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清華園,游在京冀晉:香山圓明園,山海老龍頭,雲岡懸空寺
↑老龍頭景區
海神廟,在南方也叫媽祖廟,她像是一個棧橋伸向大海。
岸邊的入口,一道挺拔的牌坊,牌坊正面題“安瀾”,背後題“伏波”,意為讓大 海安 靜,讓波濤降伏,建廟敬神,祈福平安。 ↑老龍頭景區 ↑老龍頭景區
過了牌坊,石橋連神廟。橋很過好,不像古跡。試問,才知,包括海神廟,都是八十年代才復建。最早的海神廟建於明朝,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後,包括海神廟在內的海邊共四座神廟都被毀滅。 ↑老龍頭景區
邊走邊拍邊聽小妹的介紹。明朝萬曆年間,徐達奉命修長城時,為了調運軍民物資,在 山海關 石河口修建了碼頭。船戶漁民出海作業危險,為求神靈保護平安,就在老龍頭的西側修建了海神廟、 北海 神廟、媽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毀於炮火。1988年 山海關 政府綜合原來四座廟的特點,重新設計修複了海神廟。 ↑老龍頭景區 進入神廟,冷清得沒幾個人影。而在當年,每當家人出海,漁民們都會在這裡燒香祈福,所以常常的香火瀰漫,鐘鼓聲聲。主殿有海神殿和天后宮,裡面有海神、天后、八仙的塑像。 ↑老龍頭景區 走過海神殿和天后宮後,可以從棧橋直達觀海亭,棧橋和觀海亭都修在了海上。
走過棧橋,來到海上八角亭,紅柱環立,彩繪廊檐,海風拂來,吹響一串鈴鐺的清脆 ,似海神的叮嚀。環亭望海,一望無際。秋 陽高 照,自成獨特一景。其獨特,還包括它是全國唯一 一座伸入海中的海神廟,也是唯一 一座面向北方的海神廟。 ↑老龍頭景區
觀海亭上回望,一番邊關勝景。 澄海 樓獨秀於林,老龍頭磅礴於海。綠林藍海襯托巍巍長城,這般氣勢,唯我中華獨有!
千古雄心凝基石,一輪秋 日照 關山 。秦皇入海求藥的白帆,孟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情,隋唐遠征高麗的戰旗,滿清呼嘯而過的鐵蹄,八國聯軍叩關的炮火,日倭醜陋的身影,都已成了悠悠往事。老龍頭,你顯示了 中國 勇士的堅強勇敢和工匠的智慧才能,你也飽嘗了戰爭的血腥與被掠奪的凌辱; 山海關 ,你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志向,你也承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哀傷。 ↑老龍頭景區
從 山海關 趕回 北京 ,這是條不尋常的路。抗擊勇士從此凱旋,多位皇帝浩然返京,清軍入關打向京城,八國聯軍一路燒殺搶掠。我和福久,也要沿著這條鋪滿鮮血與榮光的道路,趕回 北京 ,趕回我們逃課的清華園。
磅礴飛龍躍然於壁——九龍壁北方的深秋,對於南方的我們,已經是難以忍受的寒冷。清晨的大街上,行人,車流,新的一天在陣陣寒意中開啟了。
大同 ,陌生的古城,華麗的高樓與飛檐翹角的古寺協調著現代與古老,行走其中,似在不同的時空中穿越。
吃了熱騰騰的早餐,餐館旁正是 九龍 壁。
在 中國 傳統文化里, 九龍 壁總與皇家有緣。此前在故宮見識過那份大氣與輝煌。後代在各地都有建造, 大同 之壁與其他的那群龍有何區別呢? ↑九龍壁
這個清晨,好像就我們幾個才來看它,勤政的工作人員還是嚴肅的把著門問我們要了每人10元的進門費。就一個院子,就一道牆,雖是一目瞭然,我還是小學生般的請求道:“再給20元,給我們講講關於這道牆。”
躍然牆上的九條龍,奧妙何其?待我道來。 大同 九龍 壁,馳名中外。在我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 九龍 壁中,是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 北京 ,一座在 北京 北海 公園,一座在 北京 故宮皇極門前,均建於清乾隆時代。建於明朝洪武末年的 大同 九龍 壁比京城的要早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大同 九龍 壁為坐南朝北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 中國 最大的 九龍 壁,較之 北京 北海 九龍 壁要高大將近三倍。 ↑九龍壁
