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再次遇見你】二刷臺灣,發現寶島不一樣的精彩
















花蓮 打著“炸彈蔥油餅”旗號的店鋪很多,但真正可以稱得上正宗的只有兩家,據司機師傅說,其中一家是原創始人的徒弟,另一家則是原創始人的弟弟還是女婿( 花蓮 的好多知名特產背後都有著複雜的歷史糾葛,曾記麻糬就是另一個例子)。他們以黃車和藍車作為區分,但是味道都是差不多的,可以隨便挑一個嘗試,反正都很好吃。
這兩家店都是在 花蓮 市中心的復興街上,如果大家有在 花蓮 包車的話建議可以提前讓司機師傅打電話過去預定,因為每天的炸彈蔥油餅都是有限量的,如果賣完了就會提前收攤,而且預定之後還能夠避免長時間排隊等待的煩惱。
臺中 漫步藝術之城臺中 可以說是全 臺灣 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現如今它已經超越 高雄 ,一躍而成為島內的第二 大城 市。而人口的集聚也使得 臺中 由原來的一座普通的小城一步步地向大都市看齊,在老城區的 西北 方向建起了大規模的新區。在面貌一新的新區中,除了常見的大規模商場以及住宅樓外, 臺中 市政府還雄心勃勃地建設了多個藝術場館,包括美術館、歌劇院等等,不論是從外形還是從內部設施來看,都是世界一流的水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若是放到大陸比拼城市地位, 臺中 市尚不足三百萬的人口也是完全排不上號的,就如同很多人所說,也許只是個三線弱罷了。但就是這樣一座“三線城市”,其居民的文化生活卻可以稱得上極為豐富, 新建 成不久的幾個龐然大物式圖書館、展館以及劇院,不但外形靚麗,本職工作做得也是一絲不苟,常年都有各種活動更新,而且免費向市民開放參觀,節假日的人流源源不斷,不少家庭都來感受頂尖的藝術氛圍。
實際上,在我看來,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在城市建設中不應該只去關註高樓的多寡、外表的光線與否,而也應該把註意力放在自身文化的構建提升上。一座城市,只有讓自己居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同時得到豐富,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使自身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臺中 市內的各景點相距較遠,所以我們在 臺中 停留的五天時間也只是挑了其中的一部分前往。個人認為到 臺中 必去的是 東海 大學+高美濕地,如果像我們一樣想要走文藝打卡路線的則可以考慮 臺灣 美術館+國家歌劇院以及周邊區域,另外,我們沒去的港區運動公園、好好聚落也是很適合拍照的打卡點,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去。
臺中 捷運還沒有開通,但公車比較發達,主要的景點都可以坐公車到,最關鍵的是 臺中 的公車基本上都是悠游卡10公里內免費的,相當於市中心區域坐車都不用錢,太省交通成本了。 >臺灣美術館在 臺中 期間天氣非常熱。所以我們也是盡可能地往室內場館里躲,首先來到了位於 臺中 市中心五權西路一段上的國立 臺灣 美術館。
臺灣 美術館周邊有多個公車停靠站,建議大家根據谷歌地圖規劃路線,選擇需要搭乘的公車線路。
臺灣 美術館是目前 亞洲 最大的美術館之一,站在外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巨大的體量。而在美術館主體建築的前面,則有一個開闊的廣場,空地上矗立著許多與館內正在進行的展覽相呼應的雕塑作品。


美術館主要分為兩層,當中連接各樓層的樓梯都非常有意思,簡潔冷淡的工業風中卻還是透露著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很適合拍照。






營業時間:每日13:00–21:00
國立美術館的建立帶動了周邊街區的藝術氛圍,有許多小店集聚在美術館附近,使該區域成為了 臺中 市內一處“文藝特區”。
我們挑選了其中一家在ins上很火,而且距離美術館又較近的“感傷唱片行”前往,正好可以在悠閑享用下午茶的同時熬過陽光最毒的午後。感傷唱片行藏匿於一片安靜的居民區中,本身就坐落在一幢住宅樓的一層,緊靠狹窄的小巷,外觀非常不起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