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中東——七月的以色列、約旦
那裡有 耶路撒冷 ,那裡有 死海 ,那裡有紅色的沙漠,那裡有 佩特拉 ,那裡的每個地名都是傳說中的,他們的名字每天都能在新聞聯播里出現,那裡是 以色列 和 約旦 。 行前準備假期:剛好用上10天的婚假,再請了1天年假,一共16天。
行程:定行程的過程比較糾結,7月17日是開齋節,這之前儘量避免在 約旦 ,免得又不能吃飯又不能喝水,開齋節這一天又想在 約旦 ,這樣可以感受一下開齋節的氛圍(事實證明開齋節穆斯林們都在家裡過,大街上啥也沒有)。 以色列 的星期六是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所有公共交通都休息,只能步行或者打車。 以色列 和 約旦 的三個口岸里,中間的King Hussein Bridge crossing不能辦 約旦 的落地簽證。 佩特拉 之夜只在星期一晚上。於是糾結來糾結去,定了從 以色列 北部向南,然後去 約旦 一路向北,在北部返回 以色列 的路線。從 北京 直飛 特拉維夫 ,然後向北去 凱撒利亞 、 海法 、 阿卡 ,繞到加利利湖邊的提比利亞、戈蘭高地,再向南去 拿撒勒 、 耶路撒冷 、 死海 ,從南部的 埃拉特 穿過邊境到 約旦 的 亞喀巴 ,向北依次去Wadi Rum、 佩特拉 、 克拉克 城堡、馬達巴、 安曼 、 傑拉什 ,從北部的口岸返回 以色列 貝特謝安,再回到 耶路撒冷 、從 特拉維夫 回 北京 。我們是碰巧把 耶路撒冷 安排成兩段的,但事實證明,要沒有這麼安排,聖殿山都看不成了,真是很幸運啊。
簽證: 以色列 簽證要求的材料挺簡單的,基本上有工作證明和銀行流水記錄就行了。 約旦 可以在關口辦落地簽。 以色列 的簽證申請上特別寫明瞭需要2次入境的簽證。
機票: 以色列 航空ELAL和國航的代碼共享航班,在國航的官網直接訂的, 北京 直飛 特拉維夫 ,個人覺得航班時間特別好,完全不浪費白天的時間。
酒店:全部都是在Booking訂的,在出發前10 天全 部重新檢查了一下有沒有降價的。(真的有很多降價的,節約了不少錢)
交通: 以色列 的公共交通很發達,基本靠公交車,在bus.co.il上面可以查公交車的時間,東部海岸有鐵路。 約旦 接近於沒有公共交通的狀態(有也看不懂),起初考慮可以去了再研究,後來還是租了輛車。 7月9日:出發我們收拾了兩個包,一個50L的,一個35L的,後來看起來真是衣服帶多了,而且50L的包在城市裡不太方便,當然剛出門還是跟打了雞血一樣。
以色列 航空嚴格的安檢在網上被傳得神乎其神,什麼行李箱全部被打開翻了個底朝天啊,什麼筆記本電腦都把後蓋拆下來看了看啊,什麼祖宗18代都被盤問了一遍啊,於是乎我們對此做好了充分的心裡準備。
到了以航的櫃臺前,確實和其他航空公司不太一樣,分成兩列隊,一列是持 以色列 護照,一列是持非 以色列 護照,非 以色列 護照的那一隊在辦值機之前,還有幾名工作人員挨個和乘客談話。一帥哥走過來問會說英語嗎?會,交上護照,帥哥開始提問題了:你們去 以色列 乾什麼?你們倆什麼關係?你們認識多久了?以前都去過哪些國家?以前去過 中東 嗎?你們倆一起去過哪些國家?(還翻著護照一頁一頁的對簽證)在哪裡出生的?在 以色列 認識什麼人嗎?行李是自己打包的嗎?有人托你們在行李裡帶東西嗎?我們會檢查行李,因為以前在行李裡面發現過炸彈。差不多10分鐘吧,問完這些問題之後,在我們的護照上貼了個看不懂的標簽,在我要托運的大背包上綁了一個看不懂的標簽,然後我們就這樣愉快的去辦值機了。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啊。
在免稅店補充了3瓶防曬霜之後,開始登機了。結果登機口的工作人員看到我護照上貼的標簽之後,讓我稍等,果然上面寫著暗號啊!工作人員跟對講機那頭問了兩句之後,就讓我登機了。我思索了半天,覺得他問的應該是我托運的背包的安檢結果。我這樣子怎麼看也不像恐怖分子啊。
以航的飛機挺爛的,沒有電視,只好睡覺,嘆氣。飛機上貌似有一個中老年朝聖旅行團。
PS:排隊登機的時候聽到一個小哥在打電話,說是被盤問了半個小時,被帶到地下辦公室里,行李全部打開檢查了。看來單身旅行者是高危人群。 7月10日:凱撒利亞、海法、阿卡Morning! Tel-Aviv!