壁之建者,朱元璋之子朱桂。一個藩王何以建成超過皇朝規模的 九龍 壁。解說的小妹分享著一些我沒法考究的故事——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後,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以拱衛中央。名叫朱桂的第十三個兒子當然也有一份。朱桂何人也?皇家頑童。他從小不愛讀書,秉性愚頑,脾氣古怪,任性頑皮。即便如此,封王之時,也得人人有份。年僅四歲之時就被封為豫王,後又改封為代王,鎮守 大同 。朱桂升為代王,本是一方諸侯,卻成一方霸王。橫行街里,尋釁鬧事,調戲婦女,想打就打,想殺就殺,哪裡像個王爺,活像一個地痞。百姓怨聲載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代王的正妃,是大將徐達之次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醜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侍女滿臉塗上鍋底黑,發泄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 大同 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桂的四哥朱棣,他們既是兄弟,又是連襟。因為他們共同的岳父大人是徐達。朱桂在 大同 作代王,朱棣在 北京 作燕王。 大同 與 北京 隔得近。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 北京 )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耐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閑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 九龍 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 大同 的王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並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 大同 。王妃徐氏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 大同 的 九龍 壁全國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九龍壁
佇立壁前,細細打量,聽其分解。但見琉璃壁上,浩浩 九龍 ,飛騰之勢,氣勢磅礴,均勻分佈。 早間時分,灑上一層薄薄晨光,雖無金光閃爍,也有一份清晨的明麗。初醒的巨龍仿佛衝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敦實富麗。腰部的琉璃磚組成的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九龍壁
九龍 壁前,圍欄之中,還有一個乾涸的池子。解說的小妹說,池子本有水,因近日維 修水 被抽乾。池子叫做“倒映池”。關於這個倒影池的修建,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九龍 壁建成後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禮門的門樓上,扶欄欣賞。忽然雷雨交加,有兩個 霹靂 飛向 九龍 壁,在龍壁前出現了一個大坑,在龍壁後不遠的金泊倉巷內露出兩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別騰起一黃一黑兩條巨龍,昂首向龍壁前大坑中噴註清泉。遠看坑中,似有 九龍 飛舞嬉戲,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將水坑修成倒影池,將二泉修成二井,並將兩井的水引到池中。從此倒影池便成為 九龍 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山西 之行,主題在雲岡。車子轉頭,奔向比 九龍 壁的明朝更早的北魏而去。
中國最早的石窟殿堂——雲崗石窟晉韻古城,天下 大同 。 山西 大同 的雲岡石窟,是 中國 三大石窟中修建時間最早的一處。當雲岡石窟綿延一公里的51000餘尊佛像震撼現世時, 中國 佛教藝術的首個巔峰時期從此降臨。北魏歷代帝王以自己的容貌鑿刻成大佛,夢想王朝能像佛陀般永恆。然而政治終會沉沒於歷史,只有藝術可以永遠流傳。千年過後的今天,當鮮卑、北魏這些名字只在典籍中時隱時現時,佛教藝術的石像而挺立過時光的磨滅,傳承至今。
