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遠走多遠——我的南極之旅
↑出發 前往南極 ↑出發 前往南極 起航大約一個小時左右,船上就沒有了網絡和手機信號。呵呵,這會可以要過一段沒有干擾的日子啦。
19:30在2層甲板的餐廳,進行晚餐,這是船上唯一的餐廳(輕午餐或燒烤是根據天氣情況,在五層的露天甲板上進行的)。這一天有三、四位過生日的乘客,餐廳經理帶領著服務生抱著吉他,挨個桌子為那些乘客唱生日歌、跳舞,並送上生日蛋糕。這種氣氛讓人感到溫馨而親切。
21:00前往三層甲板的海洋會議室領取探險外套和登陸靴。探險外套是一件紅色的衝鋒衣,非常漂亮,這是發給個人不再收回的。而登陸靴,在下船以前是需要收回的。衝鋒衣的大小並不是一定要按上船前登記的型號發放,而是根據自己體型試穿,然後領取。
晚餐後,在服務台領了暈船藥,然後前往四層甲板的俱樂部,欣賞音樂家強尼Johnny(也是探險隊員)為大家進行的現場音樂演奏(鋼琴和薩克斯等)。 ↑為乘客慶祝生日 ↑強尼 我們的船在穿過比格爾水道之後,就進入了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 南美洲 最南端和 南極洲 南設得蘭群島 之間,緊鄰 阿根廷 和 智利 兩個國家,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地球南部連通的重要海峽,也是 南美洲 與 南極洲 連接的 通道 。
16世紀初, 西班牙 占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 亞洲 和美 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麥哲倫航道,使太平洋變為 西班牙 的私海。 英國 人德雷克的販奴船在 西班牙 受到攻擊,德雷克逃脫後,就成了專門搶劫 西班牙 商船的海盜。德雷克在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並將這一航道命名為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東西長約300km,南北寬970km。
由於太平洋、大西洋在這裡交匯,再加上南半球的高緯度,風暴就成為了德雷克海峽的主宰。海峽內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狂風巨浪,全年幾乎每天的風力都在八級以上,十米以上的海浪是家常便飯,二十幾米的浪高也是很常見的事。在這裡即便是萬噸巨輪,也被搖晃得像一片小小的樹葉,曾有無數船隻在這裡傾覆海底。因此,德雷克海峽又被稱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走廊”。
據說,對海員而言,有德雷克海峽的航行閱歷可算是一個很值得在同行面前炫耀的資本,按照不成文的行規有這個經歷的人在海員聚餐時可以將一隻腳放在桌子上。
再說一下弗 蘭西 斯•德雷克,他是由伊麗莎白一世授予爵位的臭名昭著的海盜。 大英 帝國的建立是非常骯髒血腥的,早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 英國 就鮮明地表現出了以搶劫立國的海盜國家的特點,這大概是他們的維京血統使然吧。就是女王政府,授予這位海盜以“私掠許可證”。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解釋:“私掠許可證批准一個人(稱為‘私掠者’)攻擊並俘獲敵人的船隻,將他們帶回(本國的)海事法庭受懲並出售。帶著私掠許可證在海上為獲利而巡航,被看成是一種將愛國主義與利潤結合在一起的光榮的召喚,這與未獲執照的海盜行為截然不同,後者受到普遍的咒罵。”所以,是 大英 帝國發明瞭這種“將海盜合法化”的齷齪勾當,政府成了與海盜分贓的窩家與後盾。在政府的批准與鼓勵之下,德雷克多次 成功 襲擊了 西班牙 船隻以及 西班牙 的海外殖民地,搶劫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黑奴等等。1580年,當德雷克完成了環球旅行回到 普利茅斯 之後,他如約將搶來的金銀財寶的一半交給了 英國 政府,其價值竟然超過了王室的年收入。為此,他成了 英國 人世世感戴的民族英雄! 英國 人不但在他的家鄉立起了雕像,而且還在19世紀 維多利亞 時代把他吹捧成愛國主義的象徵!
