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內瓦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Russin小鎮 日內瓦國際車展 ↑日內瓦 車展
一篇專欄稿子
安平 @請叫我安大俠
又是一年 日內瓦 車展,這在 瑞士 是很大的一件事,整個三月,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都關於車。或許也是因為這裡的生活太無聊。 日內瓦 車展創辦於1924年,是各大汽車商推新品最主要的平臺,被稱為“國際汽車潮流風向標”, 也奇怪, 瑞士 並沒有自己的汽車製造公司,卻是 歐洲 唯一每年度舉辦的大型車展的地方,不過,從隨處可見的豪車可以想象 瑞士 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這是我第三次來拍車展,第一次來,是 日內瓦 一個攝影師朋友介紹的,她幫我申請了一個知名門戶網站的媒體卡,還申請了我的拍攝經費。那時心中小火花一簇接一簇,能來就很好了還能賺錢?我亢奮至極。車展正式發佈前兩天是媒體日,我們很早到媒體區占位,媒體大廳被無數白熾燈照亮,我們把電腦連好的功夫,世界各地的記者編輯們涌入這片區域,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媒體區有全天的咖啡供應,讓每個人都能打起精神奮戰一整天。我們和國內來的記者匯合,大家分配任務,攝影師一人一個區域拍車,編輯負責將圖片及時傳回總部。我們在七萬平米的展廳中疾步快走,身邊的豪車像走馬燈一樣迷幻,我們吃吃喝喝把活乾。
今年,和我一起拍車的姑娘離開 瑞士 ,門戶網站的預算有限,國內派來的記者消減人數,當地攝影師的報酬更少得可憐,媒體日第一天,我比預期時間更晚到,去媒體區去和國內來的的記者打招呼,遠處有人在向我招手,我小跑過去說:“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只有一個熟悉的面孔,新來的幾個男孩都非常年輕,他們眼神稚氣,滿臉是笑。我調侃“你現在都成名記了呀都帶學生了!”他摸摸頭笑,我第一次見他時,他也是這樣摸頭,當時他抱怨,說他們的網站曾經是全球最早發佈車展消息的媒體,全世界都在刷他們的汽車網頁,可有了自媒體,最快的都是個人。這回他又在抱怨,聽他講,昨夜他們到 日內瓦 ,從機場提車定位去酒店,越開越遠,進了 法國 境,住處在山上,地上有積雪,輪胎打滑,找了當地人幫忙才入住。一會還得聯繫 租車 公司換雪胎。
“哎今非昔比。我們經費有限,實在對不住了!”
我聽著,想起上幾次來他們都是住市區的。“真是對不住!”他又重覆了幾次,我反而不好意思。
↑日內瓦 車展主場燈火通明,密集的新車在探照燈燈下閃耀奪目。記者們支起三腳架,閃光燈閃閃滅滅,場內非常熱,頭燈全是光,身邊都是人,耳邊播放著各類節奏感十足的音樂,各大汽車節目主持人講解著新車,他們手舞足蹈,像在宣佈驚天大秘密。
去展區的服務台要媒體資料,以前給記者的都是小U盤,今年換成一張卡,上面畫著二維碼。車展新增好多VR體驗區;更加安全的雷達系統將被應用;大眾正式發佈了Sedric無人駕駛概念車。布加迪展區,痴龍藍盈盈的車體像浩瀚星空,售價240萬歐元,限量500台被全部預訂,8.0升的排量,百公 裡加 速2秒左右,極速高達420公里/小時以上……
肚子餓了,排隊去吃午餐,我和國外的幾個記者拼桌而坐,他們無心美食,全部時間都在討論著關於車的一切。盤中的三文魚煎得軟嫩多汁,我要了杯酒,想慢點吃。於是身邊的人更換了兩輪。
總是這樣,我身處其中又游離其外,我本該是和他們一樣的,但卻不是。
我想起不久前參加的一個游 瑞士 活動,旅游公司請了國內幾個當紅旅行家來做嘉賓,全程直播,旅游局提供贊助,直播過程中要不斷提到旅游公司和旅游局的名字,由於有了贊助,我們坐一等艙,吃特色菜,住高級酒店,主播們對著手機屏幕說著她們其實並不熟知的事情,全天超過六小時直播使得她們除了拍幾張照根本無暇看風景。我不以為然,但也由此窺見了環球旅行家的日常,全年365天,受旅游局或商家邀請做旅游推廣,運營自媒體,經營粉絲經濟,環游全世界把錢賺。是,這算不上深度旅行和體驗生活,但我心裡卻羡慕。可也不想從自身改變什麼。
↑日內瓦 我現在讀懂了沈從文說的,