2500多年前,喬達摩-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的大徹 大悟 ,一路生根、發芽、壯碩。表現在現實的景觀中,則是一處處石窟,把這些石窟連成一串,就是一部佛教的傳播史。
正是它的非同尋常的訪問意義,我們頭天深夜到達 大同 。第二天早上晨起,漫步 大同 ,尋古中原,在這裡感受到歲月沉澱下的5000年中華文明精華,如翻開一本看不夠的古書,令人驚嘆與回味。
沿著路標的指引,我們急切而至。 ↑雲岡石窟
最是難得的,剛剛步入到景區,今年的第一場雪就紛紛揚揚而至。聖潔的雪花,蹁躚起舞。大慈大悲的聖音,世代平安的祈福,都在飛揚的雪花中降臨。
雪花相伴,仿佛步入了1500年前的北魏時代。雲崗石窟的武周山下,按北魏時的風格建起了街市、廟宇,道路上有各式的石雕、塑像。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沿著北魏時期的道路,夾道石像 石柱 護衛,我們走向北魏時光。 ↑雲岡石窟
神奇的是,剛纔還是雨雪霏霏,到達雲崗大門時,呈現出的是別樣的藍天白雲。導游說,我們今天的奇遇並不稀奇,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很多時候,前面還是,烏雲密佈,傾盆大雨,到了這兒,就雨過天晴。在雲崗石窟,武周山四周,總是藍天白雲相伴著。這也是雲崗石窟的神奇所在。 ↑雲岡石窟
那時,這裡還叫平城。 北魏帝王拓跋珪氣度非凡的把都城搬城,一當他們用百年時間和精力來建設平城,一當他們在宗教世界里選擇了佛教,一當他們在文化實踐上開鑿了雲崗石窟,他們就把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推向了巔峰。這個巔峰的標誌就是雲崗石窟,這也是北魏的標誌。 ↑雲岡石窟
誰也不會想到,一個遠地而來、遠古而來的少數民族竟然會如此高的文化建築水準和文化判斷能力,創造了極高的佛教石窟藝術。
誰曾想到,雲崗石窟一經創作完成便竟然是佛教石窟藝術之頂峰,竟然會一舉成為世界遺產而為全為類所共同擁有。
誰曾想到,拓跋鮮卑人在遷徙融合、戎馬刀光的粗野狀態中,竟然會有如此高尚的雅 興和 膽識追逐絲路傳來的時尚文化。 ↑雲岡石窟
一個洞穴,就是一個藝術的殿堂。步入其中,佛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置身其中,人會顯得那樣渺小,而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佛及三世十方的諸佛神靈們卻顯得那樣高大和超凡脫俗。
洞窟形制,是佛教石窟藝術的一個重要要素。它呈現的空間狀態,是與其中所要雕造的主佛像及附屬佛像所占用的空間需求相輔相成的,也是創作者所預先設計的。 ↑雲岡石窟
過了第4窟,厚重的山岩留下了一段石窟的空白。為何這裡會有一個斷代?是岩石不宜,還是開鑿後被毀,亦或沒來得及開鑿?白雲悠悠,古樹蒼蒼,都沒給我答案。
↑雲岡石窟
過了那段空岩,兩座四層的依山而建的木構閣樓迎面而來。
這就是雲崗石窟現編號為第5和第6的兩個石窟,木閣樓是清順治八年(1651年)才建,四層五間,朱紅柱欄、黃藍瓦頂、巍峨高聳、古樸輝煌,為雲崗石窟增添了非凡氣勢和迷人色彩。 ↑雲岡石窟
雲崗石窟的第12窟被稱為石頭上的音樂舞蹈之花。進入石窟,仿佛進入到佛國莊嚴世界的妙處。
建築是造型藝術中的一大類項,從審美的精髓的把握上,人們將它譽為“凝固的音樂”。在第12窟中,就有1500多年前關於樂器、關於音樂、關於心靈暢想的石雕造像。對今天而言,它不僅是史料,更是一部描繪社會風情的漫長畫捲。前室北壁除了龕像之外,幾乎都是手持樂器和舞動身軀的音樂人。佇立其中,感覺到:歡舞撲面來,長歌在心底。 ↑雲岡石窟
一如來,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葉,各具精嚴,寫不勝寫,畫不勝畫。 ↑雲岡石窟
第20窟,露天大佛,是雲崗石窟曠世奇美的坐標。以前對雲崗的認識,就是這個畫面這尊佛像,視其為雲崗的全部或標誌。今天,站在它的面前,強烈的感受到一種人類文明史和佛教石窟藝術中不可多見的創造之美。這就是東方藝術的神韻,這就是雲崗石窟迷人的風采。