到達 特拉維夫 本古里安機場(Ben-Gurion Airport)是早上4點,看起來機場已經很繁忙了。到處都是帶著小帽或者黑色高帽的猶太人,好神奇的感覺。
過海關挺輕鬆的,就問了問來 以色列 幹嘛,計划去哪些地方,就給了准許入境的藍色小票。註意註意,這個藍色小票千萬千萬不能丟,住酒店通通都要用這張小票,而且第二次入境之後還得用,一定不能在去 約旦 的時候扔了。
機場門口就是火車站,這個時候還早,火車還沒開,買完票之後就開始進站研究火車怎麼坐,經工作人員指點,終於弄明白了這火車跟地鐵差不多,有不同的線路,還有換乘站。 以色列 看起來自動化程度很高,火車站沒有人工售票,站臺上大家也都習慣在自動售貨機買飲料和零食,那個希伯來語的售貨機我摸索了半天,終於 成功 拿到了一瓶冰可樂。(插曲1:看希伯來語真是兩眼一抹黑。插曲2:招行的VISA信用卡在火車售票機上識別不了,還好有中行信用卡備用,不然就麻煩了,招行還需努力啊)
我們的第一站是 凱撒利亞 (Caesarea,Kaysaria), 地中海 邊的 羅馬 古城。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 Herod I)在公元前25-13年修建,在 羅馬 時代是 地中海 東岸的貿易重地,後來幾經戰亂和地震變成廢墟。 ↑凱撒利亞 ( 凱撒利亞 火車站,一個人都沒有。)
Lonely Planet上寫到 凱撒利亞 交通不便,這真是差點害我們錯過了這個地方。我在網上查到早上7:45在 凱撒利亞 火車站有一班80路公交車去 凱撒利亞 國家公園,10點半剛好可以坐80路再回到火車站。
↑凱撒利亞 (小小的80路車)
火車到 凱撒利亞 才7點,我們從火車站出來,外面一個人都沒有,我們開始想公交車到底能不能來啊,越等越慌,到了7點40,80路出現了,一輛小小的中巴車,我們差點都要歡呼了,沒見過這麼準時的公交啊。司機大叔說5分鐘之後開車,於是80路就載著我們兩個乘客出發了。(插曲:司機的找零機挺好玩的,把不同面額的硬幣分別放在盒子里,要哪個嗯哪個鍵就出來了,而且 以色列 的司機都是邊開車便找零,技術很好的樣子)
凱撒利亞 跟所有的 羅馬 城市一樣,有長街,有劇院,有澡堂,有神廟, 地中海 藍得不像話,這座 羅馬 的城市就靜靜的蜿蜒在海邊,已經2000年了。 ↑凱撒利亞 ( 凱撒利亞 城門)
裡面有一個很宏偉的跑馬場,面朝著大海。跑馬場的一頭是 羅馬 城市的標配——澡堂,澡堂里還是分區的,普通大眾區域和執政官專用澡堂,地面上保留了好幾處漂亮的 馬賽 克地磚。港口處有出土的鐵錨躺在地上,旁邊的堡壘改成了電影放映廳,講述 凱撒利亞 千年的歷史(這個電影還是只有我們兩名觀眾)。大希律王在夢中覺得自己應該在海邊修一座城市,於是乎修了這麼漂亮的一座城市。 凱撒利亞 後來經歷拜占庭帝國,十字軍,阿拉伯帝國,又經歷了幾次地震,最後被廢棄了。 ↑凱撒利亞 (神廟的廢墟) ↑凱撒利亞 (貌似碼頭的遺跡) ↑凱撒利亞 (海邊的跑馬場) ↑凱撒利亞 (漂亮的 馬賽 克地磚)
剛好逛了2個多小時,從 凱撒利亞 出來等80路,果然80路只有1輛車,還是那位司機大叔,看到我們很開心的喊I'm coming,又只帶著我們兩個乘客很歡快地回火車站了。
下一個目的地是 海法 (Haifa), 海法 是 以色列 的第三 大城 市, 海法 港是 以色列 最大的貨運港口(以前有可能是 以色列 在 地中海 唯一的港口,近年來南邊一點的Ashdod港發展迅速)。 海法 在海邊依山而建,城市整潔美麗。 海法 最著名的景點是巴哈伊花園(Bahai Gardens),是巴哈伊教的總壇(這個教的教義我也不太清楚)。
火車從 凱撒利亞 到 海法 只用不到半個小時,火車上的乘客全是背著大包扛著槍的 以色列 大兵。(在 以色列 得非常習慣帶著自動步槍的士兵坐在你旁邊,大兵們周末從部隊回家休息,周一又從四面八方回到駐地,據說大兵們坐公交車、火車都是免費的,這真是個很棒的運兵策略啊,讓大家各自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去營地集合,把龐大的軍隊隱藏在人民群眾中。)
海法 果然是“ 大城 市”啊,有三個火車站。因為火車上報的站名和站臺上寫的站名不一樣,我們光榮的坐過站了,到 海法 中心火車站差不多快1點了。 海法 中心火車站靠近 海法 港,能看到好大的輪船和集裝箱倉庫。房子都依山而建,面向大海的一邊能一覽 海法 港美景。
從火車站出來趕緊覓食,按照Tripadvisor 上的推薦,去了本古里安大道(Ben-Gurion Avenue)的Douzan,據火車站步行20分鐘。點了幾種點心和海鮮面,味道都不錯,結賬的時候鬧了個大笑話, 以色列 的硬幣刻著1的是1元,刻著10的是10分,而且10分比1元更大更重,讓我誤以為1是1分,10是1元(我到了第三天才搞清楚硬幣的面值),於是我往小費盒子裡面放了十幾個1毛硬幣(當過兩天我才知道,當時給了人家一塊多錢小費,冏)。
順著本古里安大道往山腳走,就能到巴哈伊花園的大門。巴哈伊花園是依山而建的空中花園,裡面有修建得整整齊齊的庭院(我認為並沒有特別美)。我們到了大門口卻不知道如何能進去,也沒有找到傳說中能上山的纜車,而且我們也不想在烈日下走步道上山(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對這個花園的興趣不大),於是在底下看了看就回火車站了。
↑海法 (山下望巴哈伊花園) ↑海法 ( 海法 漂亮的街道) ↑海法 (午餐的海鮮面) ↑海法 (各種 中東 小吃,味道都不錯,給了一塊多錢小費太冏了)
馬上就要過安息日了,火車站裡等車的只有我們2個人,再有兩班車,火車也要休息啦。火車帶著我們一路北上,來到了今天的最後一個目的地 阿卡 (Akko, Acre)。
阿卡 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 地中海 東岸,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是十字軍東征時最後的據點(1104-1291),1291年被穆斯林攻占,今天的 阿卡 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同居住的城市,老城裡的城牆、城堡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整個老城區被聯合國列為了世界遺產。
阿卡 火車站到 阿卡 老城區大概要走路二十分鐘,兩個 亞洲 人背個大包走在大街上感覺還是有點奇怪,街上基本沒有行人,更別提游客了,而且路有越走越偏僻的趨勢,在走過一個垃圾處理站,在轉過一個彎之後, 阿卡 的城門終於出現了!
