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路線| 尼國八日狂想曲,和母上大人“起舞”去!
↑納拉亞尼河 ↑納拉亞尼河 在罕有人至的叢林深處拍下這張成年猴子的照片實屬偶然,回去之後把照片放大來看,這才驚覺鏡頭下一個幼小生命的存在——猴子正懷抱著幼仔。辨認不清性別,但卻能感知到物種之間的靈力,我們處在同一個空間,安於這種不用言說的默契。
第一次親眼所見如此巨大的一隻野生鱷魚。妙境天成的洞穴成了它的藏身之處,它本能地察覺到我們在靠近,像波塞冬的三叉戟,它的武器是獠牙。無處逃遁,它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每一寸黑色的外皮都拉出了預警,也不做攻擊,只是低聲嘶吼著。
蘇陽慢慢移步到洞穴旁,我和媽媽屏息凝視,卻都不敢再靠近。
他接過我的手機,挺身而出記錄下了這凶險的時刻。後來再把照片傳給他,他直言自己也是第一次見,當下難免也會害怕。 ↑納拉亞尼河 ↑納拉亞尼河 ↑納拉亞尼河 #大象保育,尋,鹿公爵#/
人們常說 亞洲 有兩所大象幼兒園,一所在 斯裡蘭卡 ,另一所就在 尼泊爾 的 奇特旺 。
早期的資料中曾有著“ 奇特旺 為維護獵場而保留了森林和瘧疾肆虐的沼澤,使得人類的進入和隨之到來的破壞降低到最小。”的記載。由於野生動物的數量仍在不斷銳減,當時在位的馬亨德拉國王便宣佈其為皇家保護區。
奇特旺 的【大象繁育園區】,首要任務即是為了保護,其次才是馴養。馴養從小象就已開始,它們學習聽從訓象師的指揮,從而可以繞開樹枝以及障礙物,過程中並不需要與自己的父母分離。 ↑奇達旺大象學校 ↑奇特旺 ↑奇達旺大象學校 為了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叢林深處的美妙, 奇特旺 的【騎象探險】已經成為了一大旅游熱門。
我們登上與大象幾乎等高的階梯,一人占據象背上木製或鐵制的四方座椅的一角,象夫用語言和彎棒與大象交流——這預示著我們的Discovery探索之旅即將啟程。 ↑奇特旺 白斑鹿是國家公園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從頸部到臀部分佈有點狀型的白斑,因此又得名為花鹿。它們藏匿於叢林中,以草、樹葉、漿果為食,身手敏捷,像是一個個旋轉跳躍著的 蘇格蘭 精靈——Brownie。
傳說中,生活在森林中的Brownie總是身穿一身棕色的衣服,你若在夜間遇到它們,千萬記得對它們好一些,這樣它們會為了報答你而免費為你做家務。
與希望和人類 和平 相處的精靈所不同的是,這片叢林中的小生靈對人類是抱有警惕的,但見是大象經過,它們就只是好奇地抬頭張望。那長而尖的鹿角如同劃破暗夜的羽翼,堅硬而又威風的豎立著。我被它的美貌所驚羡,一度以為它是一隻美女鹿,但它原來是美男啊。 ↑奇特旺 曾在 中國 因肆意獵殺而滅絕的 印度 獨角犀,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名單中。它們以蘆葦和細樹枝為食,覓食活動多集中於清晨和傍晚,在這個時候臨近沼澤地,你還可以看見它們泥浴的身影。
大象一步一步朝著它們的棲息處靠近,獨角犀甲胄似得皮膚漸漸看的清晰,象夫做了一個“停”的動作,而後示意我們可以觀察與拍照。
一頭獨角犀率先進入“浴池”中,壯碩的四肢深深的陷入泥沼,它本是行動緩慢,此時就更如靜止了一般,任憑牛背鷺撲棱棱的落在它的背上,為它清除“盔甲”中的頑蟲。另一隻獨角犀聞訊而來,也想著參與這場黃昏中的盛會,這個心平氣和的“愣子”不再悠閑的覓食,它顯然加速了腳步——渴望得到牛背鷺的青睞,從而分得一份羹。 ↑奇特旺 ↑奇特旺 轉過沼澤地,一大群豚鹿也正在覓食。
那實景真叫人出神,鹿群平踏著曠野,水窪中竟是明亮的折射,青草和樹葉都在風中微顫,有雀鳥疾掠而過,光斑綽綽如螢。 ↑奇特旺 ↑奇特旺 大象此時卻鬧起了脾氣,頭頂的樹枝被它一鼻子粗暴的折斷,它的腸胃也許早就開始嘰里咕嚕空空喀喀,索性就賴著不前進。
