帳篷里瀰漫著一股股酸臭味。 ↑半脊峰 ↑半脊峰 我們在途中遇到了另外一個登山隊,雖不熟悉但也不妨礙我鑽進他們的帳篷一頓亂拍。從小伙的表情就可以看出,這一天的泥水路讓大家累得夠嗆。 ↑半脊峰 好在晚餐前,這讓人心煩的雨停了!大家這才走出帳篷端詳清楚了我們的C1營地到底長啥樣子,並興緻勃勃地做了晚餐。登山,每日最愉快的莫過是用餐時刻了!畢竟,到達營地了也沒啥其他事情可做。 ↑半脊峰 第二天清晨是個好天氣,我們利用這寶貴的陽光徹底曬幹了昨日濕噠噠的衣物和帳篷。從今天開始,再也沒有背夫了,所有東西都要靠自己背到C2營地,誰也不願意多負擔昨日雨水帶來的額外重量。
曬乾衣服重新裝包上路已近正午,不過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等待是值得的。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由於得知原先的C2營地因飛石已變得十分不安全,固決定在老C2營地下方重新尋找平坦的地方建此次攀登的營地。所以今日海拔只需要上升到4900米即可,攀登垂直高度變化不超過500米。再加上都穿著灑滿陽光香味的乾爽衣服,我們和昨日合併的“小青蛙隊”隊員一路有說有笑,好不歡樂。 ↑半脊峰 C1至C2營地的海拔已經不足以支撐任何植物的生長,第一天攀登途中的小樹林和高山草甸已被亂石取代。看上去毫無生氣,但是再也不用擔心腳陷在泥漿裡面了。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並且,始終沒有走出 川西 。
幾乎每個人對於 川西 高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旅途後期,每當路人問到我們出來的時長和去了些什麼地方,所有人都表示驚訝。大家都難以理解我們如此長的時間居然都沒走出 四川 境……
現在我想先用三段視頻展現 川西 的廣袤、美麗、神秘……
畢竟,任何語言在面對這些景的時候都是無力的。 三段來自川西高原的視頻由於螞蜂窩對視頻限制大小在200mb內,所以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更好的觀看效果所有視頻君上傳了兩個版本。用PC看游記的蜂蜂請看優酷版本(請選擇高清或者1080模式),用手機的蜂蜂請看螞蜂窩本地上傳版(反之也只看得到這個 )。 首先是一段 川西 的航拍視頻。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川西 高原海拔很高,這段航拍視頻所用鏡頭幾乎沒有低於海拔4000米,最高的接近海拔6000米。再加 上高 原風真的很大,很多時候環境條件都是接近飛行器的性能極限,所以畫面中偶爾會有抖動出現。 接著是一段用小器材拍攝的延時攝影。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最後是一段壓馬路的視頻,送給喜歡“在路上”這種感覺的你我她。 螞蜂窩本地版: ~~~~~~~~~~~~~~~~~~~~~~~~~~~~~~~~~~~~~~~~~~~~~ 優酷版: 一座雪山一個夢想---半脊峰攀登雪山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人要不顧一切的去接近她、欣賞她?
在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人們把高度較高、坡度較陡的突兀部分稱作——山。在人類誕生之前,高聳的山早就像主宰一般居高臨下地俯瞰世界。高大山峰上冰川的消融誕生了河流,河水奔流而下形成大片沃野,從而孕育了大地上的生命。嚴格地說,世界上沒有這些雄偉的山川就不會有陸地生命的存在,更不用說人類文明瞭。
在 四川 阿壩 州 大名 鼎鼎的 畢棚溝 風景區裡面就有一座這樣迷人卻又鮮為人知的山峰——半脊峰。和 四姑娘山 三峰同為技術型入門級的半脊峰也許是由於她隱秘在景區深處,普通游客根本看不到她的尊容,使得她在全國的知名度遠不如 四姑娘山 ,幾乎只有登山圈內人士才知曉。
半脊峰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冰川,終年不化。再加上她離 成都 距離近,總體接近性極好,讓她成為了不少登山客人生中攀登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雪山。
至於半脊峰名字的由來是因為2004年5月4日七位登山者首次登頂 成功 後發現此峰隱於一個山脊之後,之前估計是沒人看到過這個山峰,自然也就沒有名字,首登者依山頂的形狀給她取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半脊峰 我和老婆很久沒有 上高 海拔地區,為了在登山的時候不因高反而放棄。我們提前了兩天到 理縣 縣城適應海拔。太久沒 上高 原果然身體有些不適應,直接昏睡了兩天……
登山,準備路餐是個比較頭疼的事情。要保證食品有充足的能量、維生素,還要輕便利於攜帶、食用方便,所以這次我們選擇了某利的產品再搭配一些在 理縣 買的氂牛肉乾。
事實證明這樣的搭配是很科學的,登山結束後其他人的嘴唇都發生了龜裂,而我們則一點事也沒有。 ↑理縣 8月8日,登山隊在 理縣 匯合。
