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上的山海經——印度尼西亞初游記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現在有個流行的說法是“城市摺疊”,就是指這種新與舊元素共存的畫面,也可以是指多元文化共存的場景, 雅加達
很符合“摺疊”這個定義,新與舊、多元文化在這裡碰撞,見證著這裡的蓬勃發展。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往下瞥見一個停得整整齊齊的摩托車停車場, 雅加達 和其他 東南亞 大城 市一樣,也是一個摩托車 大城 。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晚上來到評價很不錯的一家餐廳Kaum Jakarta,不少攻略都說這裡是米其林餐廳,我特意核實了一下米其林目前還沒有在 雅加達
發佈指南,所以這裡至少目前肯定和米其林沒有關係,包括Kaum另一家在 巴釐島 的店,同樣也與米其林沒有關係。不過Kaum曾經有一家在 香港 的店Kaum
by Potato Head Hong Kong倒是在2020年拿到過米其林餐盤獎(目前這家店是關閉狀態),可能因為這樣被牽強附會了。

Kaum
Jakarta雖然和米其林沒有關係,但這家主打新派印尼菜的餐廳還是很受歡迎,我觀察了一下食客基本都是外國人,看上去游客不多,倒是像是來印尼做生意或者工作的外國人為主。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店里也有不少創意雞尾酒,這杯Kecombrang
Martini是店里的招牌參賽酒,Kecombrang是火炬薑的印尼名字,基酒是加入火炬薑花、檸檬草和其他印尼本土香料浸泡的金酒,喝法也很有趣,加入少許雞尾酒到叄巴醬中拌勻,然後將叄巴醬放到脆米餅中吃一口,再喝一口酒,是雞尾酒也是一道料理,十分有創意,味道也相當印尼,據說這款酒聞名整個
雅加達 的酒吧屆,值得嘗試。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Gohu Ikan Tuna,用椰子油、柚子、酸橙腌制的吞拿魚 沙拉 ,配以蔬菜和烤堅果,搭配脆米餅吃用。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忘記了名字的一道牛肉,非常本地風格的味道,佐料和醬汁鮮辣惹味。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沙爹雞肉串,也是印尼名菜了,醬汁的堅果香氣非常濃郁,重口味的摯愛。

Kaum的出品和泗水的Locaāhands一樣是改良的新派本土菜,但Kaum保留的本土特色更多,也更為創新,每一道菜都會備註是源自哪個區域的本地菜式,印尼擁有眾多島嶼,跨度極大,
蘇門答臘 、蘇拉威西、爪哇、巴釐、努沙登加、帝汶、新 幾內亞
,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雖然Kaum在口味來說可能未必如Locaāhands那樣大眾化,但我個人覺得,如果喜歡探索更地道的味道的話,Kaum會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

入夜了,飲食文化探索的最後一站自然是以酒收尾。最新的 亞洲 Top 50酒吧中,印尼只有一家入選,就是 雅加達 的The Cocktail
Club,不過前陣子剛好也有一個酒友來 雅加達 出差順便探店,給我推薦了另一家Koda,說是出品比The Cocktail
Club,於是我就乾脆只去這一家了。

Koda是一位 日本
調酒師開的酒吧,位於一個商業寫字樓裡面,外部無任何招牌,但在印尼的外國人群體中相當知名,需要通過他們的社交平臺預定,然後到了再聯繫他們帶上樓。我來到導航指示的地點之後徘徊了很久不確定到底是不是這棟寫字樓,門口的保安問我是不是要去喝酒,他說就是這裡沒錯,讓我可以聯繫他們下來接我,看起來保安對來這裡迷路的酒客是駕輕就熟了。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雖然是工作日,但來的客人也不少,很多都是 日本 人,海外的 日本 人確實都很喜歡去 日本 人開的店里聚集。酒吧有自己的特調菜單,元素上結合了 日本
和印尼的元素,創意還是不錯的,不過價格不便宜,一杯摺合人民幣150左右,都趕上 上海 的價格了,對比起 東南亞 另一 大城 市 曼谷
知名酒吧平均80人民幣的價格,這裡算得上“奢華”了。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出品上,平心而論只能是合格的水平, 日本
元素本來偏清淡,而印尼元素則更多往水果上靠攏,所以並沒有帶給我太多驚喜,也可能還是由於印尼總體還是穆斯林為主,所以酒精文化的需求與發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還沒進化出更多個性化的元素出現。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Out of Menu的話,調酒師對味道的理解還是可以的,不過由於自製的基酒並不多,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算太滿意,同樣也是受限於材料的發揮。另外就是 日本
調酒師介紹原材料的時候, 日本 口音確實略重,需要很認真聽才聽得出來說的是什麼酒。

