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清華園,游在京冀晉:香山圓明園,山海老龍頭,雲岡懸空寺
學府天堂,水木清華——清華大學做夢也沒想到,還能成為清華學子。雖然有點假,只是一周的培訓,聽課的地方並不在清華校園裡,還是覺得有種內心的虛榮之感。
既然在這裡上過學,總還得到 中國 第一學府里留下淺淺的足跡。聯繫了格樂,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曾在我單位掛職作過兩個月的台長助理而結緣。他可是真正的清華博士生。有他的引導,偌大的校園才有了觀光的方向。
來自 內蒙古 大草原的格樂有著草原人的熱情。我剛在校園外的酒店住下,他就來接我了,還給我帶來了日用品。像個女孩子一樣的細心。格樂帶著我和同室的廖家飛一道,進入到了這所神往的校園。
清華大學有多大,我是沒有概念的;清華大學有多久遠,似乎覺得與清朝皇室有關;清華大學看什麼,任由格 樂安 排。從下午傍晚時分,到夜晚歸寢學員酒店。格樂帶我和家飛大致逛了這麼幾處——校門留影;食堂就餐;參觀圖書館;感受大學生的宿舍;夜游水木清華。
先說清華校門吧。聽說清華大學有好幾個門呢!我們進入的這道門是正門。在石碑後面,刻著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周易》名句,八個字,傳承幾千年,貫穿天與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的校訓來自梁啟超。建校初期,在該校任教的梁啟超為同學們做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希望清華學子們能繼承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後來清華人就把這八個字當成校規,最後成了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地萬物在剛健穩定且永不停息的運轉,要想做個有作為的人就得效仿天體的運行,擁有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陽剛秉賦;自強不息,清華人的思想精髓,它也鼓勵著成千上萬的清華人自強不息,生生不息;清華的祖輩就是靠著這四個字才有了清華的今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即大地的厚實承載著萬物,要想做個有作為的人也得效仿大地的寬厚,使自己擁有胸懷寬廣、品德高尚的陰柔品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樣陰陽共濟,剛柔並存,才是完善的人性。清華人就是憑著這兩句話,自強不息,祖祖輩輩的清華人有了這兩句的鼓勵,才有了今天的清華。
僅僅這八個字,已讓我對清華大學肅然起敬。
清華兩同學,一個是真正的博士研究生;一個是徒有虛名的短期培訓班學員。高下之分,一目瞭然。 ↑清華大學
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清華的二校門,因為那經典的“清華園”三個字已深深的銘刻在 中國 建築紀念碑中。這裡已是幾經興廢,現在已經失去校門功能。到此一游必照相留念的地方。夜色之中,溫潤圓轉的“清華園”三字,似有強烈的穿透力而划過夜幕。“清華園”出自風雨飄搖時期的晚清權臣那桐之手。那桐官位尚書,很有文化品味。他愛戲如命,以軍機大臣之尊,見了譚鑫培也願意下跪;他曾經說過“王子多得很,貝多芬只有一個”。這麼愛好文化,他題“清華園”三字倒也當得起。 ↑清華大學
進了校門, 大樹 掩映著建築。樹是 大樹 ,高大,密集,深秋不見蕭瑟。有人說清華大學和 北京 大學的區別,從樹木的長相都可以看得出來,北大多是歪脖子樹,言其久遠和人文,清華多是高大筆直的喬木,言其現代和科學。