我們的船通過德雷克海峽需要36個小時。
我們算是很幸運的,衛星雲圖顯示在我們穿越德雷克海峽的這段時間里,不會有太大的風浪。根據以往我從不暈船的經驗,我沒有吃暈船藥,躺在床上,搖搖晃晃的,好像是在搖籃里一樣,混混沉沉的睡了一夜。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這是我們在船上的第二天,一整天都在德雷克海峽航行。
清晨,一陣陣暈船的感覺襲來,心裡好像翻江倒海一般,非常難受。
為了緩解暈船,07:30早餐開始以後,就去餐廳簡單吃了點東西,想趕緊回房間休息。不想,剛剛走到三層甲板的樓梯口,一陣強烈的嘔吐感衝上來,趕緊抱起探險櫃臺旁邊的垃圾桶吐了出來。然後到對面的服務台,要了暈船藥。回到房間服過藥以後,躺到床上。
雖然這一天整個都是在航海中度過的,但船上的活動安排的還是很豐富的:
上午08:30進行早間廣播,播音是用英、德、中、俄等幾種語言交替進行的,船上的中文廣播大部分都是 俄羅斯 人高山在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進行。
09:30探險隊員薩娜Sanna,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為大家進行“南極介紹”講座。有中、俄、 德文 同步翻譯。
11:00探險隊員波瑞斯Boris,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為大家進行了“德瑞克海峽鳥類”的科學講座。
12:00在會議室進行冰湖泛舟講座,純英文講解。(這是需要另外收費的項目,自願報名,每人700美金)
午餐後,所有乘客清理衣物、靴子、背包、相機包等等一切登陸南極大陸所需攜帶的用品。先在探險櫃臺前的表格上登記清理的時間(大約15分鐘)並簽字。隨後在四層甲板的圖書館用吸塵器進行特別仔細的清理,包括衣服的口袋、所有縫合部分的縫隙,手杖和三腳架等等,防止攜帶泥土、種子和其他有機物帶上南極大陸。清理之後所有乘客都要在生物安全聲明書上簽字。
15:00探險隊員賽文Sven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 南極半島 的探索與發現》的科學講座。有中、德、俄文翻譯。
17:00探險隊員兼攝影師喬吉娜Georgina,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攝影貼士和小技巧”的專題講座。
19:00船長和全體船員邀請大家至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歡迎雞尾酒會,要求盛裝出席。
21:1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播放紀錄片《合恩角》(38分鐘,英文)
晚餐後,探險隊員、音樂家強尼Johnny在四層甲板俱樂部繼續為大家進行現場音樂演奏,同時酒保斯克托Sixto(我覺得他應該是 菲律賓 人,很友善,服務很細心),為大家準備好了各種雞尾酒。四層甲板俱樂部每天24小時免費提供咖啡、茶和小點心(下午茶時間里,點心會更豐富)。
大約是次日早晨,但不知道是幾點鐘,聽到船上播音系統中傳來 俄羅斯 籍中文翻譯高山的聲音,他說外邊的海面上佈滿了濃霧,這是因為我們的船正在穿越的是溫度較低的南極海水與溫度較高的大西洋、太平洋海水交集的海域,因為水溫的影響,而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海面蒸騰起濃霧的自然現象。穿過這一海域,就意味著已經將要進入南極的了。
經過36個小時的航行,我們終於進入了南極地域。一路上總體氣象條件不錯,沒有遇到太大的風浪,即使這樣,我們的身體也是經歷了一段非常難熬的暈船歷程。
我們到達南極的日期是2017年12月17日,星期天。
今天,我們的計劃是在南設德蘭群島範圍內活動,併在艾丘島和欺騙島登陸。但是否能夠登陸,要取決於天氣和冰雪情況。
艾丘島是一個小群島的名稱,與 英國 海軍部水文地理局簡稱(“H.O.”)有關。群島位於 格林尼治 島和羅 貝島 中間。這裡是南舍德蘭群島最美的風景之一,這兒有南極企鵝和巴布亞企鵝的群棲,毛海豹和象海豹也經常到它的岸邊過來活動。
今天的日程安排:
07:30早餐。
08:00早間廣播。
09:00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由探險隊長嚴• 布萊德 宣講《南極公約》,和航行路線簡介。(所有乘客必須參加)。
