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西行漫記(二)約旦和埃及


想打個車去汽車站真的挺難的,那幾個小伙子攔了好幾次都沒 成功 ,後來看到一輛車上有空位急忙先把我給塞進去了,然後跟司機交代好我要去哪才繼續跑去攔車。這位司機大叔會一丟丟英語,把我拉到汽車站去 佩特拉 的小巴上,告訴我here,收了我3 裡拉 。我去的很早,小巴上還沒有人,我坐在上車後第一排那個單人位,結果後來人越上越多,收錢的就把我安排到最後一排跟那幾個 約旦 婦女坐一起了……公交車永遠男女分開坐的 中東 國家啊……
車費出奇便宜,收錢那大叔上來跟我說not 8JD, not 5JD, only 3.5JD的時候我還有點不敢相信,到 佩特拉 的青旅一說,老闆娘就說那人家是真沒收你貴。
長路漫漫,風景多是茫茫戈壁灘,感覺有點像 新疆 那邊,我這一路上瞌睡就沒斷過,中間有次頭撞到玻璃醒了一下,我旁邊的 約旦 大媽就善意的對我笑了笑,伸手拍拍自己的肩膀,讓我把頭靠她肩膀上睡,真是一個可愛的大媽,不過我到底沒好意思靠過去。 到了petra所在的wadi mousa小鎮後本來是想去住情人節旅館的,結果走了兩步在轉盤那裡遇到了一家saba'a hotel,進去看了下覺得還不錯就住哪了。
老闆娘是個外國女人,嫁到這裡來的開了家旅館做背包客生意,一樓的salon里有免費飲品還有攻略書,青旅標配 安頓下來隨便吃了個雞肉捲就出發去景區買票了,晚上8:30入場,17JD/人,每周一三四有場,聽說有時周六會有加場。
夜場其實只能走到寶藏庫那,更裡面就不開放了,從入口開始一路都有蠟燭指引方向,在遠離了人造光源的小山谷中大家低聲談笑著,伴著星光和燭光去赴一場未知的約會。

夜場的時間不長,從進去到演出結束也就1個多小時吧,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也就1個半小時這樣,客觀來說17JD的票價有點偏貴,但我還是挺喜歡的。

同屋有兩個 加拿大 妹子從 安曼 租車 玩過來的,第二天一大早開著小車帶著我和另外兩個 美國 小哥殺向 佩特拉 ,做了第一批入園的。
佩特拉 位於 約旦 西南部,距 安曼 255公里,所在小鎮 瓦迪穆薩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摩西谷地,因為傳說中這裡就是摩西出 埃及 後點石出水的地方。
佩特拉 曾經一度非常輝煌,公元前6世紀,納巴特人從阿拉伯半島西南邊遷移過來後控制了這一區域,並定都 佩特拉 ,憑藉這聯通三大洲的重要商道,納巴特人迅速強大起來, 佩特拉 遺址中最大部分建築都修建於納巴特人統治時期,從風格上可以看出受到了 希腊 和 埃及 的影響。
佩特拉 建築中除了墓葬之外最重要的大型建築就是各種神廟了, 比如 女子宮殿(Qasr el-Bint),飛獅神廟,高山祭壇等。納巴特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他們崇拜的神明中有位叫Dushara的神明最為重要,在 佩特拉 景區裡面可以看到許多代表他的大俊石(Dijin),後來受古 埃及 宗教的影響,出現了類似於 埃及 女神ISIS的海漾女神(Hayyan ben Nabit)。 埃及 和 羅馬 層多次試圖征服它但一直沒有 成功 ,直到106年, 佩特拉 最後一位納巴特國王拉貝爾二世去世,這裡才被 圖拉 真皇帝征服,變成了 羅馬 帝國東部的一個行省,拜占庭時期居民漸漸改信基督教。此後 佩特拉 的輝煌又延續了一段時間,隨著商路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商隊開始走海路和北邊新修的大路, 佩特拉 逐漸沒落,被人遺忘,在七世紀阿拉伯人征服此地時, 佩特拉 已是一座空城。此後的漫長歲月里只有十字軍和伊斯蘭軍隊曾短暫的造訪,但 佩特拉 依舊保持著遺世獨立的狀態,直到19世紀,一位 瑞士 的探險家貝克哈特在從 大馬士革 去 開羅 的路上聽說有這麼一個古城, 佩特拉 才重新被世人所知。
佩特拉 1985年就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但由於保護不力的問題,聯合國已開始考慮將其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列入瀕危遺產,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保護古城 佩特拉 的門票也是貴的畫風清奇,1天票50JD,2天55JD,3天60JD,都這麼貴了,景區里我居然就只遇到了一個衛生間……
如果想更好瞭解 佩特拉 其實可以買張兩天票,能把 佩特拉 的幾個山頭都爬完,但考慮到我後面還得辦簽證去 埃及 ,我就買了一天票。
早上的光線很柔和,人又很少,一路對著 安曼 那位老爺爺送我的 佩特拉 介紹書邊走邊看,感覺特別漲姿勢。