建築多是蘇式風格。對清華這座最初用 美國 庚子賠款建造起來的學堂,蘇式教學樓是該大學現行教育最主要標誌,尤其顯得有“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彆扭感。有人如此比喻:清華建築,仿佛一個西裝革履的翩翩紳士,偏要謹慎地套上件工人制服,扎起袖管作辛勤勞動狀。笑談,卻有趣。
已是晚餐時間,格樂說,先吃飯吧。客由主安排,該不是 北京 烤鴨、涮羊肉吧?“就吃學生食堂吧。”很有創意的安排。既然咱已是清華學子,從上學到吃飯都得感受一番學生待遇呀。
聞著香味進入到了個大禮堂一般的建築里。這隻是清華幾十個食堂中的一個。東西南北中,煎炒煮爆蒸,名目風味各式皆備。只是在肆無忌憚的年青人們面前,我倒像個怯生生的孩子。那種距離感還一下子難以適應。好一陣子才鎮定下來。然後,我和家飛也學生樣的,端著盤子,選擇著食品。吃的什麼不重要,吃在清華的感覺很飛躍。因為這個就餐經歷,仿佛清華學生的水份都少了許多。
學生食堂感受了。再往下,格樂帶我們去他的宿舍了。
路過一幢大樓,陽臺上掛著萬國旗似的衣服。“是那兒嗎?”格樂說,這是本科生的集體宿舍。博士生宿舍是另一幢。原來,清華學生宿舍也是有等級的。格樂所住的,是最“高級”的——單間。這是博士研究生才有的特殊待遇。
屋子很小,僅有幾個平方。但設施還行,連電話也有。作為學生,能有這等奢華,夠可以了。試想我的學生年代,七八人一間,高低床,共有一張冰涼的水泥桌子。這就是差距,是學校的差距,也是時代的差距。
繼續轉悠。突見一老舊的洋房正燈火通明。格樂說,是圖書館,一個很有資格的圖書館,一百年的資歷,國內少有。
好奇的進入,書的海洋。有句戲言:到了 深圳 才知錢太少,到了 北京 才知官太小,到了 重慶 才知結婚太早;進了清華,才知自己的文化確實太少。 ↑清華大學
圖書館裡人不少,卻是異常的安靜。本來有好多的問題想要請教於格樂,所驚擾別人而不敢說話。從來沒有進過這樣的圖書館,已經進化為了電子信息化了,叫做數字化圖書館。 ↑清華大學
格樂看出了我的無知而一臉的惶然,便在系統前給我演示起來。我像個小學生似的(哦,在大博士面前我其實就是個小學生水平),似懂非懂的在電腦上進入到清華大學圖書館。畢竟是世界一流啊! ↑清華大學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搞求不懂。還是去看點淺顯的吧。便出了圖書館,鑽進校園半明半昧的夜色里。儘力搜索著自己對清華的模糊印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嗎?清皇室的清華園在哪兒?還有,還有很像圓明園的那道門在哪兒呢?
天上沒有月色,塘中沒有荷香。但清華園是可以有的。過了林子,過了石橋,過了沒有綠荷的清塘。很靜的夜,我仿佛能聆聽到那沉沉的地板上走了近百年的足音。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正在默默地訴說著清華和 中國 的教育尊嚴。 ↑清華大學
夜幕遮擋了清華園的氣派與完整;燈光卻給了它輝煌與耀眼。拂去時間的塵埃,還原歷史的原貌——清華園,本非學府校園。更厚重更不凡之處是它作為校園的前身是與皇家有關。歷史上,它是康熙三阿哥胤祉的熙春園;而今天,它是清華大學最美的內園。在康熙諸位皇子中,胤祉是最像一位學者。他不僅學識淵博,還運用手中的權力推動文化事業。他曾聚集陳夢雷、蔣廷錫等當時的一流學者,在熙春園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堪稱清華的文化壯舉。 ↑清華大學
園如其人,胤祉的熙春園沒王府的富麗堂皇,卻充滿了清雋之氣,有“水木清華”之美譽,後世甚至以“清華園”稱之。所謂“水木清華”,出自東晉謝琨的詩句“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水景清澈,樹木繁茂,是園林的一種理想境界。
面前的工字廳,是熙春園中最主要的建築。前後兩大殿間,有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故名。院內曲廊縵折,勾連成一座座獨立的小套院。只惜晚間不為我開放。隔窗而望,仍感“庭院深深”。 ↑清華大學