我們的酒店就修在 阿卡 的古城牆里,直接利用了城牆的石頭,仿佛穿越了時空,很有特色。 ↑阿卡 ( 阿卡 城牆里的酒店)
放下背包我們就奔去找餐廳,晚餐的目標是 阿卡 有名的Uri Buri,地圖上看著挺近的,沒想到古城裡的小道錯綜複雜,七拐八拐的走進了一個快要散場的集市,看著小攤上的羊頭和明晃晃的大砍刀看得我心裡髮毛,在Google地圖的指引下終於穿過了集市(此行要大大的表揚Google Map,除了有一次查出來的公交車時間不靠譜,其他時候查的線路時間都是神一樣準),來到了海邊,Uri Buri就正對著海。這還是一個挺火爆的餐廳,幸好我們來的早,7點之後的位置都被訂完了。這裡的海鮮確實挺不錯,煎三文魚和帶子都很好吃,帶子端上來時,還在滋滋響,看著很棒。 ↑阿卡 (晚飯的餐廳Uri Buri) ↑阿卡 (煎三文魚) ↑阿卡 (嗞嗞作響的焗帶子)
傍晚的海邊有不少散步的人,海浪拍打著 阿卡 的城牆,悠閑的景象一點不能和 中東 這兩個字聯繫起來,也會讓人忽略了從腳下往北大概30公里就是不 太和 平的 黎巴嫩 。吃飽喝足之後繞著海邊的城牆廢墟走回酒店,真是路邊處處皆古跡啊。
↑阿卡 (古城牆) ↑阿卡 (越過遠處的山,就是 黎巴嫩 吧)
↑阿卡 (古城牆) 7月11日:阿卡今天是星期六,是猶太人的安息日,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休息,在日落後才能恢復,所以今天就計劃探索 阿卡 古城了,全部靠步行。
12世紀的時候,醫院騎士團在 阿卡 修了一座很宏偉的城堡,18世紀,奧斯曼帝國管理 阿卡 時,又在原來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城市,今天 阿卡 古城就是完整保存下來的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城市,居民有幾萬人,十字軍的城堡也在地下被髮掘了出來。
游客中心在一個樹木高大的庭院里,由於 阿卡 古城地形錯綜複雜,買票的時候還順便買了一份地圖,工作人員知道我們是從 中國 人之後,很開心的說有中文版的地圖哦,我們當時就震驚了,來 以色列 兩天了,沒見到其他的 中國 人,在這麼個小城,居然準備的有中文地圖。在游客中心還看了一個介紹 阿卡 的小電影,居然也有中文的選項。 ↑阿卡 ( 阿卡 城堡和它的花園)
穿過城堡的庭院,就鑽進了地底下的城堡,城堡里有好幾個大廳,連接大廳的是或寬或窄的隧道,寬的能讓一位騎士騎馬跑過,窄的只能一個人彎腰通過。大廳里時不時放著模擬的音效,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十字軍時代。 ↑阿卡 (城堡里的dinning hall)
我們在城堡里走得暈頭轉向,對著地圖看了半天,覺得應該是都看完了,就準備從大門出去,去下一個目的地。剛走到門口,檢票的大叔很熱情的問我們,你們都逛完了嗎?食堂、隧道、浴室都看了嗎?啥,浴室?沒看到什麼浴室啊?檢票大叔露出了“我就知道你們還有地方沒看完”的笑容,給我們指點怎麼找浴室,然後又告訴我們在Dining Hall的門口有一條不太起眼的地道,從地道里穿過一家紀念品商店,可以一直通到我們下一站要去的Turkish Bathhouse( 土耳其 浴室)。
順著大叔指的路,果然在庭院的另一角發現了城堡的浴室,雖然我覺得看起來更像廁所。在Dining Hall的門口,真的有一個很窄的小地道口,只能一個人通過,轉了三四圈之後是一家紀念品商店,在商店里拐了兩個彎出門,就是Turkish Bathhouse啦!要不是檢票大叔指點,就算我找到了地道,最多走到商店門口就倒回來了。
Turkish Bathhouse是一家 土耳其 商人從18世紀開始經營的家族浴室,完整的保留著原樣,一開始的電影里由家族的最新一代傳人講述浴室的故事,浴室里用聲光儘量的模擬了當時的景象,連溫度也是,7月蒸桑拿的體驗真是夠嗆。 ↑阿卡 (Turkish Bathhouse)
門口有一個Turkish Bazar,這個市場當年是一個集市,如今已經算是景點啦,賣的都是一些旅游紀念品。 ↑阿卡 (Turkish Bazar)
土耳其 浴室旁邊有一個某現代藝術博物館,裡面是某畫家的畫展,抽象風格我向來是看不太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對面,就是很醒目的賈扎爾清真寺啦。綠色的圓頂屋和鉛筆一樣的尖塔在 阿卡 全城都能望見。話說這個清真寺是此行唯一允許非穆斯林進的清真寺。女性進清真寺是要遮住頭髮的,於是我把帽子戴在頭上,把頭髮全部藏在了帽子里,忐忑不安的進去啦。有位阿拉伯大叔主動要給我們講解,鑒於是第一次來清真寺,聽聽也行,當然我們都明白這肯定是收費的,兩人一共30NIS。大叔介紹了清真寺的建築,一進大門正面的兩隻眼睛,一隻是真主的眼睛,一隻是先知的眼睛,代表他們在看著信徒,大廳的四個柱子代表四個哈里發(也有可能是四個教派,有點記不清了),這個清真寺最有名的是保存了一根穆罕默德的鬍鬚,鎖在二樓的箱子里,在開齋節的時候就會請出來貢大家朝拜,開齋節時這裡還會有很隆重的儀式。清真寺的旁邊應該是清真寺修建人的墓(如果我沒聽錯的話),清真寺的外圍建築原來是學校,現在貌似沒用了,旁邊有條密道可以通到市場然後去海邊。在出門的時候我順手拿了一本贈閱的英文版古蘭經,第一次清真寺之旅就這樣華麗麗的結束了。
↑阿卡 (人生第一次逛清真寺,裡面保存著先知的一根鬍子)
參觀完清真寺就去找聖殿騎士團的隧道,城裡的小路實在是太曲折了,不過幸好牆上都貼著指示路牌,邊看Google邊看路牌終於沒有迷路。殿騎士團的隧道的隧道入口真是太不起眼了,隱藏在街道里的一家小店旁,隧道裡面倒是很寬闊的,就是特別矮,得低著頭走,讓人想不明白這個隧道的用途,隧道中間還有岔路,想必是用來逃跑的。 ↑阿卡 (聖殿騎士團的隧道)
穿過聖殿騎士團隧道,出來的地方是 阿卡 集市,就是我們第一天經過的那個集市。哇,想不到中午的集市這麼熱鬧,已經是擁擠的程度了,兩邊攤位上好多新鮮的魚和肉,還有香料店也不少,還有賣那種五顏六色的糖果的。
我們決定找個小店吃午飯,逛來逛去選了一家看起來很火爆的小餐館,內容嘛就是 中東 特色的Hummus和餅。來之前我知道Hummus鷹嘴豆醬是標誌性的 中東 美食,於是我們點了Hummus with Meat,就是鷹嘴豆醬上面放一大堆烤雞肉;Arab Salad,想著應該就是阿拉伯的 沙拉 ;還有Falafel,點之前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就問老闆Falafel是啥呀,老闆指著一種油炸小丸子說,That‘s Falafel!後來我才知道Falafel也是 大名 鼎鼎的 中東 料理啊,用Hummus之類的捏成丸子然後炸。小店生意好,上菜速度也是光速的,剛點完,我們的菜就一樣一樣的全端上來了。Arab Salad,裡面有洋蔥、西紅柿、黃瓜,味道有點奇怪,Hummus with Meat,這個超級好吃,Falafel,咬開之後是綠色的,味道不錯。另外還上了一大盆餅,一大盤泡洋蔥泡黃瓜、一大碗橄欖!我們一時不知道那個大餅該怎麼吃,琢磨著把餅掰下來沾Hummus吃?試了一下,餅很硬很厚吃得很費勁,看來吃法不對,就偷偷的瞄鄰座的客人,無奈別人要不已經吃完了,要不還沒開始吃,我們倆傻兮兮的盯了半天大餅還是忍不住直接問了老闆,求教大餅吃法,老闆問“我能用你們的餅做示範嗎?”,“當然”,於是老闆拿起餅撕下一層,夾了一些Hummus Meat遞過來,說也可以把餅撕成袋子樣,把醬和肉裝進去吃。原來如此,又學會新的技能了,午飯吃得很開心。臨走老闆問我們從哪裡來,當知道我們昨天才到 以色列 時,很熱情的說Welcome to Israel ! ↑阿卡 (Hummus with Meat,Falafel & Arab Salad!)
