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佛塔,三千世界】忘不了的金色緬甸(曼德勒、蒲甘、仰光含詳細攻略、原創地圖)
↑蒲甘 裡邊黑漆漆的,外殿立著兩尊塑像,雖然已經斑駁不堪,但是形態還是非常美的。 ↑蒲甘 ↑蒲甘 內殿立著三尊佛像,左右兩尊稍小的佛像大概有真人高,中間的佛像則有3米多。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他背後的牆上繪有鱗片狀的圖案,從頭頂上方一直延伸到腳上,發出幽幽的藍光,那是蛇神那迦的圖騰。據說江喜陀曾陷入宮廷鬥爭,逃到這裡受到那迦的保護。那格雍Nagayon中的那格Naga,其實就是那迦,yon是保護的意思。這座寺廟比較大,但來參觀的人並不多,氛圍有點神秘。 ↑蒲甘 在那格雍寺東側沿小路繼續走進去,有一座可以攀登的小塔,名字叫Lay Myet Hnat Temple,走上狹窄的臺階,來到一個不小的平臺,上面視野不錯,東邊正對著金頂的達瑪亞日卡佛塔,猜測是個看日出的好地方。 ↑蒲甘 ↑蒲甘 塞耶阿瑪姐妹寺 Seinnyet Ama & Nyimat快到新 蒲甘 的地方,會看到路的左邊出現兩座併列的佛塔,她們是塞耶阿瑪寺和塞耶尼瑪寺,是11世紀塞耶王妃修建的,“阿瑪”是姐姐,“尼瑪”是妹妹。這兩座姐妹塔雖然名字相近,但形態卻差別很大,可以代表 蒲甘 佛塔的兩種基本風格。
方形的塞耶阿瑪是階梯狀金字塔形,頂端的塔尖是最具 蒲甘 特色的方橄欖狀,看到這種塔尖,基本都是 蒲甘 王朝後期的建築。圓形的塞耶尼瑪,則是鐘形的,帶著濃郁的 印度 斯裡蘭卡 風格,是 蒲甘 前期的建築樣式。以前塞耶尼瑪是可以爬上去的,現在搭了腳手架,正在修繕中。 ↑蒲甘 蒲甘 後期的兩種樣式,不論是金字塔型 ↑蒲甘 還是城堡型,我都非常喜歡 ↑蒲甘 到達新 蒲甘 的時候時間已不早,打算在悉隆敏羅寺旁的一座小塔看日落,就折返,沿著Anawrahta路往娘烏方向騎去。路邊有座金頂的佛塔,方橄欖形的塔頂塗了金漆,剝落的地方露出紅色的塔磚,很漂亮,在 蒲甘 僅見過此一座
↑蒲甘 ↑蒲甘 阿羅多依寺 Alodawpyi Temple從娘烏到老 蒲甘 有兩條平行的公路,南邊的Anawrahta路和北邊的Lanmadaw路。兩條路之間由幾條小道連接,阿南達寺有一條,阿羅多依寺-悉隆敏羅寺是另一條,再就是娘烏較近的岔道口了。
阿羅多依寺也是金燦燦的,在路邊非常顯眼。它邊上的小道,連接著北邊的悉隆敏羅寺,而它對面那條土路,則通向平原深處的蘇拉瑪尼寺。在缺少地標的 蒲甘 平原,認路全靠這些特征性強的佛塔。 ↑蒲甘 寺院內的一座小塔是可以爬上去的,臺階在塔身外側,很陡,在上面可以看到 西北 方的悉隆敏羅寺。 ↑蒲甘 來到悉隆敏羅寺東邊的一座小塔Shwe Leik Too看日落。在二層平臺上,我發現了通往三層的臺階,每一級狹小得只能容下幾根腳趾,只能扶著塔身攀上去,這感覺,就像金剛爬帝國大廈...
三層平臺非常小,狹窄到只能容一人側身通過,西側已經坐滿了人,大家都早早等著欣賞日落。好在另外三邊都沒人,我可以自由走動。 ↑蒲甘 北邊可以看到 伊洛 瓦底江 ↑蒲甘 東南方向,則是如此“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壯觀景象,遠處博巴山籠罩在煙雲中。 ↑蒲甘 西邊,是一片林立的塔尖,像雨後春筍一樣,刺破蒼穹
↑蒲甘 ↑蒲甘 六、許三多,遇見醉美日出本來標題應該是文藝小清新的“許三多,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可是大年初一沒能早起,抱著枕頭腦子裡只有“我要睡覺,我要睡覺,日出?什麼東西,有床舒服嗎?”......於是乎,我只能去迎接新年第二縷陽光了,標題也不能裝了
吸取了前一天教訓,第二天邊默念“著火啦”,邊把自己從床上揪起來了,跨上電動車,在漆黑漆黑的夜裡駛奔向許三多。許三多是誰?哦,它不是人,它本名叫瑞山陀塔,因為 緬甸 語發音幾乎和中文許三多一模一樣,所以大家就乾脆親切地叫它許三多了。
我和段同學一前一後,頂著夜裡的寒風,路過亮著燈光的阿羅多依寺,來到許三多腳下。天!比想象的人還多!一二三層靠東的一側黑壓壓的擠滿了各國游客!不禁感慨許三多的三多,就是人多,人多,人多啊!最高的四層平臺正在維修,目前上不去了。我一口氣衝上三層,和別人一樣,站在角落的圍欄上,勉強有點視野。
東邊正對著龐大的達瑪央吉寺,天還未亮,它在清晨的藍色迷霧中儼然一座魔幻城堡。 ↑蒲甘 ↑蒲甘 ↑蒲甘 太陽升起,熱氣球開始放飛,天空開始慢慢變成橘色,溫暖的陽光普照 蒲甘 。我前面的 緬甸 小伙跳下圍欄,把位置讓給我拍照。旁邊一對 歐洲 情侶則在如此美景中忍不住吻了對方,緊緊挨著臉頰共享這一時刻。