“清華園”的大門對我無情的關閉。百年清華,我不屬於你,你也與我遙遠。即使今天我深入到你的內部,即使今天我也站在你的面前,我仍為我的無知而汗顏。我只有在這樣的夜裡,才敢悄悄的來到你身邊。 ↑清華大學
哦,那道在腦海中無數次出現的西式大門聳立在夜幕之下。它幾乎是清華園的名片或者象徵。乳白色的 石門 在陽燈光下熠熠生輝,縱向的流暢弧度與橫向的 方正 線條完美結合,流露出清麗莊嚴之美。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 第一學府。夢想中的求學天堂,於我而言,此生只能在夢想里了。我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越是修練,越是能放下與捨得。一生之憾不多,唯有大學夢,時常有著倀然。自我調侃,這不,今晚,上了清華。嘿嘿,回到我的清華園賓館,繼續做夢吧。 ↑清華大學 萬園之園,造園典範——圓明園遺址公園有幸就讀清華大學一周時間,有幸忙裡偷閑半日赴圓明園,走近了這個凝聚著光榮與恥辱的世界瑰寶。
這裡曾經是 中國 古代最大的皇家園林。總面積350萬平方米,相當於9個天安門廣場。這裡集中了中西風格的眾多精美建築,曾被譽為“萬園之園”和“東方古典園林博物館”。可惜,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 北京 ,強盜一炬成廢墟。現在成為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值圓明園罹劫150周年。1860—2010,2010年的秋天,陽光正好,而1860,那也是一個秋天,烏雲密佈,血雨腥風。 ↑圓明園 已經複蘇了美麗容顏的園林風光,並不能讓我們忘記那段浩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 北京 城直撲在 北京 西郊的圓明園,當天下午經海澱,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 福海 自盡。 10月14日,英軍首領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在圓明園裡正在光明殿里謀划了火燒圓明園的行動。英法聯軍衝進了圓明園,在大肆掠奪之後,10月18日、19日,數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付之一炬。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
新 中國 成立後, 中國 政府積極搶救、妥善保護、科學整修和有效利用圓明園遺址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圓明園得以重見天日,併成為人民的樂園。恢復重建的圓明園包括了圓明園、 長春 園和綺春園。我們的游覽是從圓明三園之一的綺春園開始的。
綺春園原是怡親王允的御賜花園,乾陵時改賜給大學士傅恆,並歸入御園。宮門已成公園的正門,過迎暉殿,一派濃郁秋色的園林景觀撲面而來。古樹伸展,楊柳依依,碧潭清幽,波光蕩漾,宜人之景是令人屏息之美。
遁著碧波中的倒影,在黃綠 光澤 中找到了掩映在古樹叢中紅柱黛瓦,其有美名鑒碧亭。亭立於巨池中的方形小島,已有整整兩百年。 ↑圓明園
一段殘橋,跨溪而卧,傷感而詩意。之所以保存,它可是圓明三園近200座橋梁中惟一殘存至今者。 ↑圓明園
與殘橋相對,是一座柔柔曲拱之橋。精緻,細膩,每一個精雕的柱頭都是建設者的匠心。柳枝輕輕拂,樹影映池中,留連曲橋上,人成畫中景。 ↑圓明園
秋風本瑟瑟,艷陽下也變得暖意濃濃。這樣的好天氣,樂得喜愛招搖的楊柳歡欣舞蹈。隨著風的節奏,它在揚臂,它在扭腰,它在展示著美的姿色。池水笑了,笑得漣漪陣陣,客人樂了,樂得歡聲笑語。 ↑圓明園
隔著綺春園的北湖,對岸是青青綠洲,湖之南岸為敷春堂,西岸為涵秋館。嘉慶帝譽之為避暑最佳處。可想當年皇帝定會在盛夏之季攜帶王孫后妃樂游於此。西島所建殿宇便是皇太后或皇太妃的夏日寢憩之所。今日漫步於濃蔭下的堤岸,也覺涼風習習,神清氣爽。 ↑圓明園