吃完午飯正值下午2點,雖然烈日當空,我們還是跑去城牆上玩了。城牆上視野很好,能看到整個 阿卡 老城,還能遠眺 阿卡 新城 和新 阿卡 港,停泊著很多白色的游艇。這裡很適合在傍晚時坐著吹風,大下午的還是太熱了,來 以色列 這兩天,至少每人一天四升水,到哪兒都必須抱著一個大礦泉水瓶,不然隨時有被渴死的風險。城牆底下還有一個民俗博物館,裡面全是五六十年代的老生活用品,看著也挺有意思的。 ↑阿卡 (舊的 阿卡 港) ↑阿卡 ( 阿卡 城牆上)
在咖啡店喝可樂喝到4點,就出發去公交車站了,5點有到Tiberias提比利亞的公交車。安息日的 阿卡 中心車站真安靜啊,只有我們兩個人,連工作人員都沒有。我們不安的坐在椅子上,深深的懷疑5點是不是會有公交車,並且已經開始認真的考慮Plan B了,例如晚上坐火車回 特拉維夫 租車之類的。離5點還有10分鐘的時候,來了一家阿拉伯人,讓我們對等來公交車稍微有了點希望。5點的時候,500路公交車進站來了!太準時了!對強大的 以色列 公交表示崇高的敬意。綠色的大巴載著我們橫穿 以色列 北部,奔向加利利湖,再見了 阿卡 。
橫穿 以色列 北部只要45分鐘,但是500路公交不是直接到提比利亞的,我們在Ami’ad下了車轉541,這個站在荒涼的高速公路旁邊,我們車後觀望了一下,好歹穿過了丁字路口找到了等541的小亭子,按時間表還要再等1個小時,但是僅僅過了5分鐘,541就唱著歌來了,車上只有司機一個人,邊開車邊哼歌,沿著加利利湖邊的公路向提比利亞前進。
提比利亞也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背山面湖,最底下靠近湖邊的一圈都是酒店,本地居民基本都住在半山腰。就是和不知道為什麼,在市區看見很多“爛尾樓”(也可能是被廢棄的樓),有一種有點奇妙的荒涼感。酒店的大落地窗正對著加利利湖,湖的那邊就是傳說中的戈蘭高地。 ↑太巴列 (酒店正對加利利湖,湖的那邊是戈蘭高地)
7月12日:迦百農、八福山、戈蘭高地今天的行程安排得超級糾結。第一是因為今天的目的地比較散,加利利湖邊有迦百農(Capernaum)、彼得獻心堂(The 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Peter)、五餅二魚堂(The Bread and Fish Church),八福山(Mt. Beatitudes)上的八福堂(Church of the Beatitudes), 約旦 河施洗處(Yardenit),還有預約好的從Merom Golan開始的戈蘭高地吉普游(Golan Heights Jeep Tour);第二是因為上加利利地區和戈蘭高地公交稀少,很多車一天就1、2班,不查好時間就只能等著露宿野外了,而且公交也不是正好到景點門口。三是因為網上和書上的攻略都眾說紛紜,加利利湖邊幾個景點到底能不能靠步行全部游覽,完全沒個準。四是戈蘭高地吉普游約好了是下午兩點半,兩點半之前必須要到Merom Golan。
頭天晚上查了半天公交時刻表和Google地圖,最後決定放棄 約旦 河施洗處,今天早晨6點半出發,先坐車去五餅二魚堂,7點半到,半個小時走到伽百農去,剛好8點開門,看完伽百農再走回來五餅二魚堂和彼得獻心堂,九點半,兩個教堂看半個小時足矣,然後花半個小時爬八福山,最後最後11點15坐車去Merom Golan,預計1點半能到。這是一張極其脆弱的時間表,每一班車都不能錯過,不然一天的行程都毀了, 以色列 公交,全靠你了!
在提比利亞不到7點出門有一種很詭異的感覺,大街上空無一人,在公交站牌底下坐了十分鐘,只有一對晨練的老年夫婦走過,幸好是一眼就能認出的東亞人,不然肯定要被人當恐怖分子。
公交車還是7點準時出現(經過這兩天已經對公交車非常信任了,沒想到它就在今天把我們坑了,雖然結局還挺圓滿),居然基本坐滿了,還是有點小驚奇的。我們要下車的站沒有英語名字,直接把希伯來語的手機地圖拿給司機叔叔看。一共坐車10幾分鐘,依然是在荒郊野外的高速公路上下了車,然後只能順著高速公路往Tabgha也就是五餅二魚教堂走,偶爾路過一輛車,司機都會看我們幾眼,估計是“大清早的在高速路上走著兩個 中國 人”這樣的場景不太常見。幸好路上的車稀少,隨便橫穿高速公路毫無壓力,不然這個Tabgha真是去不成了。
7點半走到教堂門口,教堂當然是沒開門的,我們的目標是找到Lonely Planet上寫的去伽百農的步行道。這條步行道還是很好找,因為從五餅二魚教堂開始,高速路旁邊開始修人行道了,估計順著就能走去伽百農。果不其然,順著走100米,就到了彼得獻心堂的門口,再往前走就是去伽百農了,整條路沿著加利利湖邊修,風景特別優美。中間有個伽百農國家公園,我們一度誤以為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彼得的家,其實裡面是自然保護區一類的,隱約看到了有露宿者的帳篷。
雖然是大清早,但是天氣依然很熱,整條路上前後無人,好多地方還結了蜘蛛網,走得滿臉都是蜘蛛絲。這條路是The Gospel Trail的一部分(靠近終點的那部分),The Gospel Trail從 拿撒勒 (Nazareth)到伽百農全長60公里,是耶穌當年離開 拿撒勒 去伽百農傳教的路。在這條路上徒步,正可謂是看聖經的風景,走耶穌的路。
走完The Gospel Trail的最後3公里,就到伽百農啦。剛好8點,一個游客也沒有。門口準備了很大的停車場和排蛇形隊的柵欄,可以自行想象廣大信徒來朝聖時的壯觀場景。門口售票庭沒人,只有一個工作人員在花園裡用大吹風掃地。他招手示意我們可以進去,讓我們先參觀後買票。