佛的坐姿,單盤吉祥坐禪定印相,是釋迦牟尼佛作為人類精神導師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沉靜思考的狀態。它頭頂 上高 高的肉髻,廣額豐頤,長眉細目,面容飽滿圓潤,嘴角深嵌,微笑中流露出豪邁、自信、超脫和無比的喜悅。大佛寬肩平挺,整個身姿雄健偉岸。身穿右袒袈裟,衣紋剛勁清晰,這是古代 印度 佛像和 中亞 一帶佛像創作中最流行的服裝樣式,而且它又帶著古 希腊 元老披袍的遺風。身體的健壯和雄勁,面容神態中所透露出的豪邁與自信,正是拓跋鮮卑人牧游千里草原、得勝天下的內心情感的真實註腳。
最難忘,是那深情的微笑;最深刻,是那永恆的微笑。那是藝術的微笑,是創造者的微笑,是人的情感投向到對象身上的一種反映。微笑,折射出一段歷史、一個民族生活的輝煌與燦爛。 ↑雲岡石窟
餘秋雨的“西天梵音”在石窟區的西段之首。西部窟群是雲崗石窟佛像藝術工程中的又一個集群和又一種新的風格。只因去時正在維修,梯坎上的“游客止步”把我們擋在外面。
西部地勢較偏,需沿著石級攀援而上,且散亂於坡岩之中。其緣,這片多為民間石窟工程,這也是當年國家工程與民間工程之差異了。 ↑雲岡石窟
雲崗石窟,流經千年,風華絕代。它不僅屬於那個 中國 歷史上繁華的年代,它不僅屬於威威大中華,作為一種人類的藝術文化,它是全世界的遺產與財富。我們在游覽的幾個小時中,雖游客不是太多,卻隨處可以見到金髮的 歐洲 、黑膚的 非洲 和各種人類聲音的贊許。 ↑雲岡石窟
歷代文人騷客,為之驚嘆,留下華章。隋之楊廣,唐之李賀,明之於謙,清之朱彞尊。錄今之郭沫若一章如下:天教微雨為清塵,來看雲岡萬佛身。佛法虛無何足道,人民萬古顯精神。
空中樓閣,天下巨觀——懸空寺游覽了雲岡石窟,繼續南下。過 山西 省 渾源 城不遠,便有兩峰隔峽相峙而眼前。被徐霞客稱贊為“天下巨觀”的絕妙建築懸空寺就在峽口之內。
懸空寺,懸掛在北岳 恆山 金龍嶺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這樣的懸掛,一掛就是1500多年,它始建於北魏王朝後期。 ↑懸空寺
更大的意義是建築上的地位,它是 中國 古代建築精華,離地90米,上載危岩,下臨深谷,背岩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
遠遠仰望,絕壁之上的神樓仙閣,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而棲,疑是雲濤飛瀑中的海市蜃樓,又由山間神鷹之欲飛之勢。 ↑懸空寺
不知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寺下巨石上李白的題字“壯觀”是最好的贊譽。相傳大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同好友元演慕名登 恆山 ,當詩人置身懸空寺下,仰望瓊樓仙閣,驚愕地竟不知用什麼詩句來形容,最後在寺下留下“壯觀”二字。 ↑懸空寺
海神廟,在南方也叫媽祖廟,她像是一個棧橋伸向大海。
岸邊的入口,一道挺拔的牌坊,牌坊正面題“安瀾”,背後題“伏波”,意為讓大 海安 靜,讓波濤降伏,建廟敬神,祈福平安。 ↑老龍頭景區 ↑老龍頭景區
過了牌坊,石橋連神廟。橋很過好,不像古跡。試問,才知,包括海神廟,都是八十年代才復建。最早的海神廟建於明朝,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後,包括海神廟在內的海邊共四座神廟都被毀滅。 ↑老龍頭景區
邊走邊拍邊聽小妹的介紹。明朝萬曆年間,徐達奉命修長城時,為了調運軍民物資,在 山海關 石河口修建了碼頭。船戶漁民出海作業危險,為求神靈保護平安,就在老龍頭的西側修建了海神廟、 北海 神廟、媽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毀於炮火。1988年 山海關 政府綜合原來四座廟的特點,重新設計修複了海神廟。 ↑老龍頭景區 進入神廟,冷清得沒幾個人影。而在當年,每當家人出海,漁民們都會在這裡燒香祈福,所以常常的香火瀰漫,鐘鼓聲聲。主殿有海神殿和天后宮,裡面有海神、天后、八仙的塑像。 ↑老龍頭景區 走過海神殿和天后宮後,可以從棧橋直達觀海亭,棧橋和觀海亭都修在了海上。
走過棧橋,來到海上八角亭,紅柱環立,彩繪廊檐,海風拂來,吹響一串鈴鐺的清脆 ,似海神的叮嚀。環亭望海,一望無際。秋 陽高 照,自成獨特一景。其獨特,還包括它是全國唯一 一座伸入海中的海神廟,也是唯一 一座面向北方的海神廟。 ↑老龍頭景區
觀海亭上回望,一番邊關勝景。 澄海 樓獨秀於林,老龍頭磅礴於海。綠林藍海襯托巍巍長城,這般氣勢,唯我中華獨有!