鳳麟洲上,秋高氣爽,柳綠楓黃。洲上池潭,水車靜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入踞圓明園燒殺搶掠。園居於敷春堂東南所的道光帝遺孀常嬪,被嚇得丟了性命,曾停屍於鳳麟洲。10月18日清晨有關官員和太監正待運棺進園入殮時,適逢侵略軍前來縱火焚園,未敢辦理。待到10月30日,內務府大臣重 來鳳 麟洲酌辦常嬪白事,又聞夷人馬隊到大宮門,再次作罷。直至11月6日凌晨始得入殮,月黑風高才得以掩埋。 ↑圓明園
鳳麟洲遺址在1992年才得以整修,同時復建浩然亭於小島上。浩然亭原為四方亭,現復建為重檐六方亭。島上錯落的疊石為原存舊物。 ↑圓明園
後 湖南 岸,樹蔭之下一石碑題字“展詩應律”,原為嘉慶時所建的一座戲殿,而今戲殿已毀,連基址也不見遺跡,只豎石刻圖,喚起記憶。楊柳岸,曲橋連洲,正是秋陽照,物是人非,依然妖嬈。 ↑圓明園
已過荷香佳期,殘蓮浮綠水,隨風興波,波影中的一片黃褐,與林的深綠,與葉的淺黃,與天的淡藍,與雲的乳白,調色盤般的絢麗,把綺春園的今朝,繪成畫捲。 ↑圓明園
常言葉落歸根。風起的日子,不僅只有肅瑟。那份飄落的鵝黃,歸於清清湖水,恰成了這份畫捲中溫暖的色調。曾經哭泣於付之一炬有悲壯,也感慨於如今重建後的優雅與華麗。圓明園遺址,舉世聞名,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明確指出:圓明園遺址,是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 、使 中國 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歷史見證,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以保護遺址為主題的公園。通過對遺址的整體保護、對山形水系、園林植被的整體恢復和建築遺址的清整,使們能夠感受到過去皇家園林的環境風貌。 ↑圓明園
移步轉眼,又一幅彩林 麗水 的展現。風止了,聲息了,屏息的靜,屏息的美。一山一水,一橋一涵,一亭一榭,一景一院,圓明園 浦江 的園林藝術,僅此一幅,盡顯極致。 ↑圓明園
出綺春園,圓明園的文物展出,一種靜止的風景同樣把人吸引。 法國 大文豪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據專家的研究,圓明園當年文物數量不少於150萬件。痛心的是,1860年被搶被燒;1990年,八國聯軍再次大肆偷搶。其中的珍品,十二獸首像,幾經多年的全球找尋,至今還未能完璧歸趙。現知老鼠、兔子在 法國 ,牛、虎、猴、豬在保利博物館。幸有馬兒“噠噠”回歸。 ↑圓明園
福海 與 長春 園之間,一條筆直大道已被鋪上了金色的地毯。是皇王駕到?是貴賓來訪?非矣!是季節的使者吹落一地黃花,是皇家之園以另一種姿色在盡情綻放。游客,也在這條金黃大道的主人。有種豪邁屬於了今天的百姓,有種愉悅像落葉一般自由的紛飛…… ↑圓明園
既不熟悉園林中縱橫的路徑,也不瞭解圓明三園中最佳的勝境,覺得每一處都值得駐足與留連。所以,不怕錯過,不怕遺漏,結果,真的就錯過了左邊的 福海 與右邊的 長春 園。腳下是曾經王者踏過的石徑,身旁是曾經后妃嬉戲的池沼。又一是片荷園,雖在凋零,在光照與樹蔭下或綠或黃的荷塘枝桿間,可以想見盛夏時荷花竟放的盛況。 ↑圓明園
方壺勝境,位於 福海 東 北海 灣內之北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築立意取材於道家的“仙山瓊閣”意境。這個建於乾隆初年、曾為園中最為壯觀的建築群已呈一片廢墟,可惜一 汪清 潭,映出的也是蒼夷的容顏。 ↑圓明園
方壺勝境的原貌,是對稱佈局、前後三組的殿堂,上覆黃色琉璃瓦,倒影水面上,猶如仙山的瓊樓玉宇般壯觀。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偉輝煌,具有 東海 三神山的寓意。這些美好的情景,而今只有在牆上的圖畫與導游巧舌如簧的解說中才能找到。 ↑圓明園
