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再次遇見你】二刷臺灣,發現寶島不一樣的精彩
前言2014年,大三,我申請了去 臺灣 的某所學校交換一個學期。
隨後在 臺灣 的近五個月時光讓我有機會看到這座島嶼的不少美景,由此也激發了我去探索更大世界的決心。
從 臺灣 回來以後,我又藉著交換的機會去了 歐洲 、 美國 ,不同地區多樣的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都令我著迷。然而,不管看過多少世界級的景觀,寶島 臺灣 卻依舊是我渴望著要再訪的地方。
於是,在這個五月,我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 景點選擇這次去 臺灣 因為有其他的正事,所以無法像普通游客一樣將全部時間都拿來旅游觀光,我們基本都是利用周末以及其他空閑時刻出去玩耍,因此整體的行程安排並不具有參考價值,我主要講下我們對於景點的選擇。
由於已經是第二次到 臺灣 ,之前就差不多把全島走透透了,再加上可供旅行的時間也有限,我們這次很多熱門景點都沒有前往打卡,而是將註意力集中於一些有特色的小眾本土網紅地。
那麼作為游客,要如何去發掘這些比較小眾的地方呢?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火遍世界的APP了,它就是 大名 鼎鼎的Instagram。打開Instagram,在搜索框輸入每個城市的名稱,結果中就會出現非常多的網紅景點打卡照,瞬間讓你追趕上當地的拍照玩樂流行趨勢!
經過這一次對 臺灣 小眾景點的發掘,我對如何玩轉 臺灣 又多了不少心得,自認為在 臺灣 生活過將近半年時間,也可以算作是半個土著,這裡不妨結合兩次在 臺灣 的經驗向大家推薦一下我認為 臺灣 比較值得一去的地方。
首先, 臺北 絕對是 臺灣 最不可錯過的地方,雖然它被譏諷為“天龍國”,與 臺灣 的其他部分有點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城市有太多的精彩,是 臺灣 對外最佳的代表。而且 臺北 整體上也擁有對大陸游客較為友善的環境,作為旅行的第一站可以為接下去的行程定下一個好的基調。
喜歡自然風光的朋友,一定要去 花蓮 和 墾丁 ,這兩個地方的海放在全 中國 範圍內都是頂尖的水平,你在大陸是看不到的,這是對“ 臺灣 沒什麼好看的”說法最好的駁斥。
中部的合歡山個人也非常推薦,我之前去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雲海,非常壯觀,據說在這裡看日出也非常棒。
還有 臺東 的 池上 ,以伯朗大道和 池上 飯包而聞名,在一望無際的稻 田中 央騎一段腳踏車簡直不要太享受。這次本來期望能夠再訪此地的,很遺憾沒能實現。
最後, 臺灣 有非常多適合拍照的文藝景點,建議時間充裕又喜歡拍人像的朋友可以去多多發現,用在這些地方拍的照片稱霸朋友圈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臺北Ⅰ 城與自然臺北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它地處盆地中央,南北均是高山,當中則有 淡水 河、 基隆 河兩條河流穿城而過,勾勒出城市的基本框架,併在前方不遠處匯入 東海 。
臺北 就是這樣一座在山、河、海的環抱中建立起來的現代城市,高樓與高山,街道與河道和諧共生,互相呼應,一同構成了 臺北 城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在這當中,我認為最為難得的當屬即便在現代化的強烈衝擊之下, 臺北 周圍的山河海卻依舊能夠在相當程度保留自然原貌。放眼全世界,應該很難再找出另外一座幾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是和如今仍有活躍後火山活動現象的高山比鄰而居的吧。
生活在 臺北 的市民是幸福的,雖然生活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卻還是可以時刻親近自然。而他們也十分珍惜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陽明山賞花、河濱公園騎行、 象山 步道健行都是在 臺北 極為常見的休閑活動。