10:30探險隊員 波利斯 Boris,在三層甲板會議室為大家進行“南極企鵝”講座,有中文翻譯。
11:4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露營活動”簡介,報名露營的乘客和有興趣的乘客參加。
12:30午餐,12:30-14:00輕午餐(根據天氣情況在五層甲板上進行)
16:00-17:00下午茶
18:30-19:00雞尾酒會
19:00晚餐
因為午餐後要在艾丘島登陸,大家匆匆吃完午飯,然後來到三層甲板,在探險櫃臺前刷卡後進入三層甲板,然後到船頭位置,踩入消毒水池中,對登陸靴再次進行消毒,然後登上衝鋒舟,向艾丘島出發。
每次登陸前,都是先由探險隊員到島上探路,並用小紅旗做好標記,然後乘客才可以登陸,登陸時每艘衝鋒舟由一名探險隊員駕駛,在登陸點有探險隊員負責接應。登陸後要將救生衣脫下,放在登陸點的海灘上,做為返程時清點人數的標記。
這是我們在南極的第一次登陸,大家心裡都充滿了期待和興奮!我們終於可以登上南極——這世界上的最後一片凈土了!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艾丘島不大,到處都是一群群孵蛋的企鵝,它們用嘴叼來一些小石子,然後用石子做成窩,飯後將卵坐在自己的身體下邊,不時還會引頸高歌,企鵝叫起來總是將脖子直直的豎起,然後才會發出洪亮的叫聲,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有底氣。
島上的企鵝並不怕人,對於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好像早已司空見慣,用“旁若無人”來形容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有些企鵝也是會做賊的,的企鵝會趁著別的企鵝不註意,悄悄的人家窩裡的石子偷走,也有時會被別的企鵝發現,然後用喙來啄它,並將石子奪下。呵呵,真是很有意思。 ↑艾丘島 ↑艾丘島 ↑艾丘島 小島上邊瀰漫著一股腥臭的、非常難聞的企鵝糞便味道,令人作嘔。
我們每次登陸後,一般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是控制在兩個小時左右,然後再分批乘衝鋒舟返回探險船。每次上船後,首先用刷子對登陸靴進行徹底清理,再在水池中進一步消毒,然後才能前往甲板入口,在探險櫃臺再次刷卡,確認自己已經回到船上,這時才可以進入船內。
晚飯後,我們到達欺騙島的捕鯨者灣,併在這裡登陸。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位於南設德蘭群島南部的欺騙島,是 南極半島 非常活躍的火山(1967、1969、1970年曾經噴發)。島上有8km寬的火山口,被海水覆蓋形成了 福斯特 灣。而捕鯨者灣就在進入一個叫做內普頓咆哮的狹窄缺口的右舷位置上。1906年,捕鯨船船長Adolphus Amandus Andresen在這裡建了第一個海上捕鯨工廠,此後,這裡便成了屠殺鯨魚的屠宰場,據說當年這裡的海水都被鯨血染成了紅色。直到今天,這裡的海灘上還到處都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鯨骨。島上還保存著當年儲存鯨油用的一排排巨大的油罐,可想而知,當年這裡是多麼的血腥、那些捕鯨者是多麼的殘忍!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正是面對著落日的方向,有一張非常漂亮的南極宣傳照片,就是在這裡拍的(夕陽在山石邊緣透過來,金黃的暖色調占滿了大部分畫面,海灘上佈滿了企鵝,非常美)。可惜,我們這次登陸的時間有些晚,錯過了日落的景色,這是這次南極之旅的最大遺憾(南極雖然是極晝,但也會有日出日落)。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南極。米 凱爾 森港-席爾瓦灣-橋門點
今天的日程安排:
06:30早餐
12:00午餐。
16:00下午茶。
18:30-19:00雞尾酒會。
19:00晚餐
21:1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播放電影《鮑泊先生的企鵝》。
晚餐後,在四層甲板俱樂部,強尼Johnny為大家進行音樂演奏。
上午探險計劃:在米 凱爾 森港登陸。
下午探險計劃:1.在席爾瓦灣進行衝鋒舟巡游。2.在南極大陸的橋門點登陸。