千古雄心凝基石,一輪秋 日照 關山 。秦皇入海求藥的白帆,孟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情,隋唐遠征高麗的戰旗,滿清呼嘯而過的鐵蹄,八國聯軍叩關的炮火,日倭醜陋的身影,都已成了悠悠往事。老龍頭,你顯示了 中國 勇士的堅強勇敢和工匠的智慧才能,你也飽嘗了戰爭的血腥與被掠奪的凌辱; 山海關 ,你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志向,你也承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哀傷。 ↑老龍頭景區
從 山海關 趕回 北京 ,這是條不尋常的路。抗擊勇士從此凱旋,多位皇帝浩然返京,清軍入關打向京城,八國聯軍一路燒殺搶掠。我和福久,也要沿著這條鋪滿鮮血與榮光的道路,趕回 北京 ,趕回我們逃課的清華園。
磅礴飛龍躍然於壁——九龍壁北方的深秋,對於南方的我們,已經是難以忍受的寒冷。清晨的大街上,行人,車流,新的一天在陣陣寒意中開啟了。
大同 ,陌生的古城,華麗的高樓與飛檐翹角的古寺協調著現代與古老,行走其中,似在不同的時空中穿越。
吃了熱騰騰的早餐,餐館旁正是 九龍 壁。
在 中國 傳統文化里, 九龍 壁總與皇家有緣。此前在故宮見識過那份大氣與輝煌。後代在各地都有建造, 大同 之壁與其他的那群龍有何區別呢? ↑九龍壁
這個清晨,好像就我們幾個才來看它,勤政的工作人員還是嚴肅的把著門問我們要了每人10元的進門費。就一個院子,就一道牆,雖是一目瞭然,我還是小學生般的請求道:“再給20元,給我們講講關於這道牆。”
躍然牆上的九條龍,奧妙何其?待我道來。 大同 九龍 壁,馳名中外。在我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 九龍 壁中,是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 北京 ,一座在 北京 北海 公園,一座在 北京 故宮皇極門前,均建於清乾隆時代。建於明朝洪武末年的 大同 九龍 壁比京城的要早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大同 九龍 壁為坐南朝北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 中國 最大的 九龍 壁,較之 北京 北海 九龍 壁要高大將近三倍。 ↑九龍壁
壁之建者,朱元璋之子朱桂。一個藩王何以建成超過皇朝規模的 九龍 壁。解說的小妹分享著一些我沒法考究的故事——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後,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以拱衛中央。名叫朱桂的第十三個兒子當然也有一份。朱桂何人也?皇家頑童。他從小不愛讀書,秉性愚頑,脾氣古怪,任性頑皮。即便如此,封王之時,也得人人有份。年僅四歲之時就被封為豫王,後又改封為代王,鎮守 大同 。朱桂升為代王,本是一方諸侯,卻成一方霸王。橫行街里,尋釁鬧事,調戲婦女,想打就打,想殺就殺,哪裡像個王爺,活像一個地痞。百姓怨聲載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代王的正妃,是大將徐達之次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醜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侍女滿臉塗上鍋底黑,發泄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 大同 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桂的四哥朱棣,他們既是兄弟,又是連襟。因為他們共同的岳父大人是徐達。朱桂在 大同 作代王,朱棣在 北京 作燕王。 大同 與 北京 隔得近。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 北京 )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耐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閑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 九龍 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 大同 的王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並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 大同 。王妃徐氏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 大同 的 九龍 壁全國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九龍壁
