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新約、古蘭經 ——以色列十日行記

馬薩達是 以色列 古代猶太國的象徵。面對桀驁不馴的猶太人及南邊虎視眈眈的 埃及 艷後的雙重壓力,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31年,希律王在馬薩達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並把它作為緊急情況下的避難所。
公元66-70年爆發了猶太人反抗 羅馬 人的起義。這次起義遭到了 羅馬 軍的殘酷鎮壓, 耶路撒冷 包括第二聖殿被摧毀,出逃的猶太人前往馬薩達,這裡成了猶太人最後的據點。
馬薩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羅馬 軍團包圍馬薩達三年之久,最後通過築城及切斷水源的方式攻下。
被攻陷前,躲避在此的九百餘名猶太人拒絕投降也拒做俘虜,集體自殺,自此,猶太人在迦南之地消失。
“永不陷落的馬薩達精神”不僅僅是猶太人的亮光,更是人類自古尋求自由、反抗壓迫的鬥爭精神的最佳寫照。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薩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觀馬薩達一般有兩個方案:
1、自駕的話,可以選擇凌晨四點從山腳開始,沿著蛇形路逶迤向上,待登到山頂,剛好看到死海日出。
2、如果是搭乘公共交通前往,建議搭乘纜車上下山,否則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太熱了。
往來山上的纜車,下圖中兩個方塊據說是當年 羅馬 軍營駐地遺址。




馬薩達有眾多的洗浴區域—— 土耳其 浴室、 羅馬 浴場、冷水室、熱水室,甚至還有完善的加熱裝置。可見早在兩千年前,澡堂文化就已蔚然成風,社交中重視一起泡過澡、一起扛過槍的交情。



死海位於 以色列 、 約旦 、 巴勒斯坦 交界處,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有“世界的肚臍”之稱。
北部的kalia海灘是收費的,那裡的私人海灘有死海泥,只要購票入場就可以免費抹。南部的Ein bokek海灘免費入場,有清澈透亮的海水,白色的鹽灘,拍照更好看(這個對女孩子狠重要啊),但是沒有死海泥,如果想要死海泥可以去旁邊的購物店購買,在海灘邊塗抹。公共海灘配套設施相對簡陋,更衣室、露天 淡水 蓬頭是有的。



根據《聖經》記載, 伯利恆 是耶穌的出生地,也是大衛的出生地和加冕成為 以色列 國王的地方,這裡被稱為“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從 耶路撒冷 的大馬士革門出發,乘坐公共汽車(這條線路由阿拉伯人運營,交通卡無法使用,要備好零錢),乘車約半個小時到達檢查站。
目前, 以色列 控制著 伯利恆 的進出口,進出這個城市都要過檢查站,而日常行政由 巴勒斯坦 民族權力機構進行管理。
通過這扇門就離開 以色列 ,進入 巴勒斯坦 地區,記得帶好護照。


主誕教堂建造於公元4世紀,由 羅馬 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 海倫娜 (就是主持修建聖墓教堂的那位)提議建造。此前,希律王在此修建了一座猶太神廟,遂被拆除。嗯,又一起強拆強占。







不是信徒,但還是親吻了十四角星——為那個出生貧寒、一生顛沛的孩子。


教堂入口臺階邊的一組雕像展現了約瑟夫一家逃難的情景。



伯利恆 和平 中心,也是游客中心所在,提供一些免費的資訊和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