米 凱爾 森港:是一個3km寬的港灣,1901-1904年 瑞典 南極考察時發現。這個港灣後來被捕鯨人用來停泊加工鯨魚的船隻。
它的名字來自 挪威 捕鯨船長克拉 里爾 斯•米 凱爾 森。米 凱爾 森在他的妻子卡羅琳的陪伴下來到這裡,她在1935年2月20日登陸韋斯特福德山丘,成為踏足南極大陸的第一位女性。在米 凱爾 森港里有一座戴瑙特島(不足1平方千米的袖珍小島)。島上有巴布亞企鵝和幾間無人的 阿根廷 房屋、一座無線電塔、一條船和一些鯨骨。這一切似乎都昭示著當初人類為了一己私利,而在這裡對鯨魚所實施的慘無人道的大肆殺戮。
我們從米 凱爾 森港返回探險船的途中,遇到了巨大的座頭鯨,以前的幾次看到鯨魚都是在大船上,而這一次則是近在眼前!它先是在距離我們的衝鋒舟二、三十米以外的水域里游弋,然後很快就游到我們的衝鋒舟附近,最近的時候只在幾米以內!開始時大家非常興奮,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拍照、錄像。但是,當這龐然大物一下子來到眼前時,大家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有些驚恐的停止了手中的拍照。今天駕駛衝鋒舟的探險隊員是斯文•沃爾格,他曾經在 柏林 的大學里擔任教師,也曾在 美國 和 德國 漢堡 政治科學局做過講師,曾經駕駛帆船到達南極,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探險隊員。此時,他將衝鋒舟的馬達停了下來,讓衝鋒舟靜靜的飄在海上,周圍靜悄悄,好像死的一般。有人小聲說:它會不會把我們的小船撞翻?探險隊員將手放在嘴上,做了一個不要出聲的手勢。大約過了三、四分鐘,鯨魚慢慢的從我們的衝鋒舟旁邊游走。斯文•沃爾格重新啟動了馬達,向我們的探險船駛去,這時大家也恢復了興奮,後來查看照片得知,當時是當地時間上午9:44左右。 ↑座頭鯨 ↑座頭鯨 午飯以後,大家再次登上衝鋒舟,前往席爾瓦灣巡游。
席爾瓦灣是切入 南極半島 西側,在陡峭的山峰和冰川的環繞之中的一個深水灣。這個海灣里有列隊行進的冰山,這些冰山中,有一些是從本地的冰川上裂解下來的,也有一些是隨著盛行的西風吹進來的。還有不少淡藍色的冰川藍冰(冰川冰),漂浮在海面上,冰川藍冰的形成,是由於經過漫長的歲月,使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在光的衍射和散射作用下,冰川冰呈現出一種美麗的藍色。 ↑席爾瓦灣
19:30在2層甲板的餐廳,進行晚餐,這是船上唯一的餐廳(輕午餐或燒烤是根據天氣情況,在五層的露天甲板上進行的)。這一天有三、四位過生日的乘客,餐廳經理帶領著服務生抱著吉他,挨個桌子為那些乘客唱生日歌、跳舞,並送上生日蛋糕。這種氣氛讓人感到溫馨而親切。
21:00前往三層甲板的海洋會議室領取探險外套和登陸靴。探險外套是一件紅色的衝鋒衣,非常漂亮,這是發給個人不再收回的。而登陸靴,在下船以前是需要收回的。衝鋒衣的大小並不是一定要按上船前登記的型號發放,而是根據自己體型試穿,然後領取。
晚餐後,在服務台領了暈船藥,然後前往四層甲板的俱樂部,欣賞音樂家強尼Johnny(也是探險隊員)為大家進行的現場音樂演奏(鋼琴和薩克斯等)。 ↑為乘客慶祝生日 ↑強尼 我們的船在穿過比格爾水道之後,就進入了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 南美洲 最南端和 南極洲 南設得蘭群島 之間,緊鄰 阿根廷 和 智利 兩個國家,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地球南部連通的重要海峽,也是 南美洲 與 南極洲 連接的 通道 。
16世紀初, 西班牙 占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 亞洲 和美 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麥哲倫航道,使太平洋變為 西班牙 的私海。 英國 人德雷克的販奴船在 西班牙 受到攻擊,德雷克逃脫後,就成了專門搶劫 西班牙 商船的海盜。德雷克在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並將這一航道命名為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東西長約300km,南北寬970km。