一隻只熱氣球掠過達瑪央吉,不時有鳥群飛過,構成最美的一幕。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七、塗上特納卡,做一回緬甸人進入 緬甸 就會發現一種特別的風俗,無論城市鄉村男女老幼,臉上都會塗抹一些黃色的顏料。這些顏料大多塗在臉頰、額頭、鼻梁等部位,有些是圓形,有些是長條狀,有的還會是兩片精美的樹葉。剛開始我估摸著這裡一定有什麼宗教涵義,後來問了當地人,答案出乎意料的實在——為了防曬。 ↑蒲甘 ↑曼德勒
方形的塞耶阿瑪是階梯狀金字塔形,頂端的塔尖是最具 蒲甘 特色的方橄欖狀,看到這種塔尖,基本都是 蒲甘 王朝後期的建築。圓形的塞耶尼瑪,則是鐘形的,帶著濃郁的 印度 斯裡蘭卡 風格,是 蒲甘 前期的建築樣式。以前塞耶尼瑪是可以爬上去的,現在搭了腳手架,正在修繕中。 ↑蒲甘 蒲甘 後期的兩種樣式,不論是金字塔型 ↑蒲甘 還是城堡型,我都非常喜歡 ↑蒲甘 到達新 蒲甘 的時候時間已不早,打算在悉隆敏羅寺旁的一座小塔看日落,就折返,沿著Anawrahta路往娘烏方向騎去。路邊有座金頂的佛塔,方橄欖形的塔頂塗了金漆,剝落的地方露出紅色的塔磚,很漂亮,在 蒲甘 僅見過此一座
↑蒲甘 ↑蒲甘 阿羅多依寺 Alodawpyi Temple從娘烏到老 蒲甘 有兩條平行的公路,南邊的Anawrahta路和北邊的Lanmadaw路。兩條路之間由幾條小道連接,阿南達寺有一條,阿羅多依寺-悉隆敏羅寺是另一條,再就是娘烏較近的岔道口了。
阿羅多依寺也是金燦燦的,在路邊非常顯眼。它邊上的小道,連接著北邊的悉隆敏羅寺,而它對面那條土路,則通向平原深處的蘇拉瑪尼寺。在缺少地標的 蒲甘 平原,認路全靠這些特征性強的佛塔。 ↑蒲甘 寺院內的一座小塔是可以爬上去的,臺階在塔身外側,很陡,在上面可以看到 西北 方的悉隆敏羅寺。 ↑蒲甘 來到悉隆敏羅寺東邊的一座小塔Shwe Leik Too看日落。在二層平臺上,我發現了通往三層的臺階,每一級狹小得只能容下幾根腳趾,只能扶著塔身攀上去,這感覺,就像金剛爬帝國大廈...
三層平臺非常小,狹窄到只能容一人側身通過,西側已經坐滿了人,大家都早早等著欣賞日落。好在另外三邊都沒人,我可以自由走動。 ↑蒲甘 北邊可以看到 伊洛 瓦底江 ↑蒲甘 東南方向,則是如此“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壯觀景象,遠處博巴山籠罩在煙雲中。 ↑蒲甘 西邊,是一片林立的塔尖,像雨後春筍一樣,刺破蒼穹
↑蒲甘 ↑蒲甘 六、許三多,遇見醉美日出本來標題應該是文藝小清新的“許三多,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可是大年初一沒能早起,抱著枕頭腦子裡只有“我要睡覺,我要睡覺,日出?什麼東西,有床舒服嗎?”......於是乎,我只能去迎接新年第二縷陽光了,標題也不能裝了
吸取了前一天教訓,第二天邊默念“著火啦”,邊把自己從床上揪起來了,跨上電動車,在漆黑漆黑的夜裡駛奔向許三多。許三多是誰?哦,它不是人,它本名叫瑞山陀塔,因為 緬甸 語發音幾乎和中文許三多一模一樣,所以大家就乾脆親切地叫它許三多了。
我和段同學一前一後,頂著夜裡的寒風,路過亮著燈光的阿羅多依寺,來到許三多腳下。天!比想象的人還多!一二三層靠東的一側黑壓壓的擠滿了各國游客!不禁感慨許三多的三多,就是人多,人多,人多啊!最高的四層平臺正在維修,目前上不去了。我一口氣衝上三層,和別人一樣,站在角落的圍欄上,勉強有點視野。
東邊正對著龐大的達瑪央吉寺,天還未亮,它在清晨的藍色迷霧中儼然一座魔幻城堡。 ↑蒲甘 ↑蒲甘 ↑蒲甘 太陽升起,熱氣球開始放飛,天空開始慢慢變成橘色,溫暖的陽光普照 蒲甘 。我前面的 緬甸 小伙跳下圍欄,把位置讓給我拍照。旁邊一對 歐洲 情侶則在如此美景中忍不住吻了對方,緊緊挨著臉頰共享這一時刻。
一隻只熱氣球掠過達瑪央吉,不時有鳥群飛過,構成最美的一幕。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蒲甘 七、塗上特納卡,做一回緬甸人進入 緬甸 就會發現一種特別的風俗,無論城市鄉村男女老幼,臉上都會塗抹一些黃色的顏料。這些顏料大多塗在臉頰、額頭、鼻梁等部位,有些是圓形,有些是長條狀,有的還會是兩片精美的樹葉。剛開始我估摸著這裡一定有什麼宗教涵義,後來問了當地人,答案出乎意料的實在——為了防曬。 ↑蒲甘 ↑曼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