“從生活錶面來看,我可以說“完全完了,垮了”。什麼都說不上了。不僅過去老友……正是赫赫有名,十分活躍,出國飛來飛去,當成大賓。當時的我,天不亮即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白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時,門還不來,即坐下來看天空星月,開了門再進去。晚上回家,有時大雨,即披個破麻袋。我即從來不找他們,也無羡慕或自覺委屈處……”
我曾以為這寫的是他的淡泊心安,現在想來,恰是相反的。他心有不甘,卻不想改變。
拍到下午三點,腿腳麻痹,放眼望去,沒拍的車還有一整個廳,我到福特休息區要了咖啡和水,又想起第一次來這,每到一個展區先伸長脖子看有沒有好吃的東西,心中默念“午餐到奧迪,下午茶在大眾”,整個人連蹦帶跳,不知疲憊為何物。
一些重覆性事件有助於為評估變化建立標尺,曾經那種近乎天真的樂天仿佛是假象,如今我總是會感到無聊,又太容易厭倦,或許沉重和鬱郁寡歡才是基色。
短短三年,手機早已成為我們身體器官一樣的存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瞬息萬變,是常常會陷入焦慮,更豐富的世界每天都更新推送給你看。“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呵呵我什麼都想要。欲望是好的,它令人有活力,有鬥志,難的是堅持,精神總被分散,能量全在浪費,到頭來能做好一件事都極其不易。
又叨念著杜拉斯那句,
“我自以為我在寫作,但事實上我從來就不曾寫過,我以為在愛,但我從來也不曾愛過,我什麼也沒有做,不過是站在那緊閉的門前等待罷了。”
我起身,在人聲嘈雜中走著,不興奮也不悲戚,更無好奇之心,往前走是對的,後退也沒關係,左邊可以,右邊也行,看看相機,拍了一千多張圖,一天下來走了兩萬步,差不多收工吧。
↑日內瓦 ↑日內瓦
一篇專欄稿子
安平 @請叫我安大俠
又是一年 日內瓦 車展,這在 瑞士 是很大的一件事,整個三月,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都關於車。或許也是因為這裡的生活太無聊。 日內瓦 車展創辦於1924年,是各大汽車商推新品最主要的平臺,被稱為“國際汽車潮流風向標”, 也奇怪, 瑞士 並沒有自己的汽車製造公司,卻是 歐洲 唯一每年度舉辦的大型車展的地方,不過,從隨處可見的豪車可以想象 瑞士 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這是我第三次來拍車展,第一次來,是 日內瓦 一個攝影師朋友介紹的,她幫我申請了一個知名門戶網站的媒體卡,還申請了我的拍攝經費。那時心中小火花一簇接一簇,能來就很好了還能賺錢?我亢奮至極。車展正式發佈前兩天是媒體日,我們很早到媒體區占位,媒體大廳被無數白熾燈照亮,我們把電腦連好的功夫,世界各地的記者編輯們涌入這片區域,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媒體區有全天的咖啡供應,讓每個人都能打起精神奮戰一整天。我們和國內來的記者匯合,大家分配任務,攝影師一人一個區域拍車,編輯負責將圖片及時傳回總部。我們在七萬平米的展廳中疾步快走,身邊的豪車像走馬燈一樣迷幻,我們吃吃喝喝把活乾。
今年,和我一起拍車的姑娘離開 瑞士 ,門戶網站的預算有限,國內派來的記者消減人數,當地攝影師的報酬更少得可憐,媒體日第一天,我比預期時間更晚到,去媒體區去和國內來的的記者打招呼,遠處有人在向我招手,我小跑過去說:“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只有一個熟悉的面孔,新來的幾個男孩都非常年輕,他們眼神稚氣,滿臉是笑。我調侃“你現在都成名記了呀都帶學生了!”他摸摸頭笑,我第一次見他時,他也是這樣摸頭,當時他抱怨,說他們的網站曾經是全球最早發佈車展消息的媒體,全世界都在刷他們的汽車網頁,可有了自媒體,最快的都是個人。這回他又在抱怨,聽他講,昨夜他們到 日內瓦 ,從機場提車定位去酒店,越開越遠,進了 法國 境,住處在山上,地上有積雪,輪胎打滑,找了當地人幫忙才入住。一會還得聯繫 租車 公司換雪胎。
“哎今非昔比。我們經費有限,實在對不住了!”