這次再來 臺北 ,我們也是抱著深入體驗當地生活的心態,無所謂景點打卡,像 臺北 市民那樣做有意思的事情,融入到這座城市中去才是行程的主題。而經過半個月的實踐踐行,我發現自己對於 臺北 的熱愛更深了一層。
>飛機巷飛機巷是 臺北 市內一處可以拍到飛機起降的地點,相比別處,它最為難得的一點是能夠實現人與飛機的同框。正因為如此,使得它不僅僅只被部分飛機攝影愛好者們知曉,更是成為了火遍全台的網紅打卡地。
飛機巷的正式名稱是 松江 路581巷,它正對著松山機場跑道,到達這裡可以乘坐公車在距離最近的公車站第二果蔬市場下車,然後沿著旁邊的小路向前步行一段路程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和 臺北 魚市也非常近,有時間的朋友可以考慮將這兩個景點打包游覽。 巷口是人潮的集中地,想要拍到滿意的照片十分困難,而且每次飛機起飛帶來的疾風都會將人吹得非常凌亂。於是我們便決定朝著巷子的深處走走,裡面的情況的確要好許多,基本上沒什麼人,可以隨意凹造型。 卡好位置,飛機的降落潮就到來了,我們興衝衝地準備大展身手,結果卻發現拍飛機遠沒有想象地那麼容易。
儘管降落時的飛機已經逐漸降下了速度,但對於地面上的人來說還是太快,根本無法在拍攝過程中去及時地調整位置以及一些參數,只能狂按快門。尤其像我們這樣的攝影小白,沒太多經驗,所以拍出來的照片要麼把飛機拍的太小或者沒拍全,要麼焦點沒定到人臉上糊了,最後足足花費兩個小時才勉強有幾張能看的。
而當中我最滿意的就是下麵給小伙伴拍的這張了,能拍到也算是運氣爆棚。 這裡有幾點小建議要提醒大家註意,由於松山機場不是大 臺北 地區主要的機場,因而在此起降的航班數量並不多,尤其大機型的飛機更是非常少。各位朋友如果想要拍出滿意的照片,最好提前在松山機場的官網上查好飛機起降的高峰期,然後再選取國際或地區航班較多的時段前往(因為這些航線往往採用的機型較大)。
>象山象山 是位於 臺北 盆地東南側的一座山頭,因山形似象而得名。
它雖然絕對高度並不突出。海拔僅有183米,但由於其前方沒有任何遮擋,直面 臺北 市中心最為繁華的 信義 東區一帶,因此是觀賞 臺北 市景的絕佳地點之一,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為此專程前來。
儘管 臺北 捷運中有一站就叫做 象山 ,但事實上這一站距離 象山 的登山步道非常遠,要步行十多分鐘。相較而言,公車 信義 國中(松仁)站同步道的入口就要近得多,下車後再走五分鐘左右就能夠到達。
順著臺階迅速向上爬升,不久之後我們就能看到 臺北 市內壯觀的建築群。現在101已經不再一柱擎天,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市中,它的身邊多了一個新朋友南山廣場大廈,使 臺北 的天際線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在 象山 山頂的位置有許多視野極佳的觀景台,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就是六巨石觀景台。從名字我們即可知道這裡有六塊巨大的石頭,這些石頭都又高又陡,想要攀爬的話得花很大的力氣,可即便這樣仍然有很多人在下麵排隊等著站到石頭上去,因為作為制高點,在石頭上看到的風景確實會是非常棒的。
然而我們最後還是知難而退了,只在巨石前面的平臺上看了看,其實這裡的視角也很不錯。 六巨石觀景台其實還不是 象山 上視野最佳的地點,繼續往上走幾步的左手邊有一個“攝手平臺”,那裡面對101的方向毫無遮擋,才是各種長槍大炮的集中地。 天氣很是給力,讓我們可以完整地見證整個落日的過程。以往提到日落,我們總是會想到大江大海或是高山,沒想到這次在現代化都市中看到的落日卻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事實上,城市與自然並不衝突,希望今後我們在大陸的城市中也能夠看到越來越多像這樣的與自然和諧相處案例。 伴隨著太陽完全落入到遠處的群山中,城市中央華燈初上, 臺北 向大家展示出了自己婀娜的另一面。沒有太多的高樓,也沒有複雜的LED燈光特效,眼前的夜景非常純粹動人。
