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14國,1個人1只包,我在東歐划下一道豎線



PS:就在我去後的一個月, 白俄羅斯 發行了新貨幣。1新幣等於10000舊幣,所以以後再也不會出現花幾十萬吃一頓飯的情況了。


到了大巴車站在大屏幕上卻找不到去 華沙 的車在哪個站台,走到外面問了一對老夫婦,他們說他們也坐同一班車去 華沙 的,讓我跟著他們等就好了。上車後我很快就睡著了,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大巴開到了加油站,司機讓所有人下車。我順便去了趟加油站的超市買了瓶水,花了7100盧布,給了收銀員20000盧布,她對我說了什麼,我約莫著又給了她100方便她找錢,結果她還是嘰里呱啦地對我說了一通,我索性把錢包里所有的盧布都攤開給她看。
車開到 白俄羅斯 和 波蘭 的邊界,照例下車過邊檢。相比入境,出境就容易多了,邊檢官員(還是個女的)什麼問題都沒問,檢查了護照和簽證就放人了。 波蘭 入境是有人上車檢查護照的,估計是很少有 中國 人會從這條路入境 波蘭 ,他們拿著我的護照看了好久,然後跟我說他們需要把護照帶下車再檢查,讓我在車內坐著等。大約又過了幾分鐘,他們才檢查完畢把護照還給我。 【華沙】早上9點到達 華沙 Zachodnia Station。這個車站比較靠西,一路沿著 耶路撒冷 大道走去中心車站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從中心車站走去 維斯 瓦河邊的 華沙 老城區大概也需要步行半小時。去中心車站的路上路過一個ATM順便取了些茲羅提現金。
華沙 得名於一位叫wars的漁夫和一隻叫sawa的美人魚。二戰期間百分之九十的城區被夷為平地,這倒與 華沙 的英語名有著絲絲關聯。這裡也見證了猶太人乃至所有 波蘭 人的鬥爭史:淪陷、起義、被屠殺、再起義。當年 華沙 大學的師生預感到了納粹即將入侵,於是停課對老城區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築都一絲不苟地做了測繪。這些圖紙在戰後發揮了巨大作用,讓老城的風貌得以最大限度地複原。
華沙 科學文化宮位於中央車站 東北 角,是整個 波蘭 最高的建築。它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由來自蘇聯的工人僅耗時三年完成,因此也被當地人戲稱為“斯 大林 的註射器”,令人唏噓的是這座建築建造完成時周邊還都是一片廢墟,遠未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







廣場中心的柱子是 西吉 斯蒙德圓柱。










前菜要了一份 波蘭 餃子,表皮煎炸成了金黃色,什麼餡兒的記不清了,味道一般。

波蘭 的消費水平不高,還要了一大杯啤酒加起來一共才10鎊,吃到撐。




晚上11點去 柏林 的夜大巴,上車地點在中央車站旁。雖然是輛從 裡加 發來的過路車,但車上人不多,挑了個空座坐下,靠著窗戶沒一會兒就睡著了。 【柏林】早上8點左右到達 柏林 ,下車的車站叫做Zentraler Omnibusbahnhof,在柏 林西 邊。因為 波蘭 進 德國 不需要檢查護照和簽證,所以頭一晚睡得很好,在地鐵站買了張 柏林 交通的天票(7歐)就直奔市中心了。
地鐵2號線直接坐到 波茨坦 廣場,隨後向北直走到 勃蘭登堡 門。 勃蘭登堡 門是 柏林 乃至整個 德國 的象徵,它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普魯士王國的建立與崛起、拿破侖的勝利與失敗、納粹希特勒的掌權與消亡, 柏林 牆的修建與倒塌...

http://www.bundestag.de/en/visittheBundestag/dome/registration/245686
順著菩提樹下大街往東走,會經過維利·勃蘭特的紀念館。他就是發生在1970年 華沙 之跪的主人公,時任西德總理,1971年獲得諾貝爾 和平 獎。當時記者就此事採訪他時,他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
下圖是他在1959年說過的一句話:“終有一天 勃蘭登堡 門不會成為兩徳的分界線”。31年後兩德完成統一,他的預言實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