象夫彎下身來和它交流,請它求它,用彎棒輕敲它的左耳,再輕敲它的右耳,可伊充耳不聞。象夫再三催促,它卻再度折下了一段樹枝,玩笑般的扔上我們的座椅。直到和它分離,它還是一副不配合的模樣,向著我噴水,一看就知道,給氣的。 ↑奇特旺 ↑奇特旺 大象”其實源於希伯來文“Aleph”一詞,在梵文中,它有“擁有一隻手”之意。因為它的創生出自梵天之手,所以 印度 教和佛教把它視為難以馴服的一種神獸。生活在 東南亞 的大象早年被當做馱運物資的交通工具,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大象的使命起了變化,它們開始作為旅游觀光項目為旅客提供服務。
2016年年尾, 上海 的青年小超和女友一起深入 泰國 境內,為揭露大象旅游業的黑幕而進行視頻拍攝。短片取名為《黑象》,短短的9分鐘,我卻數度哽咽。
按下搜索鍵,“慘不忍睹的 泰國 象背——最心碎的凹痕”、“ 泰國 大象旅游業背後的殘忍真相”、“ 泰國 免簽延長,答應我不要騎大象好嗎”這一系列看似危言聳聽卻實則觸目驚心的新聞標題比比皆是。
人類跨上象背,跨上脆弱的脊梁,將難以馴服的天性困守在鐵鏈之下。古老的文化中,僧人馴服大象使用的繩索和刺棒分別代表著心境專一和透徹的感悟,然而文化內涵逐漸消亡,棍棒、鐮刀、槍彈開始蠶食著它們敏感的神經,日復一日的工作壓迫出難以磨滅的傷痕,本是70—100歲壽命的生靈,可能會因為疼痛、窒息、饑餓、身心抑鬱而提早進入死亡。
然而生意人的嘴臉是險惡的,他們不會告知你每一場表演背後的真相,以至於你我或多或少都曾成為了“幫凶”。
在尼國全境,現在幾乎遍尋不到野生象的足跡了,搜索詞條中幾年前“ 尼泊爾 大象過勞死”的新聞依舊存在著。比起 泰國 大象旅游業的慘痛現狀, 尼泊爾 的大象會儘量避免商業化:建立象群保護區和繁育園區;開展大象節;讓游客有機會幫助大象洗澡……總之一切都以保育為主。雖然這更像是基於血的教訓才做出的決策,但騎象——作為 奇特旺 的旅游文化項目之一,仍是被保留了下來,平均一隻大象每天至少載人行走3趟,每趟1.5小時—2小時,它們,代表了傳統旅游行業的一種形態。
從騎象是“Must-Do”到不騎象是“Must-Do”,這條轉型之路,悠遠而漫長。所幸的是,政府的扶持以及人們對於動物權益意識的提升,使得 泰國 的大象旅游業也正朝著保育的方向發展。以大象自然公園為例,大象和游客之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角色就互相顛倒。
大象的存在並不是作為“工具”而是作為“生靈”,它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性,而你將瞭解它,融入它。 ↑奇特旺 ↑奇特旺 尾聲 Dancer in the Dark【行程·DAY7】 加德滿都 —圖利 凱爾 —杜巴廣場—因陀羅神廟—Himalaya Horizon
【行程·DAY8】 加德滿都 — 成都
/
《Dancer in the dark》,是 丹麥 導演Lars von Trier於2000年拍攝的一部電影作品。
影片講述一位為了給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兒子動手術卻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的 捷克 “瘋女人”的故事。
“它象一把喙嘴的鐵鉗一樣緊緊地咬噬著我的靈魂,吞沒在泥沼的鬱悶與黑暗中,不得呼吸,卻可以在勁舞中凄然地灑著淚水,來自天際的空靈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將生活的無奈與悲苦,甚至是希望與美好娓娓道來。”
我喜歡豆瓣網友韓兮的這一段評論。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回到混雜著塵土和雨水的 加德滿都 ,意味著旅程的終結。
【猴廟】是這個河谷中最古老的遺跡,金碧輝煌的廟宇承載著許 多佛 祖的傳說。這裡的猴子早就適應了當地的環境,雨天里也會在人群中到處蹦躂。摩托車的轟鳴被雨水無情地蓋過,頭頂懸掛著的經幡交織錯節,我們在猴廟的頂端俯瞰這一座霧矇矇的城。
沿路曾瞥見頂著盛食物的竹筐閑庭信步的婦女,而處在高處,芝麻大點的人則早已望不見了,目光所及,只有低矮的小房子砌著牆磚的紅。 ↑猴廟 ↑猴廟 ↑猴廟 經過猴廟中的幾處頹敗的古跡,蘇陽無奈的苦笑。兩座對稱的佛塔在頃刻間倒塌了一座,足以可見那一場8.1級地震的強大威力。