隨後在 臺灣 的近五個月時光讓我有機會看到這座島嶼的不少美景,由此也激發了我去探索更大世界的決心。
從 臺灣 回來以後,我又藉著交換的機會去了 歐洲 、 美國 ,不同地區多樣的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都令我著迷。然而,不管看過多少世界級的景觀,寶島 臺灣 卻依舊是我渴望著要再訪的地方。
於是,在這個五月,我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 景點選擇這次去 臺灣 因為有其他的正事,所以無法像普通游客一樣將全部時間都拿來旅游觀光,我們基本都是利用周末以及其他空閑時刻出去玩耍,因此整體的行程安排並不具有參考價值,我主要講下我們對於景點的選擇。
由於已經是第二次到 臺灣 ,之前就差不多把全島走透透了,再加上可供旅行的時間也有限,我們這次很多熱門景點都沒有前往打卡,而是將註意力集中於一些有特色的小眾本土網紅地。
那麼作為游客,要如何去發掘這些比較小眾的地方呢?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火遍世界的APP了,它就是 大名 鼎鼎的Instagram。打開Instagram,在搜索框輸入每個城市的名稱,結果中就會出現非常多的網紅景點打卡照,瞬間讓你追趕上當地的拍照玩樂流行趨勢!
經過這一次對 臺灣 小眾景點的發掘,我對如何玩轉 臺灣 又多了不少心得,自認為在 臺灣 生活過將近半年時間,也可以算作是半個土著,這裡不妨結合兩次在 臺灣 的經驗向大家推薦一下我認為 臺灣 比較值得一去的地方。
首先, 臺北 絕對是 臺灣 最不可錯過的地方,雖然它被譏諷為“天龍國”,與 臺灣 的其他部分有點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城市有太多的精彩,是 臺灣 對外最佳的代表。而且 臺北 整體上也擁有對大陸游客較為友善的環境,作為旅行的第一站可以為接下去的行程定下一個好的基調。
喜歡自然風光的朋友,一定要去 花蓮 和 墾丁 ,這兩個地方的海放在全 中國 範圍內都是頂尖的水平,你在大陸是看不到的,這是對“ 臺灣 沒什麼好看的”說法最好的駁斥。
中部的合歡山個人也非常推薦,我之前去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雲海,非常壯觀,據說在這裡看日出也非常棒。
還有 臺東 的 池上 ,以伯朗大道和 池上 飯包而聞名,在一望無際的稻 田中 央騎一段腳踏車簡直不要太享受。這次本來期望能夠再訪此地的,很遺憾沒能實現。
最後, 臺灣 有非常多適合拍照的文藝景點,建議時間充裕又喜歡拍人像的朋友可以去多多發現,用在這些地方拍的照片稱霸朋友圈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臺北Ⅰ 城與自然臺北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它地處盆地中央,南北均是高山,當中則有 淡水 河、 基隆 河兩條河流穿城而過,勾勒出城市的基本框架,併在前方不遠處匯入 東海 。
臺北 就是這樣一座在山、河、海的環抱中建立起來的現代城市,高樓與高山,街道與河道和諧共生,互相呼應,一同構成了 臺北 城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在這當中,我認為最為難得的當屬即便在現代化的強烈衝擊之下, 臺北 周圍的山河海卻依舊能夠在相當程度保留自然原貌。放眼全世界,應該很難再找出另外一座幾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是和如今仍有活躍後火山活動現象的高山比鄰而居的吧。
生活在 臺北 的市民是幸福的,雖然生活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卻還是可以時刻親近自然。而他們也十分珍惜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陽明山賞花、河濱公園騎行、 象山 步道健行都是在 臺北 極為常見的休閑活動。