零亂的石料,定格在被毀滅的那一夜。這幅場景,深深的侵入到每個到此的國人的內心,並會為之震撼。散落的 石柱 、殘像,依然是珍貴的文物寶貝。看一看,摸一摸,給予崇尚的目光與感觸。
既然在這裡上過學,總還得到 中國 第一學府里留下淺淺的足跡。聯繫了格樂,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曾在我單位掛職作過兩個月的台長助理而結緣。他可是真正的清華博士生。有他的引導,偌大的校園才有了觀光的方向。
來自 內蒙古 大草原的格樂有著草原人的熱情。我剛在校園外的酒店住下,他就來接我了,還給我帶來了日用品。像個女孩子一樣的細心。格樂帶著我和同室的廖家飛一道,進入到了這所神往的校園。
清華大學有多大,我是沒有概念的;清華大學有多久遠,似乎覺得與清朝皇室有關;清華大學看什麼,任由格 樂安 排。從下午傍晚時分,到夜晚歸寢學員酒店。格樂帶我和家飛大致逛了這麼幾處——校門留影;食堂就餐;參觀圖書館;感受大學生的宿舍;夜游水木清華。
先說清華校門吧。聽說清華大學有好幾個門呢!我們進入的這道門是正門。在石碑後面,刻著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周易》名句,八個字,傳承幾千年,貫穿天與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的校訓來自梁啟超。建校初期,在該校任教的梁啟超為同學們做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希望清華學子們能繼承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後來清華人就把這八個字當成校規,最後成了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地萬物在剛健穩定且永不停息的運轉,要想做個有作為的人就得效仿天體的運行,擁有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陽剛秉賦;自強不息,清華人的思想精髓,它也鼓勵著成千上萬的清華人自強不息,生生不息;清華的祖輩就是靠著這四個字才有了清華的今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即大地的厚實承載著萬物,要想做個有作為的人也得效仿大地的寬厚,使自己擁有胸懷寬廣、品德高尚的陰柔品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樣陰陽共濟,剛柔並存,才是完善的人性。清華人就是憑著這兩句話,自強不息,祖祖輩輩的清華人有了這兩句的鼓勵,才有了今天的清華。
僅僅這八個字,已讓我對清華大學肅然起敬。
清華兩同學,一個是真正的博士研究生;一個是徒有虛名的短期培訓班學員。高下之分,一目瞭然。 ↑清華大學
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清華的二校門,因為那經典的“清華園”三個字已深深的銘刻在 中國 建築紀念碑中。這裡已是幾經興廢,現在已經失去校門功能。到此一游必照相留念的地方。夜色之中,溫潤圓轉的“清華園”三字,似有強烈的穿透力而划過夜幕。“清華園”出自風雨飄搖時期的晚清權臣那桐之手。那桐官位尚書,很有文化品味。他愛戲如命,以軍機大臣之尊,見了譚鑫培也願意下跪;他曾經說過“王子多得很,貝多芬只有一個”。這麼愛好文化,他題“清華園”三字倒也當得起。 ↑清華大學
進了校門, 大樹 掩映著建築。樹是 大樹 ,高大,密集,深秋不見蕭瑟。有人說清華大學和 北京 大學的區別,從樹木的長相都可以看得出來,北大多是歪脖子樹,言其久遠和人文,清華多是高大筆直的喬木,言其現代和科學。
建築多是蘇式風格。對清華這座最初用 美國 庚子賠款建造起來的學堂,蘇式教學樓是該大學現行教育最主要標誌,尤其顯得有“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彆扭感。有人如此比喻:清華建築,仿佛一個西裝革履的翩翩紳士,偏要謹慎地套上件工人制服,扎起袖管作辛勤勞動狀。笑談,卻有趣。