總的來說,Koda只能算是合格線吧,考慮到價格,我會對這裡有更高的期待,也許Top 50的The Cocktail Club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後記
國門重開之後,雖然這是第一篇游記,但並不是我的第一站。在印尼之前,我去了 老撾 、 泰國 、 越南
,三年沒有出過國,前面的行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感覺很多事情都已經和這個世界脫節了,甚至英語都沒有以前靈光了,所以前面的行程基本沒有安排傳統意義上的景點,都在換著城市吃吃喝喝,於是就沒有游記可寫了。

這幾年來雜誌的約稿倒是只多不少,但我一直只能變著樣的重覆著以前的素材,於是我下定決心要找回熟悉的出行節奏,也要恢復以前的出行狀態,積累新的素材,印尼之旅算是我正式重啟的第一站。

在這裡,適應了三年後的世界之後,我重新找回了在路上的感覺,戶外運動、歷史古跡、風光自然,印尼也給予了我足夠誠意的回應,在此之外,也開發了另一個元素——飲食生活,讓我能更全面地深入今後每一個新的目的地。

印度尼西亞
,處處都彰顯著這個國家的與別不同,絕佳的自然景觀和自成一派的人文景觀共同譜寫了這海方一國的浪漫詩歌,宛如一部群島上的《山海經》,但我這次的行程還只局限於最熱門的線路,只算是敲開了印尼的門,這個擁有萬餘座島嶼的神奇國度,還有更多獨特的地方值得我去探索。



【實用攻略】簽證印尼目前對 中國 游客實施落地簽政策,分為普通落地簽和電子落地簽。目前最新消息是計劃實現免簽,請留意最新信息

普通落地簽:

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落地簽,停留期為30天,準備好有效期六個月以上的護照、第一天的住宿憑證,離境機票(後面兩項並非每人必查)。

到達入境大廳之後先前往落地簽(Visa on Arrival)櫃臺,交護照和簽證費即可獲得落地簽繳費收據。

落地簽費用為35美金或500,000印尼盾,也可以支付300元人民幣,根據目前匯率,最划算為支付印尼盾,其次美金,最差人民幣,由於印尼盾國內不算好換,而且印尼盾
和美 元折算下來相差不多,個人建議準備美元即可。

拿到落地簽收據並取回護照後,即可前往邊檢櫃臺入境,入境可能會被問及行程安排及要求出示酒店訂單和離境機票等,如實回答和遞交資料即可。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落地簽收據長這樣

電子落地簽:

電子落地簽可以提前辦理,實際上也是落地簽,只是省卻了在印尼的落地簽櫃臺交錢這一步,費用為519,500印尼盾,支持MASTER和VISA信用卡支付,暫不支持銀聯,費用比普通落地簽稍高一點點,好處是入境的時候無需經過落地簽櫃臺,可以直接去邊檢櫃臺入境,人多的時候比較節省時間。

電子落地簽辦理網站為: ***

簡單說一下辦理步驟:

1)進入網站後點擊Apply(也可先註冊,不註冊也不影響辦理)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2)依次選擇“CHINA”、“TOURISM、TRANSIT”、“TOURSIM”“Visa on Arrival 30
days”,選擇好之後最後一欄會如圖顯示Type of visa B213,看到這個就沒錯了

3)上傳證件照電子版和護照信息頁的照片(掃描件),需要彩色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4)接下來的個人信息大部分會從護照上抓取,核對一下是否正確,然後再填寫剩餘的交通及住宿信息即可

5)填完所有信息之後,可以選擇增加同行人,一次申請最多可以同時申請五人,資料填寫跟上面3)-4)步驟一致

6)所有信息無誤之後繳費即可,付款後幾乎秒出簽證

7)簽證會發送到郵箱,也可以直接在電子簽頁面下載,彩色打印出來帶著入境即可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電子落地簽長這樣


【實用攻略】旅行季節
印尼處於赤道附近,全境全年炎熱,平均氣溫在27度以上,沒有明顯的四季差異,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

每年的4-9月是旱季,也是印尼最適宜旅行的季節,酒店價格也會略有上升

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雨季,雨水比較集中在年末,城市旅行影響不大,但拍攝風光的目的地則容易受降水影響,並且有時候山路會因降雨而沖毀,儘量不要選擇雨水最多的12月前往。