地震使得 尼泊爾 損失了一大半的 中國 游客, 加德滿都 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上三分之二的建築物都遭到了破壞。它帶來的影響是顯著性的、毀滅性的,但那卻並不是完全性的無法修繕。
時隔一年,你在 巴德崗 的【杜巴廣場】上閑逛,機器聲依舊。一棟棟建築用10餘根的長木棍撐起,舊瓦之上添新瓦,歷史古跡的重建工作可未曾久耽。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猴廟 ↑猴廟 ↑猴廟 ↑猴廟 我們和蘇陽在 尼泊爾 曾進行過印象深刻的兩次對談。
第一次是在 博卡拉 的 中國 餐館,我們仨人點了一桌的 中國 菜,司機小哥也上座,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我們在飯桌上交流。他總在迴避我們善意的邀約,原因是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尼泊人,仍是保留著家族中手抓飯的食用習慣。熱炒的菜餚對他來說是難以適應的,一丁點兒的青椒炒牛肉,足夠讓他一整晚都不舒服的歪著。
米飯和茶水總是最先準備好的兩樣,我渴茶他思飯,幾個回合過後,胃里涌動著一股暖流。
他掏出手機,展示了他candy crush的顯赫戰績。並沒想到以這種方式江湖會友,高手過招,言語是心心相惜的,並不激烈。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的【 香格裡拉 酒店】,種著一大片的嚮日葵花田。餐廳設置有露天桌位,每兩個桌位上方均有風扇,夏日的傍晚,風扇轉動可以驅趕蚊蠅。
沿著游泳池看著雪山,我們和蘇陽在觥籌交錯中聊家庭、民生 和政 治,像是相見恨晚的知心老友。後來愈聊愈晚,雪山隱遁於雲霧,星河一瀉千里,灑進暗黑的泳池水中,泛起陣陣波紋。
有時候網絡無法展現人們真實的複雜的內心,沒有了眼神與動作,交流多了幾分猜想與虛幻的成分。面對面的交談不是秘密性的,它是信息自然而直觀地呈現與獲取。兩種文化和生活形態在桌面上敞開了心胸的碰撞、燃燒,同樣是言語,則可以快速產出符合心靈價值的見地。
第一次親眼所見如此巨大的一隻野生鱷魚。妙境天成的洞穴成了它的藏身之處,它本能地察覺到我們在靠近,像波塞冬的三叉戟,它的武器是獠牙。無處逃遁,它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每一寸黑色的外皮都拉出了預警,也不做攻擊,只是低聲嘶吼著。
蘇陽慢慢移步到洞穴旁,我和媽媽屏息凝視,卻都不敢再靠近。
他接過我的手機,挺身而出記錄下了這凶險的時刻。後來再把照片傳給他,他直言自己也是第一次見,當下難免也會害怕。 ↑納拉亞尼河 ↑納拉亞尼河 ↑納拉亞尼河 #大象保育,尋,鹿公爵#/
人們常說 亞洲 有兩所大象幼兒園,一所在 斯裡蘭卡 ,另一所就在 尼泊爾 的 奇特旺 。
早期的資料中曾有著“ 奇特旺 為維護獵場而保留了森林和瘧疾肆虐的沼澤,使得人類的進入和隨之到來的破壞降低到最小。”的記載。由於野生動物的數量仍在不斷銳減,當時在位的馬亨德拉國王便宣佈其為皇家保護區。
奇特旺 的【大象繁育園區】,首要任務即是為了保護,其次才是馴養。馴養從小象就已開始,它們學習聽從訓象師的指揮,從而可以繞開樹枝以及障礙物,過程中並不需要與自己的父母分離。 ↑奇達旺大象學校 ↑奇特旺 ↑奇達旺大象學校 為了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叢林深處的美妙, 奇特旺 的【騎象探險】已經成為了一大旅游熱門。
我們登上與大象幾乎等高的階梯,一人占據象背上木製或鐵制的四方座椅的一角,象夫用語言和彎棒與大象交流——這預示著我們的Discovery探索之旅即將啟程。 ↑奇特旺 白斑鹿是國家公園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從頸部到臀部分佈有點狀型的白斑,因此又得名為花鹿。它們藏匿於叢林中,以草、樹葉、漿果為食,身手敏捷,像是一個個旋轉跳躍著的 蘇格蘭 精靈——Brownie。