已是晚餐時間,格樂說,先吃飯吧。客由主安排,該不是 北京 烤鴨、涮羊肉吧?“就吃學生食堂吧。”很有創意的安排。既然咱已是清華學子,從上學到吃飯都得感受一番學生待遇呀。
聞著香味進入到了個大禮堂一般的建築里。這隻是清華幾十個食堂中的一個。東西南北中,煎炒煮爆蒸,名目風味各式皆備。只是在肆無忌憚的年青人們面前,我倒像個怯生生的孩子。那種距離感還一下子難以適應。好一陣子才鎮定下來。然後,我和家飛也學生樣的,端著盤子,選擇著食品。吃的什麼不重要,吃在清華的感覺很飛躍。因為這個就餐經歷,仿佛清華學生的水份都少了許多。
學生食堂感受了。再往下,格樂帶我們去他的宿舍了。
路過一幢大樓,陽臺上掛著萬國旗似的衣服。“是那兒嗎?”格樂說,這是本科生的集體宿舍。博士生宿舍是另一幢。原來,清華學生宿舍也是有等級的。格樂所住的,是最“高級”的——單間。這是博士研究生才有的特殊待遇。
屋子很小,僅有幾個平方。但設施還行,連電話也有。作為學生,能有這等奢華,夠可以了。試想我的學生年代,七八人一間,高低床,共有一張冰涼的水泥桌子。這就是差距,是學校的差距,也是時代的差距。
繼續轉悠。突見一老舊的洋房正燈火通明。格樂說,是圖書館,一個很有資格的圖書館,一百年的資歷,國內少有。
好奇的進入,書的海洋。有句戲言:到了 深圳 才知錢太少,到了 北京 才知官太小,到了 重慶 才知結婚太早;進了清華,才知自己的文化確實太少。 ↑清華大學
圖書館裡人不少,卻是異常的安靜。本來有好多的問題想要請教於格樂,所驚擾別人而不敢說話。從來沒有進過這樣的圖書館,已經進化為了電子信息化了,叫做數字化圖書館。 ↑清華大學
格樂看出了我的無知而一臉的惶然,便在系統前給我演示起來。我像個小學生似的(哦,在大博士面前我其實就是個小學生水平),似懂非懂的在電腦上進入到清華大學圖書館。畢竟是世界一流啊! ↑清華大學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搞求不懂。還是去看點淺顯的吧。便出了圖書館,鑽進校園半明半昧的夜色里。儘力搜索著自己對清華的模糊印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嗎?清皇室的清華園在哪兒?還有,還有很像圓明園的那道門在哪兒呢?
天上沒有月色,塘中沒有荷香。但清華園是可以有的。過了林子,過了石橋,過了沒有綠荷的清塘。很靜的夜,我仿佛能聆聽到那沉沉的地板上走了近百年的足音。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正在默默地訴說著清華和 中國 的教育尊嚴。 ↑清華大學
夜幕遮擋了清華園的氣派與完整;燈光卻給了它輝煌與耀眼。拂去時間的塵埃,還原歷史的原貌——清華園,本非學府校園。更厚重更不凡之處是它作為校園的前身是與皇家有關。歷史上,它是康熙三阿哥胤祉的熙春園;而今天,它是清華大學最美的內園。在康熙諸位皇子中,胤祉是最像一位學者。他不僅學識淵博,還運用手中的權力推動文化事業。他曾聚集陳夢雷、蔣廷錫等當時的一流學者,在熙春園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堪稱清華的文化壯舉。 ↑清華大學
園如其人,胤祉的熙春園沒王府的富麗堂皇,卻充滿了清雋之氣,有“水木清華”之美譽,後世甚至以“清華園”稱之。所謂“水木清華”,出自東晉謝琨的詩句“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水景清澈,樹木繁茂,是園林的一種理想境界。
面前的工字廳,是熙春園中最主要的建築。前後兩大殿間,有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故名。院內曲廊縵折,勾連成一座座獨立的小套院。只惜晚間不為我開放。隔窗而望,仍感“庭院深深”。 ↑清華大學
“清華園”的大門對我無情的關閉。百年清華,我不屬於你,你也與我遙遠。即使今天我深入到你的內部,即使今天我也站在你的面前,我仍為我的無知而汗顏。我只有在這樣的夜裡,才敢悄悄的來到你身邊。 ↑清華大學