再往裡面走一些會看到兩個巨大的方形 石柱 ,高約9米,在上面還有個類似眺望台的大岩石,一般大家都認為這種大俊石(Dijin)是納巴特人信奉的Dushara神的象徵。
過了大俊石不久就能看到一座融合了 埃及 風格的絲綢墓群,跟我一起進來的小伙伴們前一天來過,對此已見怪不怪了,我在後面各種拍照加對照書上的描寫漸漸落在了後面,等我走到蛇道的入口時他們都沒影了╮(╯▽╰)╭


穿過冗長陰森的蛇道, 佩特拉 的明珠會突然撞入你的眼中,讓你無法不贊嘆它的美麗,我相信那位 瑞士 探險家在走到這裡時也一定有同樣的感受,驚嘆於人類文明的輝煌與不可思議。

寶藏庫高四十米,寬二十八米,分上下兩層。下層大廳兩側各有一個小房間,外側建築物正面有六根圓柱,左右柱子中間雕刻的是宙斯的兒子阿波羅,駕著太陽馬車,一個向西,一個向東,象徵著將死者靈魂送入拎一個世界,後來在大殿地下發現的墓穴也印證了這一點,這應該是王族墓穴。
上層有兩個凹進去的部分隔出了三個凸出的部分。正中的粗圓柱上裝飾了一個寶瓶頂,兩側凸出的部分裝飾著山形牆頂,下麵雕刻的蝎子象徵著納巴特眾神,凹進去的那兩部分雕刻了一個展示武器的女戰神。整個建築是 希腊 時期 亞歷山大 風格,看起來莊重威嚴又不失華麗。


















在岔路口往右就是通向修道院的路,直走可以到達 佩特拉 博物館,館內展出了納巴特陶器,雕刻品和一些金屬工具等,我當時著急去修道院就沒往那邊去,等回來的時候聽遇到的朋友說裡面沒什麼好看的就沒打算進去。但其實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可以去看看的,順著博物館後面的那條路爬上去就是哈比山(Jebal al-Habis),山頂保存了一個十字軍東征時期建造的一個軍事碉堡,從這個碉堡能看到 佩特拉 全貌。
這附近應該還有一個 佩特拉 的最高峰,哈倫山(Haroun)海拔有1千多米,就是傳說中摩西的哥哥亞倫,最後埋葬在這裡的一個清真寺里。1812年,那個 瑞士 的探險家就是藉口要給亞倫獻祭才說服嚮導帶他進入的 佩特拉 。


大殿正面高四十五米,寬50米,形制跟寶藏庫很像,但比寶藏庫多了兩個嵌入式圓柱。內部只有一個空曠的大殿,沒有多餘的裝飾。
修道院建於公元一世紀,原本是一個國王的墓地,後來在拜占庭時期曾轉型為一個教堂。我到的時候正好聽到幾個外國人站在門口對著裡面唱教堂裡面那種唱詩,那種莊嚴神秘的感覺真是太震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