湖邊的小花園裡有一張石桌,在一棵茂密的 大樹 底下,據說是耶穌當年傳教的地方,彼得的銅像立在小花園的門口。中間有一座玻璃的環形教堂,下麵就是彼得的家,旁邊還有其他民居的遺址。再旁邊是一座猶太會堂的廢墟,下麵的地基被認為是公元1世紀的,據說這就是耶穌在迦百農教訓人的那座會堂。 ↑加利利湖 (迦百農的水鳥)
行程:定行程的過程比較糾結,7月17日是開齋節,這之前儘量避免在 約旦 ,免得又不能吃飯又不能喝水,開齋節這一天又想在 約旦 ,這樣可以感受一下開齋節的氛圍(事實證明開齋節穆斯林們都在家裡過,大街上啥也沒有)。 以色列 的星期六是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所有公共交通都休息,只能步行或者打車。 以色列 和 約旦 的三個口岸里,中間的King Hussein Bridge crossing不能辦 約旦 的落地簽證。 佩特拉 之夜只在星期一晚上。於是糾結來糾結去,定了從 以色列 北部向南,然後去 約旦 一路向北,在北部返回 以色列 的路線。從 北京 直飛 特拉維夫 ,然後向北去 凱撒利亞 、 海法 、 阿卡 ,繞到加利利湖邊的提比利亞、戈蘭高地,再向南去 拿撒勒 、 耶路撒冷 、 死海 ,從南部的 埃拉特 穿過邊境到 約旦 的 亞喀巴 ,向北依次去Wadi Rum、 佩特拉 、 克拉克 城堡、馬達巴、 安曼 、 傑拉什 ,從北部的口岸返回 以色列 貝特謝安,再回到 耶路撒冷 、從 特拉維夫 回 北京 。我們是碰巧把 耶路撒冷 安排成兩段的,但事實證明,要沒有這麼安排,聖殿山都看不成了,真是很幸運啊。
簽證: 以色列 簽證要求的材料挺簡單的,基本上有工作證明和銀行流水記錄就行了。 約旦 可以在關口辦落地簽。 以色列 的簽證申請上特別寫明瞭需要2次入境的簽證。
機票: 以色列 航空ELAL和國航的代碼共享航班,在國航的官網直接訂的, 北京 直飛 特拉維夫 ,個人覺得航班時間特別好,完全不浪費白天的時間。
酒店:全部都是在Booking訂的,在出發前10 天全 部重新檢查了一下有沒有降價的。(真的有很多降價的,節約了不少錢)
交通: 以色列 的公共交通很發達,基本靠公交車,在bus.co.il上面可以查公交車的時間,東部海岸有鐵路。 約旦 接近於沒有公共交通的狀態(有也看不懂),起初考慮可以去了再研究,後來還是租了輛車。 7月9日:出發我們收拾了兩個包,一個50L的,一個35L的,後來看起來真是衣服帶多了,而且50L的包在城市裡不太方便,當然剛出門還是跟打了雞血一樣。
以色列 航空嚴格的安檢在網上被傳得神乎其神,什麼行李箱全部被打開翻了個底朝天啊,什麼筆記本電腦都把後蓋拆下來看了看啊,什麼祖宗18代都被盤問了一遍啊,於是乎我們對此做好了充分的心裡準備。
到了以航的櫃臺前,確實和其他航空公司不太一樣,分成兩列隊,一列是持 以色列 護照,一列是持非 以色列 護照,非 以色列 護照的那一隊在辦值機之前,還有幾名工作人員挨個和乘客談話。一帥哥走過來問會說英語嗎?會,交上護照,帥哥開始提問題了:你們去 以色列 乾什麼?你們倆什麼關係?你們認識多久了?以前都去過哪些國家?以前去過 中東 嗎?你們倆一起去過哪些國家?(還翻著護照一頁一頁的對簽證)在哪裡出生的?在 以色列 認識什麼人嗎?行李是自己打包的嗎?有人托你們在行李裡帶東西嗎?我們會檢查行李,因為以前在行李裡面發現過炸彈。差不多10分鐘吧,問完這些問題之後,在我們的護照上貼了個看不懂的標簽,在我要托運的大背包上綁了一個看不懂的標簽,然後我們就這樣愉快的去辦值機了。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啊。
在免稅店補充了3瓶防曬霜之後,開始登機了。結果登機口的工作人員看到我護照上貼的標簽之後,讓我稍等,果然上面寫著暗號啊!工作人員跟對講機那頭問了兩句之後,就讓我登機了。我思索了半天,覺得他問的應該是我托運的背包的安檢結果。我這樣子怎麼看也不像恐怖分子啊。
以航的飛機挺爛的,沒有電視,只好睡覺,嘆氣。飛機上貌似有一個中老年朝聖旅行團。
PS:排隊登機的時候聽到一個小哥在打電話,說是被盤問了半個小時,被帶到地下辦公室里,行李全部打開檢查了。看來單身旅行者是高危人群。 7月10日:凱撒利亞、海法、阿卡Morning! Tel-Aviv!
到達 特拉維夫 本古里安機場(Ben-Gurion Airport)是早上4點,看起來機場已經很繁忙了。到處都是帶著小帽或者黑色高帽的猶太人,好神奇的感覺。
過海關挺輕鬆的,就問了問來 以色列 幹嘛,計划去哪些地方,就給了准許入境的藍色小票。註意註意,這個藍色小票千萬千萬不能丟,住酒店通通都要用這張小票,而且第二次入境之後還得用,一定不能在去 約旦 的時候扔了。
機場門口就是火車站,這個時候還早,火車還沒開,買完票之後就開始進站研究火車怎麼坐,經工作人員指點,終於弄明白了這火車跟地鐵差不多,有不同的線路,還有換乘站。 以色列 看起來自動化程度很高,火車站沒有人工售票,站臺上大家也都習慣在自動售貨機買飲料和零食,那個希伯來語的售貨機我摸索了半天,終於 成功 拿到了一瓶冰可樂。(插曲1:看希伯來語真是兩眼一抹黑。插曲2:招行的VISA信用卡在火車售票機上識別不了,還好有中行信用卡備用,不然就麻煩了,招行還需努力啊)
我們的第一站是 凱撒利亞 (Caesarea,Kaysaria), 地中海 邊的 羅馬 古城。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 Herod I)在公元前25-13年修建,在 羅馬 時代是 地中海 東岸的貿易重地,後來幾經戰亂和地震變成廢墟。 ↑凱撒利亞 ( 凱撒利亞 火車站,一個人都沒有。)
