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路線| 尼國八日狂想曲,和母上大人“起舞”去!





的確,水,是 博卡拉 靈動的內在。
山路顛簸,到達這裡已臨近黃昏。簡單梳妝之後,我們想在天黑之前觀賞費瓦湖上的夕陽,與這一天道別。小費國度里,船夫的酬勞是50盧比一人,你再雙手合掌禮貌問好,完成一種禮節。


杉本博司的作品《海景》,曾以時間為主題,以水和大氣為載體,呈現出萬物隨歲月的悄然流逝而起的變化。他拍攝的是“物的歷史”,在沉靜的張張照片背後,時間相對靜止,而時間又正在流逝。
此時此刻,行走得慢一點吧,再慢一點吧,慢到足夠讓我沉靜,讓思想無雜念,讓物的畫面能夠變成永遠。內心 平和 而寧靜,卻又總在擔心擾人清夢了,每個動作竟在不經意間輕柔了起來。




尼泊爾 這個國度,極具包容性和接納性,這似乎與信仰有著某種連結。隨處可見說著 尼泊爾 語、 印度 語、英語的人群,他們中有人讀佛經,有人讀吠陀經,也有人讀聖經,平日願意發自身心的去成為信徒,朝拜日便也是自發性的聚集。
他們願意首先打開和交付自己,再將這種長此以往的信仰力量,展現在生活的每一處, 比如 文化的包容上,待人接物上,等等。
異國風情的匆匆一瞥,能在此感受到他國文化中可貴的部分。




【行程·DAY4】魚尾峰日出—蝙蝠洞— 博卡拉 村 香格裡拉 酒店 #第一:觸過雪山水,探尋生之本源#/
除了享譽盛名的費瓦湖之外, 博卡拉 還有一些與水相關的,那是瀑布、峽谷、岩洞。
【大衛瀑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1年,一個叫做大衛的 瑞士 青年帶著愛人來到 尼泊爾 徒步探險,他們發現了這個噴涌而下的瀑布,立刻被吸引,卻很不幸墜入其中。
雨季時節見到的瀑布,水流湍急,巨大的力量從上至下沖刷進洞穴,水霧氤氳在上方,偶然間陽光射下,有機緣便見到了彩虹。拍照著實不容易,最佳的觀賞角度,腳下卻全是泥濘,我身手並不矯健,險些摔得踉蹌。



河水將石灰岩的山體劈開了一個深而長的峽谷,峽谷的上方,建有一座O型的景觀走道。
今天來祈福的旅人絡繹不絕,轉彎處,一位長者正用 尼泊爾 語和他們交談。有 中國 游客經過,他把兜里的鈔票仔細地翻了翻,取出一張我再熟悉不過的肉粉色。
“毛澤東!”
“我知道‘毛澤東’!”
他每日看著融化的雪山水從走道中央日夜不停地奔涌而過,此時卻興奮地像一個初嘗雪糕滋味的孩童。





我們和蘇陽商議了Plan B,他決定帶我們去 博卡拉 的私人景點——洞穴。
尼泊爾 是戶外愛好者們的天堂,洞穴體驗相比徒步、滑翔、叢林體驗等耳熟能詳的項目來說流傳度並不廣。第一次體驗,蘇陽選擇了一個難度繫數稍小一些的洞穴。45度角的入口望得見黑暗,從碎石堆砌的洞口往前行進二十米,道路一分為二,一邊平緩一邊險峻。險峻的地段我開始雙手雙腳並用。出口在上,僅一個十二歲小孩大小,我把背包直接丟給蘇陽,在他的幫助下野孩子 成功 出了洞。



第二次體驗,蘇陽選擇了一個貨真價實的【蝙蝠洞】。
(下圖為蘇陽和媽媽同時觀測“僅一個十二歲小孩大小”的洞穴出口~)

媽媽沒有一同前往,不會說英語的她卻也不閑著,她信步走到小商販那,用手比划著買了兩大瓶礦泉水。商販說起英語,末了也切換到 尼泊爾 語頻道,她用中文有一搭沒一搭的應著。那情景,據她所說,就是兩個互相聽不懂對方說話的人在自說自話。

如果說,生活的美和生活的磨難本就是骨肉難離。靠著光和氧生活,擁有信仰,但沒有擁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那種無奈感是硬、深、厚的,但當下又都束手無策,裝作適應裝作唯唯諾諾,祈求自然和神明替他們分憂替他們嘲諷,來年才會有軟、淺、薄的夢境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