佇立壁前,細細打量,聽其分解。但見琉璃壁上,浩浩 九龍 ,飛騰之勢,氣勢磅礴,均勻分佈。 早間時分,灑上一層薄薄晨光,雖無金光閃爍,也有一份清晨的明麗。初醒的巨龍仿佛衝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敦實富麗。腰部的琉璃磚組成的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九龍壁
九龍 壁前,圍欄之中,還有一個乾涸的池子。解說的小妹說,池子本有水,因近日維 修水 被抽乾。池子叫做“倒映池”。關於這個倒影池的修建,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九龍 壁建成後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禮門的門樓上,扶欄欣賞。忽然雷雨交加,有兩個 霹靂 飛向 九龍 壁,在龍壁前出現了一個大坑,在龍壁後不遠的金泊倉巷內露出兩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別騰起一黃一黑兩條巨龍,昂首向龍壁前大坑中噴註清泉。遠看坑中,似有 九龍 飛舞嬉戲,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將水坑修成倒影池,將二泉修成二井,並將兩井的水引到池中。從此倒影池便成為 九龍 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山西 之行,主題在雲岡。車子轉頭,奔向比 九龍 壁的明朝更早的北魏而去。
中國最早的石窟殿堂——雲崗石窟晉韻古城,天下 大同 。 山西 大同 的雲岡石窟,是 中國 三大石窟中修建時間最早的一處。當雲岡石窟綿延一公里的51000餘尊佛像震撼現世時, 中國 佛教藝術的首個巔峰時期從此降臨。北魏歷代帝王以自己的容貌鑿刻成大佛,夢想王朝能像佛陀般永恆。然而政治終會沉沒於歷史,只有藝術可以永遠流傳。千年過後的今天,當鮮卑、北魏這些名字只在典籍中時隱時現時,佛教藝術的石像而挺立過時光的磨滅,傳承至今。
2500多年前,喬達摩-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的大徹 大悟 ,一路生根、發芽、壯碩。表現在現實的景觀中,則是一處處石窟,把這些石窟連成一串,就是一部佛教的傳播史。
正是它的非同尋常的訪問意義,我們頭天深夜到達 大同 。第二天早上晨起,漫步 大同 ,尋古中原,在這裡感受到歲月沉澱下的5000年中華文明精華,如翻開一本看不夠的古書,令人驚嘆與回味。
沿著路標的指引,我們急切而至。 ↑雲岡石窟
最是難得的,剛剛步入到景區,今年的第一場雪就紛紛揚揚而至。聖潔的雪花,蹁躚起舞。大慈大悲的聖音,世代平安的祈福,都在飛揚的雪花中降臨。
雪花相伴,仿佛步入了1500年前的北魏時代。雲崗石窟的武周山下,按北魏時的風格建起了街市、廟宇,道路上有各式的石雕、塑像。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沿著北魏時期的道路,夾道石像 石柱 護衛,我們走向北魏時光。 ↑雲岡石窟
神奇的是,剛纔還是雨雪霏霏,到達雲崗大門時,呈現出的是別樣的藍天白雲。導游說,我們今天的奇遇並不稀奇,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很多時候,前面還是,烏雲密佈,傾盆大雨,到了這兒,就雨過天晴。在雲崗石窟,武周山四周,總是藍天白雲相伴著。這也是雲崗石窟的神奇所在。 ↑雲岡石窟
那時,這裡還叫平城。 北魏帝王拓跋珪氣度非凡的把都城搬城,一當他們用百年時間和精力來建設平城,一當他們在宗教世界里選擇了佛教,一當他們在文化實踐上開鑿了雲崗石窟,他們就把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推向了巔峰。這個巔峰的標誌就是雲崗石窟,這也是北魏的標誌。 ↑雲岡石窟
誰也不會想到,一個遠地而來、遠古而來的少數民族竟然會如此高的文化建築水準和文化判斷能力,創造了極高的佛教石窟藝術。
誰曾想到,雲崗石窟一經創作完成便竟然是佛教石窟藝術之頂峰,竟然會一舉成為世界遺產而為全為類所共同擁有。
誰曾想到,拓跋鮮卑人在遷徙融合、戎馬刀光的粗野狀態中,竟然會有如此高尚的雅 興和 膽識追逐絲路傳來的時尚文化。 ↑雲岡石窟