Lonely Planet上寫到 凱撒利亞 交通不便,這真是差點害我們錯過了這個地方。我在網上查到早上7:45在 凱撒利亞 火車站有一班80路公交車去 凱撒利亞 國家公園,10點半剛好可以坐80路再回到火車站。
↑凱撒利亞 (小小的80路車)
火車到 凱撒利亞 才7點,我們從火車站出來,外面一個人都沒有,我們開始想公交車到底能不能來啊,越等越慌,到了7點40,80路出現了,一輛小小的中巴車,我們差點都要歡呼了,沒見過這麼準時的公交啊。司機大叔說5分鐘之後開車,於是80路就載著我們兩個乘客出發了。(插曲:司機的找零機挺好玩的,把不同面額的硬幣分別放在盒子里,要哪個嗯哪個鍵就出來了,而且 以色列 的司機都是邊開車便找零,技術很好的樣子)
凱撒利亞 跟所有的 羅馬 城市一樣,有長街,有劇院,有澡堂,有神廟, 地中海 藍得不像話,這座 羅馬 的城市就靜靜的蜿蜒在海邊,已經2000年了。 ↑凱撒利亞 ( 凱撒利亞 城門)
裡面有一個很宏偉的跑馬場,面朝著大海。跑馬場的一頭是 羅馬 城市的標配——澡堂,澡堂里還是分區的,普通大眾區域和執政官專用澡堂,地面上保留了好幾處漂亮的 馬賽 克地磚。港口處有出土的鐵錨躺在地上,旁邊的堡壘改成了電影放映廳,講述 凱撒利亞 千年的歷史(這個電影還是只有我們兩名觀眾)。大希律王在夢中覺得自己應該在海邊修一座城市,於是乎修了這麼漂亮的一座城市。 凱撒利亞 後來經歷拜占庭帝國,十字軍,阿拉伯帝國,又經歷了幾次地震,最後被廢棄了。 ↑凱撒利亞 (神廟的廢墟) ↑凱撒利亞 (貌似碼頭的遺跡) ↑凱撒利亞 (海邊的跑馬場) ↑凱撒利亞 (漂亮的 馬賽 克地磚)
剛好逛了2個多小時,從 凱撒利亞 出來等80路,果然80路只有1輛車,還是那位司機大叔,看到我們很開心的喊I'm coming,又只帶著我們兩個乘客很歡快地回火車站了。
下一個目的地是 海法 (Haifa), 海法 是 以色列 的第三 大城 市, 海法 港是 以色列 最大的貨運港口(以前有可能是 以色列 在 地中海 唯一的港口,近年來南邊一點的Ashdod港發展迅速)。 海法 在海邊依山而建,城市整潔美麗。 海法 最著名的景點是巴哈伊花園(Bahai Gardens),是巴哈伊教的總壇(這個教的教義我也不太清楚)。
火車從 凱撒利亞 到 海法 只用不到半個小時,火車上的乘客全是背著大包扛著槍的 以色列 大兵。(在 以色列 得非常習慣帶著自動步槍的士兵坐在你旁邊,大兵們周末從部隊回家休息,周一又從四面八方回到駐地,據說大兵們坐公交車、火車都是免費的,這真是個很棒的運兵策略啊,讓大家各自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去營地集合,把龐大的軍隊隱藏在人民群眾中。)
海法 果然是“ 大城 市”啊,有三個火車站。因為火車上報的站名和站臺上寫的站名不一樣,我們光榮的坐過站了,到 海法 中心火車站差不多快1點了。 海法 中心火車站靠近 海法 港,能看到好大的輪船和集裝箱倉庫。房子都依山而建,面向大海的一邊能一覽 海法 港美景。
從火車站出來趕緊覓食,按照Tripadvisor 上的推薦,去了本古里安大道(Ben-Gurion Avenue)的Douzan,據火車站步行20分鐘。點了幾種點心和海鮮面,味道都不錯,結賬的時候鬧了個大笑話, 以色列 的硬幣刻著1的是1元,刻著10的是10分,而且10分比1元更大更重,讓我誤以為1是1分,10是1元(我到了第三天才搞清楚硬幣的面值),於是我往小費盒子裡面放了十幾個1毛硬幣(當過兩天我才知道,當時給了人家一塊多錢小費,冏)。
順著本古里安大道往山腳走,就能到巴哈伊花園的大門。巴哈伊花園是依山而建的空中花園,裡面有修建得整整齊齊的庭院(我認為並沒有特別美)。我們到了大門口卻不知道如何能進去,也沒有找到傳說中能上山的纜車,而且我們也不想在烈日下走步道上山(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對這個花園的興趣不大),於是在底下看了看就回火車站了。
↑海法 (山下望巴哈伊花園) ↑海法 ( 海法 漂亮的街道) ↑海法 (午餐的海鮮面) ↑海法 (各種 中東 小吃,味道都不錯,給了一塊多錢小費太冏了)
馬上就要過安息日了,火車站裡等車的只有我們2個人,再有兩班車,火車也要休息啦。火車帶著我們一路北上,來到了今天的最後一個目的地 阿卡 (Akko, Acre)。
阿卡 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 地中海 東岸,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是十字軍東征時最後的據點(1104-1291),1291年被穆斯林攻占,今天的 阿卡 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同居住的城市,老城裡的城牆、城堡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整個老城區被聯合國列為了世界遺產。
阿卡 火車站到 阿卡 老城區大概要走路二十分鐘,兩個 亞洲 人背個大包走在大街上感覺還是有點奇怪,街上基本沒有行人,更別提游客了,而且路有越走越偏僻的趨勢,在走過一個垃圾處理站,在轉過一個彎之後, 阿卡 的城門終於出現了!