由於太平洋、大西洋在這裡交匯,再加上南半球的高緯度,風暴就成為了德雷克海峽的主宰。海峽內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狂風巨浪,全年幾乎每天的風力都在八級以上,十米以上的海浪是家常便飯,二十幾米的浪高也是很常見的事。在這裡即便是萬噸巨輪,也被搖晃得像一片小小的樹葉,曾有無數船隻在這裡傾覆海底。因此,德雷克海峽又被稱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走廊”。
據說,對海員而言,有德雷克海峽的航行閱歷可算是一個很值得在同行面前炫耀的資本,按照不成文的行規有這個經歷的人在海員聚餐時可以將一隻腳放在桌子上。
再說一下弗 蘭西 斯•德雷克,他是由伊麗莎白一世授予爵位的臭名昭著的海盜。 大英 帝國的建立是非常骯髒血腥的,早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 英國 就鮮明地表現出了以搶劫立國的海盜國家的特點,這大概是他們的維京血統使然吧。就是女王政府,授予這位海盜以“私掠許可證”。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解釋:“私掠許可證批准一個人(稱為‘私掠者’)攻擊並俘獲敵人的船隻,將他們帶回(本國的)海事法庭受懲並出售。帶著私掠許可證在海上為獲利而巡航,被看成是一種將愛國主義與利潤結合在一起的光榮的召喚,這與未獲執照的海盜行為截然不同,後者受到普遍的咒罵。”所以,是 大英 帝國發明瞭這種“將海盜合法化”的齷齪勾當,政府成了與海盜分贓的窩家與後盾。在政府的批准與鼓勵之下,德雷克多次 成功 襲擊了 西班牙 船隻以及 西班牙 的海外殖民地,搶劫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黑奴等等。1580年,當德雷克完成了環球旅行回到 普利茅斯 之後,他如約將搶來的金銀財寶的一半交給了 英國 政府,其價值竟然超過了王室的年收入。為此,他成了 英國 人世世感戴的民族英雄! 英國 人不但在他的家鄉立起了雕像,而且還在19世紀 維多利亞 時代把他吹捧成愛國主義的象徵!
我們的船通過德雷克海峽需要36個小時。
我們算是很幸運的,衛星雲圖顯示在我們穿越德雷克海峽的這段時間里,不會有太大的風浪。根據以往我從不暈船的經驗,我沒有吃暈船藥,躺在床上,搖搖晃晃的,好像是在搖籃里一樣,混混沉沉的睡了一夜。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這是我們在船上的第二天,一整天都在德雷克海峽航行。
清晨,一陣陣暈船的感覺襲來,心裡好像翻江倒海一般,非常難受。
為了緩解暈船,07:30早餐開始以後,就去餐廳簡單吃了點東西,想趕緊回房間休息。不想,剛剛走到三層甲板的樓梯口,一陣強烈的嘔吐感衝上來,趕緊抱起探險櫃臺旁邊的垃圾桶吐了出來。然後到對面的服務台,要了暈船藥。回到房間服過藥以後,躺到床上。
雖然這一天整個都是在航海中度過的,但船上的活動安排的還是很豐富的:
上午08:30進行早間廣播,播音是用英、德、中、俄等幾種語言交替進行的,船上的中文廣播大部分都是 俄羅斯 人高山在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進行。
09:30探險隊員薩娜Sanna,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為大家進行“南極介紹”講座。有中、俄、 德文 同步翻譯。
11:00探險隊員波瑞斯Boris,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為大家進行了“德瑞克海峽鳥類”的科學講座。
12:00在會議室進行冰湖泛舟講座,純英文講解。(這是需要另外收費的項目,自願報名,每人700美金)
午餐後,所有乘客清理衣物、靴子、背包、相機包等等一切登陸南極大陸所需攜帶的用品。先在探險櫃臺前的表格上登記清理的時間(大約15分鐘)並簽字。隨後在四層甲板的圖書館用吸塵器進行特別仔細的清理,包括衣服的口袋、所有縫合部分的縫隙,手杖和三腳架等等,防止攜帶泥土、種子和其他有機物帶上南極大陸。清理之後所有乘客都要在生物安全聲明書上簽字。
15:00探險隊員賽文Sven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 南極半島 的探索與發現》的科學講座。有中、德、俄文翻譯。
17:00探險隊員兼攝影師喬吉娜Georgina,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攝影貼士和小技巧”的專題講座。