哦,那道在腦海中無數次出現的西式大門聳立在夜幕之下。它幾乎是清華園的名片或者象徵。乳白色的 石門 在陽燈光下熠熠生輝,縱向的流暢弧度與橫向的 方正 線條完美結合,流露出清麗莊嚴之美。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 第一學府。夢想中的求學天堂,於我而言,此生只能在夢想里了。我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越是修練,越是能放下與捨得。一生之憾不多,唯有大學夢,時常有著倀然。自我調侃,這不,今晚,上了清華。嘿嘿,回到我的清華園賓館,繼續做夢吧。 ↑清華大學 萬園之園,造園典範——圓明園遺址公園有幸就讀清華大學一周時間,有幸忙裡偷閑半日赴圓明園,走近了這個凝聚著光榮與恥辱的世界瑰寶。
這裡曾經是 中國 古代最大的皇家園林。總面積350萬平方米,相當於9個天安門廣場。這裡集中了中西風格的眾多精美建築,曾被譽為“萬園之園”和“東方古典園林博物館”。可惜,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 北京 ,強盜一炬成廢墟。現在成為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值圓明園罹劫150周年。1860—2010,2010年的秋天,陽光正好,而1860,那也是一個秋天,烏雲密佈,血雨腥風。 ↑圓明園 已經複蘇了美麗容顏的園林風光,並不能讓我們忘記那段浩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 北京 城直撲在 北京 西郊的圓明園,當天下午經海澱,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 福海 自盡。 10月14日,英軍首領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在圓明園裡正在光明殿里謀划了火燒圓明園的行動。英法聯軍衝進了圓明園,在大肆掠奪之後,10月18日、19日,數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付之一炬。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
新 中國 成立後, 中國 政府積極搶救、妥善保護、科學整修和有效利用圓明園遺址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圓明園得以重見天日,併成為人民的樂園。恢復重建的圓明園包括了圓明園、 長春 園和綺春園。我們的游覽是從圓明三園之一的綺春園開始的。
綺春園原是怡親王允的御賜花園,乾陵時改賜給大學士傅恆,並歸入御園。宮門已成公園的正門,過迎暉殿,一派濃郁秋色的園林景觀撲面而來。古樹伸展,楊柳依依,碧潭清幽,波光蕩漾,宜人之景是令人屏息之美。
遁著碧波中的倒影,在黃綠 光澤 中找到了掩映在古樹叢中紅柱黛瓦,其有美名鑒碧亭。亭立於巨池中的方形小島,已有整整兩百年。 ↑圓明園
一段殘橋,跨溪而卧,傷感而詩意。之所以保存,它可是圓明三園近200座橋梁中惟一殘存至今者。 ↑圓明園
與殘橋相對,是一座柔柔曲拱之橋。精緻,細膩,每一個精雕的柱頭都是建設者的匠心。柳枝輕輕拂,樹影映池中,留連曲橋上,人成畫中景。 ↑圓明園
秋風本瑟瑟,艷陽下也變得暖意濃濃。這樣的好天氣,樂得喜愛招搖的楊柳歡欣舞蹈。隨著風的節奏,它在揚臂,它在扭腰,它在展示著美的姿色。池水笑了,笑得漣漪陣陣,客人樂了,樂得歡聲笑語。 ↑圓明園
隔著綺春園的北湖,對岸是青青綠洲,湖之南岸為敷春堂,西岸為涵秋館。嘉慶帝譽之為避暑最佳處。可想當年皇帝定會在盛夏之季攜帶王孫后妃樂游於此。西島所建殿宇便是皇太后或皇太妃的夏日寢憩之所。今日漫步於濃蔭下的堤岸,也覺涼風習習,神清氣爽。 ↑圓明園