這次再來 臺北 ,我們也是抱著深入體驗當地生活的心態,無所謂景點打卡,像 臺北 市民那樣做有意思的事情,融入到這座城市中去才是行程的主題。而經過半個月的實踐踐行,我發現自己對於 臺北 的熱愛更深了一層。
>飛機巷飛機巷是 臺北 市內一處可以拍到飛機起降的地點,相比別處,它最為難得的一點是能夠實現人與飛機的同框。正因為如此,使得它不僅僅只被部分飛機攝影愛好者們知曉,更是成為了火遍全台的網紅打卡地。
飛機巷的正式名稱是 松江 路581巷,它正對著松山機場跑道,到達這裡可以乘坐公車在距離最近的公車站第二果蔬市場下車,然後沿著旁邊的小路向前步行一段路程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和 臺北 魚市也非常近,有時間的朋友可以考慮將這兩個景點打包游覽。 巷口是人潮的集中地,想要拍到滿意的照片十分困難,而且每次飛機起飛帶來的疾風都會將人吹得非常凌亂。於是我們便決定朝著巷子的深處走走,裡面的情況的確要好許多,基本上沒什麼人,可以隨意凹造型。 卡好位置,飛機的降落潮就到來了,我們興衝衝地準備大展身手,結果卻發現拍飛機遠沒有想象地那麼容易。
儘管降落時的飛機已經逐漸降下了速度,但對於地面上的人來說還是太快,根本無法在拍攝過程中去及時地調整位置以及一些參數,只能狂按快門。尤其像我們這樣的攝影小白,沒太多經驗,所以拍出來的照片要麼把飛機拍的太小或者沒拍全,要麼焦點沒定到人臉上糊了,最後足足花費兩個小時才勉強有幾張能看的。
而當中我最滿意的就是下麵給小伙伴拍的這張了,能拍到也算是運氣爆棚。 這裡有幾點小建議要提醒大家註意,由於松山機場不是大 臺北 地區主要的機場,因而在此起降的航班數量並不多,尤其大機型的飛機更是非常少。各位朋友如果想要拍出滿意的照片,最好提前在松山機場的官網上查好飛機起降的高峰期,然後再選取國際或地區航班較多的時段前往(因為這些航線往往採用的機型較大)。
>象山象山 是位於 臺北 盆地東南側的一座山頭,因山形似象而得名。
它雖然絕對高度並不突出。海拔僅有183米,但由於其前方沒有任何遮擋,直面 臺北 市中心最為繁華的 信義 東區一帶,因此是觀賞 臺北 市景的絕佳地點之一,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為此專程前來。
儘管 臺北 捷運中有一站就叫做 象山 ,但事實上這一站距離 象山 的登山步道非常遠,要步行十多分鐘。相較而言,公車 信義 國中(松仁)站同步道的入口就要近得多,下車後再走五分鐘左右就能夠到達。
順著臺階迅速向上爬升,不久之後我們就能看到 臺北 市內壯觀的建築群。現在101已經不再一柱擎天,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市中,它的身邊多了一個新朋友南山廣場大廈,使 臺北 的天際線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在 象山 山頂的位置有許多視野極佳的觀景台,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就是六巨石觀景台。從名字我們即可知道這裡有六塊巨大的石頭,這些石頭都又高又陡,想要攀爬的話得花很大的力氣,可即便這樣仍然有很多人在下麵排隊等著站到石頭上去,因為作為制高點,在石頭上看到的風景確實會是非常棒的。
然而我們最後還是知難而退了,只在巨石前面的平臺上看了看,其實這裡的視角也很不錯。 六巨石觀景台其實還不是 象山 上視野最佳的地點,繼續往上走幾步的左手邊有一個“攝手平臺”,那裡面對101的方向毫無遮擋,才是各種長槍大炮的集中地。 天氣很是給力,讓我們可以完整地見證整個落日的過程。以往提到日落,我們總是會想到大江大海或是高山,沒想到這次在現代化都市中看到的落日卻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事實上,城市與自然並不衝突,希望今後我們在大陸的城市中也能夠看到越來越多像這樣的與自然和諧相處案例。 伴隨著太陽完全落入到遠處的群山中,城市中央華燈初上, 臺北 向大家展示出了自己婀娜的另一面。沒有太多的高樓,也沒有複雜的LED燈光特效,眼前的夜景非常純粹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