我聽著,想起上幾次來他們都是住市區的。“真是對不住!”他又重覆了幾次,我反而不好意思。
↑日內瓦 車展主場燈火通明,密集的新車在探照燈燈下閃耀奪目。記者們支起三腳架,閃光燈閃閃滅滅,場內非常熱,頭燈全是光,身邊都是人,耳邊播放著各類節奏感十足的音樂,各大汽車節目主持人講解著新車,他們手舞足蹈,像在宣佈驚天大秘密。
去展區的服務台要媒體資料,以前給記者的都是小U盤,今年換成一張卡,上面畫著二維碼。車展新增好多VR體驗區;更加安全的雷達系統將被應用;大眾正式發佈了Sedric無人駕駛概念車。布加迪展區,痴龍藍盈盈的車體像浩瀚星空,售價240萬歐元,限量500台被全部預訂,8.0升的排量,百公 裡加 速2秒左右,極速高達420公里/小時以上……
肚子餓了,排隊去吃午餐,我和國外的幾個記者拼桌而坐,他們無心美食,全部時間都在討論著關於車的一切。盤中的三文魚煎得軟嫩多汁,我要了杯酒,想慢點吃。於是身邊的人更換了兩輪。
總是這樣,我身處其中又游離其外,我本該是和他們一樣的,但卻不是。
我想起不久前參加的一個游 瑞士 活動,旅游公司請了國內幾個當紅旅行家來做嘉賓,全程直播,旅游局提供贊助,直播過程中要不斷提到旅游公司和旅游局的名字,由於有了贊助,我們坐一等艙,吃特色菜,住高級酒店,主播們對著手機屏幕說著她們其實並不熟知的事情,全天超過六小時直播使得她們除了拍幾張照根本無暇看風景。我不以為然,但也由此窺見了環球旅行家的日常,全年365天,受旅游局或商家邀請做旅游推廣,運營自媒體,經營粉絲經濟,環游全世界把錢賺。是,這算不上深度旅行和體驗生活,但我心裡卻羡慕。可也不想從自身改變什麼。
↑日內瓦 我現在讀懂了沈從文說的,
“從生活錶面來看,我可以說“完全完了,垮了”。什麼都說不上了。不僅過去老友……正是赫赫有名,十分活躍,出國飛來飛去,當成大賓。當時的我,天不亮即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白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時,門還不來,即坐下來看天空星月,開了門再進去。晚上回家,有時大雨,即披個破麻袋。我即從來不找他們,也無羡慕或自覺委屈處……”
我曾以為這寫的是他的淡泊心安,現在想來,恰是相反的。他心有不甘,卻不想改變。
拍到下午三點,腿腳麻痹,放眼望去,沒拍的車還有一整個廳,我到福特休息區要了咖啡和水,又想起第一次來這,每到一個展區先伸長脖子看有沒有好吃的東西,心中默念“午餐到奧迪,下午茶在大眾”,整個人連蹦帶跳,不知疲憊為何物。
一些重覆性事件有助於為評估變化建立標尺,曾經那種近乎天真的樂天仿佛是假象,如今我總是會感到無聊,又太容易厭倦,或許沉重和鬱郁寡歡才是基色。
短短三年,手機早已成為我們身體器官一樣的存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瞬息萬變,是常常會陷入焦慮,更豐富的世界每天都更新推送給你看。“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呵呵我什麼都想要。欲望是好的,它令人有活力,有鬥志,難的是堅持,精神總被分散,能量全在浪費,到頭來能做好一件事都極其不易。
又叨念著杜拉斯那句,
“我自以為我在寫作,但事實上我從來就不曾寫過,我以為在愛,但我從來也不曾愛過,我什麼也沒有做,不過是站在那緊閉的門前等待罷了。”
我起身,在人聲嘈雜中走著,不興奮也不悲戚,更無好奇之心,往前走是對的,後退也沒關係,左邊可以,右邊也行,看看相機,拍了一千多張圖,一天下來走了兩萬步,差不多收工吧。
↑日內瓦 ↑日內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