傳說中,生活在森林中的Brownie總是身穿一身棕色的衣服,你若在夜間遇到它們,千萬記得對它們好一些,這樣它們會為了報答你而免費為你做家務。
與希望和人類 和平 相處的精靈所不同的是,這片叢林中的小生靈對人類是抱有警惕的,但見是大象經過,它們就只是好奇地抬頭張望。那長而尖的鹿角如同劃破暗夜的羽翼,堅硬而又威風的豎立著。我被它的美貌所驚羡,一度以為它是一隻美女鹿,但它原來是美男啊。 ↑奇特旺 曾在 中國 因肆意獵殺而滅絕的 印度 獨角犀,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名單中。它們以蘆葦和細樹枝為食,覓食活動多集中於清晨和傍晚,在這個時候臨近沼澤地,你還可以看見它們泥浴的身影。
大象一步一步朝著它們的棲息處靠近,獨角犀甲胄似得皮膚漸漸看的清晰,象夫做了一個“停”的動作,而後示意我們可以觀察與拍照。
一頭獨角犀率先進入“浴池”中,壯碩的四肢深深的陷入泥沼,它本是行動緩慢,此時就更如靜止了一般,任憑牛背鷺撲棱棱的落在它的背上,為它清除“盔甲”中的頑蟲。另一隻獨角犀聞訊而來,也想著參與這場黃昏中的盛會,這個心平氣和的“愣子”不再悠閑的覓食,它顯然加速了腳步——渴望得到牛背鷺的青睞,從而分得一份羹。 ↑奇特旺 ↑奇特旺 轉過沼澤地,一大群豚鹿也正在覓食。
那實景真叫人出神,鹿群平踏著曠野,水窪中竟是明亮的折射,青草和樹葉都在風中微顫,有雀鳥疾掠而過,光斑綽綽如螢。 ↑奇特旺 ↑奇特旺 大象此時卻鬧起了脾氣,頭頂的樹枝被它一鼻子粗暴的折斷,它的腸胃也許早就開始嘰里咕嚕空空喀喀,索性就賴著不前進。
象夫彎下身來和它交流,請它求它,用彎棒輕敲它的左耳,再輕敲它的右耳,可伊充耳不聞。象夫再三催促,它卻再度折下了一段樹枝,玩笑般的扔上我們的座椅。直到和它分離,它還是一副不配合的模樣,向著我噴水,一看就知道,給氣的。 ↑奇特旺 ↑奇特旺 大象”其實源於希伯來文“Aleph”一詞,在梵文中,它有“擁有一隻手”之意。因為它的創生出自梵天之手,所以 印度 教和佛教把它視為難以馴服的一種神獸。生活在 東南亞 的大象早年被當做馱運物資的交通工具,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大象的使命起了變化,它們開始作為旅游觀光項目為旅客提供服務。
2016年年尾, 上海 的青年小超和女友一起深入 泰國 境內,為揭露大象旅游業的黑幕而進行視頻拍攝。短片取名為《黑象》,短短的9分鐘,我卻數度哽咽。
按下搜索鍵,“慘不忍睹的 泰國 象背——最心碎的凹痕”、“ 泰國 大象旅游業背後的殘忍真相”、“ 泰國 免簽延長,答應我不要騎大象好嗎”這一系列看似危言聳聽卻實則觸目驚心的新聞標題比比皆是。
人類跨上象背,跨上脆弱的脊梁,將難以馴服的天性困守在鐵鏈之下。古老的文化中,僧人馴服大象使用的繩索和刺棒分別代表著心境專一和透徹的感悟,然而文化內涵逐漸消亡,棍棒、鐮刀、槍彈開始蠶食著它們敏感的神經,日復一日的工作壓迫出難以磨滅的傷痕,本是70—100歲壽命的生靈,可能會因為疼痛、窒息、饑餓、身心抑鬱而提早進入死亡。
然而生意人的嘴臉是險惡的,他們不會告知你每一場表演背後的真相,以至於你我或多或少都曾成為了“幫凶”。
在尼國全境,現在幾乎遍尋不到野生象的足跡了,搜索詞條中幾年前“ 尼泊爾 大象過勞死”的新聞依舊存在著。比起 泰國 大象旅游業的慘痛現狀, 尼泊爾 的大象會儘量避免商業化:建立象群保護區和繁育園區;開展大象節;讓游客有機會幫助大象洗澡……總之一切都以保育為主。雖然這更像是基於血的教訓才做出的決策,但騎象——作為 奇特旺 的旅游文化項目之一,仍是被保留了下來,平均一隻大象每天至少載人行走3趟,每趟1.5小時—2小時,它們,代表了傳統旅游行業的一種形態。
從騎象是“Must-Do”到不騎象是“Must-Do”,這條轉型之路,悠遠而漫長。所幸的是,政府的扶持以及人們對於動物權益意識的提升,使得 泰國 的大象旅游業也正朝著保育的方向發展。以大象自然公園為例,大象和游客之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角色就互相顛倒。