鳳麟洲上,秋高氣爽,柳綠楓黃。洲上池潭,水車靜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入踞圓明園燒殺搶掠。園居於敷春堂東南所的道光帝遺孀常嬪,被嚇得丟了性命,曾停屍於鳳麟洲。10月18日清晨有關官員和太監正待運棺進園入殮時,適逢侵略軍前來縱火焚園,未敢辦理。待到10月30日,內務府大臣重 來鳳 麟洲酌辦常嬪白事,又聞夷人馬隊到大宮門,再次作罷。直至11月6日凌晨始得入殮,月黑風高才得以掩埋。 ↑圓明園
鳳麟洲遺址在1992年才得以整修,同時復建浩然亭於小島上。浩然亭原為四方亭,現復建為重檐六方亭。島上錯落的疊石為原存舊物。 ↑圓明園
後 湖南 岸,樹蔭之下一石碑題字“展詩應律”,原為嘉慶時所建的一座戲殿,而今戲殿已毀,連基址也不見遺跡,只豎石刻圖,喚起記憶。楊柳岸,曲橋連洲,正是秋陽照,物是人非,依然妖嬈。 ↑圓明園
已過荷香佳期,殘蓮浮綠水,隨風興波,波影中的一片黃褐,與林的深綠,與葉的淺黃,與天的淡藍,與雲的乳白,調色盤般的絢麗,把綺春園的今朝,繪成畫捲。 ↑圓明園
常言葉落歸根。風起的日子,不僅只有肅瑟。那份飄落的鵝黃,歸於清清湖水,恰成了這份畫捲中溫暖的色調。曾經哭泣於付之一炬有悲壯,也感慨於如今重建後的優雅與華麗。圓明園遺址,舉世聞名,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明確指出:圓明園遺址,是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 、使 中國 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歷史見證,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以保護遺址為主題的公園。通過對遺址的整體保護、對山形水系、園林植被的整體恢復和建築遺址的清整,使們能夠感受到過去皇家園林的環境風貌。 ↑圓明園
移步轉眼,又一幅彩林 麗水 的展現。風止了,聲息了,屏息的靜,屏息的美。一山一水,一橋一涵,一亭一榭,一景一院,圓明園 浦江 的園林藝術,僅此一幅,盡顯極致。 ↑圓明園
出綺春園,圓明園的文物展出,一種靜止的風景同樣把人吸引。 法國 大文豪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據專家的研究,圓明園當年文物數量不少於150萬件。痛心的是,1860年被搶被燒;1990年,八國聯軍再次大肆偷搶。其中的珍品,十二獸首像,幾經多年的全球找尋,至今還未能完璧歸趙。現知老鼠、兔子在 法國 ,牛、虎、猴、豬在保利博物館。幸有馬兒“噠噠”回歸。 ↑圓明園
福海 與 長春 園之間,一條筆直大道已被鋪上了金色的地毯。是皇王駕到?是貴賓來訪?非矣!是季節的使者吹落一地黃花,是皇家之園以另一種姿色在盡情綻放。游客,也在這條金黃大道的主人。有種豪邁屬於了今天的百姓,有種愉悅像落葉一般自由的紛飛…… ↑圓明園
既不熟悉園林中縱橫的路徑,也不瞭解圓明三園中最佳的勝境,覺得每一處都值得駐足與留連。所以,不怕錯過,不怕遺漏,結果,真的就錯過了左邊的 福海 與右邊的 長春 園。腳下是曾經王者踏過的石徑,身旁是曾經后妃嬉戲的池沼。又一是片荷園,雖在凋零,在光照與樹蔭下或綠或黃的荷塘枝桿間,可以想見盛夏時荷花竟放的盛況。 ↑圓明園
方壺勝境,位於 福海 東 北海 灣內之北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築立意取材於道家的“仙山瓊閣”意境。這個建於乾隆初年、曾為園中最為壯觀的建築群已呈一片廢墟,可惜一 汪清 潭,映出的也是蒼夷的容顏。 ↑圓明園
方壺勝境的原貌,是對稱佈局、前後三組的殿堂,上覆黃色琉璃瓦,倒影水面上,猶如仙山的瓊樓玉宇般壯觀。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偉輝煌,具有 東海 三神山的寓意。這些美好的情景,而今只有在牆上的圖畫與導游巧舌如簧的解說中才能找到。 ↑圓明園
零亂的石料,定格在被毀滅的那一夜。這幅場景,深深的侵入到每個到此的國人的內心,並會為之震撼。散落的 石柱 、殘像,依然是珍貴的文物寶貝。看一看,摸一摸,給予崇尚的目光與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