一個洞穴,就是一個藝術的殿堂。步入其中,佛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置身其中,人會顯得那樣渺小,而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佛及三世十方的諸佛神靈們卻顯得那樣高大和超凡脫俗。
洞窟形制,是佛教石窟藝術的一個重要要素。它呈現的空間狀態,是與其中所要雕造的主佛像及附屬佛像所占用的空間需求相輔相成的,也是創作者所預先設計的。 ↑雲岡石窟
過了第4窟,厚重的山岩留下了一段石窟的空白。為何這裡會有一個斷代?是岩石不宜,還是開鑿後被毀,亦或沒來得及開鑿?白雲悠悠,古樹蒼蒼,都沒給我答案。
↑雲岡石窟
過了那段空岩,兩座四層的依山而建的木構閣樓迎面而來。
這就是雲崗石窟現編號為第5和第6的兩個石窟,木閣樓是清順治八年(1651年)才建,四層五間,朱紅柱欄、黃藍瓦頂、巍峨高聳、古樸輝煌,為雲崗石窟增添了非凡氣勢和迷人色彩。 ↑雲岡石窟
雲崗石窟的第12窟被稱為石頭上的音樂舞蹈之花。進入石窟,仿佛進入到佛國莊嚴世界的妙處。
建築是造型藝術中的一大類項,從審美的精髓的把握上,人們將它譽為“凝固的音樂”。在第12窟中,就有1500多年前關於樂器、關於音樂、關於心靈暢想的石雕造像。對今天而言,它不僅是史料,更是一部描繪社會風情的漫長畫捲。前室北壁除了龕像之外,幾乎都是手持樂器和舞動身軀的音樂人。佇立其中,感覺到:歡舞撲面來,長歌在心底。 ↑雲岡石窟
一如來,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葉,各具精嚴,寫不勝寫,畫不勝畫。 ↑雲岡石窟
第20窟,露天大佛,是雲崗石窟曠世奇美的坐標。以前對雲崗的認識,就是這個畫面這尊佛像,視其為雲崗的全部或標誌。今天,站在它的面前,強烈的感受到一種人類文明史和佛教石窟藝術中不可多見的創造之美。這就是東方藝術的神韻,這就是雲崗石窟迷人的風采。
佛的坐姿,單盤吉祥坐禪定印相,是釋迦牟尼佛作為人類精神導師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沉靜思考的狀態。它頭頂 上高 高的肉髻,廣額豐頤,長眉細目,面容飽滿圓潤,嘴角深嵌,微笑中流露出豪邁、自信、超脫和無比的喜悅。大佛寬肩平挺,整個身姿雄健偉岸。身穿右袒袈裟,衣紋剛勁清晰,這是古代 印度 佛像和 中亞 一帶佛像創作中最流行的服裝樣式,而且它又帶著古 希腊 元老披袍的遺風。身體的健壯和雄勁,面容神態中所透露出的豪邁與自信,正是拓跋鮮卑人牧游千里草原、得勝天下的內心情感的真實註腳。
最難忘,是那深情的微笑;最深刻,是那永恆的微笑。那是藝術的微笑,是創造者的微笑,是人的情感投向到對象身上的一種反映。微笑,折射出一段歷史、一個民族生活的輝煌與燦爛。 ↑雲岡石窟
餘秋雨的“西天梵音”在石窟區的西段之首。西部窟群是雲崗石窟佛像藝術工程中的又一個集群和又一種新的風格。只因去時正在維修,梯坎上的“游客止步”把我們擋在外面。
西部地勢較偏,需沿著石級攀援而上,且散亂於坡岩之中。其緣,這片多為民間石窟工程,這也是當年國家工程與民間工程之差異了。 ↑雲岡石窟
雲崗石窟,流經千年,風華絕代。它不僅屬於那個 中國 歷史上繁華的年代,它不僅屬於威威大中華,作為一種人類的藝術文化,它是全世界的遺產與財富。我們在游覽的幾個小時中,雖游客不是太多,卻隨處可以見到金髮的 歐洲 、黑膚的 非洲 和各種人類聲音的贊許。 ↑雲岡石窟
歷代文人騷客,為之驚嘆,留下華章。隋之楊廣,唐之李賀,明之於謙,清之朱彞尊。錄今之郭沫若一章如下:天教微雨為清塵,來看雲岡萬佛身。佛法虛無何足道,人民萬古顯精神。
空中樓閣,天下巨觀——懸空寺游覽了雲岡石窟,繼續南下。過 山西 省 渾源 城不遠,便有兩峰隔峽相峙而眼前。被徐霞客稱贊為“天下巨觀”的絕妙建築懸空寺就在峽口之內。
懸空寺,懸掛在北岳 恆山 金龍嶺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這樣的懸掛,一掛就是1500多年,它始建於北魏王朝後期。 ↑懸空寺
更大的意義是建築上的地位,它是 中國 古代建築精華,離地90米,上載危岩,下臨深谷,背岩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
遠遠仰望,絕壁之上的神樓仙閣,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而棲,疑是雲濤飛瀑中的海市蜃樓,又由山間神鷹之欲飛之勢。 ↑懸空寺
不知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寺下巨石上李白的題字“壯觀”是最好的贊譽。相傳大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同好友元演慕名登 恆山 ,當詩人置身懸空寺下,仰望瓊樓仙閣,驚愕地竟不知用什麼詩句來形容,最後在寺下留下“壯觀”二字。 ↑懸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