大象的存在並不是作為“工具”而是作為“生靈”,它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性,而你將瞭解它,融入它。 ↑奇特旺 ↑奇特旺 尾聲 Dancer in the Dark【行程·DAY7】 加德滿都 —圖利 凱爾 —杜巴廣場—因陀羅神廟—Himalaya Horizon
【行程·DAY8】 加德滿都 — 成都
/
《Dancer in the dark》,是 丹麥 導演Lars von Trier於2000年拍攝的一部電影作品。
影片講述一位為了給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兒子動手術卻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的 捷克 “瘋女人”的故事。
“它象一把喙嘴的鐵鉗一樣緊緊地咬噬著我的靈魂,吞沒在泥沼的鬱悶與黑暗中,不得呼吸,卻可以在勁舞中凄然地灑著淚水,來自天際的空靈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將生活的無奈與悲苦,甚至是希望與美好娓娓道來。”
我喜歡豆瓣網友韓兮的這一段評論。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回到混雜著塵土和雨水的 加德滿都 ,意味著旅程的終結。
【猴廟】是這個河谷中最古老的遺跡,金碧輝煌的廟宇承載著許 多佛 祖的傳說。這裡的猴子早就適應了當地的環境,雨天里也會在人群中到處蹦躂。摩托車的轟鳴被雨水無情地蓋過,頭頂懸掛著的經幡交織錯節,我們在猴廟的頂端俯瞰這一座霧矇矇的城。
沿路曾瞥見頂著盛食物的竹筐閑庭信步的婦女,而處在高處,芝麻大點的人則早已望不見了,目光所及,只有低矮的小房子砌著牆磚的紅。 ↑猴廟 ↑猴廟 ↑猴廟 經過猴廟中的幾處頹敗的古跡,蘇陽無奈的苦笑。兩座對稱的佛塔在頃刻間倒塌了一座,足以可見那一場8.1級地震的強大威力。
地震使得 尼泊爾 損失了一大半的 中國 游客, 加德滿都 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上三分之二的建築物都遭到了破壞。它帶來的影響是顯著性的、毀滅性的,但那卻並不是完全性的無法修繕。
時隔一年,你在 巴德崗 的【杜巴廣場】上閑逛,機器聲依舊。一棟棟建築用10餘根的長木棍撐起,舊瓦之上添新瓦,歷史古跡的重建工作可未曾久耽。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猴廟 ↑猴廟 ↑猴廟 ↑猴廟 我們和蘇陽在 尼泊爾 曾進行過印象深刻的兩次對談。
第一次是在 博卡拉 的 中國 餐館,我們仨人點了一桌的 中國 菜,司機小哥也上座,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我們在飯桌上交流。他總在迴避我們善意的邀約,原因是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尼泊人,仍是保留著家族中手抓飯的食用習慣。熱炒的菜餚對他來說是難以適應的,一丁點兒的青椒炒牛肉,足夠讓他一整晚都不舒服的歪著。
米飯和茶水總是最先準備好的兩樣,我渴茶他思飯,幾個回合過後,胃里涌動著一股暖流。
他掏出手機,展示了他candy crush的顯赫戰績。並沒想到以這種方式江湖會友,高手過招,言語是心心相惜的,並不激烈。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的【 香格裡拉 酒店】,種著一大片的嚮日葵花田。餐廳設置有露天桌位,每兩個桌位上方均有風扇,夏日的傍晚,風扇轉動可以驅趕蚊蠅。
沿著游泳池看著雪山,我們和蘇陽在觥籌交錯中聊家庭、民生 和政 治,像是相見恨晚的知心老友。後來愈聊愈晚,雪山隱遁於雲霧,星河一瀉千里,灑進暗黑的泳池水中,泛起陣陣波紋。
有時候網絡無法展現人們真實的複雜的內心,沒有了眼神與動作,交流多了幾分猜想與虛幻的成分。面對面的交談不是秘密性的,它是信息自然而直觀地呈現與獲取。兩種文化和生活形態在桌面上敞開了心胸的碰撞、燃燒,同樣是言語,則可以快速產出符合心靈價值的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