為了安全,我們選擇了跟隨商業隊攀登半脊峰。
由隊長石寶 洛桑 ,協作亞果主珠帶領我們和另外一位山友攀登半脊峰。
在 理縣 吃了一頓簡單的見面餐我們就裝車前往位於 畢棚溝 風景區的半脊峰大本營了。 ↑理縣 ↑畢棚溝 ↑畢棚溝 登山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所以在進入景區的登山隊員都要和景區管理局簽訂免責協議,我們俗稱“生死狀”。 ↑畢棚溝 此次登山隊隊員3人,領隊、協作各一人,共計五人,是我這麼多年登山參加過的最小的一支隊伍。由於人數太少我們的車輛不得進入 畢棚溝 景區(景區規定十人以上的團隊才能駕車進入),只有乘坐景區大巴前往大本營所在的 上海 子。
隊員少,協作就少,但路繩、冰錐等基本裝備的數量並沒有減少,這使得我們的“行李”顯得特別的多……且和普通游客同乘觀光車進入景區,使我們被圍觀了好一陣子。 ↑半脊峰 全副武裝的老婆大人,很多時候兼了我的飛行器背夫,真正女漢子一枚! ↑半脊峰 大巴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四十多分鐘,我們到達海拔3800米的 上海 子大本營。其實就是景區公路盡頭的停車場……由於人員太少,這次也就沒有了大型的營地帳篷,未來在大本營的兩天我們都在這頂高山帳里度過了。
在大本營兩天的時間里,大家主要進行了高海拔的適應性訓練,分發技術、安全裝備。領隊 洛桑 教授並檢查了隊員們對上升器、八字環等技術裝備的使用,同時講解遇到突發事件(主要是指在冰川上的滑墜和掉進冰裂縫的情況)的處理方式等等。 ↑半脊峰 ↑半脊峰 在景區的第三天上午,我們整理好行裝,正式踏上了攀登之路。
在昨晚得到的好消息是半脊BC(大本營)至C1(一號前進營地)可以請當地的專業背夫馱行李。我們果斷把今天不用的東西全塞進我的75升大包裡面由背負送往C1,畢竟我們兩個一年來缺乏鍛煉,這又是初 上高 原,力氣能省一點算一點吧。而且,我們攜帶了不少攝影設備以及飛行器,即使請了背夫,最終落在自己肩上的重量也不比其他攀登者的輕。 ↑半脊峰 走過一小段公路,向右一轉,我們正式脫離文明世界,走上只屬於登山者的道路。沒多久,我們路過一片紅石灘。這些只在海拔3000米至4500米,併在極其純凈空氣下才能生存的紅色苔蘚,把河灘上的石頭裝扮成瑪瑙一般。這也算是 畢棚溝 景區的一個亮點,我們在這畫中停下小憩,畢竟保存體力是攀登頭兩天的重中之重。 ↑半脊峰 從BC到C1營地,海拔上升將近700米,需耗時6小時左右。今天一半是在泥濘的樹林中穿行,一半是在濕漉漉的高山草甸中爬升……海拔從3800米上升到4450米,這是我最討厭的海拔高度!
空氣已變得稀薄,含氧量降到海平面的70%以下,每走上一小段都需要停下來喘上好一會兒。又沒有上雪線,一旦下雨,道路(玩戶外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路其實就是沒有路,只有之前登山者留下的一些痕跡罷了。)就會變成真正水與泥的混合物,特別是在樹林中半個腳都會陷進去。即使身著衝鋒衣,時間一久衣服內層也會附滿了汗水和雨水的混合物,冰冷地貼在你的肌膚上,此時你是把衣服脫了不是穿著也不是……
我們運氣特別不好,出發一小時後老天就慷慨地下起了中雨,一下就是一整天。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爬升將近400米後,回頭依然能看到 上海 子的車站。 ↑半脊峰 經過將近六小時的攀爬,穿過最後一片草地,一行五人終於抵達海拔4450米的C1營地!領隊 洛桑 和協作亞果迅速搭建好帳篷後大家都立馬鑽了進去,換下濕漉漉的衣服,鑽進睡袋。
此時的帳篷里瀰漫著一股股酸臭味。 ↑半脊峰 ↑半脊峰 我們在途中遇到了另外一個登山隊,雖不熟悉但也不妨礙我鑽進他們的帳篷一頓亂拍。從小伙的表情就可以看出,這一天的泥水路讓大家累得夠嗆。 ↑半脊峰 好在晚餐前,這讓人心煩的雨停了!大家這才走出帳篷端詳清楚了我們的C1營地到底長啥樣子,並興緻勃勃地做了晚餐。登山,每日最愉快的莫過是用餐時刻了!畢竟,到達營地了也沒啥其他事情可做。 ↑半脊峰 第二天清晨是個好天氣,我們利用這寶貴的陽光徹底曬幹了昨日濕噠噠的衣物和帳篷。從今天開始,再也沒有背夫了,所有東西都要靠自己背到C2營地,誰也不願意多負擔昨日雨水帶來的額外重量。
曬乾衣服重新裝包上路已近正午,不過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等待是值得的。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由於得知原先的C2營地因飛石已變得十分不安全,固決定在老C2營地下方重新尋找平坦的地方建此次攀登的營地。所以今日海拔只需要上升到4900米即可,攀登垂直高度變化不超過500米。再加上都穿著灑滿陽光香味的乾爽衣服,我們和昨日合併的“小青蛙隊”隊員一路有說有笑,好不歡樂。 ↑半脊峰 C1至C2營地的海拔已經不足以支撐任何植物的生長,第一天攀登途中的小樹林和高山草甸已被亂石取代。看上去毫無生氣,但是再也不用擔心腳陷在泥漿裡面了。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 ↑半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