我們的酒店就修在 阿卡 的古城牆里,直接利用了城牆的石頭,仿佛穿越了時空,很有特色。 ↑阿卡 ( 阿卡 城牆里的酒店)
放下背包我們就奔去找餐廳,晚餐的目標是 阿卡 有名的Uri Buri,地圖上看著挺近的,沒想到古城裡的小道錯綜複雜,七拐八拐的走進了一個快要散場的集市,看著小攤上的羊頭和明晃晃的大砍刀看得我心裡髮毛,在Google地圖的指引下終於穿過了集市(此行要大大的表揚Google Map,除了有一次查出來的公交車時間不靠譜,其他時候查的線路時間都是神一樣準),來到了海邊,Uri Buri就正對著海。這還是一個挺火爆的餐廳,幸好我們來的早,7點之後的位置都被訂完了。這裡的海鮮確實挺不錯,煎三文魚和帶子都很好吃,帶子端上來時,還在滋滋響,看著很棒。 ↑阿卡 (晚飯的餐廳Uri Buri) ↑阿卡 (煎三文魚) ↑阿卡 (嗞嗞作響的焗帶子)
傍晚的海邊有不少散步的人,海浪拍打著 阿卡 的城牆,悠閑的景象一點不能和 中東 這兩個字聯繫起來,也會讓人忽略了從腳下往北大概30公里就是不 太和 平的 黎巴嫩 。吃飽喝足之後繞著海邊的城牆廢墟走回酒店,真是路邊處處皆古跡啊。
↑阿卡 (古城牆) ↑阿卡 (越過遠處的山,就是 黎巴嫩 吧)
↑阿卡 (古城牆) 7月11日:阿卡今天是星期六,是猶太人的安息日,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休息,在日落後才能恢復,所以今天就計劃探索 阿卡 古城了,全部靠步行。
12世紀的時候,醫院騎士團在 阿卡 修了一座很宏偉的城堡,18世紀,奧斯曼帝國管理 阿卡 時,又在原來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城市,今天 阿卡 古城就是完整保存下來的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城市,居民有幾萬人,十字軍的城堡也在地下被髮掘了出來。
游客中心在一個樹木高大的庭院里,由於 阿卡 古城地形錯綜複雜,買票的時候還順便買了一份地圖,工作人員知道我們是從 中國 人之後,很開心的說有中文版的地圖哦,我們當時就震驚了,來 以色列 兩天了,沒見到其他的 中國 人,在這麼個小城,居然準備的有中文地圖。在游客中心還看了一個介紹 阿卡 的小電影,居然也有中文的選項。 ↑阿卡 ( 阿卡 城堡和它的花園)
穿過城堡的庭院,就鑽進了地底下的城堡,城堡里有好幾個大廳,連接大廳的是或寬或窄的隧道,寬的能讓一位騎士騎馬跑過,窄的只能一個人彎腰通過。大廳里時不時放著模擬的音效,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十字軍時代。 ↑阿卡 (城堡里的dinning hall)
我們在城堡里走得暈頭轉向,對著地圖看了半天,覺得應該是都看完了,就準備從大門出去,去下一個目的地。剛走到門口,檢票的大叔很熱情的問我們,你們都逛完了嗎?食堂、隧道、浴室都看了嗎?啥,浴室?沒看到什麼浴室啊?檢票大叔露出了“我就知道你們還有地方沒看完”的笑容,給我們指點怎麼找浴室,然後又告訴我們在Dining Hall的門口有一條不太起眼的地道,從地道里穿過一家紀念品商店,可以一直通到我們下一站要去的Turkish Bathhouse( 土耳其 浴室)。
順著大叔指的路,果然在庭院的另一角發現了城堡的浴室,雖然我覺得看起來更像廁所。在Dining Hall的門口,真的有一個很窄的小地道口,只能一個人通過,轉了三四圈之後是一家紀念品商店,在商店里拐了兩個彎出門,就是Turkish Bathhouse啦!要不是檢票大叔指點,就算我找到了地道,最多走到商店門口就倒回來了。
Turkish Bathhouse是一家 土耳其 商人從18世紀開始經營的家族浴室,完整的保留著原樣,一開始的電影里由家族的最新一代傳人講述浴室的故事,浴室里用聲光儘量的模擬了當時的景象,連溫度也是,7月蒸桑拿的體驗真是夠嗆。 ↑阿卡 (Turkish Bathhouse)
門口有一個Turkish Bazar,這個市場當年是一個集市,如今已經算是景點啦,賣的都是一些旅游紀念品。 ↑阿卡 (Turkish Bazar)
土耳其 浴室旁邊有一個某現代藝術博物館,裡面是某畫家的畫展,抽象風格我向來是看不太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對面,就是很醒目的賈扎爾清真寺啦。綠色的圓頂屋和鉛筆一樣的尖塔在 阿卡 全城都能望見。話說這個清真寺是此行唯一允許非穆斯林進的清真寺。女性進清真寺是要遮住頭髮的,於是我把帽子戴在頭上,把頭髮全部藏在了帽子里,忐忑不安的進去啦。有位阿拉伯大叔主動要給我們講解,鑒於是第一次來清真寺,聽聽也行,當然我們都明白這肯定是收費的,兩人一共30NIS。大叔介紹了清真寺的建築,一進大門正面的兩隻眼睛,一隻是真主的眼睛,一隻是先知的眼睛,代表他們在看著信徒,大廳的四個柱子代表四個哈里發(也有可能是四個教派,有點記不清了),這個清真寺最有名的是保存了一根穆罕默德的鬍鬚,鎖在二樓的箱子里,在開齋節的時候就會請出來貢大家朝拜,開齋節時這裡還會有很隆重的儀式。清真寺的旁邊應該是清真寺修建人的墓(如果我沒聽錯的話),清真寺的外圍建築原來是學校,現在貌似沒用了,旁邊有條密道可以通到市場然後去海邊。在出門的時候我順手拿了一本贈閱的英文版古蘭經,第一次清真寺之旅就這樣華麗麗的結束了。
↑阿卡 (人生第一次逛清真寺,裡面保存著先知的一根鬍子)
參觀完清真寺就去找聖殿騎士團的隧道,城裡的小路實在是太曲折了,不過幸好牆上都貼著指示路牌,邊看Google邊看路牌終於沒有迷路。殿騎士團的隧道的隧道入口真是太不起眼了,隱藏在街道里的一家小店旁,隧道裡面倒是很寬闊的,就是特別矮,得低著頭走,讓人想不明白這個隧道的用途,隧道中間還有岔路,想必是用來逃跑的。 ↑阿卡 (聖殿騎士團的隧道)
穿過聖殿騎士團隧道,出來的地方是 阿卡 集市,就是我們第一天經過的那個集市。哇,想不到中午的集市這麼熱鬧,已經是擁擠的程度了,兩邊攤位上好多新鮮的魚和肉,還有香料店也不少,還有賣那種五顏六色的糖果的。
我們決定找個小店吃午飯,逛來逛去選了一家看起來很火爆的小餐館,內容嘛就是 中東 特色的Hummus和餅。來之前我知道Hummus鷹嘴豆醬是標誌性的 中東 美食,於是我們點了Hummus with Meat,就是鷹嘴豆醬上面放一大堆烤雞肉;Arab Salad,想著應該就是阿拉伯的 沙拉 ;還有Falafel,點之前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就問老闆Falafel是啥呀,老闆指著一種油炸小丸子說,That‘s Falafel!後來我才知道Falafel也是 大名 鼎鼎的 中東 料理啊,用Hummus之類的捏成丸子然後炸。小店生意好,上菜速度也是光速的,剛點完,我們的菜就一樣一樣的全端上來了。Arab Salad,裡面有洋蔥、西紅柿、黃瓜,味道有點奇怪,Hummus with Meat,這個超級好吃,Falafel,咬開之後是綠色的,味道不錯。另外還上了一大盆餅,一大盤泡洋蔥泡黃瓜、一大碗橄欖!我們一時不知道那個大餅該怎麼吃,琢磨著把餅掰下來沾Hummus吃?試了一下,餅很硬很厚吃得很費勁,看來吃法不對,就偷偷的瞄鄰座的客人,無奈別人要不已經吃完了,要不還沒開始吃,我們倆傻兮兮的盯了半天大餅還是忍不住直接問了老闆,求教大餅吃法,老闆問“我能用你們的餅做示範嗎?”,“當然”,於是老闆拿起餅撕下一層,夾了一些Hummus Meat遞過來,說也可以把餅撕成袋子樣,把醬和肉裝進去吃。原來如此,又學會新的技能了,午飯吃得很開心。臨走老闆問我們從哪裡來,當知道我們昨天才到 以色列 時,很熱情的說Welcome to Israel ! ↑阿卡 (Hummus with Meat,Falafel & Arab Salad!)