19:00船長和全體船員邀請大家至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歡迎雞尾酒會,要求盛裝出席。
21:1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播放紀錄片《合恩角》(38分鐘,英文)
晚餐後,探險隊員、音樂家強尼Johnny在四層甲板俱樂部繼續為大家進行現場音樂演奏,同時酒保斯克托Sixto(我覺得他應該是 菲律賓 人,很友善,服務很細心),為大家準備好了各種雞尾酒。四層甲板俱樂部每天24小時免費提供咖啡、茶和小點心(下午茶時間里,點心會更豐富)。
大約是次日早晨,但不知道是幾點鐘,聽到船上播音系統中傳來 俄羅斯 籍中文翻譯高山的聲音,他說外邊的海面上佈滿了濃霧,這是因為我們的船正在穿越的是溫度較低的南極海水與溫度較高的大西洋、太平洋海水交集的海域,因為水溫的影響,而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海面蒸騰起濃霧的自然現象。穿過這一海域,就意味著已經將要進入南極的了。
經過36個小時的航行,我們終於進入了南極地域。一路上總體氣象條件不錯,沒有遇到太大的風浪,即使這樣,我們的身體也是經歷了一段非常難熬的暈船歷程。
我們到達南極的日期是2017年12月17日,星期天。
今天,我們的計劃是在南設德蘭群島範圍內活動,併在艾丘島和欺騙島登陸。但是否能夠登陸,要取決於天氣和冰雪情況。
艾丘島是一個小群島的名稱,與 英國 海軍部水文地理局簡稱(“H.O.”)有關。群島位於 格林尼治 島和羅 貝島 中間。這裡是南舍德蘭群島最美的風景之一,這兒有南極企鵝和巴布亞企鵝的群棲,毛海豹和象海豹也經常到它的岸邊過來活動。
今天的日程安排:
07:30早餐。
08:00早間廣播。
09:00在三層甲板海洋會議室,由探險隊長嚴• 布萊德 宣講《南極公約》,和航行路線簡介。(所有乘客必須參加)。
10:30探險隊員 波利斯 Boris,在三層甲板會議室為大家進行“南極企鵝”講座,有中文翻譯。
11:4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進行“露營活動”簡介,報名露營的乘客和有興趣的乘客參加。
12:30午餐,12:30-14:00輕午餐(根據天氣情況在五層甲板上進行)
16:00-17:00下午茶
18:30-19:00雞尾酒會
19:00晚餐
因為午餐後要在艾丘島登陸,大家匆匆吃完午飯,然後來到三層甲板,在探險櫃臺前刷卡後進入三層甲板,然後到船頭位置,踩入消毒水池中,對登陸靴再次進行消毒,然後登上衝鋒舟,向艾丘島出發。
每次登陸前,都是先由探險隊員到島上探路,並用小紅旗做好標記,然後乘客才可以登陸,登陸時每艘衝鋒舟由一名探險隊員駕駛,在登陸點有探險隊員負責接應。登陸後要將救生衣脫下,放在登陸點的海灘上,做為返程時清點人數的標記。
這是我們在南極的第一次登陸,大家心裡都充滿了期待和興奮!我們終於可以登上南極——這世界上的最後一片凈土了!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南極洲 艾丘島不大,到處都是一群群孵蛋的企鵝,它們用嘴叼來一些小石子,然後用石子做成窩,飯後將卵坐在自己的身體下邊,不時還會引頸高歌,企鵝叫起來總是將脖子直直的豎起,然後才會發出洪亮的叫聲,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有底氣。
島上的企鵝並不怕人,對於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好像早已司空見慣,用“旁若無人”來形容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有些企鵝也是會做賊的,的企鵝會趁著別的企鵝不註意,悄悄的人家窩裡的石子偷走,也有時會被別的企鵝發現,然後用喙來啄它,並將石子奪下。呵呵,真是很有意思。 ↑艾丘島 ↑艾丘島 ↑艾丘島 小島上邊瀰漫著一股腥臭的、非常難聞的企鵝糞便味道,令人作嘔。
我們每次登陸後,一般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是控制在兩個小時左右,然後再分批乘衝鋒舟返回探險船。每次上船後,首先用刷子對登陸靴進行徹底清理,再在水池中進一步消毒,然後才能前往甲板入口,在探險櫃臺再次刷卡,確認自己已經回到船上,這時才可以進入船內。