我這次是10月,理論上剛步入雨季,實測只有最後在 科莫多 兩天下午稍有降雨,對旅行影響不大,結合國內公眾假期的特點,10月份也並非不是一個可選的時間。



【實用攻略】語言印尼的官方語言為 印度尼西亞 語,是以馬來語的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語言,屬於 南島 語系中馬來-
波利尼西亞語族,1972年印尼官方推廣以馬來語拼寫為標準的印尼語拼寫方式,使之十分接近馬來語,很多詞彙都有重合,例如米飯-Nasi、謝謝-Terima
Kasih。

印度尼西亞 語還有許多方言,如爪哇語、 蘇門答臘 語、巽他語、峇里語、 曼德勒 語等,作為游客就基本接觸不到個中差異了。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印尼作為一個旅游大國,英語普及率相當高,酒店就自不必說了, 大城
市無論購物、打車、用餐幾乎都可以通用英語,小村落的本地店鋪也有時能找到說英語的本地人,大多數餐廳的菜單都有英語版本,作為旅行者而言,基本完全不需要擔心語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語採用拉丁字母拼寫,發音規則雖然跟英語不完全一樣,但大差不差,碰到用印尼語書寫的菜單,用翻譯軟件查明意思之後可以大膽用英語讀出來。




【實用攻略】貨幣及小費印尼通用貨幣為印尼盾,貨幣簡寫為IDR,目前與人民幣的匯率約為1CNY=2000IDR高一點點,簡單換算就是印尼盾標價去掉千位(3個0),除以二就是人民幣價格了(實際上還會低一點點)。例如標價1,000,000印尼盾,去掉千位就是1000,除以二就是500人民幣左右。
印度尼西亞自助遊攻略

事實上,由於印尼盾幣值較低,很多面向游客的咖啡店或者餐廳都會直接採用千位標價,例如15K、50K,有些甚至會直接省略“K”,直接標註15、50,這樣更方便我們換算人民幣,直接除以二即可。

PS:中高檔的餐廳的標價是不含稅和服務費的,一般會在菜單底部列明,我發現每個地方的稅和服務費都有差異,未找到規律在哪,點餐的時候留意菜單底部即可。

外幣消費:

印尼作為旅游國家,在熱門旅游目的地例如 巴釐島 ,偶爾也可以直接使用美元支付,或者一些旅行團也會接受美元支付,但是匯率自然沒有正規換匯店的匯率好了

換匯店:

在 大城 市和旅行城市都有不少換匯店,匯率大差不差,有時間多走幾家比較,一般而言美元、澳元和 馬來西亞 令吉的匯率比較好,人民幣直接兌換的匯率較差。

ATM:

印尼大部分銀行的ATM都支持銀聯取現,一般會限制單次取現1,000,000-2,500,000印尼盾不等,需要取現較多的可以多取幾次,同時註意留意ATM標註出鈔的面額,通常有50,000印尼盾和100,000印尼盾兩種,如果取現較多建議選擇大面額的ATM,不然錢包會很鼓。。。。。。

刷卡消費:

大部分咖啡廳、中高檔餐廳以及便利店、超市和酒店等都支持刷卡消費,VISA和MASTER信用卡接受度最高,僅有少數商店和大型超市接受銀聯刷卡,建議帶國際信用卡消費。此外不少在當地報名的旅行團是不接受刷卡消費的,註意留足夠的現金(或銀聯卡取現)。

小費:

原則上印尼並非一個小費國家,不過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歐美游客越來越多,支付小費的做法也越來越盛行,但註意這並非一個一般意義上的習慣,是否支付小費還是取決於個人。

中高檔餐廳本身就有收取服務費,所以其實是不必支付小費的,當然如果碰上服務特別好的服務員或侍酒師,可以適當額外支付小費,當然還是取決於個人,例如我在泗水一家酒吧,喝到很好的雞尾酒以及很滿意的out
of menu,我也很樂意地付了小費給調酒師。

對於旅行社的嚮導,如果覺得服務滿意,或者滿足了一些額外需求,我個人認為也可以適當支付小費,對於印尼這樣的熱門旅游國家,也可以促進一個良性競爭。

總結一句,小費不是必須,完全取決於個人。


【實用攻略】網絡
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嚴重不推薦移動的國際漫游,雖然號稱是可以使用google
maps,但實測無法使用,對於需要在城市中行走或者自駕的旅行者來說極度不便。此外,由於當地人更多使用WhatsApp,無論是旅行社的嚮導,或者接送機的司機,都使用WhatsApp,所以更建議購買當地卡。

由於這次沒有購買當地卡親自驗證,所以相關內容就不多描述了,途徑無非就是提前國內某寶或者在當地買,可以上網搜一下,很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