吃完午飯正值下午2點,雖然烈日當空,我們還是跑去城牆上玩了。城牆上視野很好,能看到整個 阿卡 老城,還能遠眺 阿卡 新城 和新 阿卡 港,停泊著很多白色的游艇。這裡很適合在傍晚時坐著吹風,大下午的還是太熱了,來 以色列 這兩天,至少每人一天四升水,到哪兒都必須抱著一個大礦泉水瓶,不然隨時有被渴死的風險。城牆底下還有一個民俗博物館,裡面全是五六十年代的老生活用品,看著也挺有意思的。 ↑阿卡 (舊的 阿卡 港) ↑阿卡 ( 阿卡 城牆上)
在咖啡店喝可樂喝到4點,就出發去公交車站了,5點有到Tiberias提比利亞的公交車。安息日的 阿卡 中心車站真安靜啊,只有我們兩個人,連工作人員都沒有。我們不安的坐在椅子上,深深的懷疑5點是不是會有公交車,並且已經開始認真的考慮Plan B了,例如晚上坐火車回 特拉維夫 租車之類的。離5點還有10分鐘的時候,來了一家阿拉伯人,讓我們對等來公交車稍微有了點希望。5點的時候,500路公交車進站來了!太準時了!對強大的 以色列 公交表示崇高的敬意。綠色的大巴載著我們橫穿 以色列 北部,奔向加利利湖,再見了 阿卡 。
橫穿 以色列 北部只要45分鐘,但是500路公交不是直接到提比利亞的,我們在Ami’ad下了車轉541,這個站在荒涼的高速公路旁邊,我們車後觀望了一下,好歹穿過了丁字路口找到了等541的小亭子,按時間表還要再等1個小時,但是僅僅過了5分鐘,541就唱著歌來了,車上只有司機一個人,邊開車邊哼歌,沿著加利利湖邊的公路向提比利亞前進。
提比利亞也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背山面湖,最底下靠近湖邊的一圈都是酒店,本地居民基本都住在半山腰。就是和不知道為什麼,在市區看見很多“爛尾樓”(也可能是被廢棄的樓),有一種有點奇妙的荒涼感。酒店的大落地窗正對著加利利湖,湖的那邊就是傳說中的戈蘭高地。 ↑太巴列 (酒店正對加利利湖,湖的那邊是戈蘭高地)
7月12日:迦百農、八福山、戈蘭高地今天的行程安排得超級糾結。第一是因為今天的目的地比較散,加利利湖邊有迦百農(Capernaum)、彼得獻心堂(The 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Peter)、五餅二魚堂(The Bread and Fish Church),八福山(Mt. Beatitudes)上的八福堂(Church of the Beatitudes), 約旦 河施洗處(Yardenit),還有預約好的從Merom Golan開始的戈蘭高地吉普游(Golan Heights Jeep Tour);第二是因為上加利利地區和戈蘭高地公交稀少,很多車一天就1、2班,不查好時間就只能等著露宿野外了,而且公交也不是正好到景點門口。三是因為網上和書上的攻略都眾說紛紜,加利利湖邊幾個景點到底能不能靠步行全部游覽,完全沒個準。四是戈蘭高地吉普游約好了是下午兩點半,兩點半之前必須要到Merom Golan。
頭天晚上查了半天公交時刻表和Google地圖,最後決定放棄 約旦 河施洗處,今天早晨6點半出發,先坐車去五餅二魚堂,7點半到,半個小時走到伽百農去,剛好8點開門,看完伽百農再走回來五餅二魚堂和彼得獻心堂,九點半,兩個教堂看半個小時足矣,然後花半個小時爬八福山,最後最後11點15坐車去Merom Golan,預計1點半能到。這是一張極其脆弱的時間表,每一班車都不能錯過,不然一天的行程都毀了, 以色列 公交,全靠你了!
在提比利亞不到7點出門有一種很詭異的感覺,大街上空無一人,在公交站牌底下坐了十分鐘,只有一對晨練的老年夫婦走過,幸好是一眼就能認出的東亞人,不然肯定要被人當恐怖分子。
公交車還是7點準時出現(經過這兩天已經對公交車非常信任了,沒想到它就在今天把我們坑了,雖然結局還挺圓滿),居然基本坐滿了,還是有點小驚奇的。我們要下車的站沒有英語名字,直接把希伯來語的手機地圖拿給司機叔叔看。一共坐車10幾分鐘,依然是在荒郊野外的高速公路上下了車,然後只能順著高速公路往Tabgha也就是五餅二魚教堂走,偶爾路過一輛車,司機都會看我們幾眼,估計是“大清早的在高速路上走著兩個 中國 人”這樣的場景不太常見。幸好路上的車稀少,隨便橫穿高速公路毫無壓力,不然這個Tabgha真是去不成了。
7點半走到教堂門口,教堂當然是沒開門的,我們的目標是找到Lonely Planet上寫的去伽百農的步行道。這條步行道還是很好找,因為從五餅二魚教堂開始,高速路旁邊開始修人行道了,估計順著就能走去伽百農。果不其然,順著走100米,就到了彼得獻心堂的門口,再往前走就是去伽百農了,整條路沿著加利利湖邊修,風景特別優美。中間有個伽百農國家公園,我們一度誤以為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彼得的家,其實裡面是自然保護區一類的,隱約看到了有露宿者的帳篷。
雖然是大清早,但是天氣依然很熱,整條路上前後無人,好多地方還結了蜘蛛網,走得滿臉都是蜘蛛絲。這條路是The Gospel Trail的一部分(靠近終點的那部分),The Gospel Trail從 拿撒勒 (Nazareth)到伽百農全長60公里,是耶穌當年離開 拿撒勒 去伽百農傳教的路。在這條路上徒步,正可謂是看聖經的風景,走耶穌的路。
走完The Gospel Trail的最後3公里,就到伽百農啦。剛好8點,一個游客也沒有。門口準備了很大的停車場和排蛇形隊的柵欄,可以自行想象廣大信徒來朝聖時的壯觀場景。門口售票庭沒人,只有一個工作人員在花園裡用大吹風掃地。他招手示意我們可以進去,讓我們先參觀後買票。
湖邊的小花園裡有一張石桌,在一棵茂密的 大樹 底下,據說是耶穌當年傳教的地方,彼得的銅像立在小花園的門口。中間有一座玻璃的環形教堂,下麵就是彼得的家,旁邊還有其他民居的遺址。再旁邊是一座猶太會堂的廢墟,下麵的地基被認為是公元1世紀的,據說這就是耶穌在迦百農教訓人的那座會堂。 ↑加利利湖 (迦百農的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