晚飯後,我們到達欺騙島的捕鯨者灣,併在這裡登陸。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位於南設德蘭群島南部的欺騙島,是 南極半島 非常活躍的火山(1967、1969、1970年曾經噴發)。島上有8km寬的火山口,被海水覆蓋形成了 福斯特 灣。而捕鯨者灣就在進入一個叫做內普頓咆哮的狹窄缺口的右舷位置上。1906年,捕鯨船船長Adolphus Amandus Andresen在這裡建了第一個海上捕鯨工廠,此後,這裡便成了屠殺鯨魚的屠宰場,據說當年這裡的海水都被鯨血染成了紅色。直到今天,這裡的海灘上還到處都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鯨骨。島上還保存著當年儲存鯨油用的一排排巨大的油罐,可想而知,當年這裡是多麼的血腥、那些捕鯨者是多麼的殘忍!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正是面對著落日的方向,有一張非常漂亮的南極宣傳照片,就是在這裡拍的(夕陽在山石邊緣透過來,金黃的暖色調占滿了大部分畫面,海灘上佈滿了企鵝,非常美)。可惜,我們這次登陸的時間有些晚,錯過了日落的景色,這是這次南極之旅的最大遺憾(南極雖然是極晝,但也會有日出日落)。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捕鯨者灣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南極。米 凱爾 森港-席爾瓦灣-橋門點
今天的日程安排:
06:30早餐
12:00午餐。
16:00下午茶。
18:30-19:00雞尾酒會。
19:00晚餐
21:15在三層甲板會議室播放電影《鮑泊先生的企鵝》。
晚餐後,在四層甲板俱樂部,強尼Johnny為大家進行音樂演奏。
上午探險計劃:在米 凱爾 森港登陸。
下午探險計劃:1.在席爾瓦灣進行衝鋒舟巡游。2.在南極大陸的橋門點登陸。
米 凱爾 森港:是一個3km寬的港灣,1901-1904年 瑞典 南極考察時發現。這個港灣後來被捕鯨人用來停泊加工鯨魚的船隻。
它的名字來自 挪威 捕鯨船長克拉 里爾 斯•米 凱爾 森。米 凱爾 森在他的妻子卡羅琳的陪伴下來到這裡,她在1935年2月20日登陸韋斯特福德山丘,成為踏足南極大陸的第一位女性。在米 凱爾 森港里有一座戴瑙特島(不足1平方千米的袖珍小島)。島上有巴布亞企鵝和幾間無人的 阿根廷 房屋、一座無線電塔、一條船和一些鯨骨。這一切似乎都昭示著當初人類為了一己私利,而在這裡對鯨魚所實施的慘無人道的大肆殺戮。
我們從米 凱爾 森港返回探險船的途中,遇到了巨大的座頭鯨,以前的幾次看到鯨魚都是在大船上,而這一次則是近在眼前!它先是在距離我們的衝鋒舟二、三十米以外的水域里游弋,然後很快就游到我們的衝鋒舟附近,最近的時候只在幾米以內!開始時大家非常興奮,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拍照、錄像。但是,當這龐然大物一下子來到眼前時,大家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有些驚恐的停止了手中的拍照。今天駕駛衝鋒舟的探險隊員是斯文•沃爾格,他曾經在 柏林 的大學里擔任教師,也曾在 美國 和 德國 漢堡 政治科學局做過講師,曾經駕駛帆船到達南極,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探險隊員。此時,他將衝鋒舟的馬達停了下來,讓衝鋒舟靜靜的飄在海上,周圍靜悄悄,好像死的一般。有人小聲說:它會不會把我們的小船撞翻?探險隊員將手放在嘴上,做了一個不要出聲的手勢。大約過了三、四分鐘,鯨魚慢慢的從我們的衝鋒舟旁邊游走。斯文•沃爾格重新啟動了馬達,向我們的探險船駛去,這時大家也恢復了興奮,後來查看照片得知,當時是當地時間上午9:44左右。 ↑座頭鯨 ↑座頭鯨 午飯以後,大家再次登上衝鋒舟,前往席爾瓦灣巡游。
席爾瓦灣是切入 南極半島 西側,在陡峭的山峰和冰川的環繞之中的一個深水灣。這個海灣里有列隊行進的冰山,這些冰山中,有一些是從本地的冰川上裂解下來的,也有一些是隨著盛行的西風吹進來的。還有不少淡藍色的冰川藍冰(冰川冰),漂浮在海面上,冰川藍冰的形成,是由於經過漫長的歲月,使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在光的衍射和散射作用下,冰川冰呈現出一種美麗的藍色。 ↑席爾瓦灣